中药牡丹皮图片
① 丹皮中药饮片图片
② 牡丹皮是什么样子的
牡丹皮是牡丹花的根皮,白色,是一味中药,有活血凉血的作用。
③ 牡丹皮主治什么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内症瘕,痈疡,容扑损。
①《药性论》记录:"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②《别录》记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本经》记录:"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④《日华子本草》记录:"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医学入门》记录:"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⑥《滇南本草》记录:"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珍珠囊》记录:"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⑧《纲目》记录:"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④ 中药牡丹皮有什么用
这种药材可以很有效地治疗你的腹泻,如果你长期出现这样的腹泻,那就需要很好的注意自己的饮食,如果平时自己的饮食不干净的话也会导致这样的腹泻,中药牡丹皮是很好治疗这样的药物,中药牡丹皮具有很好的止泻和调血气的作用,长期的服用牡丹皮可以很有效地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也会使自己的皮肤更加美白,而且也会使身体的一些器官的毒素排出。
⑤ 中药牡丹皮作用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
⑥ 中药中牡丹皮有些什么功效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热,凉血,和血,消瘀。
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
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选方】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
水二钟,煎一钟服。
(《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
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
空心白汤下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
上七味粗捣筛。
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
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
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
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两。
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疗过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
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附】牡丹的功用。
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
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
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⑦ 中药中的牡丹皮是什么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
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⑧ 中药牡丹皮治疗什么病
病情分析:你好这位朋友,牡丹皮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指导意见:你好这位朋友,牡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的根皮,味苦辛,微寒。具清热凉血、清肝降压、活血消瘀功效。
⑨ 牡丹皮的药用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条丹皮、木芍药。牡丹皮含有牡丹皮原苷(酶解后生成丹皮酚和丹皮酚苷)、芍药苷、芍药酚、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丹皮酚是牡丹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挥发性,在一定蒸气压下可随水蒸气馏出,常温下为无色针状结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孟庆华等研究人员对天然的丹皮酚进行结构修饰,制备出了丹皮酚的乙酸酯、烟酸酯、阿司匹林酯3个衍生物。此外,赵帜平等研究人员又从牡丹皮中分离出丹皮多糖。
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牡丹皮的主要药理作用较为广泛。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石琳等研究人员利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丹皮酚能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有关。戴敏等研究人员以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为模型,初步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前列腺素代谢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现了丹皮酚抗AS机理,发现其抗AS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通过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成量,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降血压作用
在上世纪,研究人员就发现丹皮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科研人员将丹皮酚溶于丙二醇中,给麻醉犬静脉注射40毫克/千克体重,可出现短暂降压作用;给高血压犬口服,降压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持续9~14小时,降压期间心率减慢,心电图正常;对高血压大鼠以丹皮酚花生油溶液0.7克/千克体重灌胃20天,血压下降15毫米汞柱~20毫米汞柱。
■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丹皮酚对心肌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唐景荣等研究发现,丹皮酚能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抑制心肌细胞对Ca2+的摄取,且400毫克/毫升丹皮酚与10毫摩尔/升的维拉帕米作用相似,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其能阻滞钙通道有关。张卫国等则认为丹皮酚保护心肌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陈红斌等采用常规玻璃电极技术研究了丹皮酚对离体心肌细胞自律性(AM)、延迟后除极(DAD)及触发活动(TA)的影响,表明其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叶志义等研究人员利用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丹皮酚对血液微循环的作用,结果表明丹皮酚对局部的微循环有加快作用。李薇等的实验结果显示,丹皮酚可使红细胞压积、全血表现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黏附性降低,改变红细胞变形性,说明丹皮酚在血栓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有干预作用。李薇等还利用优化微管吸吮技术进一步研究表明丹皮酚对红细胞的变形性有显著的影响。
■降血糖作用
张部昌等从牡丹皮中分离提取出丹皮多糖并初步证明其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赵帜平等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对牡丹皮进行提取,获得丹皮多糖纯品(PSM),动物实验证明蒸馏水浸提到的纯品(PSM2b)和温水提取的纯品(PSM3b)降低血糖作用较好。王钦茂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丹皮多糖纯品PSM2b可降低葡萄糖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鼠高血糖,并发现其降血糖机理与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作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抗惊厥作用
有实验证实,牡丹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中枢神经,有镇静催眠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丹皮酚腹腔注射或口服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可使小鼠正反射消失,有抗惊厥作用。王瑜等的研究表明,丹皮总苷(TGM)可减少小鼠最大电惊厥(MES)发作次数,延长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腺所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期及动物存活时间,增强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
■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包士尧等研究发现,丹皮酚能使增多的白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减少,减轻迟发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为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提供了条件。丁卫祥等观察了丹皮酚对脑出血后脑血流(rCBF)、脑水分含量及行为学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丹皮酚能阻止钙离子的内流,减轻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脑损害,降低脑水肿强度及颅内压,改善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行为学,为其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保肝作用
戴俐明等的研究显示,丹皮总苷(TGM)不仅对四氯化碳和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王建刚等观察了丹皮酚对抗结核药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发现其可通过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保护线粒体Ca膜的Ca2+-ATP酶,以及抑制Ca2+内流作用而对抗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肝损害。
■利尿作用
有研究显示,每千克体重口服丹皮酚62.5~250毫克能使水、钠和氯的排泄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钾的排泄在低剂量时没有明显变化,其利尿的最低有效剂量为62.5毫克/千克体重,最高剂量时增加水的排泄量与氢氯噻嗪10毫克/千克体重时相当,但在肾脏中的作用部位可能与氢氯噻嗪不同。
■保护免疫系统
国外学者实验表明,丹皮酚可使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提高,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作用。kitagana等实验证实,丹皮酚可明显增加脾脏重量,能对抗可的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小鼠脾脏减轻。还有实验证明,丹皮酚对小鼠的T淋巴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
有实验表明,丹皮酚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还有研究显示,丹皮酚可影响脂质代谢,能抑制动物在体子宫的自发运动,对小鼠有抗早孕作用。李丽萍等的研究表明,牡丹皮具有抗肿瘤作用。马云淑等人对丹皮酚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吸收进行了研究,发现丹皮酚的平均透皮吸收率在6小时后可达50%以上,且丹皮酚的磷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目前,牡丹皮的药用研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糖、镇静、抗惊厥、保肝等作用已被实验研究所证实,为牡丹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⑩ 中药“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你好,牡丹皮是牡丹的根皮。其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止血。归心肝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