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桂枝丁香功效

桂枝丁香功效

发布时间: 2022-01-31 05:24:51

Ⅰ 各种卤料卤水中起什么作用

具体分类如下:
1.辛辣料:辣椒、白胡椒、黑胡椒、花椒
2.芳香料:香茅、莳萝、荜拨、香叶、荆芥、百里香、孜然、丁香、小茴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八角、云木香、辛夷、甘松、排草、砂仁、薄荷、紫苏、香菜籽、芹菜籽、红豆蔻、五加皮
3.祛异料:白芷、川芎、良姜、草果、南姜、桂皮、月桂、干姜、山柰、独活、桂枝
4.调色料:姜黄、红花、黄栀子、紫草
5.其他料:甘草、陈皮、干淮山、当归、罗汉果

各种卤料在卤水中起的作用:
黑胡椒,作用:增辣味、调和滋味。
白胡椒,作用: 增辣味、祛异味、增香味。
灵草,作用: 增香。
荜拨,作用: 增香。
香叶,作用: 增香。
莳萝(千里香、土茴香),作用: 增香。
香茅,作用: 增加特殊香味、遮盖异味。
荆芥,作用: 增香、遮腥。
百里香(地椒),作用: 增香、遮腥。
丁香(公丁香),作用: 增香。
甘松,作用: 增香。
小茴香,作用: 增香。
云木香(木香、广木香),作用: 增香。
辛夷(毛桃),作用: 增香。
排草(香草),作用: 增香。
香菜籽,作用: 增香。
芹菜籽,作用: 增香。
紫苏,作用: 鱼肉增香祛腥料。
砂仁,作用: 增香祛腥。
白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肉豆蔻(玉果),作用: 增香祛腥。
草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红豆蔻,作用: 增香。
五加皮,作用: 增香。
白芷,作用: 遮盖鱼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
川芎(香果),作用: 遮盖鱼的腥味。
草果,作用: 遮盖异味。
干姜,作用: 增加姜辣味、遮盖异味。
良姜(干南姜、高良姜),作用: 遮盖牛羊肉的异味,跟姜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南姜,作用: 1.制作卤水必不可少的用料。2.祛除绝大多数食材的异味,牛羊肉、贝壳类海鲜、禽类都适用。
桂枝,作用: 遮盖异味。

独活,作用: 遮盖鱼的腥味。
桂皮(肉桂),作用: 遮盖所有红肉类食材的异味。
山柰(沙姜),作用: 遮盖牛羊肉的异味。
月桂,作用: 遮盖牛羊肉的异味。
紫草,作用: 1.为红油或自制鲜辣酱增加鲜红色。2.用来制作川式卤水,同样是调节卤水的红亮度。
红花,作用: 专给高档菜调色,带给食材或者汤汁金黄的颜色。
姜黄,作用: 1.制作咖喱粉或者成品需要色泽金黄的鸡菜,如给盐焗鸡调色。2.是跟姜一样,用来遮盖异味,多用于调制卤水或酱汤。3.在西餐中可以用来烹制牛羊肉。
黄栀子,作用: 专用于给卤水或酱料调色。
陈皮,作用: 有轻微苦味,一是调节卤水或者酱汤的复合味,同时增加香味;二是用来制作陈皮鸭的主料;三是缓解鱼的腥味。
当归,作用: 增加汤料的滋补功效,也有遮盖羊肉膻味的作用。
淮山,作用: 增加汤料的滋补功效。
甘草,作用: 香味很轻微,甜味明显,主要调节卤水或者酱汤的复合味。
罗汉果,作用: 调节卤水或者香辣汤料的润口感,或用来制作爽口、润口的炖汤。

Ⅱ 草果和肉蔻在做卤水的区别是什么

“一锅卤水卤天下”,要制作一款上等的卤水,必须了解每种香料的作用以及特点,卤水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四川、潮汕、泉州等地的卤味很有名。

主要用红卤,南京一带喜欢用白卤,例如小有名气盐水鸭,北方有些区域比较喜欢用黄卤,昨天讲了卤水的颜色,由红栀子、姜黄、炒糖色来决定,那么增香类的香料有哪些呢?

大致可分为这7种,八角、桂皮、丁香、肉蔻、小茴香、草果,它们在卤水中的作用巨大,以增香为主,去腥为辅,运用合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Ⅲ 桂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桂枝是樟科植物食品香料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温,味辛、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还可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Ⅳ 桂花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桂花功效:淡黄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桂花味辛,可入药。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花:辛,温。果:辛、甘,温。根: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桂花酒功效: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像是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征了会延年益寿。

该酒香甜醇厚,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适用于女士饮用,被赞誉为“妇女幸福酒”。祖国医学中有花疗的理论实践,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实例。

桂花茶功效:桂花茶可养颜美容 ,舒缓喉咙 ,改善多痰、咳嗽症状 ,治十二指肠溃疡 ,苇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视觉不明。

(4)桂枝丁香功效扩展阅读:

桂花膳食

1、桂花+丁香,祛胃寒

取丁香、桂花各5~7朵,放入陶瓷杯中,加黄酒50毫升,隔水炖10分钟,待温服用。隔水炖是指把原料放入陶制容器内,加盖,后将容器放入装水的大锅中文火长时间加热的方法。

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可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中医认为,桂花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古人也说桂花为“百药之长”。

桂花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对食欲不振、咯痰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丁香,味甘、辛,性大热,入胃肾二经,具有暖胃、温肾、降逆的功效,主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口臭、牙痛等。《医林纂要》记载丁香能“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此偏方取丁香、桂花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用加黄酒炖服的方法治疗胃寒疼痛,是有一定作用的。需要注意的是,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这两味药也不宜与中药郁金同食,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食。

2、桂花+扁豆花,助消化

取桂花10克、扁豆花50克,粳米适量。将桂花与扁豆花烘干,共研细末备用。粳米煮粥将熟时放入桂花末和扁豆花末,粥熟后加糖调味食用。

扁豆花性味平甘淡,无毒,归脾、胃、大肠经,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跌打伤肿等。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此方取桂花、扁豆花和粳米补益脾胃的作用治疗消化不良,有一定效果。

3、外用可煎水含漱或蒸热外敷,保护肠胃

可取桂花、玫瑰花各3克,开水冲泡后饮用,每日2~3次;治胃热口臭,可取桂花、菊花各3克,水煎后漱口,每日数次;治经闭腹痛,可取桂花30克,干荔枝肉适量,同煎后,冲入适量红糖、黄酒温服,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治腹中寒痛,可将桂花60克浸入白酒500毫升中,密封1个月,腹胃痛时服用5~10毫升,能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桂花

Ⅳ 比较桂枝与肉桂

桂枝[别名] 柳桂、桂木枝。[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3~7月份间剪取嫩枝,经加工成药材。主产于广东省、广西等地。 [成分] 挥发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和桂皮酸。
[药理]

1.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于散热,这与桂枝温经通络,透发热气的功效相吻合。桂枝单用,发汗力弱,由于其能促进血液流向体表,常与麻黄配伍,促进汗液分泌。

2.解热作用 桂枝的有效成分桂枝醛、桂枝酸对菌苗所致的动物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能使升高体温降低。

3.镇痛作用 桂枝煎剂能提高痛阈而呈现镇痛作用。

4.镇静作用 其有效成分桂枝醛能使动物的自主活动减少,巴比妥类催眠药的作用增强,并能对抗苯丙胺所致的中枢兴奋。

5.利尿作用 是桂枝能旺盛血流循环而加强了利尿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辛甘而温,气薄升浮,人肝、膀胱经。功能:温经通脉,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主治:伤风头痛,中风自汗,手足痛风,风寒表证,寒湿痹痛,痰饮咳喘。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局限性硬皮病 硬皮病属祖国医学“皮瘅”范畴,采用桂枝加葛汤治疗5例。方法:以桂枝20g为主,配葛根20g,麻黄、生姜各10g,白芍、大枣各15g,剂量以服药后皮肤微汗为度,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煎第3次将汁熏洗患处,10日为1个疗程。结果:2例经服4个疗程后基本恢复正常,2例有效(皮肤肌肉变软),1例无效。

2.治疗坐骨神经痛 此病以沿坐骨神经线至承山穴下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采用养血温经散治疗本病31例。方法:以桂枝15g为主,配当归牛膝各12g,制草乌、白芍、乳香、没药、黄芪各10g,细辛6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阳虚者加炙草乌10g;阴虚者加生地、秦艽各10g,并每日煎桂枝30g,灵仙20g,温洗患肢,以达到止痛目的,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31例中服1~4个疗程沿坐骨神经线压痛至消失,1年未见复发者18例为显效;半年未复发者11例,再经治愈亦可恢复为有效;无效者2例。

3.治疗低血压 采用升压散,以桂枝15g为主,配黄芪20g,当归15g,白芍10g,生姜三片,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208;气阴两虚舌干唇红者加太子参、麦冬各20g;肢冷明显者加附片10g。治疗过程中,3日测血压1次。观察31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

4.治疗风湿痛 本病即痹证,游走痛者为行痹,痛甚者为寒痹,肿甚者为湿痹。自拟桂枝通络散浸酒,治疗36例。方法:以桂枝100g为主,配乌葛200g,防风、灵仙、当归、三七各100g加减:行痹配羌活80g,痛痹配制草乌80g;湿痹加苍术100e;血虚加当归100g;气虚甚者加黄芪150g将药混合用文火蒸热,加粮制白酒浸7日,去渣瓶装备用。不能饮酒者,将药煎3次,过滤去渣,再浓缩成200ml,加蜂蜜100m1,再煎熬1次,瓶装备用。此药液早晚各服1次,1个月服完。服1个疗程12例,2个疗程者1例,3个疗程者2例。结果: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者)15例,有效(症状好转)14例,无变化者2例。

5.治疗伤风感冒偏于恶风自汗者 方法:桂枝、白芍各10g,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分2次服。加减:头痛者加野菊花10g:四肢震颤者加夜交藤20g每日1剂,连服2剂,效果满意。

6.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久之可使局部溃烂变成溃疡,应提前防之。早期治疗其法以桂枝50g,木瓜100g,水煎2次洗足,每晚睡前1次,7日为1个疗程,每年初冬开始洗之,可以使血液流通,静脉不曲,并可制止腿抽筋等症。

7.治疗梅尼埃病 有人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本病42例。方法:桂枝10g,茯苓20g,白术、生姜、陈皮各12g,甘草9g,泽泻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法半夏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呕吐严重者,酌情静脉补液,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所治42例中,痊愈3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

8.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有人用益气祛瘀法治疗本病58例。中药内服:桂枝、木通各6g,炙黄芪20g,当归、川牛膝、党参、白术、白及、银花各log,茯苓15g,鸡血藤3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中药外洗:鸡血藤50g,川牛膝、白矾(冲)、桂枝、生大黄、土茯苓、川木瓜、独活、五倍子、紫花地丁各20g,乳香、没药各l0g,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1 000ml,晾至药温 40~C左右,再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10日为1个疗程,连洗3~6个疗程。结果:本组58例中,痊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

9.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有人用桂芍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5例。方法:桂枝6g,丹参15g,黄芪20g,赤芍、苦参、玄参、贯众、虎杖、炙甘草各l0g。加减:乏力者加西洋参,口干者加知母;发热者加天花粉、葛根;失眠者加远志、酸枣仁;血瘀者加红花;胸闷者加瓜蒌皮。每日1剂,煎汁l00ml,每日3次温服。结果:45例中治愈35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皮及枝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内服:煎汤,2~5g,研末冲服,每次 1~2g; 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1%~2%,称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乙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acetate)。此外尚含黏液质、鞣质及微量生物素,亦含多种二萜类成分。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并能对抗甲基苯丙胺所致的活动过多、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有报告指出,桂皮醛大于30mg/kg时,可抑制小鼠自发运动,给予60mg/kg自发运动量轻度增加,如100mg/kg以上,则立即出现一过性兴奋,继而出现抑制作用。报告者认为,桂皮醛的中枢作用可能是其单胺神经机能的相互作用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样的作用。小鼠压尾法或腹腔内注射醋酸扭体法,均证明其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对温刺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桂皮醛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减少菸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但对戊四氮惊厥无效。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肉桂煎剂灌胃,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减少。肉桂水提取物或肉桂油给大鼠灌胃,均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肉桂水提取物强于肉桂油。肉桂制剂能使舒张压得到较充分提高,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灌注压相应增高,促进心肌及胸部侧支循环开放,从而改变其血液供应,呈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亦有报告认为,肉桂能抑制蛙心并扩张血管,对家兔心脏呈抑制作用,可致血压下降。实验证明:桂皮酸钠有扩张家兔血管的作用,可以促进血循环。附子、肉桂复方对灼伤一侧肾上腺形成的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对结扎肾脏而形成的肾性高血压大鼠无降压作用。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对蛙足蹼膜血管有扩张作用。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使血压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对冠脉及脑血管有短暂的扩张作用。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桂皮油有芳香性健胃作用,能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亦能直接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动增强。桂皮油给家兔口服,能促进肠运动,使肠管兴奋,对离体兔肠亦有同样作用。

有报告指出,肉桂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寒冷或水浸应激所致大鼠溃疡有强抑制作用,其活性与甲氰咪胍相同。甲氰咪胍对5-羟色胺(5-HT)所致溃疡无效,而肉桂却能选择性阻滞组胺的H2受体,因而对胃液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通过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抑制5-HT溃疡。肉桂还能减少结扎幽门大鼠的胃液分泌量,促进胃黏膜血流。肉桂抗溃疡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溃疡活性因素(胃液和胃蛋白酶)的减少与抵御因素(胃黏膜血流速率)的增加所致。

肉桂水煎剂20g/kg给小鼠灌胃,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肠推进率和对抗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不能对抗酚妥拉明、吗啡或阿托品性小鼠胃肠墨汁推进率。当5g/kg时,对蓖麻油或番泻叶性小鼠腹泻无显著影响。

4. 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效果较好,但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外敷可治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对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与麝香草酚混合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使家兔白细胞增加。

肉桂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能抑制糖皮质激素所致之阳虚小鼠胸腺萎缩,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保护作用。

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肉桂有明显抑制 ADP 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肉桂水煎剂及水溶甲醇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肉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有一定的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肉桂中的二萜类成分有抗补体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支气管哮喘 肉桂粉1g,加入无水酒精10ml,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 0.15~0.3ml,加2%普鲁卡因至2ml,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1ml。治疗21例,19例控制发作,1例症状减轻,1例无效〔福建中医药 1959;(1):16〕

2. 治疗冻疮 Ⅰ号山桂膏(山莨菪碱400mg,肉桂3g,樟脑2g,研极细粉,加凡士林9g,调匀备用。)和Ⅱ号山桂膏(Ⅰ号山桂膏100g,土霉素25万单位(研粉),调匀备用,)外用,治疗1804人,随访812人,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1):49〕

3. 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细末,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6~7个小孔备用。先在患部痛点上撒药粉少许,然后放上姜片。用艾柱在姜片上点燃灸之。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8;(4):45〕

4. 治疗腰腿痛 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 次,3周为1疗程。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风湿性脊椎炎 35 例,类风湿性脊椎炎5例,腰肌劳损55例,原因不明者7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2):115〕

5. 治疗小儿泄泻 丁香5~10g,肉桂4~6g,木香5~10g,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小儿脐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见效。治疗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中医杂志 1985;26(6):75〕

6. 治疗小儿流涎 肉桂10g(2次量)研成细末,醋调至糊饼状,每晚临睡前将药均匀摊于两块纱布上,分别贴敷于两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次日晨取下。治疗脾阳虚型小儿流涎6例,用药3~5次全部治愈。〔中医杂志 1983;(8):78〕

方剂选用:

1. 治疗九种心痛,烦闷:桂心半两。末,以酒一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太平圣惠方》)

2. 治疗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桂心一两,高良姜一两(锉),当归一两(锉,微炒),草豆蔻一两半(去皮),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参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桂心散)

3. 治疗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粗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4. 治疗打扑伤破,腹中有淤血:桂心、当归各二两,蒲黄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备急千金要方》)

5. 治疗产后腹中瘕痛:桂(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备急方》)

6. 治疗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桂心、甘草各二两,白蜜一升,干姜二两,当归三两,赤石脂十两(绵裹),附子一两(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汤)

7. 治疗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黄连各等份。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

8. 治疗虚寒阴火之喉痛、喉痹:肉桂、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极细末,滚水冲掉,将碗顿于滚水内,再掉,慢以咽下。但先以鹅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药更效。(《外科全生集》桂姜汤)

配伍效用:

肉桂配伍黄连 肉桂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功擅温补肾阳;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泻心火。二者伍用,寒热兼施,共奏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遗精等症。

肉桂配伍黄芪、当归 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当归补血、活血。三者合用,有温补气血、托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寒邪凝滞之疮疡溃烂、日久不敛属阴证者。

肉桂配伍熟地 肉桂甘热,温阳通脉,培补下元之阳;熟地甘润,滋阴养血,培补下元之阴。二者合用,有滋阴助阳、养血通脉,培补下元阴阳之功效,用于治疗下元虚损、肾气虚衰而引起之小便不利、四肢发冷、腰膝酸软、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寒不孕。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若体热血妄行者,切宜禁忌。畏石脂,妊妇戒用。”(《药鉴》)

毒副作用:桂皮醛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静脉注射为132mg/kg,腹腔注射为610mg/kg,口服为2225mg/kg。桂皮油6~18g对狗可致死,解剖可见到胃肠道黏膜发生炎症与腐蚀。小量桂皮醛能引起小鼠运动抑制,眼睑下垂;大量则可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耳血管扩张,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外观表现镇静,但对声音及触觉刺激反应仍敏感。

临床应用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曾有1例成人因顿服大量(一两二钱)肉桂粉末发生毒性反应的报告,表现为头晕眼花、目胀、咳嗽、口渴、尿少、溺时尿道中有灼热感等。推测其毒性反应与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有关。

Ⅵ 温肾潜阳中药的常用药

桂枝,丁香,鹿茸,巴戟天,益智仁,等

Ⅶ 艾草桂圆花椒白芷陈皮肉桂茯苓桂枝丁香制成丸子有什么做用

这个配方主要是滋补肾阳,健脾祛湿功效!是药三分毒,不建议长期服用,有阳虚脾胃湿寒的可以用!阴虚内热切勿服用!

Ⅷ 丁香和桂丁的区别在那

丁香和桂丁的区别:形状不同;主产地不同;功效不同。

1、形状不同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红棕色至暗棕色。分花萼与花冠两部分。花萼萼管圆柱状略扁,长0.7~1.4cm,直径0.3~0.6cm,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富油性,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片。

花冠近圆球形,直径3~6mm,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后,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芳香气强烈,味辛,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丁香:

桂丁:略呈倒卵形,长5~12mm,直径6~7mm。幼果椭圆形,直径约3mm,被宿萼包裹,表面黄棕色,先端稍平截,上有一微凸的花柱残基。宿萼杯状,边缘有不明显的6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下部延长成萼筒,少数连有果柄。气香,味辣。以肉厚、香气浓者为佳。

2、主产地不同

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桂丁: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3、功效不同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桂丁:具有温里散寒,止痛,止呃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丁香(丁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桂丁

Ⅸ 桂枝的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材桂枝是肉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要功能: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法用量:3~9克 。 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常用功能: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经济价值
肉桂是名贵的香料植物,桂皮粉在西方国家通常用来烤制面包、点心,腌制肉类食品。桂油主要成分除肉桂醛外,还含有苯甲醛、肉桂醇、丁香烯、香豆素等十多种成分,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的增香、医药配方、调和香精和高级化妆品。肉桂材质优良,结构细致,不易开裂,可制作高档家具。
生态价值
肉桂树四季常绿,枝叶繁盛,生物量和落叶量大,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

Ⅹ 桂枝有什么功效啊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含有肉桂醛、苯甲醛、肉桂醇、丁香烯、香豆素等十多种成分,能护肝醒酒、抗菌消炎,主治风寒表症、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
1.促进出汗
桂枝含有桂皮醛、桂皮酸钠等成分,具有促进血液流向表皮的功效,能促进排汗,对闭汗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利尿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
3.镇静
桂枝内含桂皮醛。小鼠给予桂皮醛后,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4.降血压
桂枝内的桂枝油具有挥发作用,能促使血液向体表流动,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适当的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适当的食用桂枝来降低血压。
5.抗炎、抗过敏
桂枝中含有的挥发性油,具有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有抗过敏作用。
6.抗病毒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热点内容
薛之谦七夕见面会门票 发布:2025-09-14 02:29:56 浏览:474
翠竹绿植 发布:2025-09-14 02:24:16 浏览:783
尘世一朵 发布:2025-09-14 02:18:45 浏览:368
梅花测音信 发布:2025-09-14 02:12:56 浏览:699
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 发布:2025-09-14 02:11:57 浏览:220
凤尾丝兰的花语 发布:2025-09-14 02:11:16 浏览:166
七夕外销 发布:2025-09-14 02:04:29 浏览:2
武大樱花女神黄灿灿 发布:2025-09-14 01:44:10 浏览:879
菏泽一朵家 发布:2025-09-14 01:35:16 浏览:726
插花领悟的人生道理 发布:2025-09-14 01:21:56 浏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