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庭惜牡丹
1. 庭君惜牡丹和赏牡丹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 "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 "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莲花可能太过清高,给人以寡情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了
2. "寂寞空庭树,犹发旧时花.一夜东风起,吹落委黄沙"这首诗是谁写的
欧阳予倩的妹夫唐琳
对不起,我也不懂,但在网上搜到了
谷崎润一郎,是位很可爱的作家。因为他有恶魔派的称呼,所以我也想这样颓废伤感的人是什么样子那。可是真是误会,他始终对中国怀着亲切的情感,是位品格优秀的人呢。他于田汉和郭沫若,欧阳予倩等人都有很深厚的交往。虽然他文艺理论的颓废和作品在当时的超现实,不过,他实在是位好人呢。而欧阳予倩的妹夫唐琳写给他的诗歌实在也很美丽。“寂寞空庭树,犹发旧时花。一夜东风起,吹落委黄沙,落花安足惜,枝叶已参差。人生不相见,处处是天涯。”实在很惆怅,而且美丽啊。欧阳予倩本人也送了他一首可爱的诗歌:“竹径虚凉日影移,残红已化护花泥,鹦哥偶学啼鹃语,唤起钗莺压鬓低。”而1956年访日时候送他的那首长诗也很好。
3. 帮我找找描写牡丹的诗句
不写了,以前有人说过了。看我的参考资料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4. 请问:歌咏牡丹的古典诗词有那些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清平调·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郡庭惜牡丹 徐夤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
(1)(徐夤):惜。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禹锡):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刘禹锡):烘托、对比。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6. 唐代写牡丹的诗 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装唐代:刘禹锡《赏牡丹》 释义: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出自:唐代 徐凝《牡丹》 释义: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3、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出自:唐代李商隐《牡丹》 释义: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6)群庭惜牡丹扩展阅读 《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联结合典故描绘了一幅单株牡丹的特写图,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尾联反用梦中传彩笔之典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7. 咏牡丹的诗句有哪些
赏牡丹 8. 含有花卉名的诗句
饮酒二十首(其中两首)东晋.陶渊明 9. 有没有吟诵牡丹的诗
【白牡丹】裴士淹 10. 描写牡丹的诗句有哪些 一、牡丹芳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译文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 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平常。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 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 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二、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 【作者】卢纶【朝代】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译文 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三、咏牡丹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流落在青墩溪畔,我独自一个,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四、惜牡丹花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五、赏牡丹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