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国画牡丹鉴赏

国画牡丹鉴赏

发布时间: 2022-02-04 00:27:36

『壹』 优美片段十个,要带赏析。片段最好短一些!

1.看着室内橙黄色的灯光与窗外正在变得浓稠的暮色,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约会在玻璃窗上,挤在那儿交头接耳。再仔细倾听,窗外的晚风似乎也在絮絮低语,间断掉落的树叶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陈染《安静的力量》
【赏析:生活的芜杂,使人心地太忙,不能领略万物。紧张匆忙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现代人强烈地向往着安详宁静。】

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的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郁达夫《故都的秋》
【赏析:这好似一幅风景画。最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无论细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是详绘“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都形象鲜明,逼真如画,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意境。】

3.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这是一幅远看图。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4.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韩少华《万春亭远眺》
【赏析:作者立足于万春亭,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5.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有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在上帝面前。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赏析: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6.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张晓风《春之怀古》
【赏析:张晓风的这段拟人让我怦然心动,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鸟在天空翱翔的画面。作者把鸟儿比作不好的数学家,丈量着天空,这种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折服,写出了鸟儿的活泼灵动和春天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风起时,满城枫落,落无边无际的枫叶,下一季的黄雨。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秋色之来,充塞乎天地之间。中秋节后,万圣节前,秋色一层浓似一层。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8.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9.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10.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张爱玲《秋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11.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用的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当的话,它却能将一块普通的石头琢刻成宏伟的雕像。圣玛丽亚女校虽然已有五十年历史,仍是一块只会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
张爱玲《心愿》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12.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绿色的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
《秋叶》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13.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丰子恺《竹影》
【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贰』 写意牡丹你欣赏谁画的

写意牡丹是著名美术家黄永玉画的,以下为著名美术家黄永玉的简介:‍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永玉[1] 、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黄永玉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永玉除了绘画外,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令人叹为观止,但他平生从不为人篆刻,平生只为朋友制过两枚印章,一枚为50年为其妻张梅溪所制金文藏书印“梅溪藏书”,另一枚则为近几年来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画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黄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为石鲁先生带去一方石印(上海钱瘦铁所制),似为此石印。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了六个版面,作了专题报道了黄永玉的其人其画。1980年,《黄永玉画集》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叁』 家里挂山水画、牡丹图、八骏图的讲究都有哪些

家里客厅追求艺术美感,挂一副或几幅好看又有价值的字画,既能提高艺术价值,又能为家里增色很多,艺术鉴赏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书法鉴赏亦如此,但这不等于对书法作品的评价只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在《论书》中说,莫言妙造无形迹, 艺事从来理法通,大凡被人们公认为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内涵丰富之外,在形式上也具备能够吸引观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结合。
挂书法作品的话,书法的书写要合乎规矩法度。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书法的笔法、造型结构、整篇章法布局等,所包含的规矩法度,就是理。明理,才能识法。唐人以魏晋人为师,将魏晋人书的运笔、结体的具体经验绝对化。恪守这种法度,突出法的运用效果,形成一种与鼎盛的封建制度精神相一致的审美时尚,比如像颜真卿的书结字布局严守限格,决不越雷池一步。书法鉴赏只有遵循相应的鉴赏原则,其鉴赏才是有价值、有说服力的。
字画作品一般能反映出家中主人的个人品味和自身修养,第一字画网建议大家都选择一些代表着吉祥美好或象征着健康长寿的画来挂,这方面并不高深,只要稍微注意以下几个小细节即可:
1、家里要是挂山水画,尽量要观察画中水势流动的方向,水流一定要向屋内流,千万不要向外面流,风水学提到过山主人丁水管财就是这个道理,水流入乃进财,水流出为丧财。如果画里面有船,要使船头向屋内,忌向屋外,船头向外为损财折丁,船头向内为招财进宝、一帆风顺。
2、挂八骏图、奔马图的话。也要注意马头向内,同时寓意着马到成功的意思。
3、如果是挂猛兽图,兽的头部一定不可向屋内,这是有说法的,尤其是虎年要到了,五虎图又意五福图,所以要选对就行了。
4、从风水的角度继续来看,家里同样不适合挂一些意境萧条的图画,比如像:夕阳残照、孤身上路、日落西山、隆冬荒野、恶兽相博、孤藤老树等等,这样的意境在风水上是很不好的,所以一定要选择积极一点的。像牡丹图、红梅图这类都是很喜气很精神的。
只要注意这些细节,相信大家能能买到一些称心如意的画,注意小细节,也有大学问,以后我们会经常发表一些这类的文章,对大家的选购希望能有帮助。
在卧室放装饰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人感觉具有温馨和美感而使人放松即可.所以自然就不可以放一些凶猛动物的装饰画.不可以摆放一些使人会感觉别扭的装饰画. 我觉得在卧室摆放结婚照是最适宜的了.但是也要注意结婚照的摆放位置.很多人把结婚照片挂在床头的上方,这样对婚姻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双方易疑神疑鬼,而对婚姻会过度执着,对婚姻是不利的。所以结婚照片适宜挂在人躺在床上而自然地能看到结婚照的墙上,使人的视觉与照片产生很好的接触,这样对夫妻的感情才是有利的。还有就是在卧室不可以摆放颜色太深太黑的画,这样会使人意气消沉.在卧室也不宜放一些瀑布之类的画,因为这些画主家人运气反
山水画又意:山管人丁,水管财,因此挂山水画是非常吉利的。
客厅:山水画、牡丹图、八骏图
室雅人和、天道酬勤、宁静致远(这类的书法作品,也很适合挂在客厅。)
卧室:结婚照 书房:竹子图 梅花
很多朋友最近问到,客厅里挂什么字好,其实家里和公司,或是酒店的客厅各有不同,第一字画网以家里的客厅为例简单的分析下到底挂什么字,挂什么书法作品更合适。在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前提,挂书法作品要符合美感才行,而中国书法美学的和谐精神,奠基于先秦儒家和道家的中和美思想。针对普通的家里客厅建议挂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千万不要选那些太俗气的内容,如家和万事兴这样的就太俗,相同的挂一副室雅人和就好了很多。同样的,天道酬勤、宁静致远这类的书法作品,也很适合挂在客厅。
家里的装修风格有所不同,那么挂的画也会有所不一样,我们以中式风格的装修来谈谈家里国画的选择,针对现代风格的家居风格以后会陆续分析。 既然提到国画,就得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法有个简单的链接,书画在笔法上都相为补充。
中国画的提款和画法有其内在的用笔一致性,特别到了崇尚笔墨和用笔的元代书画,更是如此。南齐时代主画佛教人物的画家张僧繇,他的绘画艺术在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并融合自己的东西。据历代名画记载,张僧繇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书法艺术创造性的运用于绘画中,形成了点,拖,砍,拂四种基本技法,使绘画一点一画,别是一巧。从而创作了笔才一二,像已应嫣的疏体画。宋代书画家苏轼,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在书法上讲究笔法,墨法,采用卧笔,聚墨等技法,把绘画上用笔用墨的技法试用于书法,这也是他的匠心独运。赵孟頫,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最美,同时他又是评论家,他关于书法用笔,结字的精辟见解,至今仍不失为至论。他的题画诗如飞白木如州,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正确阐述了书法与中国画笔法的关系。清代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书画都追求怪伟,善于用自己的艺术思想去学各家书法,把前人的特点有选择地拿过来化为己有。他善于用秃笔,其作品具有强烈个人风格。他善于把楷书,行书,草书各体大小斜正的字以画家独具的构图意识放置于一幅作品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章法布局。郑燮,扬州八怪之一,其兰竹精妙无比,他的字把真,草,隶,篆四体融合为一体,而以真隶为主干,用作画方法去写,一字一笔,兼众妙张。这是郑板桥在书法艺术上的大胆创作;章法布局上,他的一些作品象安排一幅画一样,特别注意上下左右互相避让呼应、大小携带、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似邪反正,形成有主次、有轻重、有节奏、有旋律,类似绘画的章法,以画家的笔法作字。清末杰出的书画家吴昌硕,在绘画上以篆,隶,行,草笔法为主。他在一首题画诗中说临抚石鼓琅琊笔,戏为幽兰一写真,就是讲他如何以篆书笔意写兰的。
首先选择的字画色调要保持与室内的陈设风格相一致,也就是家里的主人看着要舒服,如果一看就不舒服,感觉别扭,那肯定是不合适的。客厅的话,一般比较多的会挂山水画、牡丹图、八骏图等等,这些都是有比较吉祥美好的寓意,山水画又意:山管人丁,水管财,因此挂山水画是非常吉利的。牡丹图的话,牡丹代表着国色天香、富贵吉祥。八骏图代表着马到成功。 书房的话,可以挂书法作品,比如像宁静致远、观海听涛、室静兰香等,都是很雅致的。挂画的话,可以放竹子图,像岁寒三友;或是梅花图,也很不错,梅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看着也很喜气。卧室放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主人感觉具有温馨和美感,同时让人精神上放松。

『肆』 中国美术赏析

1 . 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艺术圣地是: 敦煌莫高窟

2 . 不属于范宽创作山水画的过程是: 师古人
3 . 不属于南宋的山水画情感表现的是:对生活缺乏热情
4 . 倪瓒的艺术思想是: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5 . 雕像《圣德列萨的幻觉》作者是: 贝里尼 (贝尔尼尼)

多选题(分数: 10 分)
1 . 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
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
. 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
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
2 .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1. 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
2. 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
3.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
4.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3 . 石涛的山水画风格是
1. 平平淡淡
2. 万点恶墨
3. 丑怪狂扫
4 . 以下对郑板桥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 )分
1.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第一次把画看作明码标价的商品
2. “扬州八怪”之一
3. 作品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5 . 以下对吴昌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 )分
1.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著名画家
2.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第一位著名画家
3. 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4. 清高孤傲
6 . 吴昌硕的绘画特点有( ) ( 1 )分
1. 善于画红牡丹
2. 善于画竹
3. 雅俗共赏
4. 阳春白雪
7 . 以下对齐白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 )分
1. 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
2. 强调绘画要不似似之,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3. 既反对媚俗,又反对欺世
8 . 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贡献( ) ( 1 )分
1. 国画
2. 油画
3. 素描
9 . 以下属于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是:( ) ( 1 )分
1. 《步辇图》
4. 《萧翼赚兰亭图》
10 . 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有:( ) ( 1 )分
1. 寺庙
2. 菩萨
3. 飞天
4. 本生画

『伍』 如何提高对国画牡丹的欣赏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因而也有大批的画家喜欢画牡丹。
中国画历史悠久,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工笔的牡丹,工整细致,一类密体,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
写意的牡丹,要用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国画牡丹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国画牡丹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
在构图上,国画牡丹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国画牡丹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望采纳!谢谢~

『陆』 优美段落赏析10个

1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张晓风《春之怀古》
赏析:张晓风的这段拟人让我怦然心动,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鸟在天空翱翔的画面.作者把鸟儿比作不好的数学家,丈量着天空,这种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折服,写出了鸟儿的活泼灵动和春天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风起时,满城枫落,落无边无际的枫叶,下一季的黄雨.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秋色之来,充塞乎天地之间.中秋节后,万圣节前,秋色一层浓似一层.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张爱玲《秋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用的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当的话,它却能将一块普通的石头琢刻成宏伟的雕像.圣玛丽亚女校虽然已有五十年历史,仍是一块只会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
——张爱玲《心愿》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绿色的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
——《秋叶》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丰子恺《竹影》
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10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巳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星星非常传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您的及时采纳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柒』 佳句带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捌』 在洛阳成人去那学习国画牡丹比较好!

天虹书院副院长,当代书家董艳芳,董老师的,由于出自牡丹花城的洛阳,其牡丹国画在董老师的笔下展现的栩栩如生。别人其它众多牡丹国画图,欢迎广大的牡丹书法、国画爱好者前来咨询。

『玖』 国画马桂芳的牡丹有没有市场价值

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需要创作者及市场为它赋能,没有一个好的宣传及包装,价值很难上去,相反如果这个艺术家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且得到了社会、市场的认可,价值就无限大了。。

热点内容
大写意梅花图片 发布:2025-09-13 15:51:54 浏览:523
插花净瓶 发布:2025-09-13 15:45:04 浏览:678
毛笔画兰花图 发布:2025-09-13 15:18:14 浏览:262
七夕夜随笔 发布:2025-09-13 15:06:20 浏览:819
藤编蓝盆栽 发布:2025-09-13 14:45:43 浏览:650
绿植领养活动是什么 发布:2025-09-13 14:39:56 浏览:914
花语为依赖 发布:2025-09-13 14:38:31 浏览:810
测测你七夕 发布:2025-09-13 14:37:38 浏览:897
盆栽小红薯 发布:2025-09-13 14:28:49 浏览:599
长春米兰花时尚酒店 发布:2025-09-13 14:24:56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