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滇丁香种子

滇丁香种子

发布时间: 2022-02-10 17:38:02

A.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学名是什么

是萝藦,而且就是萝藦这个种。拉丁名: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图:
http://www.plantphoto.cn/tu.aspx?id=298451
http://www.plantphoto.cn/tu.aspx?id=168906

B. 哪里可以买到滇丁香(别名露球花)的种子

绣球花种子很难得到 成活率很低 一般都是用扦插繁殖的 市场上一般没有种子卖 1. 南二环朱雀花市 省体育场西门外 2. 北郊大明宫花市 三家庄公交

C. 滇丁香的栽培技术

1、育苗场地的选择
育苗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病虫害少的地块,并与家禽家畜隔离,避免污染。
2、塑料大棚的建造
漂浮育苗常与大棚设施育苗相结合,在有效控制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下,达到又快又好的育苗。上规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大棚,棚长20~30m,宽6.0~9.0m,高2.5m,棚内有喷灌设施,棚膜用无滴膜搭棚,棚两侧要有裙膜,便于育苗过程中通风和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在棚两侧设防虫网,在棚四周挖深、宽均为0.3~0.4m的排水围沟,大棚走向一般以南北走向为宜。没有条件的地方可搭中棚或小棚,建造要求同大棚。
3、育苗池的建造
大棚建好后,在棚内根据要求建造育苗池。每个育苗池长9.5m、宽1.1~1.5m,深0.15~0.2m,1个大棚可建多个育苗池,育苗池可用水泥和砖一次性砌成;也可以四周用砖块或粘土堆砌成池边,池底用细沙、锯木屑等材料铺平,上面再用黑色塑料薄膜紧贴池底平铺,四周周定在池沿上,营养液盛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有条件的可在池中或覆膜下埋设加热装置用来控制营养液温度(一般24~26℃)。使用之前可采用不同的广谱型杀虫剂、杀菌剂分次对池内进行喷洒消毒。
4、营养液的准备
营养液的载体为水,水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经过消毒、过滤的自来水、井水、山泉水及无污染的河水均可用于漂浮育苗。如果播种前气温较高,可提前2~3d灌满育苗池水;如果播种前气温较低,可提前1周左右灌满育苗池水,灌水深度10~15cm,用0.2%~0.5%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然后关闭棚膜增温1~2d后适当搅动池水让有害气体逸出。滇丁香的种子在发芽初期和出土初期最关键的是保持基质湿润,加入适量的氮、磷、钾即可满足生长,营养液的氮、磷、钾比例为1:0.5:0.8,将肥料分别溶解加入营养池中,搅匀,再将水定容到所需高度。测定和调节pH值,要求pH值在5.5~6.5。营养液pH值偏高时,可加入适量的盐酸校正;pH值偏低时,可加人适量的氢氧化钙校正。每添加1次营养液就要校正1次pH值,可用精度pH试纸或pH计进行测定。
5、育苗盘的选择和消毒
可选用白色泡沫塑料制成的育苗盘,内有多个育苗小钵,每钵底部中央有一个小圆洞,便于吸排营养液,育苗盘可多次循环使用。漂浮育苗的栽培环境具有高密度、高湿度的特点,因此对病害的管理,尤其是对病原体传播和感染的管理显得很重要。应对生产资料和工具、操作过程进行严格消毒,以保证病原体及害虫没有机会侵染植株,可用1%~2%福尔马林液或0.05%~0.1%高锰酸钾喷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福尔马林具有熏蒸作用,育苗盘喷药后,可用塑料布覆盖1~2d以提高消毒效果。
6、基质的准备和装盘
育苗基质可选用市场上常见的泥炭土和珍珠岩,比例为2:1,将其混合均匀,使用前用药剂熏蒸、喷洒多菌灵或广谱性杀虫剂等,达到消毒的目的,如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0.15%甲醛溶液40~80L拌匀,盖膜消毒48h以上即可。装盘前应先把配制好的基质倒在洁净的塑料布或水泥地面上,喷水拌湿,水分含量以手捏成团不出水、落地即散为宜;装盘时使每个苗穴的基质装填均匀、松紧适中,保证穴内基质自然填充,不架空、不过紧,装得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吸水和出苗率,以装平为宜。 温度管理
播种后应注意棚内温度的调节,尽量使育苗盘表面温度保持在20℃左右,以保证及时出苗和苗全苗壮。晴天中午,如棚内温度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降温或排湿。下午4时后应及时关闭棚膜保温。当幼苗出土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要特别注意揭膜通风,避免温度过高产生热害,造成苗木灼伤死亡。
水分管理
滇丁香是既喜湿又怕涝的植物,所以在漂浮过程中要做到干干湿湿。播种后保持池水高度为3cm左右即可,让其自然吸收和蒸干;当滇丁香发芽时,可将池水保持在5~10cm,并按比例加入肥料;当滇丁香长出3~4片真叶时可把水放干,让其继续在育苗池中长大,水干时可人工喷水补充。过2个星期又加水,在移植前1~2个星期又放干水。这样干干湿湿符合滇丁香的生长特性,如果一直让其浸泡在营养液中,则容易造成小苗淹水而死。棚内湿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低时要喷水保湿,湿度维持在60%~70%即可,过高则要通风排湿。随着苗木的逐渐长太,应将大棚两边的薄膜卷至防虫通风网的顶端,以加大通风排湿,使苗木逐步适应外界的温湿度环境条件,提高抗逆性。整个育苗期间要注意经常通风排湿,使育苗盘表面有水平气流。
光照管理
据资料显示,滇丁香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在光照条件下能够解除休眠,所以在播种后可以适当给予光照,让其透光率保持在70%左右,有利于发芽;对用赤霉素处理过的种子,则影响不大。由于滇丁香幼苗较耐荫,当滇丁香幼苗出土后,要在大棚上盖上遮阳网遮荫,随着苗木的生长逐渐增加透光度。
施肥管理
肥料主要从营养液中配给供应,一般根据比例配补1~2次即可。在苗木快要长满育苗盘时,如果需要施肥,可以根据情况结合叶面喷施来快速补充,浓度以0.1%~0.2%为宜,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若在漂浮育苗整个过程中都严格按照消毒要求进行,病虫害就很少,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只要做好喷药防病工作即可。

D.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风景区,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隶属中国科学院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由国家科委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现任所长为李德铢研究员。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胡先骕、严楚江、郑万钧、汪发瓒、俞德浚、蔡希陶、陈封怀、吴征镒等先生都先后在所内工作过,2007年,昆明植物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昆明植物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研究所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我所将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立研究所,成为我国知识传播和高级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天然药物产业化孵化基地之一。

昆明植物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员工383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副高及以上研究人员10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28名。研究所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植物学、药物化学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化学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昆明植物所是“云南省植物学会”的挂靠单位,负责主办学术期刊《云南植物研究》。

昆明植物所已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科技信息、仪器分析测试、标本馆、种质资源库以及植物园等重要科技支撑条件。设有“两室一园一库”(即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室、植物化学研究室、植物园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拥有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与世界混农林业研究中心共建“国际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共建“保护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与著名国际化妆品公司Mary Kay共建“个人护理品联合实验室”。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12000余份,植物标本馆藏有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标本120余万份。目前,研究所的工作总目标是围绕四大学科领域,即植物进化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学以及保育生物学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格局,成为国际上在植物多样性、植物资源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在新药研发方面,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民间民族利用药用植物的经验,开展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天然药物和民族药物开发研究。迄今为止,先后有50余项应用性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其中,包括天麻素、宫血宁、草乌甲素、神衰果素片、青阳参片、鞘蕊苏口服液等新药,这些成果在云南、四川、河南、贵州等省的二十多家药厂得以应用生产,年均产值达数十亿余元。而且,抗艾滋病新药“复方SH”已经转让,抗心血管疾病新药“灯盏细辛酚注射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抗早老性痴呆一类新药“芬克罗酮”完成一期临床研究,一类中药材及二类新药“CHY胶囊”完成临床前研究。在花卉新品种研制方面,主要开展野生花卉资源的遗传背景、繁育机制、生态生理和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选育和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研究所先后选育出42种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方特色的花卉新品种,并完成新品种注册登记,完成具有云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角蒿、地涌金莲、滇丁香等6个品种的繁殖技术,有8个植物新品种获得国家正式登记和批准。

E. 雅鲁藏布大峡谷有那些动物植物

动物介绍: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舢、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

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雉、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鸣、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植物介绍:

长叶兰、贝母兰、羊耳蒜、阿丁枫、印度栲、小果紫微等组成的热带低山半常绿雨林。其中有从各类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向温带针叶林过渡的通麦栎林和俅江栎林,藏咖啡、藏瓜属、血红蕉、千果榄仁、百日青、滇桐等。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地区维管束植物约3500余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鹃,因为大峡谷的高山灌丛主要由常绿杜鹃亚属组成。这一区域内有154种杜鹃,占世界杜鹃总种数(约600种)的26%。

(5)滇丁香种子扩展阅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西藏林芝素有“背包客圣地”之称的边境小镇派镇。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它的深度远超过原认为最深的秘鲁科尔卡峡谷(深3200米),长度也超过原认为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40公里)。

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在于它为印度洋的水气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翻过山口进入大峡谷地区,顿然是另一番景象。

网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F. 野丁香的《辞典》二:野丁香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 Yě Dīnɡ Xiānɡ
【别名】洒瓶花、丁香花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花、果。秋季采花,冬季采果。 桂丁香,又名:中型滇丁香。
多年生灌木。茎直立,高2~4米。叶对生,长倒卵形成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略波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仅中脉有伏贴柔毛。顶生伞房花序状圆锥花序,花白色至玫瑰红色;萼怀状,缘5裂,裂片倒披针形,长约1.3厘米,似叶状;花冠高脚碟状,5裂,裂片广展,径约3厘米,管长3厘米;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卵形,长约2厘米,木质,顶端宿存杯状花盘。种子有翅。
本植物的根(野丁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
【附方】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野丁香花、果一两。水煎以蜂蜜兑服。
【摘录】《*辞典》

热点内容
插花挂件 发布:2025-09-12 19:45:20 浏览:325
插花色彩的设计 发布:2025-09-12 19:45:07 浏览:133
室外绿植春天什么时候浇水 发布:2025-09-12 19:41:55 浏览:456
梅花三弄长笛 发布:2025-09-12 19:41:54 浏览:840
兰花朱金色 发布:2025-09-12 19:03:51 浏览:545
给自己一朵花作文 发布:2025-09-12 18:44:30 浏览:536
婚庆樱花花门 发布:2025-09-12 18:20:16 浏览:956
情人节晒什么 发布:2025-09-12 18:15:22 浏览:289
荷花的花儿 发布:2025-09-12 18:08:34 浏览:80
扦插绿植如何快速生根 发布:2025-09-12 18:01:2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