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姓耿
㈠ 姓耿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啊
舒穆禄氏。
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本金旧姓"石抹",实契丹人种,系契丹族中的回鹘述律氏一族和契丹族审密氏、奚族萧姓家族。《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舒穆禄氏,是辽、吉两省历史上的望族显姓。有8人在《清史稿》上立传,他们均系世居珲春虎尔喀部部长郎柱的后人,如官至后金“八大臣”之一的杨吉利,以及官至内大臣、散秩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西安将军、荆州将军等。
(1)牡丹江姓耿扩展阅读:
舒穆禄氏,另有4人载入《吉林通志》,他们分别是珲春籍的图拉,纳音籍的布噶、乌拉籍的郭和齐和官至吉林前都统的额勒登额。在有重臣宿将的同时还涌现清皇族的驸马和彤贵妃。
由于舒穆禄氏祖先,积极吸收汉先进文化,所以各宗各派,目前已分冠汉字单姓耿、舒、苏、米、花、肖、宿、孙、杨、郑、万、铁等12种。其中“舒、徐”为本姓,“花”姓为赐姓,“杨”姓全部是扬古利的后裔。
㈡ 耿姓的简介
关于古耿国的建立,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商书·祖乙》中:“祖乙圯牗音yi牍于耿,作《祖乙》。”可惜《祖乙》的正文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上述作为《祖乙》序言的一句话,但尚书中的这一句话,首次将耿作为一个国都记载下来,其时代当在祖乙时期,即公元前14世纪。那么祖乙何许人也?原来黄帝的曾孙喾牗音ku牍,将他的儿子契牗音xie牍封于商,契当是商人的祖先,自契始经过14代传至成汤,成汤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从汤到纣经历了17代30个君王,祖乙是商朝的第7代第13个君王。
关于商君祖乙的定都,《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中丁迁于嗷牗音ao牍。河亶(音dan)甲居相。祖乙迁于邢牗音geng牍。”古代邢与耿同音,是否指一个地方,史学界仍有争议。但据耿氏家族流传下来的说法,邢与耿不是一个地方。相传祖乙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当地方言柿饼近似于“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饼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饼,源于此。那么耿地在哪里呢?据《括地志》中记载:“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
另据《国家地名词典、河津词目专辑》中记,距河津城关镇东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国国都所在地,古代俗名称帝王村,村北洞门楼所书“古耿名都”四字,数代不易。清初时因村中几近王姓,遂易名三王村,嘉庆年间为昭彰古迹,正名王村,民国年间称帝王村,解放后因此名有封建色彩,改名山王村。据说该村中宫、金库、暗地、城前、城后等古耿国遗址犹存。
关于古耿国的灭亡,古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这样写道:“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这一段明确记载了古耿国灭亡的时间是在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从殷商时期的祖丙立国到春秋时期耿国末代国君太乙的弃国归隐,古耿国共经历了商、周、春秋三个时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时间长达700余年。这与耿氏族人保存的《先祖君侯谱》中“君侯三十二,国运七百长”的记载是相符的。一个古代的诸侯小国,能够衍延生息如此长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先祖建立和治理耿国的业绩,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耿氏先民的品格和智慧。
中国汉族人的姓氏很多来自古代的诸侯国名,诸侯国消亡后国名作为地名和姓氏则长期保留下来,古耿国也不例外,当它消亡以后,耿就作为姓氏延续下来,凡如今的耿姓汉人,不论远近都应该是古耿国的传人,而河津则是耿氏后裔的根祖之地,我(指的是“耿秉强”)的临猗农村老家就是一个耿氏后裔的集聚地,整个村子里几乎全姓耿,据老辈人讲,我们村过去就有续修家谱的习惯,每隔几年就要续一次家谱,到文革前家谱资料摞起来足有半人高,人称“文献世家”,只可惜这些家谱资料在文革中作为宗族势力的典型,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围内参观展览,至今下落不明,实感可悲可叹。
㈢ 耿氏家谱
我是江苏金坛耿庄的我们这大概有3000左右的耿氏族人,但是族谱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毁。不过我知道的是我爷爷那辈是海字辈,我父亲是荣字辈。我这一辈是俊字辈,可惜我下面的就不知道。老一辈对族谱的记忆也很淡了
㈣ 哪里有姓耿的最多啊.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唐诗人耿湋、宋名将耿京、清蕃王耿精忠、当代外交家耿飚等。耿姓逐渐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西汉时,耿姓人始崭露头角,其中以耿寿昌最为著名,他被赐爵关内侯,子孙遂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另有耿育、耿丰、耿昌、频阳(今陕西 省富平)人耿定见诸史册。 汉武帝时,迁徙郡国吏民豪杰到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时巨鹿(今属河北省)耿姓一支以二千石官吏身份迁于该地。此支耿姓下传至东汉耿况时,耿姓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诞生了,其膝下六子:耿弇、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在中兴汉室的战争中,个个军功显赫,威震四夷,而且其子孙后代,亦不遑多让,竞现于史。自光武中兴迄于汉末建安,此支家族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娶皇家公主三人,嫁于皇家并贵为皇后一人,中郎将、抚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此支耿姓光芒四射,压倒了同时期的巨鹿宋子(今河北省赵州)人耿纯家族(其封东光侯,堂兄弟三人及子皆封侯,可谓一门五侯)。东汉末期,此支耿姓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耿国曾孙耿纪,被曹操诛灭三族,耿霸玄孙耿援亦被灭族,只存耿援孙耿弘一支。另耿纯起事时,率有宗族宾客两千多人,后其家族被留居蒲吾(今河北省灵寿西南)。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耿姓人在河东、高阳、扶风等地繁衍得颇为兴盛,并在上述三地形成耿姓郡望。此际之耿姓也有徙居今江苏、安徽等江南之地者。宋元之际,耿姓在江南之地分布更广,但族小势微。明初,山西耿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末,耿仲明由山东迁居辽东盖州马兰峪(今辽宁省盖县境内)。清康乾年间及以后,冀、鲁、豫等地的耿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如今,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多此姓,上述八省之耿姓约占全国汉族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耿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
㈤ 中国有多少姓耿的人
耿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
㈥ 我姓耿我想知道我的家谱!
网络一下中国耿姓网,就可以了。
㈦ 姓耿的祖先在那里
公元前1525年,商朝第14任国王祖乙在位时,因为不满于国都相的残破,将国都迁到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迁至刑(今河北省境内),后封弟弟祖丙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中少府耿纪,唐诗人耿湋,宋名将耿京,清靖南王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当代外交家耿飚等 耿姓的起源有四: 1.以地名为姓。 商代有君王名祖乙,祖乙继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设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内黄县境。因内黄县地处黄河下游,河水时有暴涨,河水一涨洪水泛滥,不仅大量庄园被冲毁,黎民百姓难得定居,生命财产时有淹没的危险,就连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商王祖乙为此整日锁眉不展,食寝不安,他身边的贤臣巫贤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于是便直言不讳地向他启奏说:“君主之虑卑职早就洞察,无非是为都城之变迁而已!”祖乙王听了甚是欢心地说:“贤相既然了解,就该为朕出谋定夺。”巫贤大臣坦然应曰“闻说西有耿地,位汾阴,那儿一 则物阜民顺,二则非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迁耿(音:刑)建都城。” 祖乙闻听后思谋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举从相地迁到耿地。即现在的山西河津市东南二十里的山王村。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相。后来由于“耿”与“邢”属古同音。 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祖丙被尊奉为耿氏之祖 相传,公元前1525年,由于河患,祖乙由耿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带),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被尊奉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是祖丙诞辰,为纪念这位氏祖,摆设柿饼(“柿饼”一词在晋南发音:SI BING,有思念祖丙的意思)。 3.以国名为姓(出自姬姓):公元前1525年,商帝王祖乙建立耿国,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带),重新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耿,原耿国公室后裔逃往他国,以国为姓,是为耿姓。
㈧ 耿氏家族辈分排列
1,红安耿字辈:国必思允,世大山定,汝应宗兴,昭忠秉文,普成良显,协纪宏恒,嘉祥启佑,厚尊德仁,茂庆衍勋,士绵俊纯,风存先耀,再赐常钦。
2,曲靖富源营上大坪耿氏字辈:国凤万朝宗, 文光显士通。昌达明德远,天永献兴隆。家祥顺应东,汉武庆吉鹏。仁能盛高伟,志友道义雄。源泉金陵海,华统宝树宏。江泽贵恒富,贤卫皓长荣。
3,岫岩耿氏字辈:尚玉志宗庆,文明永贵英,安仁长继世,守义显恩荣。
4,鞍山耿氏字辈:廷献佳修,式遵令德,立本端行,乃永丕祉。
5,茌平耿氏字辈:文太庆修,振兴万绪,继善有长,世代永昌。
6,肥城市耿氏字辈:兴家立业,治国安邦。
7,盐城耿氏字辈:志怀开立,炳贤其昌。
8,镇江耿氏字辈:圣太龙昌,兴成爱国。
9,淮安耿氏字辈:树德传祖训,忠孝礼为贤。
10,江宁耿氏字辈:德大敦厚,正直光明。续字辈:泰开天瞿,福寿康宁。
㈨ 有姓耿的吗、
有的!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唐诗人耿湋,宋名将耿京,清蕃王耿精忠,近代革命家耿青,当代外交家耿飚等。
㈩ “耿”这个姓氏的由来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