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治疗
1. 百合病的治疗
证见: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如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舌红,脉微数。
治法:清心润肺。
方药:
1.主方百合地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百合、生地黄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糯稻根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甘百栀地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心3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
痰热内扰型
证见: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脓,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
方药:
1.主方黄连温胆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
处方:黄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竹茹2克,枳实9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头痛者加菊花12克;热盛伤阴者加百合、生地黄各20克。
2.单方验方除痰安寐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
处方:北柴胡、法半夏、炙青皮、枳实、龙胆草、栀子各10克,淡黄芩、竹茹各12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先煎),礞石30克(先煎),合欢皮15克,夜交藤、葛根各30克。水煎服。 证见:精神、行动、饮食皆若不能自主,自汗,头昏,短气,乏力,少寐或多寐而睡不解乏。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治法益气安神。方药1.主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浮小麦30克,大枣5枚,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百合20克,茯神15克,酸枣仁12克,龙齿(先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
(1)明志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处方:石决明、草决明各30克,远志、蝉蜕、生牡蛎、川芎、疾藜各15克,菊花25克,荷叶10克。水煎服。
(2)柔意汤(许成吉等《中国中医秘书大全》)处方:炙甘草、大枣、白芍各6克,淮小麦、牡蛎各30克,百合、生地黄、龙齿、黑芝麻各12克,麦冬、柏子仁、竹茹、合欢皮各9克,陈皮2.4克。水煎服。
2. 百合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释名】百合只有一茎向上,叶向四方伸长。五六月时,茎端开出大白花,花瓣有五寸长,花有六瓣,红蕊向四周垂下,颜色也不红。红的叶子像柳叶,叫做山丹。
根【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邪气所致的心痛腹胀,利大小便,补中益气。除浮肿胪胀,胸腹问积热胀满、阴塞不畅全身疼痛、乳难和咽喉肿痛,吞口涎因难,止涕泪。辟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膈部胀痛,治脚气热咳。还可安心、定神,益志,养五脏,治癫邪狂叫惊悸,产后大出血引起的血晕,杀血吸虫,胁痈、乳痈发背的各种疮种。也可治百合病,温肺止嗽,如心下急黄,宜将百合同蜜蒸食。
花【功效主治】将百合花晒干后研成末,和入菜油,可涂天气引起的小儿湿疮,治疗效果非常好。
子【功效主治】加酒炒至微红,研成末用汤服,可治肠风下血。
【附方】治天泡湿疮:生百合捣烂涂搽,一两天即安。
治肺病吐血:将新鲜的百合捣成汁,和水饮或煮食。
治百合病:可用百合知母汤。因为此病是因伤寒引起的,百脉一宗,全身受邪,行、住、坐、卧不安,像有鬼神附身似的。如已发汗的,可将百合七枚,用泉水浸一夜,次日凌晨再取泉水两升煮至一升,然后将知母二两,同泉水两升煮取一升,再同百合汤煮取一升半,分次服下。百合鸡蛋汤可治百合病已经呕味的人,用泉水将百合七枚浸泡一夜,次日凌晨再用泉水两升,煮取一升,加入鸡蛋黄一个服用。百合代赭汤,治百合病已经恶化的,用百合七枚,按上面的方法浸后煮取汁,然后将代赫一两,滑石三两,水两升,煮取一升后,再同百合汤煮取一升半,分次服下。百合地黄汤,治百合病人末发汗、呕吐泻泄的,依照上述方法,加入地黄汁一升,同百合汤煎取一升半,分次服下。
3. 什么是百合病
百合病是以神智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所以称百合病。
百合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证的范畴,患者的症状非常丰富,可以涉及到全身的各个系统,但西医检查的结果往往不能支持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后效果往往也不明显。患者可有全身不适,忽冷忽热,手脚发麻,心慌气短,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无力,坐卧不安,睡眠不安,茶饭不思,心烦意乱等全身不适症状。
4. 什么是百合病如何治疗
一种热病的后遗症。 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1.饮食疗法
(1)百合鸡蛋糖水:百合3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将百合煲熟,后加入鸡蛋和白糖,蛋熟即可服食 (2)糯米小麦粥:糯米、小麦各50克,共煲成粥,加白糖调味服食。以上两方适用于各型百合病。
2.预防调护
5. 百合怎么吃治咳嗽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外用:适量,捣敷。
甘;微苦;微寒
~百合与玉竹:二者皆为甘寒之品,具清肺养阴,清热生津之效,相须使用,常互增其疗效,然百合尚归心经,具清心安神之效,可用于虚烦惊悸,失眠多梦之症,为百合病之要药。
~百合与枸杞子:二者皆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之效,可用治肺热久咳,痰中带血之症,但百合入心经,具清心安神之效,用治百合病。枸杞子入肾,功专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可用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症。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肾阴虚...
~《本草正义》: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本经》虽曰甘平,然古今主治,皆以清热泄降为义,其性可见。《本经》主邪气,《别录》主寒热,皆以蕴结之热邪言之。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除浮肿胪胀,痞满疼痛、乳难、喉痹,皆滑润开结,通利泄导之功用。《本经》又以为补中益气,《日华》又有安心益志等说,皆谓邪热去而正气自旺,非径以甘寒之品为补益也。仲景《金匮》以主伤寒后之百合病,《外台秘要》中更多此法,则百合病者,本为伤寒病后馀热未清之证,所以神志恍惚,莫名所苦,故谓之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百合能清泄肺胃之热,而通调水道,导泄郁热,是以治之。然则凡瞋胀浮肿等证,必系热阻气郁,百合方为正治,而寒湿交滞,脾肾阳衰者,皆当忌之。甄权谓其除心下急满,治脚气,亦必以有热者为宜。甄权又主热咳,洁古谓为止嗽,又必以肺热炽甚,气火烁金之证,乃为合法;而风寒外束,肺气不宣之咳,尤为禁品。古方以百合、款冬花同熬成膏,名曰百花膏,治久咳痰血之病,亦以阴虚火旺,上烁燥金,故以百合之清润降火,合之款冬之微温开泄者,宣散气火,滋益肺虚,是为正治。而世俗或以百合通治外感之嗽者,又未免寒降遏抑,反令肺气室塞,外邪无从宣泄矣。
6. 百合是治疗什么的,什么引起的咳嗽的人群适合喝
百合并不是直接治咳嗽的药哦,只是起辅助作用,但是如果真是百合病引起的咳嗽,那不用百合却又不行,一言难尽啊。
总结下面的几点,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麦冬、玉竹这些都是润肺润胃的药。
最擅长的就是咳嗽带血,所以咳血的方子呢,我们现在一般最常用的方子可能就是百合固金汤。特别要用它的地方呢,就是因为有咳血带血丝,那如果是咳血的话就是吃一点点百合固金汤慢慢把他调好就好了。
【13.1】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始见,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其证,依法治之。(《伤寒论》)
百合病就是全身的经络,一起都不对劲,我们中医最俗的俗话就是“百脉朝肺”。但是脉的源头,有说是心主全脉,所以这个病是病在心还是病在肺呢?在中医的病机学里,说心也是对说肺也是对,因为百合病的标准方剂是百合地黄汤,那地黄是凉心血的,百合是清润肺气的,所以心跟肺都有治到。
临床在治百合病的时候抓主证是:我们并不是在抓这个人心怎么样肺怎么样,而是这个人小便黄红才是百合病的主证,然后他又继续给了一些主证是尿尿的时候头会痛代表是怎么样的百合病,然后又说尿尿的时候头不痛,可是头昏,那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百合病,所以百合病的主证说来说去都跟排尿的主观感觉有关系。
百合病它就是一个阴虚而发癫的病,它是还是以热的体质比较阴虚而燥热的体质为主的。
如果是咳嗽的话,你最好观察一下小便,你至少要尿黄赤,就是小便尿出来是茶色的。那茶色的你开百合方呢容易有效。那可是如果是小便清的话,那你开百合方就是碰碰运气啦,反正如果那个病人爱吃百合,给他当点心吃吃一个月两个月啦。
7. 百合病和狐惑病
百合病 [编辑本段]症状与由来病名。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精神病疑似症状。
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编辑本段]百合病治疗的辨证论治 古籍论治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阴虚内热型论治
【证见】 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如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舌红,脉微数。
【治法】 清心润肺。
【方药】
1.主方百合地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百合、生地黄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糯稻根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甘百栀地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心3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
痰热内扰型论治
【证见】 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脓,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痰热。
【方药】
1.主方黄连温胆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
处方:黄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竹茹2克,枳实9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头痛者加菊花12克;热盛伤阴者加百合、生地黄各20克。
2.单方验方除痰安寐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
处方:北柴胡、法半夏、炙青皮、枳实、龙胆草、栀子各10克,淡黄芩、竹茹各12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先煎),礞石30克(先煎),合欢皮15克,夜交藤、葛根各30克。水煎服。
心肺气虚型【证见】 精神、行动、饮食皆若不能自主,自汗,头昏,短气,乏力,少寐或多寐而睡不解乏。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 益气安神。
【方药】
1.主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浮小麦30克,大枣5枚,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百合20克,茯神15克,酸枣仁12克,龙齿(先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
(1)明志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
处方:石决明、草决明各30克,远志、蝉蜕、生牡蛎、川芎、疾藜各15克,菊花25克,荷叶10克。水煎服。
(2)柔意汤(许成吉等《中国中医秘书大全》)
处方:炙甘草、大枣、白芍各6克,淮小麦、牡蛎各30克,百合、生地黄、龙齿、黑芝麻各12克,麦冬、柏子仁、竹茹、合欢皮各9克,陈皮2.4克。水煎服。
百合病治疗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百合鸡蛋糖水:百合3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将百合煲熟,后加入鸡蛋和白糖,蛋熟即可服食。
(2)糯米小麦粥:糯米、小麦各50克,共煲成粥,加白糖调味服食。
以上两方适用于各型百合病。
2.预防调护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患病应及早积极治疗。 多向病人做思想工作,耐心地说服、开导,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或紧张。
狐惑病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 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 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本病在古代即已引起注意,近代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惑病以肝脾湿热为主要病机,其先兆证多呈肝郁脾胃湿热证型,即见心绪不舒,多疑善妒,口臭泛恶,舌红苔黄腻,便干,溲短腥臭等症,并多有七情损伤史。 治疗舒郁清热利湿,方用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生姜、甘草可以逐渐改变郁热内蕴,避免发展。如见可疑的疮常为本病欲作信号,服龙胆泻肝汤可以防患于未然。发展下去,见默默欲眠,或卧起不安,神情时恍,逐渐出现口腔、外阴甚至眼见溃烂则为狐惑病征兆,治用甘草泻心汤: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人参、大枣,如肝火偏重者,如见躁、 易怒、头晕、耳鸣、便秘、溺短者,则予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李积敏博士认为本病是由阴虚火旺,热毒内蕴之变,治疗宜滋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药用生熟地、麦冬、白芍、龟板、阿胶、石斛等滋阴补肝肾壮水,以补其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丹皮、生甘草清热解毒。诸药相伍,滋阴降火,水火相济,再兼外洗外敷等法配合治疗,故取得良好效果。
李积敏治疗狐惑病(白塞氏综合征)案: 忤某,女,36岁,已婚,市某厂职工,1988年7月18日初诊。主诉:口腔、下阴部溃疡,反复发作5年。患者于1983年5月分娩后,曾发热数日后,出现舌尖及双颊黏膜生针尖样或绿豆大小溃疡,服维生素C、B2、B6后消失,1个月后又复发口腔、舌生疮,且出现外阴多处溃疡,疼痛伴外阴瘙痒,进行性增大,有脓性分泌物。四肢皮肤结节性红斑,曾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先后3次住院,经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时而更重。刻诊:呈慢性病容,体检无殊。两眼涩痛,视物不清,行走困难,口腔黏膜、舌边尖等处有多个绿豆大圆形溃疡。患者咽干口苦,心烦,头晕失眠,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唇黏膜有多处黄豆大小溃疡,表面有灰白脓样物。血常规:白细胞4600/mm3,红细胞400万/mm3,血色素11g,中性63﹪,淋巴25﹪,单核3﹪,血沉为26 mm/h。西医诊断:白塞氏综合征。中医诊断:狐惑病 证属:阴虚火旺,热毒内蕴。治宜: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生地20g,熟地20g,麦冬15g,白芍6g,阿胶9g(烊冲),龟板9g(先煎),黄芩12g,黄柏12g,黄连6g,柴胡6g,石斛9g,五味子6g,竹叶6g,丹皮12g,当归12g,生甘草9g。水煎服。10剂,1日1剂,2次分服。外洗药:当归15g,黄柏15g,银花30g,苦参30g,枯矾20g。水煎洗外阴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min左右。外敷药:五倍子10g,冰片1g。将五倍子炒黄与冰片共研极细末,外敷外阴患处溃疡面。前药外洗后即敷。7月29日复诊:服药10剂后,疼痛大减,心烦、口苦已减,精神较佳,查溃疡也大为好转。继服上方10剂。8月9日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口腔及外阴溃疡基本愈合。前方去生地、丹皮、柴胡、竹叶、石斛,加茯苓、白术等,再服6剂。8月16日四诊:诸症痊愈。嘱其服成药知柏地黄丸两盒。随访至今未复发。
8. 那里治疗百合病临床医生好..不知道请别
这个情况所谓的百合病,属于现在的内分泌紊乱,可以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9. 百合的药用
百合 有家种、野生,红花、白花等品种;性能大致相近,入药以野生、白花百合为佳。鳞茎并供食用。
≮美食性昧 ≯
甘、平,无毒。
≮美食成分 ≯
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并富含淀粉及少量钙、磷、铁等。
≮美食功效 ≯
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干品作粉煮食有滋补营养之功,鲜品有镇静止咳作用。适用于体虚肺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咳嗽咯血等。亦用于急性热病后期,神志恍惚,以及妇女更年期神经官能症,癔病等。
肺病咳嗽咯血,或老人慢性支气笛炎伴有肺气肿:
鲜百合2~3个,洗净,捣汁,以温开水和服,一日2次。
肺痈:
鲜白花百合30~60克,白酒(米酒、甜酒)适量,捣研绞汁一杯,温水和服。
疮痈红肿,无名肿毒:
鲜百合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如糊,敷于患处,一日更换2次,以消退为度。
病后神经症,坐卧不安或妇女癔病 (软斯底里):
百合7个,用水浸一夜,明旦更以泉水煮取一碗去渣,冲入生鸡蛋黄1个,每次服半碗,一日服2次。《金匮要略》
小儿头面湿疮,天疤疮等:
干野百合研成细粉,以麻油或菜油调涂。
神经衰弱,睡眠不宁,警惕易醒:
生百合2至90克,蜂蜜1至2匙,拌和蒸熟,临睡前适量食之 (注意不要吃太饱,同时应少吃晚饭)。
支气管扩张:
百合、白茂、百部、蛤粉等分,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3克,饭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