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有花心吗
❶ 丁香花具有什么特点
丁香,丁香属。 亦名丁子香、鸡舌。 原产马鲁古群岛,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属于常绿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聚伞花序。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干燥丁香花蕾入药,称“公丁香”,性温,味辛,功能温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胀闷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特点:干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丁香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在园林等地供人们观赏,花色美丽。
丁香,丁香属。 亦名丁子香、鸡舌。 原产马鲁古群岛,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属于常绿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聚伞花序。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干燥丁香花蕾入药,称“公丁香”,性温,味辛,功能温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胀闷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特点:干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丁香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在园林等地供人们观赏,花色美丽
❷ 丁香和紫丁香有什么区别
复紫丁香又称丁香。
紫丁制香(学名:Syringa oblataLindl.)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紫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高1.5-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 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生长习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适庭院栽培,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是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
❸ 丁香为啥是四瓣有没有五瓣的丁香花
丁香大来部分是四瓣的,是她的源生长特点,就跟人似的,不出意外,都是一双手十个手指。丁香有时候会有三瓣或者五瓣的花出现,但始终是四瓣居多。传说五瓣的丁香象征着永恒的幸福。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五瓣丁香还是有的,我连续三年都找到了呢,给你看最近拍到的
❹ 丁香花有什么特点
丁香,其特点是叶对生,夏季开花,花淡紫色,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干燥的丁版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权,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❺ 丁香的花蕊是什么颜色的
可能 :
一水分过多浇水过于勤劳(解决方法采取喷施叶面水)
二氮肥过多营窢尝促妒讵德存专泉担沪养属过剩(解决方法换土)
三缺磷钾肥.磷肥为催花作用,钾肥为壮根茎作用.(施磷钾肥)
四有根结线虫病(换土打药)
五根系已经腐烂(晒根打药换土)
六结蕾花盆移动过多
❻ 丁香花有几个花瓣
丁香可分为观赏丁香和药用丁香,两种完全不同,观赏丁香是木犀科的,有内5片花瓣。药用丁香是桃金容娘科的,常见的有紫丁香和白丁香,4片花瓣。
紫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 Lindl.)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紫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❼ 丁香有哪些特征
(陈伟平)
丁香(Eugenia aromatica Baill.)别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广东南部试种,现广东省湛江、海南省、云南省景洪、勐腊有少量栽培。海南省万宁、屯昌、那大、澄迈为主要试种区。叶、花、果实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此外,并含丁香素、邻苯三酚鞣酸。我国引种的丁香含油量14—21%,其中丁香酚含量达84—95%,丁香叶油的化学成分与丁香油近似,丁香叶含油6.6%,其中丁香酚含量78—82%。以花蕾(公丁香)入药。味辛,性温。有缓胃降逆、止痛的功能。治呃逆、呕哕、吐泻、胃痛、腹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m以上,树干叉状分枝,树冠圆锥形,树皮平滑,黄褐色。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尖,全缘,侧脉平行,革质,密布油腺。花芳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萼肥厚,筒状,萼筒长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状;花冠短管状,白色稍带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壮,柱头不明显。浆果长椭圆形,紫红色,肉质,长1.9—2.3cm,直径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椭圆形,长0.9—1.5cm,直径2.9—6.4mm(图18—1)。
表18—4 丁香人工授粉成果情况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丁香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在我国海南试种区,年平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雨量1330—2530mm。极端低温8—10℃时生长正常,可大量抽出嫩枝叶;偶然出现极端低温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极端低温达3℃时植株死亡。丁香虽可忍受5—6℃的短时低温,但从生产角度看,绝对最低气温不宜低于6℃,最冷月均气温不宜低于15℃,才适宜于种植而收到经济效果。在旱季及雨量较少的地区需行灌溉。雨量过多达3000mm以上时,丁香花蕾的香气欠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枝叶虽茂,但病叶病果较多,开花也少。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宜精心管理。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地上部枝叶茂密,冠幅大,侧枝细脆而根系浅,支持力小,不抗风,需设防风林加以保护。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为好。地下水位要低,宜在3m以下,积水易烂根死亡。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定植5—6年开花结果,果实5—6月陆续成熟,随各地气候与品种而不同。当果实为紫红色时,应及时采收,宜随采随播。如不能及时播种,可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贮藏,以免干死。剥掉果肉比带果肉贮藏,能较好地保持生活力。剥时注意从果柄一端剥起,既易剥又不伤害种胚。鲜果播种,一般播后7天果肉才开始腐烂,35—40天出苗。若剥掉种皮,在8—9月播,3天后胚根入土,出苗率高达90%以上。开沟点播,行距15cm,粒距约5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盖土厚1cm与土面平或稍低一些。播后约10天出苗。幼芽出土为红色锥尖状。生长至4—5cm,具两片红色幼叶,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用塑料袋育苗,既方便运输,又能提高成活率。
在播种前搭好荫棚,保持60—70%的荫蔽度,有弱光照射。刚出土的幼苗,要及时浇水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待长2对真叶后,每1—2个月施稀尿水、硫酸铵或尿素液一次。一年后苗高20—25cm,便可定植。
(二)定植
丁香的根群纤细,穿透力弱,宜选深厚松软的土壤栽植,心土硬结或有石砾层的土壤都不宜栽植,需排水良好。定植前按株行距5×6m挖穴,穴深、宽各50cm,每穴施厩肥或牛粪10—15kg,粘重的土壤还需掺河沙15kg,与表土混匀填穴备植。选雨季阴天定植。幼苗不宜修枝叶,以免影响生长和树型。带土团种植成活率高。
(三)间作
1—3年的幼龄树需荫蔽,保持50—60%的荫蔽度。植距较宽,行间可种香蕉、木薯、玉米、牧豆,既可遮荫保持湿度,又增加收益和有机肥源。
(四)田间管理
丁香幼龄生长缓慢,一年生植株才25—30cm高,3龄内必须精心管理,这是引种栽培丁香成功与否的关键,风害严重的平原地带要先栽植好防护林。
1.施肥、浇水、培土
春季2—3月施追肥,每株施稀人尿10—15kg,或硫酸铵25—30g,过磷酸钙50—100g,氯化钾或硫酸钾50—150g,混合厩肥10—15kg,开沟施下。丁香不耐旱,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树枯萎,旱季要经常浇水。若细根露出,应培土3—5cm。幼龄期管理操作不要碰伤嫩枝,否则会影响生长,破坏树型。
2.修剪
将离地面50—70cm以下主秆的侧枝剪去,分叉主秆,去弱留强,上部枝叶适当修剪。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有利花芽分化和抗风。
3.地面覆盖
在干湿明显的地区尤其重要。可间种绿肥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这样夏秋季可保湿降温,防止土壤冲刷,冬季可以保湿保温。
4.防风
在台风频繁地区,当台风来临前要及时做好防风工作,可用绳子或竹子固定植株。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出现微红斑点,逐渐扩大成紫红色近圆形的斑点,中心变灰白色穿孔。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病。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喷射。
2.煤烟病
是由黑刺粉虱、介壳虫类、蚜虫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防治方法:防治致病害虫。加强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也可减轻发病。其它参见印度萝芙木。
3.介壳虫
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汁液并引起煤烟病。防治方法:参见印度萝芙木。
四、采收与加工
适时收花,少留果实,这样既可提高公丁香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丁香树体养分的消耗,调节均衡生长,实现高产稳产。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结果,20年前后为盛产期,寿命可达100—130年,花蕾盛产期2—7月,产量亦有大小年之别,须加强管理。一般现花芽后6个月含苞欲放的花蕾便可采收。剪下饱满、微带红色的花蕾,晒4—6天至脆易断时即为公丁香,干鲜比为1∶3,嫩的为1∶3.5—4。优质的丁香,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香而辣。商品以个大身干、色紫红、有光泽、油质重、含苞未放、无杂质、清香的为上品,暗色或黑色是干燥时处理不当。经自然授粉,逐渐膨大成紫红色的幼果,采收晒干后即是母丁香,味辛辣,含油量较公丁香少,品质较差,药性相同。
❽ 丁香为何有公母之分,区别在哪里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版而把成熟的果权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丁香的花蕾和果实都是香料,都能入药,这也是公丁香与母丁香的重要区别。所谓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状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顶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整体呈现红棕色至暗棕色,采摘后晾干而成,气味芳香。丁香花蕾,此时摘下晾晒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实是丁香花的果实,具体的说应该是未成熟的果实。称为近成熟果实,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
母丁香,炖肉的时候常常放这个
未成熟的果实,此时摘下晾晒干成母丁香。
钓鱼所泡的药酒一般都会加入公丁香,因为公丁香的气味更加浓厚一些,中药学中也认为公丁香的药用价值高于母丁香。用高度白酒泡制丁香后,酒色成紫红色。泡制时,由于公丁香味道浓烈,一般不放置数量较少,我分别泡制了两瓶丁香酒,一瓶放入公丁香5-6颗,一瓶放入公丁香约10克,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❾ 丁香花有几个花瓣
丁香可分为观赏丁香和药用丁香,两种完全不同。
1、观赏丁香是木犀科的,有5片花瓣。
2、药用丁香是桃金娘科的,常见的有紫丁香和白丁香,4片花瓣。
❿ 我家的丁香花有花蕊不等开花花蕊就掉了,这是为什么
每年一到五月,我家院里美丽的丁香花就绽蕾吐艳,立在枝头了。近看,褐色的老枝繁多而茂盛,微微变曲,向四面伸展开来。老枝上开着一朵朵紫薇薇的小花。每朵花有四片花瓣,里面包着一根白色的花蕊,真像一根精致的绣花针。这花特别香,我在二楼学习时都能感觉到花香一阵阵地往鼻子里钻,使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这花特别美,它们一朵紧挨着一朵,就像许多穿紫色裙子的小姐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对对桃形的叶子,鲜绿鲜绿的,纵横交错在花间。花香夹着绿叶的气息,弥漫在院子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