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丁香酚
『壹』 丁香酚对人有什么害处
没有。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回物清单初步答整理参考,丁香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丁香酚致癌。
丁香酚,分子式为C10H12O2,是无色或苍黄色液体,有强烈的丁香香气,不溶于水。主要用于抗菌, 降血压;也可用于香水香精以及各种化妆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方中,还可以用于食用香精的调配。
(1)不含丁香酚扩展阅读
含有丁香酚的产品
1、风油精
主要成份: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桉油、丁香酚,辅料为:液状石蜡、叶绿素、香精。清凉,止痛,驱风,止痒。用于蚊虫叮咬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晕车不适。
2、用于配制康乃馨型香精及制异丁香酚和香兰素等,也用作杀虫剂和防腐剂。
3、香酚是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薄荷、坚果、辛香型食品香精和烟用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贰』 药典对丁香挥发油为何无要求
无论是丁香还是其挥发油主要成分都是丁香酚,所以只要对丁香酚作出要求就行了。
2010版药典规定:丁香酚含量不得少于11.0%
『叁』 丁香酚的来源与制备
1.天然的丁香酚主要用富含丁香油的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
再经过萃取(定含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分离其中的酚与非酚油,再经石油醚萃取,酸化,中和,精馏等步骤而得.
2.合成法制备丁香酚,用愈创木酚为原料,采用烯丙基氯、烯丙醇等直接烯丙基化而得。
3.工业上可以从天然精油中单离,也可由化学合成而得。但化学合成法产生的同分异构体,沸点非常接近而分离极为困难,时下以单离法为主。
天然精油单离法:
以多年生亚灌木丁香罗勒为原料,经水蒸气蒸馏得精油和水的混合物。油水混合物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再进行水蒸气蒸馏除去非酸性物质。在50℃下将所得丁香酚钠溶液加入30%的硫酸搅拌中和至Ph=2~3(水层)。静置后分出下层粗丁香油,经减压蒸馏得丁香酚成品。
化学合成法:
将烯丙基溴、邻甲氧基苯酚、无水丙酮和无水碳酸钾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回流数小时。冷却后加水稀释,然后用乙醚提取。提取物用10%的氢氧化钠洗涤,再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常压蒸馏回收乙醚、丙酮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10~113℃(1600Pa)的馏分,即为邻甲氧基苯基烯丙醚。将其煮沸回流1h后冷却,所得油状物用乙醚溶解,再用Lo%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提取液经盐酸酸化后乙醚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常压蒸馏回收乙醚后即得丁香粉成品。也可由邻甲氧基苯酚与烯丙基氯在金属铜的催化和100℃下一步反应得到成品。
4.丁香油之类含有大量丁香酚的精油,加30%氢氧化钠液处理,再加无机酸或通人二氧化碳气使之析出。或使之与醋酸钠加成,以使游离出来后再经水蒸气蒸馏而得纯品。
5.丁子香酚尽管也可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但工业上一般都从植物或芳香油中分离萃出。可采用丁香罗勒为原料,丁香罗勒原产于塞舌尔、科摩罗。1965年从前苏联引入我国。在长江流域以南作为多处生亚灌本栽培。花穗中丁香罗勒油含量最高,叶次之,茎杆更次之。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丁子香酚。占60-70%,尚有芳樟醇、对伞花素、罗勒烯等。合成法丁子香酚,由邻甲氧基苯酚与溴丙烯反应,再经加热重排而得。
『肆』 丁香风油精和普通风油精的区别
一、成分不同
丁香复风制油精:成分为桉油、丁香酚、薄荷油、叶绿素、樟脑和香精油。
普通风油精:成分为桉油、丁香酚、薄荷脑、叶绿素、樟脑和水杨酸甲酯。
二、味道不同
丁香风油精:丁香风油精的刺激性更小、气味更温和。
普通风油精:普通风油精具有特殊的香气,味凉而辣。
三、用法不同
丁香风油精:丁香风油精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普通风油精:普通风油精可外用涂擦于患处,也可口服。
四、作用不同
丁香风油精:主要用于蚊虫蜇咬、晕船晕车,还可用于龋齿止痛。
普通风油精:主要用于用于蚊虫叮咬、头痛头晕和晕车不适。
『伍』 什么牌子的漱口水不含丁香酚
李施德林的漱口水。
『陆』 我想知道丁香(植物)的知识,可我在网上查不到,请问从哪里获取
丁香,又名紫丁香、百结花等,为木樨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约4—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沟裂,枝条光滑无毛。叶卵圆形或肾脏形,先端锐尖,叶基心脏形,全缘,革质。初春开花,花单瓣或重瓣,开于前年小枝上,顶生或腋生,花端四裂,筒状,呈圆锥花序,瓣柔色紫,情香袭人,为我国著名园林花卉。丁香花期4—5月,9—10月朔果成熟。蒴果呈压扁状,先端尖、每室有带翅种子二粒。种予收后即可播种,也可密藏至第二年春播种。
丁香原产我国。据统计,世界上丁香品种约有28种,我国就占23种,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主要品种及变种有:白丁香、紫丁香、佛手丁香、北京丁香、云南了香、四川丁香、关东丁香、小叶丁香、羽叶丁香、红丁香、蓝丁香、花叶万香等。
丁香怎样栽培管理?
丁香性喜阳光,稍耐阴,耐寒性强,也耐旱,喜湿润,忌渍水。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切忌栽于低洼阴湿处。
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移栽穴内应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盖一层土,然后放苗填土。栽后浇一次透水,以后再浇2—3次水即可成活。丁香适应性强,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涝,干旱时注意浇浇水,便可顺利生长。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过多,以免引起枝条徒长,影响开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
3月中旬发芽前,要对丁香进行整形修剪,硫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中截旺长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还可以进行一次整枝,以保树冠圆整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
丁香病虫害很少。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1000倍40%乐果乳剂或1000倍25%的亚胺硫磷乳剂喷洒防治。
丁香怎样繁殖?
丁香可采用分株、压条、嫁接、扦插和播种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一般多用播种和分株法繁殖。
播种在四月上旬进行。先特种子放在40一50℃的热水中浸泡l一2小时,捞出后以一份种二份沙的比例混合,置于向阳处,盖上草袋或麻袋,经常浇水,以保持草袋、麻袋湿润,约经一周,种子可发芽,然后播种。
分株于3月或11月均可进行。只要将母株根部丛生出的茎枝分离出,另行移栽即可。扦插宜在秋季进行。嫁接多以女贞、水蜡树作砧木,行高接法,一般在砧木离地120一150厘米处进行嫁接,接芽、接穗要选自优良品种的母株。还要注意随时剪除砧术新发的枝芽,以免消耗营养,使接芽和接穗发育不良,喧宾夺主。压条繁殖于2月进行为好。压条时,粗枝要进行环剥处理。压条成活后2—3年可开花。
丁香宜地栽,也可盆裁。移栽时,根部要尽量多带土,这样容易成活。
怎样栽种丁香?
丁香性喜阳光,稍耐阴,喜湿润,忌积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多浇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如果栽在荫蔽环境中,则枝条细长较弱,花序短小而松散,花朵没有光泽。若种植在瘠薄的土地上,虽然也能生长,但花不而少,且长势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阳、肥沃、土层深厚的地方。栽植时,需带上土坨,并适当剪去部分枝条,栽后灌足水。以后每年春季天气干旱时,当芽萌动、开花前后需各浇一次透水。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影响开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的堆肥,即可补足土壤中的养分。花谢以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同时疏除部分内膛过密枝条,有利通风透光和树形美观,有利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可把病虫枝、枯枝、纤细枝剪去,并对交叉枝、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进行适当短截,使枝条分布匀称,保持树冠圆整,以利翌年生长和开花。地栽丁香,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涝。因为积水过久,即易落叶死亡。
【药 名】:丁香
【拼 音】:DINGXIANG
【英文名】:Flos Caryophyllata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功 效】:温中、暖肾、降逆。
【主 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性味归经】: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药物配伍】:《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别 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处方名:丁香、公丁香
【处方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商品名】:丁香、公丁香。以花蕾干燥、个大、饱满、色棕紫而新鲜、香气浓烈、油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
【拉丁名】:原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EtPerry
【炮制方法】: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药性论;①《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②《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粉末:暗红色。①纤维多单个散在,梭形,边缘平整或波状弯曲,有的呈不规则连珠状突起并气扭曲,长106~648μm,直径12~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孔沟较稀或不明显,胞腔宽狭不一,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油状物。②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轴长12~ 30μm,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③草酸钙簇晶大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也有数个簇晶连接成行,簇晶直径3.5~26μm。另可见少数细小方晶。④油室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150μm,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分明,有的含黄色油状物。⑤花托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外被角质层;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⑥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类长方形,壁具条状或网状增厚。⑦花丝表皮细胞表面见类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平周壁可见波状角质纹理。此外,有细小螺纹导管及类多角形的花瓣表皮细胞。 本品以个大、粗壮、色红棕、油性足、能沉于水、香气浓郁、无碎末者为佳。按《国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0%(ml/g)。
【中药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中药化学鉴定】:(1)取粉末少许,滴加氯仿搅匀,再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析出。(2) 取切片直接滴加碱液,加盖玻片,可见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形成。(3) 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过滤,滤液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两种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烘干。可见供式液色谱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简述:治疗牙痛、支气管炎,神经痛、胃酸,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减轻痢疾所造成之不适与疼痛,改善衰弱体质与贫血,催情(性无能、冷感),驱虫。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治疗疥癣,改善粗糙肌肤。
【本质】
似指甲状的红棕色花苞是精油的原料,树平均高度为5~6公尺左右,主要产地斯里兰卡、瓜哇、马达加斯加,以蒸馏法制得,其香味为有点鲜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颜色为透明无色。
【历史临床记录】
是瘟疫抗菌剂的良好植物、驱虫剂,对消化有帮助。
【使用需知】
对皮肤有刺激性。
【功效】
头痛,牙痛,口臭,支气管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反胃呕吐,胀气,关节炎,风湿痛,阳萎早泄性冷感,抗蜂窝组织炎,增进记忆力,消除睡意,催情。
【精油选购等级】
特殊属性的十种精油之一。
【心理面】
对心情有正面的影响,舒缓因情绪郁结而产生的不快或胸闷感。
【生理面】
能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稀释后对于人体黏膜组织无刺激性,故可安心用于牙科口腔治疗中,让人有「牙医」的联想,虽然这样的联想拉远了人们与丁香亲近的意愿,但这也证明丁香的杀菌消毒能力广受医学界的信赖。
具健胃消胀、促进排气的功效,减轻因胃部发酵产生的恶逆、反胃与口气不佳。缓和因拉肚子所引起的腹部疼痛。
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丁香有净化空气的效果,利用扩香器及呼吸可增加身体的抗菌能力。
【发肤面】
可稀释后用于疮、痈、疔、疖等的皮肤创伤,有消肿抗炎的伤口上,促进愈合的作用。
【初阶精油魔法】
利用丁香所调制的按摩油抹于太阳穴,能减缓阵阵发胀型的头痛。
利用3d丁香,加入200CC的水中,用来漱口,可消除口腔异味,预防蛀牙及牙龈炎
【进阶精油魔法】
感冒的时候:使用百里香、熏衣草、丁香、茶树各一滴,用蒸的方式吸入,或是将百里香、尤加利、胡椒薄荷、丁香等滴在手帕或是面纸上然后靠近鼻子深吸气。
【使用场所】
办公室、书房、饭厅
【使用方法】
扩香器扩香,按摩腹部,点擦于皮肤伤口、溃疡周遭。
【注意事项】
不可直接用于泡澡,若要使用盆浴或是足浴时,需与奶精(奶油球)混合后在低入水中,以免刺激。
名称: 丁香
别名: 百结、情客、紫丁香
科名: 木犀科
类别: 灌木
拉丁名:Syringa oblata
生态习性
弱阳性.耐旱,忌低湿、花期4-5月
形态特征
丁香属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芽卵形被鳞片。小枝圆,髓心实。单叶对生,椭圆或披针形,有叶柄,全缘或有时分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之圆锥花序。花萼小,钟形,具4齿裂或截形,宿存。花冠细小,漏斗状,具深浅不同的4裂片,白色、紫色、紫红及蓝紫色等。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子房2室,每室内有种子 l一2枚,长圆形,扁平,具细翅。蒴果长圆形,光滑或有疣,胞背开裂。
园林用途
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产地分布
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区及欧洲东南部。我国产的24种,分布较广。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东到辽宁,西至川、藏,而以秦岭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柒』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丁香采用GC方法测定含丁香酚不得少于多少
外观:复微黄色至黄色液体制。沸点:255℃。熔点:-9.2℃ 至-9.1℃。闪点:110℃。相对密度(25℃/25℃):1.063~1.068。折光率(20℃):1.5400~1.5420。酸值:≤1.0。含量(GC):≥98.0%。溶解性: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乙醚及油可混溶。1ml溶于2ml 70%乙醇,溶于冰醋酸。香气:有强烈的丁香香气和温和的辛香香气,次品者带焦味。稳定性:不稳定,置露空气下变黑稠黏,有刺激臭。 IRνmax cm-1:3570,2940,1640,1610,1520,1470,1430,1370,1270,1240,1210,1150,1120,1030,920,820,790,750。 UVλEtOHmax nm (ε):281(2951),230 (4074),206(20893)。 NMR (CDCl3)δ:3.3,3.8,5.0,5.6,5.9,6.6,6.7,6.9。 MS m/e(%):264(100),15 (97),27 (63),76 (38),148 (33),38 (31),90 (27),54 (26)[1]。
『捌』 什么东西含丁香酚比较多
^有机酸及酚复类,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制 Syzygium aromaticum (L.)Merr. et Perry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挥发油,^a芸香科植物^b九里香 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c叶,^a樟科植物^b紫樟 Cinnamomum tamala (Ham.)Nees et Eberm ^c叶, ^a姜科植物^b大高良姜(红豆劳动) Alpinia galanga Willd. ^c根茎,^a木兰科植物^b辛荑 Magnolia liliflora Desr. ^c花, ^a石蒜科植物^b水仙 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c鲜花, ^a橄榄科植物^b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l. ^c挥发油, ^a蔷薇科植物^b玫瑰 Rosa rugosa Thunb.^c花, ^a菊科植物^b麝香草Achillea moschata Jacq.^c挥发油, ^a茄科植物^b夜香树 Cestrum nocturnum L.^c挥发油。
『玖』 丁香茶中的丁香酚,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吗
丁香茶中含有的丁香油、丁香酚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每天泡稀健丁香茶一两杯来喝,长期食用能杀死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