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习性
① 丁香花的生态习性是怎样的
丁香花喜温暖、湿润及光照充足,有很多种耐寒,有少数种极耐寒,如在哈尔滨版市,可露地栽培越权冬的有10余个种。丁香也较耐旱,在华北地区,4~6月份雨量极少,而此时正值开花生长期,但只要每月能灌水两次,生长即可正常。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不是强酸性或重盐碱土壤,一般均能生长,土质疏松的中性土更为适宜。栽植地不能过于低洼积水,否则易引起植株死亡。
② 羽叶丁香的生长习性
分布区的气候夏凉冬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温6-16℃,最低温-12℃以下,年降水量257-900毫米,多集中于内7-9月。土壤容为山地棕壤或石灰性冲积土。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风等特性,多生于海拔2000-2800米间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郁闭度较小的针阔叶混交林下。
主要伴生植物在秦岭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Franch.、红烨Betulaalbo-sinensis Burk、lbo-sinensis Burk.、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 Schneid.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等。
羽叶丁香在青海省的天然分布范围非常狭小,仅分布于孟达林区,属濒危物种,在大通河下游也见到了羽叶丁香的天然分布,虽然分布的区域范围非常局限。这一事实说明,该地区与孟达林区存在地缘联系。
③ 丁香花具有什么特点
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版香。著名的庭园权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
(3)丁香的习性扩展阅读:
丁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其性喜阳光、温暖、湿润,但忌渍水,稍耐阴,也耐旱,耐寒性、抗逆性强。
对土壤条件要不严,较耐瘠薄,除强酸性土壤之外,其它各类土壤均可正常生长。最适宜年均温度23~24℃,最高月平均气温26~27℃,最低月平均气温16~19℃,土壤疏松且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园地栽植。
忌在低洼地种植,否则会因园地积水引发病害高发,甚至导致全株死亡。若在阴处或半阴处栽植,会造成生长缓慢且衰弱,开花稀少。成龄树喜光,此时缺少光照,影响开花。
④ 丁香花的特点
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⑤ 丁香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1.温中降逆用于胃气虚寒呃逆,常版配伍柿蒂权、人参、生姜,方如丁香柿蒂汤;用于胃寒呕吐,常配伍半夏;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吐泻,常配伍砂仁、白术,方如丁香散。
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阴冷,寒湿带下,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
【用量用法】2~5克,入煎剂宜后下,或入丸散剂。
【禁忌】畏郁金。
【按语】丁香纯阳辛温,其气芳香,入脾胃而温中焦,善于降胃气,为治胃寒呃逆、呕吐之要药;入肾经而温下焦,助肾阳,又常用治男子阳痿女子阴冷之证。
附:母丁香
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而力较弱,用量同公丁香。
⑥ 丁香的形态习性是什么样的
丁香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较粗壮。叶薄革质或厚纸质,圆卵形至肾形,先端渐尖,通常宽度大于长度,宽约2~10厘米,全缘无毛。树皮呈暗灰或灰褐色,有沟裂,枝粗壮无毛,灰色。圆锥花序发自侧芽,长6~15厘米,花呈暗紫色或白色,直径约13厘米,筒长约10~15厘米;花萼为钟状,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或稍靠上。果实为蒴果,扁形,先端尖,光滑,长1~1.5厘米。花期在4~5月,9~10月果熟。丁香枝繁叶茂,花美且香,人们称它为朴素而内香的花君。
在我国,紫丁香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宋代以前,北京法源寺即广为种植,其色有黄泊、雪青、蓝紫等,每逢丁香盛开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赴“丁香会”,成为法源寺的一道特色。
相传丁香为南北朝时南齐最负盛名的歌妓苏小小的眼泪所化,小小为情郎所负;泪滴成花,所以丁香总是枝条低垂。娇嫩迷人而又满含忧郁,令人心动。
丁香耐寒又耐旱,宜栽培,是园林栽种的佳品,又是良好的盆景切花材料,嫩叶可代茶,花可提制芳香油、种子油,花蕾可供药用,真可谓丁香的全身都是宝。
常见的丁香有十余种,云南丁香、四川丁香、北京丁香、关东丁香、花叶丁香、小叶丁香、羽叶丁香、红丁香、蓝丁香等。一般又将丁香分为两大类,供观赏的称为北丁香,供药用的称为南丁香。
⑦ 丁香的特性是什么
紫丁香又名华北丁香。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由许多小花密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紫堇色,具香气,花期4~5月。丁香喜阳光,稍耐阴,如将其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则枝条细长软弱,花序短小而松散,花朵缺乏光泽。其耐寒耐旱,但怕水涝,积水后根系易腐烂死亡,故不宜在低洼潮湿地方栽种。丁香宜排水良好而又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
紫丁香
⑧ 丁香花的生活习性
丁香适应性强,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涝,干旱时注意浇浇水,便可顺利生长。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但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过多,以免引起枝条徒长,影响开花。要对丁香进行整形修剪,硫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中截旺长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还可以进行一次整枝,以保树冠圆整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丁香病虫害很少。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
放置场所:丁香喜光,平时宜放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之处。但在夏季要稍加庇荫,高温日灼对盆栽丁香生长不利。冬季埋盆于室外向阳处或移入室内窗台前。
浇水:平时保持盆土湿润偏干,切忌过湿。夏季高温时要早晚各浇一次水,秋后宜少浇水,以利休眠越冬。
施肥:冬日施用腐熟饼肥为基肥,春季萌动后,每半月施一次饼肥水,以促进开花。夏季还应适当施肥,以利花芽分化,保持次年多花。秋后少施肥水,肥分过多,对发育有损。
修剪:丁香在生长期,枝叶过密时,应及时修剪,既不干扰树形,又利于通风透光。秋后进入休眠期,要适当整形修剪,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交*枝,使之养分集中,多孕花蕾。
翻盆:每隔2~3年翻盆一次,结合翻盆,修剪根系,除去部分老根及过长根系,剔去1b2旧土,换以新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叶茂花繁。
病虫害防治:丁香在过湿情况下,易产生根腐病,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以死。丁香常见虫害有家茸天牛,为害枝干;还有蓑蛾、刺蛾、蚜虫等为害嫩枝及叶。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杀之。
⑨ 丁香的生活习性
原产于热带来,喜热带源海洋性气候。喜生于高温、潮湿、静风、温差小的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中。较不耐低温和干旱,大风对丁子香的生长极不利,宜肥沃、深厚、疏松的土壤;
一些热带火山岩土质是适合丁香生长的土壤类型。中国海南种植区,其年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降雨量1330-2530mm。
温度低于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达3℃时植株死亡。丁子香幼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成龄树喜阳光,阳光充足才能早开花开花多。
丁子香地上部枝叶茂密,树冠大,而根群浅且纤细,故支撑力小,不抗风。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
(9)丁香的习性扩展阅读: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目前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称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实称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
⑩ 丁香有哪些特征
(陈伟平)
丁香(Eugenia aromatica Baill.)别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广东南部试种,现广东省湛江、海南省、云南省景洪、勐腊有少量栽培。海南省万宁、屯昌、那大、澄迈为主要试种区。叶、花、果实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此外,并含丁香素、邻苯三酚鞣酸。我国引种的丁香含油量14—21%,其中丁香酚含量达84—95%,丁香叶油的化学成分与丁香油近似,丁香叶含油6.6%,其中丁香酚含量78—82%。以花蕾(公丁香)入药。味辛,性温。有缓胃降逆、止痛的功能。治呃逆、呕哕、吐泻、胃痛、腹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m以上,树干叉状分枝,树冠圆锥形,树皮平滑,黄褐色。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尖,全缘,侧脉平行,革质,密布油腺。花芳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萼肥厚,筒状,萼筒长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状;花冠短管状,白色稍带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壮,柱头不明显。浆果长椭圆形,紫红色,肉质,长1.9—2.3cm,直径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椭圆形,长0.9—1.5cm,直径2.9—6.4mm(图18—1)。
表18—4 丁香人工授粉成果情况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丁香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在我国海南试种区,年平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雨量1330—2530mm。极端低温8—10℃时生长正常,可大量抽出嫩枝叶;偶然出现极端低温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极端低温达3℃时植株死亡。丁香虽可忍受5—6℃的短时低温,但从生产角度看,绝对最低气温不宜低于6℃,最冷月均气温不宜低于15℃,才适宜于种植而收到经济效果。在旱季及雨量较少的地区需行灌溉。雨量过多达3000mm以上时,丁香花蕾的香气欠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枝叶虽茂,但病叶病果较多,开花也少。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宜精心管理。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地上部枝叶茂密,冠幅大,侧枝细脆而根系浅,支持力小,不抗风,需设防风林加以保护。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为好。地下水位要低,宜在3m以下,积水易烂根死亡。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定植5—6年开花结果,果实5—6月陆续成熟,随各地气候与品种而不同。当果实为紫红色时,应及时采收,宜随采随播。如不能及时播种,可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贮藏,以免干死。剥掉果肉比带果肉贮藏,能较好地保持生活力。剥时注意从果柄一端剥起,既易剥又不伤害种胚。鲜果播种,一般播后7天果肉才开始腐烂,35—40天出苗。若剥掉种皮,在8—9月播,3天后胚根入土,出苗率高达90%以上。开沟点播,行距15cm,粒距约5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盖土厚1cm与土面平或稍低一些。播后约10天出苗。幼芽出土为红色锥尖状。生长至4—5cm,具两片红色幼叶,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用塑料袋育苗,既方便运输,又能提高成活率。
在播种前搭好荫棚,保持60—70%的荫蔽度,有弱光照射。刚出土的幼苗,要及时浇水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待长2对真叶后,每1—2个月施稀尿水、硫酸铵或尿素液一次。一年后苗高20—25cm,便可定植。
(二)定植
丁香的根群纤细,穿透力弱,宜选深厚松软的土壤栽植,心土硬结或有石砾层的土壤都不宜栽植,需排水良好。定植前按株行距5×6m挖穴,穴深、宽各50cm,每穴施厩肥或牛粪10—15kg,粘重的土壤还需掺河沙15kg,与表土混匀填穴备植。选雨季阴天定植。幼苗不宜修枝叶,以免影响生长和树型。带土团种植成活率高。
(三)间作
1—3年的幼龄树需荫蔽,保持50—60%的荫蔽度。植距较宽,行间可种香蕉、木薯、玉米、牧豆,既可遮荫保持湿度,又增加收益和有机肥源。
(四)田间管理
丁香幼龄生长缓慢,一年生植株才25—30cm高,3龄内必须精心管理,这是引种栽培丁香成功与否的关键,风害严重的平原地带要先栽植好防护林。
1.施肥、浇水、培土
春季2—3月施追肥,每株施稀人尿10—15kg,或硫酸铵25—30g,过磷酸钙50—100g,氯化钾或硫酸钾50—150g,混合厩肥10—15kg,开沟施下。丁香不耐旱,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树枯萎,旱季要经常浇水。若细根露出,应培土3—5cm。幼龄期管理操作不要碰伤嫩枝,否则会影响生长,破坏树型。
2.修剪
将离地面50—70cm以下主秆的侧枝剪去,分叉主秆,去弱留强,上部枝叶适当修剪。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有利花芽分化和抗风。
3.地面覆盖
在干湿明显的地区尤其重要。可间种绿肥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这样夏秋季可保湿降温,防止土壤冲刷,冬季可以保湿保温。
4.防风
在台风频繁地区,当台风来临前要及时做好防风工作,可用绳子或竹子固定植株。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出现微红斑点,逐渐扩大成紫红色近圆形的斑点,中心变灰白色穿孔。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病。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喷射。
2.煤烟病
是由黑刺粉虱、介壳虫类、蚜虫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防治方法:防治致病害虫。加强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也可减轻发病。其它参见印度萝芙木。
3.介壳虫
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汁液并引起煤烟病。防治方法:参见印度萝芙木。
四、采收与加工
适时收花,少留果实,这样既可提高公丁香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丁香树体养分的消耗,调节均衡生长,实现高产稳产。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结果,20年前后为盛产期,寿命可达100—130年,花蕾盛产期2—7月,产量亦有大小年之别,须加强管理。一般现花芽后6个月含苞欲放的花蕾便可采收。剪下饱满、微带红色的花蕾,晒4—6天至脆易断时即为公丁香,干鲜比为1∶3,嫩的为1∶3.5—4。优质的丁香,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香而辣。商品以个大身干、色紫红、有光泽、油质重、含苞未放、无杂质、清香的为上品,暗色或黑色是干燥时处理不当。经自然授粉,逐渐膨大成紫红色的幼果,采收晒干后即是母丁香,味辛辣,含油量较公丁香少,品质较差,药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