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爱情
㈠ 以《牡丹亭》为基础探讨人生爱情观
1、简述: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2、拓展: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㈡ 《牡丹亭》中杜丽娘为爱情做了什么事
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她面对无爱的人生,毅然选择了死亡!死后仍然追求爱情,又为爱情而复生。
㈢ 牡丹亭的至情指的是爱情吗 为什么
牡丹亭的至亲指的不是爱情,因为它说的字性质情情,指的是情感是个人的情感体验。
㈣ 《牡丹亭》与《西厢记》在爱情描写上有何异同
现实的爱情追求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理想的爱情追求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她在官衙里住了三年,居然连自家的后花园都没有去过;白天睡个午觉也让母亲责备不合礼教;在裙子上绣一对鸳鸯鸟,母亲也生怕引动女儿的情思。在这样一个灭绝情欲的世界里,正常的情欲得不到对象化,封建礼教的魔影吞噬了正常的感情。然而,生命意识是顽强的,不可战胜的,汤显祖用如椽神笔生动展示了杜丽娘对真挚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男女爱情,被写的缠绵悱恻,超凡入幻。“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这是何等奇幻的爱的历程。
㈤ 汤显祖的《牡丹亭》表达了什么情感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漠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剧本中,作者大胆地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其构思之奇特,文思之优美,戏剧结构之巧妙,的确令人击节叹赏。
㈥ 为什么牡丹亭展现的是一个全新的爱情
因为牡丹亭的话它里面表现的是一种对爱情的自由,然后对封建礼数,然后的束缚的反抗。
㈦ 如何看待《牡丹亭》中所表现的爱情
《牡丹亭》只是借用了话本中“还魂”的故事;汤显祖本人由于是个不得志的文人,在官场上屡屡受挫,看透了黑暗的朝廷,所以其愤懑之情大多抒发在他的传奇里。《牡丹亭》有两条线,一条是杜丽娘游园惊梦,死而还魂的情节,一条是杜太守、陈最良这些官场士大夫平乱的仕宦情节,两条线是并重的。 陈最良是一个腐儒,一生只会死读儒家经典,不通人情世故,是一个和范进一样为科举功名、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老儒生。他和杜丽娘一样,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是很可怜的,可以说他的境遇与作者有几分相似之处。不过我认为陈最良最大的作用是把柳梦梅、杜丽娘这条线和杜太守这条线穿在了一起——他是情节上唯一看到了柳梦梅掘坟窃尸,又能为杜太守通风报信,且在道德上与杜太守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人。
㈧ 《牡丹亭》是一部怎样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它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又名《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者《牡丹亭梦》。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从小受王学左派影响,结交了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他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汤显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戏剧家,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典型,她对爱情执著追求和对礼教彻底反对,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代表性。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妇女形象之一,作者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㈨ 《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代爱情剧中的杰作。故事本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却是从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脱胎而来,但思想性、艺术性均大大提高。作品在批判封建礼教与婚姻制度的同时,通过莺莺与张生等反抗礼教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热情地讴歌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与美好思想的战斗精神,从而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人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是明代传奇中最优秀的剧作。它描写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不满于封建礼教,游园后在梦中与理想的情人柳梦梅相会,因情思成疾而逝;后托梦于梦梅并经梦梅调护,以情之所至,丽娘又得以死而复生,终于结为夫妇。作品对封建礼教作了有力的抨击,对年青姑娘为挣脱封建教条的束缚,争取正当的幸福生活作了热情的赞美。全剧构思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语言绚丽多彩,主要人物个性鲜明,艺术成就很高。
㈩ 《牡丹亭》写的是爱情故事么什么背景的故事
《牡丹亭》写的是爱情故事。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10)牡丹亭爱情扩展阅读:
该剧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牡丹亭还魂记》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牡丹亭还魂记》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牡丹亭还魂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使《牡丹亭》成为后来文人学习、借鉴的一个典范。沈璨曾受汤显祖的影响改编《牡丹亭》为《同梦记》。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还魂记》名列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