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堂前牡丹

堂前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1-11 12:38:06

Ⅰ 堂上清风印草堂,帘前春雨牡丹红,风柳舒眉迎盛世,红桃开口笑梅迎。

井利-金鱼

Ⅱ 中国古代牡丹叫什么

中国古代牡丹叫牡丹、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
事例:
1、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2、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
3、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基本介绍: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Ⅲ 牡丹被称为什么

牡丹又叫抄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Ⅳ 牡丹又叫什么名字

牡丹花又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

牡丹花的养护:

1、适宜土壤

想要养护牡丹花,那么需要使用疏松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来栽种,这样有利于牡丹花根系的生长,不宜使用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栽培,否则土壤不适的话,牡丹花根系无法呼吸,最终就会生长不良。

2、合理浇水

养护牡丹花的时候,还需要合理的为其浇水,牡丹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植株不耐水涝,所以给牡丹花浇水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干湿度进行,如果土壤过干,就及时为补水,但是水分过多时,就要为牡丹花排水,以免植株烂根。

Ⅳ 古代有哪些赋牡丹的诗句

清 平 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红 牡 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 花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
唐朝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 杨万里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儿词天无功。
若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可令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煤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洒抚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内向性格赏花人。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但是花开总有花落时,等到花事已去,鲜花飘零,怜惜之心促使他又来收取残花,以作香燃,寄托恋恋不舍之情。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触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见出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在艺术上还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风姿神韵,使诗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如描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写牡丹的芳香"蕊堪灵凤琢,香许白龙亲";(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唐彦谦《牡丹》)想象的翅膀纵横千里、万里,天上、地下。为了状摹出牡丹的姿态,诗人们运用了大胆夸张的手法: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这些夸张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齐已《题南平后园牡丹》

这些是夸张地描写赏花时的情形。同时在吟咏牡丹时,诗从头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拟人手法。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这些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宋玉 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

--徐夤《忆牡丹》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牡丹》

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诗人们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牡丹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综合性地多样化地把各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侧面地状摹出牡丹的美丽,极尽体物之妙,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们是为了说明各种艺术手法在吟咏牡丹之作中的运用,才做了大致的分类。其实丰富的想象要通过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来达到,而大胆的夸张中又包含着巧妙的拟人,巧妙的拟人中也包含着大胆的夸张,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花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的极大兴趣,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Ⅵ 牡丹花有什么寓意

牡丹,国色天香,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从唐代起,牡丹就回被推崇为“国色天香答”。

盆景花中,牡丹花为花中之王,王者风范,系高档次,是送给亲朋好友最理想的选择,表达内心诚挚的祝愿和崇高的敬意。

白牡丹摆设在办公室、卧室,当您看到她的美,给人以舒畅的视觉享受,睹物思人、启迪人生,以明智远、激发出内心深处的灵感。摆设在酒店、宾馆经商之地象征生意发达。白牡丹寓意做人的风格:王者风范,以及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6)堂前牡丹扩展阅读

牡丹不仅因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还因为其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历代人所称颂。牡丹从秦汉时期就以药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浑身是宝,其根经加工是名贵的中草药,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痛经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血压、抗菌消炎,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种也可以榨油。

Ⅶ 堂前夫妇共白头诗句

祝福新婚夫妇的诗句
1. 恭喜你!!!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激情永在,白头偕老。

2. 以爱情的名义祝福你们,愿爱情之花在你们心里永开不败。以岁月的名义祝福你们,愿岁月老去永不改爱的情怀。新婚快乐!

3. 在你们大喜的日子里,送上一份祝福:张灯结彩新婚际,鸿雁双飞齐比翼,花年共结连理枝,丽日莲开并蒂时。来年喜笑得贵子,夫妻恩爱百年期。

4. 愿耶和华从至圣所赐福于你,愿你们一生一世都看见圣城耶路撒冷的好处!

5.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无数个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镌刻的结果呢?用真心呵护这份缘吧,真爱的你们。

6. 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7. 相亲相爱好伴侣,同德同心美姻缘。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

8. 愿我的弟兄如同以撒,诚实勇敢、信靠顺服,如展翅飞腾的鹰;愿我的姊妹如同利百加,温柔善良、勤劳才德,如多结果子的葡萄树!

9.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10.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激情永在,白头偕老。

祝福新婚夫妇的诗句 【个性版】
1. 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2.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3. 结婚贺词: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4. 珠联璧合好姻缘,情投意合爱缠绵,才子佳人结连理,只羡鸳鸯不羡仙。祝福朋友新婚快乐,爱情甜蜜,白头偕老,一生幸福!

5.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6. 爱是思念,是绵绵情意剪不断;爱是缠绵,是时时刻刻心相连;爱是执着,是山盟海誓不改变;爱是勇敢,是坚定不移到永远;祝贺朋友享受爱的甜蜜,今日与爱结缘。

7. 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8. 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9. 人生三大喜,亲爱的朋友,在你新婚的日子,让我诚挚地祝你新婚快乐!

10. 愿你们一生听从圣经,孝敬上辈,友爱邻舍;好使你们在世得福百倍,将来大得赏赐!

11. 在这春暧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好,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12. 花开富贵并蒂莲,一凤一凰欲双飞。牡丹玫瑰巧百合,鸳鸯相对浴红衣。花团锦簇呈祥瑞,礼炮齐鸣祝新婚。夫妻对拜高堂后,恩恩爱爱共白头。祝:钟爱一生。

13. 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14. 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春暧花开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阳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15. 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

Ⅷ 牡丹花在唐代以前又叫什么花呢

木芍药。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Ⅸ 关于牡丹的古诗词

关于牡丹的词语比较常见的如下;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绿肥红瘦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傲霜斗雪(菊梅) 五颜六色 落英缤纷 香气扑鼻 雍容华贵(牡丹) 红杏出墙 形容春意盎然。

Ⅹ 中国各个朝代牡丹的地位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1]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1]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南宋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成都彭州市)、杭州等地。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陆游著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1]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西。明清时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乾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热点内容
日本樱花果冻多少钱 发布:2025-05-22 18:27:41 浏览:366
最美樱花诗 发布:2025-05-22 18:27:06 浏览:755
画一朵彩虹花 发布:2025-05-22 18:23:59 浏览:583
题梅花图 发布:2025-05-22 18:21:44 浏览:895
兰花草走路 发布:2025-05-22 18:21:09 浏览:816
迷你玫瑰扦插 发布:2025-05-22 18:12:18 浏览:686
上海情人节巧克力哪里买 发布:2025-05-22 18:09:57 浏览:893
七夕美甲活动策划 发布:2025-05-22 18:09:07 浏览:265
女孩学插花 发布:2025-05-22 18:08:22 浏览:723
天山野生雪莲一朵价格 发布:2025-05-22 18:07:48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