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霜期
1. 中国哪些地方冬天经常零下几度
1、松花江
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在3~5℃之间,年内7月温度最高,日平均可达20~25℃,最高曾达40℃以上;1月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20℃以下,最低气温嫩江扎兰屯附近曾达-42.6℃。
2、吉林
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2015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
3、辽宁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高气温零上30℃,极端最高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
4、新疆
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5、内蒙古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气温在-3.7(图里河)—11.2℃(额济纳旗)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地区接近常年外,全区大部地区普遍偏高,其中中西部大部及兴安盟东部、通辽市中部、赤峰市北部地区偏高1.0—2.2℃(苏尼特左旗)。
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汉族人口有多少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十万火急!!!!!!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 “塞北江南”之美誉。
少数民族最多5万。应该有多少你自己想
3. 黑河属于牡丹江吗
黑河不属于牡丹江,它是黑龙江省的地级市。
黑河市,古称瑷珲,是黑龙江省地级市。全市共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6872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黑河市常住人口为1286401人。
黑河的气候
黑河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三、四、五、六四个积温带。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期,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
全市年均降水量500-550毫米,有效积温在1950-2300℃,日照时数2560-2700小时,无霜期90-120天,年平均气温-1.3-0.4℃,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0℃,年平均风速2.0-3.5米/秒。
4. 牡丹江的区域面积是多少
总体介绍
提供图片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工业城市,她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邻哈尔滨市的依兰县和七台河市的勃利县,西邻松花江地区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邻吉林省的汪清县、敦化市,东与鸡东县、鸡西市及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04.5公里。全市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其中市区面积16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到1996年末,全市总人口262.6万,其中市区人口78.3万。
现辖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和林口县、东宁县。市区设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个城区。全市共有75个乡(镇)、1276个村。区域内有1个林管局及所属的10个林业局,还有牡丹江农管局所属的2个国营农场。
牡丹江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综合物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较强。煤炭、黄金、石墨、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硅线石等储量较多,开发潜力较大。铝、镍、锌、铁等金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森林覆盖率47.7%,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人参、木耳、蜂蜜、黑豆果等药材和土特产品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牡丹江市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轻纺,化工,食品,机械,建材,电子等六大支柱,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门类比较齐全,轻重比例大体相当的工业体系。现已形成了以化工、轻纺、机械、炼油、煤炭、电子、医药、食品、建材、造纸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结构体系。工业产品发展到180多类,3000多个品种。商品流通日趋繁荣活跃,全市已建成生产资料、钢材、煤炭、粮食、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围绕“国际商贸城”的目标,商贸设施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完善。城市建设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各种风格的商厦、宾馆、饭店、文化娱乐设施,宽阔平坦的城市交通道路,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展现了祖国北疆明珠的风采。
牡丹江市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占总面积的76.2%,俗称“八山半水半分田”。
牡丹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零上3.9度,无霜期在115-152天之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
牡丹江市位于我国沿边开放的前沿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居黑龙江省密山、虎林、绥芬河、东宁和吉林珲春扇形开放口岸的“扇轴”上,是中国哈尔滨经俄罗斯海参崴至日本新泻国际贸易大通道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客观上构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人员流动、物资集散和信息传递中心,又是鹤岗至大连、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哈尔滨至绥芬河、图门至佳木斯铁路的交汇点,成为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门江的交通枢纽,发展同俄罗斯、东欧、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牡丹江市区域内有绥芬河、东宁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建设,口岸功能逐渐完善,运输、海关、商检、边检、动植物检疫及卫检等涉外设施一应俱全,现已形成以牡丹江市为轴心,以边境口岸为窗口,以不同类型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突破口,南联北开,全面开放的沿边开放带。
牡丹江市境内江河纵横,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驰名中外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景色秀丽的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历史悠久的唐代渤海国遗址等三十多处旅游观光点,正在开辟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热线。
牡丹江市通讯、交通发达,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钮。使牡丹江市与国内外通讯畅通、交通便利,水、电、煤、气能源供应充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尤其是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东宁县、海林市相继建立技术开发区,并通过补偿的方法,使在牡丹江市投资的客商在某些方面享有类似于中国沿海开放区的政策。牡丹江市在对外交往方面,遵守国际惯例,并坚持平等交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促进牡丹江市同国内外的交往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
行政区划: 重要数据 区号:0453 邮编:157000 区划: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东宁县。
5. 牡丹江的四区
东安区
西安区
阳明区
爱民区
6. 谁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么样
北方木业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状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有朝鲜、满、回、蒙等1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2.5%,其中朝鲜族占8%。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座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7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3.6℃之间,年日照2300-26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历史】
海林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内已发现14处自商周时期以来的历史遗迹、遗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汉、满民族特点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铸就了海林人侠义正直、性格豪爽、粗犷奔放、热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县制几经更迭,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撤销县制,1962年10月恢复县制,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8镇,123个行政村,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
【海林资源】
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林木资源富饶,境内林地面积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6%,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平方米。林木树种繁多,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柞、桦等针阔叶树种约20科120多种。动植物资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獭、獐、鹭等野生动物;盛产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类、野果、山野菜等100余种;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多种。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水晶、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矿藏36种。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56万千瓦,其中莲花水电站装机55万千瓦,并在境内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莲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区位条件优势,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会城市哈尔滨286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珲春口岸274公里。铁路有滨绥、图佳、牡长线穿越境内,公路有301国道横贯东西。距牡丹江国际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设施发达,光缆已连接全市城乡,各种数据通迅可满足用户国内国际通讯需要。
【海林发展】
海林的30年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83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拉开了我市改革发展的序幕;随后,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这期间,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县被省委确定为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县,当年就实现了财政收入、工商税收“双超亿”,成为全省第一个“双超亿”的县份。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市全面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8号,海林正式撤县建市,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特别是1992—1995年海林连续4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之首”。1995—1997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城市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显现,企业兼并破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任务。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正是这一机遇,我们全面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体出售、破产、兼并为主要形式,对全市90%的乡(镇)及乡(镇)以上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实现了调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重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2年海林经济开发区正式辟建到2005年,我市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12月,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追赶跨越,振兴崛起”,以“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作风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环境上项目、正作风树形象,强势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加速提速、领跑争先的强劲态势。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海林经济总量只有2.74亿元,财政收入只有1770万。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达到7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长11.4%和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100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三次产业发展也更加协调。到2007年,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转变为22.25:48.9:28.8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开发逐步加快,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显著提升。顺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扩大开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已成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全国经典旅游景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等多项殊荣,海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集聚了财气和人气。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30年的发展,主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老城区全面对接,城区棋盘式道路骨架全面拉开,实现了通乡公路硬质化,明年将实现村村通硬质路。特别是今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长为“舒适、干净”和初具中等城市雏形的现代城市,正向着建设北方生态明珠城的目标迈进。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科教文卫事业明显进步。城乡中小学校结构日趋合理,初步构建起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基础,以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为补充的城市教育体系。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海林”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200元、6200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水平显著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系列学教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海林作风,各级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为加速振兴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团结、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局面。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简介】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海林城区北侧,紧邻301国道,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处于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心地带和全省重点打造的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上。该园区始建于2002年6月,2005年底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规划有“十二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划为东、中、西三个分区。东区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药品等出口产业;中区为商服、居住、行政办公和配套服务区;西区为海林国际木业城,重点发展木业产业。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进北京泛华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BOT方式建设经营开发区,实现了政府职能公司化运作。市政府与泛华集团共同组建新城区经济开发公司,由泛华控股,公司代表泛华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进行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其10年的经营期,以土地经营收入和入区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返还作为公司收入。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起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设经营机制,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累计投入4.2亿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铁路物流专用线,年内力争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设和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已引进企业34户,合同引资额21.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税收2—3亿元以上,创汇能力1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开发区将建成海林的新城区,新增税收4—5亿元,城市建设和商饮服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以木业加工为主的北方制造业名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繁荣、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海林新城区。2006年4月15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到海林视察工作时,给予开发区建设充分肯定,称赞其“起步早、机制好、定位准、潜力大”,并指示要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为牵动,带动海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是杨子荣的安葬地,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由纪念园区、植物园区、碑林园区三部分组成,每年接待全国各地谒陵群众7万多人次,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是杨子荣陵园的核心。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总投资1080万元,为依山半地下建筑,馆碑相映,浑然一体,造型壮观,独具一格。馆内设序厅、陈列厅、多功能厅、4D影院及观众休息室、贵宾室等。新馆在省内外、军内外、各相关单位踊跃捐款和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半,于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为历史上修建杨子荣烈士纪念馆社会各界参与程度最高、投资规模最大、展陈内容最权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达到省内同类馆一流水平。
目前,子荣陵园已经成为海林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东北地区剿匪文化重点展区和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简介】
海林市山市镇属于深山区和浅山区交汇处,周边市县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属深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产品资源丰富。辖区内驻有山市种奶牛场及山市、奋斗、密江、青岭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场及地方林业局所属四个林场。共有红松果林2.9万公倾,产果林2.4万公倾,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新栽植红松果林6300亩,采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红松果林4200亩。每年红松果林可产松籽5000吨。辖区广阔的山林、荒坡等地带,每年自然生长大量的蘑菇、蕨菜、猴头、黄花菜、黄瓜香、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山野菜。年产蕨菜600吨以上,黄花菜300吨,刺嫩芽等其它种类山野菜达1000吨,蘑菇产量1500吨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万袋以上。滑菇800万袋以上。为我们创办山产品交易市场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础保障。
多年以来,山市镇已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山产品经纪人队伍,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广泛的市场空间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信息联系,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占有着大量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近几年也创建了部份山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始终以小规模大群体的较为原始的方式经营,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这支队伍进入大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将会给我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必将推动大市场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镇的山产品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也占有这些市场的大量份额,以黑木耳,蘑菇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市场80%以上的黑木耳来自山市,其余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威海、大连、沈阳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场,山市镇也拥有40%以上的份额,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原材料供给渠道,将会为市场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并且由粗放型经营,转化为精深加工,创建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加工增值,占有市场先机。
山市镇交通便利,滨绥铁路从镇中心穿过,省级通乡公路全线贯通,镇址内主干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位于海林市山市镇内通乡公路南侧,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设计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68户,分为交易区、加工区、仓储区、综合管理区四个部分,是集山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加工、储藏、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
市场将于11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实行集中供暖,统一物业管理,并将工商、税务、卫生等一切面向业户收取的费用合为一费制收取,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业户经营成本。
目前,黑龙江地区同等功能的市场只此一家,将成为影响省内,辐射东三省的山产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基础,遍布全市各乡镇,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批种植大户。2005年初,我市将其列为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协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措施,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栽培菌类已发展到猴头、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黄蘑、鸡腿菇等十多个菌类,全市食用菌发展到1.44亿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总量为15969.7万袋,约1.6亿袋。2007年全市栽培总量为25089万袋,约2.5亿袋。2008年全市栽培总量预计为3.28亿袋。平均每年以31.2%递增.
海林猴头菇的特点:毛短、单个重量大、内部实心硬实、口感好、无苦味、营养丰富。
近年来我市主打猴头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006年在海林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牡丹江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海林猴头菇凭借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2005年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定为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认定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境内海林镇被评为“猴头菇特产镇”。产品销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万元,个人投入270万元新建一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万平方米,完成水、电、路建设,同时建设30栋标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产。预计2009年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3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菌种厂;2010年三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10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馆。同时正在进行猴头菇有机产品认证及海林猴头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东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长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区控制面积1900平方公里。
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蠊观,景区内有三大峡谷、四大湖湾、五大蠊区、七岛屿和三十多个主要蠊点。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莲花湖两岸峰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鹰嘴峰、神龟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观为蠊区增添了灵性与神韵。山中平湖碧波如镜,水中群山倒影摇摇,波光山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莲花湖四季风光各异,蠊色宜人。春日,峰岭鹅黄,山花万点,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机盎然,是消夏避暑、疗养怡情的绝好去处;金秋,霜崖秋山,层林尽染,山珍与湖鲜并出,为旅游、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银装素裹,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冰雪游乐的理想胜地。
景区内植物丰茂,乔、灌、藤、草等各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松、椴、柞、桦、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参、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苍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着大量的走兽、飞禽,有虎、豹、貂、獭、狍、鹿、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和鹭、雉、斑鸠等野生鸟类。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现存虎70余只,林中观虎,举世罕有,兽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级保护鸟类——苍鹭,现有4000余只,在青山碧湖之间,风姿优雅,翔飞翩翩。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庙、老道庙、锅盔山、奶头山、猴石等蠊观均处于风景区内。威虎山、夹皮沟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东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尚存。风景区交通、通讯发达,与滨绥、牡佳、牡图三条铁路和301国道比邻相接,距牡丹江机场和牡丹江市区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码头旅游专线1998年全线开通。有两条环湖公路贯通、环绕全湖,程控电话延伸到各蠊区、蠊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开发软、硬环境良好。 威虎山下创伟业,莲花湖畔绘宏图。诚邀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到莲花湖旅游观光和开发建设。美丽温馨的莲花湖恭候您,淳朴好客的海林人民欢迎您。
7. 牡丹江2004年 平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是多少
牡丹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零上3.9度,无霜期在115-152天之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
林口县年平均气温摄氏2.5度,年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摄氏21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18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平均为540毫米。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10-135天。
8. the city of snow是牡丹江市还是华盛顿
the city of snow指的是华盛顿。华盛顿年降雪量为1870毫米,是世界上降雪最多的城市,所以叫做雪城。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简称为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靠近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中大西洋地区,是1790年作为首都而设置、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州。位于北纬38°53.707′度,西经77°02.182度,UTC-5 EST 东部标准时区,使用东部标准时间。市区面积178平方千米。2012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人口为64.6 万,位列全美各州第49位,其中58%为黑人。华盛顿地区的语言,是美国的普通话。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因此经济色彩不浓,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与各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与文化史迹。
华盛顿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这里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邦联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1790年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政府实施管理。但是华盛顿市民在众议院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istrict of Columbia/ Washington D. C.)位于美国的东北部,靠近维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它位于北纬38.913611度,西经-77.013222度,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地区是水。
华盛顿西南同弗吉尼亚州相连,边界为波多马克河南岸。其它三面同马里兰州相连。
华盛顿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相对和缓,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冬季冷凉,微潮,时而偏向寒冷,日最低气温低于32华氏度的日数有64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超过90华氏度的日数年均有37天,超过100华氏度的有1.2天。最冷月(1月)均温2.2℃,极端最低气温-26℃(1899年2月11日)。最热月(7月)均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1℃(1918年8月6日,1930年7月20日)。无霜期平均为235天,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市中心的无霜期较西北郊可多出3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约1008毫米,年均降雪量为39.6厘米(约合15.6英寸)。降雪年际变化较大。
9. 黑龙江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o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0o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o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o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国土面积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地貌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混营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中国陆上疆界长2万多公里,东有朝鲜,东北有俄罗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有缅甸、老挝、越南。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环绕大陆边缘的海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岛屿与海峡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沿海海域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理概况黑龙江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隅,北、东与俄罗斯接壤,边界长约3000千米。本省以边境大河黑龙江而得省名,简称黑。全省辖3地区,11地级市、18县级市、49县、1自治县。面积46万平方千米。人口3640万,有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鄂温克等民族。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全省的地形大致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分别位于西部和北部。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别具一格,民俗、民情浓郁,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黑龙江省是北魏和辽、金、清朝的发祥地。作为自古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现已发现4.2万年前的先民遗址——嘎仙洞,拓拔鲜卑祖先最初居住的旧墟石室。在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中,有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有以狩猎为业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达斡尔族等。特殊的人文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构成了黑龙江省古朴、原始、神奇的旅游资源。哈尔滨、大庆、伊春等一批城市都具有浓郁的北疆都市特色,秀美山川、森林草原、湿地、江河湖泊可提供生态旅游。此外还有东北虎园、丹顶鹤栖息地、北极光、火山口森林以及大厂矿、大农业、大油田等工、农业以及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河开展的对俄边境和跨国旅游。以上旅游资源形成了冰灯雪雕观赏、滑雪游乐、狩猎探险、漂流观光、疗养休闲、避暑保健、环境生态、历史遗迹、民族风情、边境跨国等一批特色旅游。
从高空鸟瞰,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分别位于西部和北部,东南部山地属长白山系的一部分,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松嫩平原位于西南部由松花江及其支流嫩江冲积而成,三江平原则位于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两片平原均为省内主要的农产区。黑龙江省偏处北纬四十三点五度以北,最北端的汉河更在北纬五十三度的位置,故此冬季漫长而寒冷,长达七个月之久从十一月至翌次三月为严冬期,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其实,纬度犹如地球的一把量温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温的高低还取决于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在南方地区,中午时分太阳直射地面,故气温急升,汉河的日照角度却只有大约十六度,因而昼短夜长,冬夜可长达十八小时。从九月上旬开始,西伯利亚的寒流便到达汉河,气温显著下降。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千里冰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也万里雪飘,气温低于摄氏零下十度的地方更会出现滴水成冰珠的现象。
黑龙江省偏处中国东北角,是中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在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世界公认的两大旅游资源:森林和冰雪。省会哈尔滨的冰雪节晶莹生辉,尽显冰雕艺术的魅力。桃山原始森林狩猎之旅,游客可享受雪猎的乐趣。黑龙江省夏季气候温和,太阳岛、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各具特色的避暑胜地。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相继开发了冰雪风光、避暑休闲、边境跨国、狩猎、观鸟、蒸汽机车观赏、民俗风情、界江风光、生态环保、漂流垂钓和森林漫步等30多种特种专项旅游项目。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旅游资源,使黑龙江省成为初具规模的特种专项旅游基地。
本省周围有大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山水环境。境内松花江、嫩江冲击平原为东北大平原一部分,有肥沃的黑土。以小兴安岭(平顶山海拔1429米,本省最高峰)为界,平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三江平原,也叫三江低地,一般海拔不过50米,多沼泽湿地。西部称松嫩平原,呈波状起伏,海拔150-200米,北端有永久冻冻土分布。“鹤乡”扎龙设有自然保护区。小兴安岭西麓的德都县境内有因近代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多种火山地貌,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和药泉山,分别为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张广采岭深处的宁安县境内有“地下森林”奇观,古代火山爆发形成的山洞连绵曲折,内有杂草林木和野兽。
神州“北极”的气候本省属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但白昼较长,日照充分。一月平均气温-30oC--18oC,七月18oC-22oC。西北端漠河被称为我国“北极村”,最低气温记录-52.3oC(1969年),常年无夏,夏至前后间或可见神奇的北极光。省内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60%以上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时有春早、夏涝和秋季霜冻危险。
粮仓林海,农牧发达本省森理草原和宜农荒地广大、松花江、嫩江流域有大片沃土荒原,是有名的“北大荒”,解放后,建立起100多个国营农场。现全省有耕地1.3亿亩,人均6亩,居全国之冠。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商品率(50%)也最高,是全国最著名的余量省,“北大荒”成了“北大仓”。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甜菜、亚麻和向日葵产量居全国第一:经营尚志烟、阿城蒜很有名本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红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木材蓄积量16.4亿立方米,约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居首位。伊春有祖国林都之称。山区有貂、水濑等珍贵的毛皮兽,还有人参、鹿茸虎骨、麝香等名贵药材以及木耳、蘑菇、松子等林副产品。本省还是全国主要牧业省之一,牲畜主要是牛、马。嫩江下游为全国著名的奶牛饲养基地。哈尔滨的优良猪种白猪也很有名。河湖中盛产鲜鱼,本省境内松花江产鱼量约占全省一半。黑龙江、乌苏里江特产大马哈鱼,镜泊湖特产大白鱼。
“动力之乡”的工业交通本省解放后建成为我国机械、石油、煤炭、森林工业基地之一。哈尔滨号称动力之乡,以生产大型发电机、汽轮机、锅炉等动力设备和工具仪表著称。齐齐哈尔是我国机车工业中心之一。本省重工业还有大庆的石油和鸡西、鹤岗、双鸭山的煤炭,伊春的森林工业等。轻纺工业主要产化纤、亚麻布、冰鞋、皮革、乳制品、塘、酒、纸等。本省铁路长7400千米,居全国首位。公路以中南部最密集。松花江等通航河段冰期可通行马车。哈尔滨有航空通北京、沈阳和本省佳木斯等地。
重要的工业城市哈尔滨市为本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249万多。本市是东北解放较早的城市,市内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市北松花江上的太阳岛为避暑胜地。冬天兆鳞公园的冰灯展览及其附近尚志滑雪场也很诱人。齐齐哈尔市为嫩江中游工商交通中心,人口109万多。伊春市为小兴安岭林区中心城市,人口79万,附近有铁力森林旅游区。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人口分别为58万、50万,为东南部新兴工业城市,附近有唐代满族地方政权渤海国古迹和壮观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大庆市为新兴石油工业城市,人口71万多。还有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