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龙纹牡丹罐

龙纹牡丹罐

发布时间: 2022-01-06 10:18:11

A. ,88年属龙木命纹牡丹好吗

这个一般没有什么讲究,纹身就是为了个性,为了好看,没有什么其他顾忌

B. 纹身图牡丹什么意思

图案有讲,纹前多想;易纹难祛,深思熟虑; 神龙满背,权威尊贵;青龙过肩,财路无边; 吉祥锦鲤,大吉大利;鲤鱼跃起,福禄无比; 身纹大虎,必有大福;背有雄狮,王者雄姿; 青龙盘腿,财如洪水;身纹虎头,富贵不愁; 关公再前,人身安全;战马关公,事业有成; 关羽在后,大哥财厚;牡丹花开,富贵自来; 鹤报平安,财富节攀;雄鹰在肩,鸿图大展; 神鹰飞翔,志在四方;凤凰纹完,好运当前; 玫瑰纹后,浪漫风流;身纹鬼首,鸿运拥有; 纹完鬼面,奇缘自现;背有钟馗,自有雄威; 身有佛陀,事业执著;神像纹毕,妖魔自去; 身若纹豹,性力提高;人鱼若有,情海遨游; 美女天使,桃花不止;烈火麒麟,日进斗金; 蝴蝶翩翩,鸿利连连;蛇盘牡丹,富贵百年; 牡丹鲤鱼,富贵有余;梅花有香,傲骨自赏; 荷花清沌,恋人情深;红心百合,百年好合; 梵文密咒,神灵保佑,肩有飞云,快乐平安; 偶像纹完,心中坦然;十二属相,各有所长; 岳母剌字,纹剌之史;水浒剌青,东方文明; 中国图腾,文化传承;如今纹剌,时尚标志; 终如所愿,名师接缘;吉祥一生,身份象征 龙:纹龙的方式有好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意义! 先说过肩龙:在道上有一种说法,道上的兄弟都是脚踏江湖,江湖在哪裏? 所以有人就把道上兄弟的肩膀比喻成江湖!! 俗话说猛龙不过江,所以真正在道上混的人很少纹过肩龙!因为过肩龙还有一个别名就是“过江龙”! 次说盘臂龙:盘臂龙倒是很受道上的兄弟青睐,因为盘臂龙寓意神佑的意思! 毕竟道上的兄弟过的是舔血的日子,我想谁都不想自己早死吧!不过我见过许多纹盘臂龙的人,都是瞎纹,根本不讲究顺序和色彩,所以一看就能看出他们不是道上的兄弟! 道上的兄弟们纹盘臂龙都是纹在左臂,并且是纹的盘臂青龙!并不是什麼彩龙! 最后说说扣肩龙:这种龙的纹法很少见,这种龙的图样大致是龙头由后背右肩甲搭到右前胸,然后整条龙身在后背盘踞两条前爪分别抓扣在肩膀的与手臂连接的那块肌肉上(我一时忘了那叫什麼肌肉了)两条后爪分别抓副在大腿上(有的抓副在臀部),龙尾由腰部左下侧延伸至左脚脖! 嗬嗬,这种龙在道上不是大哥是不能纹的! 一般来说道上的兄弟纹龙是不会纹龙眼的,龙眼必须是他的大哥同意他开(纹)龙眼,他才能开(纹)! 并且是大哥亲自开(纹)龙眼~ 凤:纹凤的严格来说是大姐或者是大嫂纹的! 先说翔凤:这种凤就是大姐纹的,至於怎麼翔没有什麼限制!~ 次说睡凤:这种凤就是大嫂纹的! 虎:在道上虎只有一种纹法,就是下山虎!而且并不是什麼人都能纹的~ 必须是一切从来没有在道上趟过,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才能纹! 至於下山虎纹在什麼部位,那没有什麼限制! 鹰:我个人认为纹鹰的兄弟全是飞扬跋扈的性子,因为道上纹鹰的图案只有一种就是俯鹰也就是你们说的鹰抓地球,寓意包打全球的意思! 五毒:所谓的五毒就是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 道上有一句话“宁欺龙凤虎,莫要惹五毒”至於什麼意思,我就不明说了~ 最后说说吧裏经常说的立马关公,哪吒降龙,钟馗伏鬼! 关於你们说的纹这三种抗住抗不住一说........! 嗬嗬,这三种道上的兄弟是不纹的!~ 因为这三种与道上兄弟相冲!至於怎麼相冲我也不明说~ 先说说到上小弟们纹的龙。 盘臂龙——青龙盘臂,以前很多人纹这种龙,现在这些人都老得不行了。什麼意思我不知道,但是这种龙是道上的人才能纹的。 盘腿龙——龙盘在腿上,说明这个人根硬。一般人动不了他。纹这种龙的人很多,多大岁数的都有。 披肩龙——道上的人有很多人纹这种龙。我认识一个道上的朋友就有。4爪的。没什麼讲头,就是道上的龙。 云龙——最多的都是这个。你在天津随便找个乱的地方,就能看见这种龙。一般都是前胸或后背。占的面积很大。 蛟龙出水——听说是代表一个人刚出道,不过我从没有见过这种龙。 再说一说比较厉害的龙 过肩龙——据道上的老前辈回忆说这个好像是代表黑白两道。自从蛊惑仔之后,满马路都能看见这种龙.... 这种龙在老一辈人身上不多。 双肩龙——40-50岁左右的天津人有纹这个的,绝对是道上的人才能纹的。双肩龙是两条小龙,没有过肩龙那麼大。这个是最能让我想起黑社会的龙了。 翻江龙——听说过,没有见过。反正是挺厉害的一种龙。一般人不能纹.
补充:再说说最牛的 抗龙——龙头在心口,龙身子从前胸到后背,尾巴在后腰上。就好像一个人把龙抗了起来。以前南市有人纹,是谁我也不清楚。 正脸龙——道上的老前辈说,他小的时候这是最牛的一种龙。纹这种龙就是说这个人不向任何人低头。一般不是非常牛的人是绝对不敢纹的。河东大王庄就有。 大家都听说过“皮皮虾玩弹球”这个笑话吧?2龙戏珠——是非常非常厉害的龙。是什麼意思我不明白,但这种龙和正脸龙一样是属於皇家的龙。西南楼的一个人就纹了这个,是谁我不能说。 龙的爪子一般就是4爪和5爪。5爪是皇帝爪。4爪是将军爪。一般人都是4爪。现在很多人都是纹3爪龙,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要和黑道划分出界限。 如果你们想知道关於纹身的各种说法,可以去问“河西二土匪”和“郭黄庄小平”。这两人是在天津纹身界算是元老了。 上山虎 是刚出来惹惹 也可以说是惹惹正凶的时候` 下山虎 是现在不惹惹了` 下山回头望月虎 惹惹出来了一定的资本 现在不惹惹了 但是惹我 往死裏打` 蛇 是地头蛇象征 也有讲做通吃一条街的` 小鸡吃米食 是 走到哪 吃到哪` 蛟龙出水 是自己有一定实力 但也是刚出道` 双腿鲤鱼 是平淌 就好象在一个地方无敌的意思` 狼头 是狠 一般打手纹的多` 双脚蟾蜍 是站的稳` 说白了 就是不好动我` 金蟾盖顶 是封顶` 在一方 震的住` 水银辟邪 是辟邪的意思` 正脸龙 是死也站著死` 关2爷 是战神` 同时象征著忠义` 关公耍大刀 是什麼时候都以忠义为先` 斗战胜佛 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吧 不说了` 龙盘柱 是根基稳的象征` 也挺厉害的` 过肩龙 是前后黑白道都站` 纹的人不少 ` 披肩龙 是盛气淩人感觉` 湖口燕 是飞贼 岁数大的人上这个的不少 ` 胳膊上鲤鱼 是道上的 有钱的 ` 蝎子 是谁也不服 不管你是谁` 呐吒闹海 是不孝` 呐吒闹海挑龙筋 是逢龙必打` 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我不用解释了吧? 麒麟上树 是象征著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 骑虎游山 是逍遥自

C. 我家有一对瓷器坛子上面有牡丹花 年代很久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年了 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只要是老瓷器还是很值钱的。。。。。。!

D.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什么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清)、王羲之《上虞贴》(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子仲姜盘(春秋)、王献之《鸭头丸贴》(唐)、怀素《苦笋帖》(唐)、《淳化阁帖》(北宋)、孙位《高逸图》(唐)、晋侯稣钟(西周)、大克鼎(西周)。

1、大克鼎(西周)

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4、《淳化阁帖》(北宋)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阁所藏晋唐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成。

E. 纹身龙和牡丹可以纹在一起吗

图案有讲,纹前多想;易纹难祛,深思熟虑;
神龙满背,权威尊贵;青龙过肩,财路无边;
吉祥锦鲤,大吉大利;鲤鱼跃起,福禄无比;
身纹大虎,必有大福;背有雄狮,王者雄姿;
青龙盘腿,财如洪水;身纹虎头,富贵不愁;
关公再前,人身安全;战马关公,事业有成;
关羽在后,大哥财厚;牡丹花开,富贵自来;
鹤报平安,财富节攀;雄鹰在肩,鸿图大展;
神鹰飞翔,志在四方;凤凰纹完,好运当前;
玫瑰纹后,浪漫风流;身纹鬼首,鸿运拥有;
纹完鬼面,奇缘自现;背有钟馗,自有雄威;
身有佛陀,事业执着;神像纹毕,妖魔自去;
身若纹豹,性力提高;人鱼若有,情海遨游;
美女天使,桃花不止;烈火麒麟,日进斗金;
蝴蝶翩翩,鸿利连连;蛇盘牡丹,富贵百年;
牡丹鲤鱼,富贵有余;梅花有香,傲骨自赏;
荷花清沌,恋人情深;红心百合,百年好合;
梵文密咒,神灵保佑,肩有飞云,快乐平安;
偶像纹完,心中坦然;十二属相,各有所长;
岳母剌字,纹剌之史;水浒剌青,东方文明;
中国图腾,文化传承;如今纹剌,时尚标志;
终如所愿,名师接缘;吉祥一生,身份象征;

F. 上海牡丹香烟铁罐价格

铁罐的价钱多少?这个要看你对铁罐有什么要求咯,也和你做的数量有关的

博新制罐厂的铁罐精美实用,可以看看

G. 请教各位古玩行家,就目前行情,嘉庆道光年间的瓷器……民窑的牡丹花纹青花罐价值多少 宋辽时期的民间

清朝的花瓶值钱的主要集中在清三代康雍乾朝代,后来朝代的价值大幅下降,尤其是民窑。嘉庆帝在乾隆之后,同期产品要大幅逊于前朝,但比后来几帝,还是好得多的。

H. 康熙冰梅青花盖罐帮我看下是什么时期的·是官窑还是民谣~市值多少说的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都有吧(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相关链接:元青花瓷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相关链接:明洪武青花瓷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相关链接:明永乐青花瓷、明宣德青花瓷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相关链接:明正统青花瓷、明景泰青花瓷、明天顺青花瓷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相关链接:明成化青花瓷、明弘治青花瓷、明正德青花瓷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相关链接:明嘉靖青花瓷、明隆庆青花瓷、明万历青花瓷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相关链接:明天启青花瓷、明崇祯青花瓷 7、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相关链接:清顺治青花瓷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相关链接:清康熙青花瓷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关链接: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相关链接:清嘉庆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清咸丰青花瓷、清同治青花瓷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官窑和民窑有什么区别?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明代(公元十四世纪--十七世纪)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清代与明代不同,采取的是‘官搭民烧”的折中形式。其产品分“钦限”和“部限”两类,前者是专给皇帝用的,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的。 民窑是对官窑而言。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窑及其产品,都是民窑。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据考证,在这些地区都发掘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等。民窑于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并带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唐代以后,各地民窑辈出,竞相媲美,往往有供不应求之势。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以及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 宋元时,民窑发展较快,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时的民窑完全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到了清代,民窑占了压倒优势,官窑瓷器也为民窑所出。%D%A

热点内容
苏氏荷花酒 发布:2025-05-16 01:44:19 浏览:774
依兰花儿 发布:2025-05-16 01:43:45 浏览:520
合肥有媞亚花艺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881
剑兰花系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496
逸和花卉 发布:2025-05-16 01:32:59 浏览:345
新丰县樱花 发布:2025-05-16 01:30:41 浏览:237
十八岁姑娘一朵花广场舞 发布:2025-05-16 01:25:44 浏览:890
梅花木雕 发布:2025-05-16 01:23:35 浏览:631
盆栽植物泥土有虫 发布:2025-05-16 01:20:25 浏览:9
墙绘玉兰花 发布:2025-05-16 01:20:1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