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玫瑰人生评价

玫瑰人生评价

发布时间: 2021-12-23 10:59:19

玫瑰人生的影片评价

传记片虽然被公认为讨巧的题材类型,但由于艾迪丝·皮雅芙的乐史地位太过特别,而其个人经历又极富戏剧性,因此虽然之前关于皮雅芙生平故事的电影并不少,却很难有一部经典能得所有皮雅芙歌迷的共同承认。而这一次在奥利维埃·达昂的实力导筒和玛丽昂·歌迪亚的绚烂演技下,艾迪丝·皮雅芙终于宛若还魂,丰富重现了自己坎坷而精彩的一生。
影片成功再现了昔日巴黎的音乐氛围和夜夜笙歌的夜总会情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皮雅芙自身充满浪漫和悲情的人生,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死去孩子和爱人飞机失事的巨大打击,都被渲染上更引人共鸣的悲剧色彩。导演达昂为这部传记片采取的并非是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利用凌乱的剪切,通过艾迪丝皮雅芙临死前那一晚的目光与心态,回视了自己的一生,展现出一个个琐碎却令人铭心刻骨的片段:全片回荡着艾迪·皮雅芙歌唱生涯中最经典的一首首歌曲,故事则以非线性方式推进,零碎展现出皮雅芙这个生性桀骜好强的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她娇艳性感的嘴唇,湛蓝色的眼睛,每一个兴奋与心碎的瞬间,都在随性摇摆的镜头,生动呈现开来。这样的绚丽人生却结束于一间漆黑的房间,生命垂危的皮雅芙蜷缩在床上,回顾起这沧桑的一生,酒精与毒品从年轻时就袭向了这位传奇人物,一生痛苦纠缠摧残着这朵娇艳玫瑰,皮雅芙坦然面对着凋零颓败的命运。
导演手法残酷,镜头客观,将皮雅芙的神经质、古灵精怪全全表现出来,冷静叙述却仍令人睹之心碎。达昂采用了跳跃的剪切方式,片中的皮雅芙常常十分钟前还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九岁小女孩,下一个镜头便是躺椅里佝偻的老女人,回忆也采用相似的方式,一会儿追溯到当年照顾她的妓女,一会回想起父亲马戏团里的杂耍艺人,还有当年的挚友,年少轻狂时的无法无天,遇到爱人时那晚纽约城的夜空,成名之路上的各种辛酸与成就,第一个孩子的意外早逝,最爱男人飞机坠毁的那一天,注射毒品的针管和棉花上的血迹。这些非合理时间的连接方式,虽然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但是个性异常鲜明,正与皮雅芙的人生风格相辅相成。
玛丽昂·歌迪亚对皮雅芙的塑造令人震惊,虽然从外表来看两人相差甚远,但歌迪亚从内质上深入诠释出皮雅芙的生命精髓,除了绚烂的舞台生涯和落寞的人生经历外,片中不少高难度戏分尤其凸显了歌迪亚的过人演技,如对毒品的依赖,面对生活变故时的歇斯底里,在爱人遭遇意外后哀莫大于心死的心境,歌迪亚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令人拍案 。(新浪网评)

㈡ 高达战争宇宙 玫瑰人生 刷ss攻略

高达战争:宇宙

0083

ラビアンロズ

联邦篇帮助阿尔比昂号脱离战斗区域

敌舰sumai级战舰

敌人MS数量MS-06F-23

MS-09R-23

MS-14F4

MS-21C5

一共是15个MS和一个战舰,全部击破.....不带同伴,不能让阿尔比昂先动手,阿尔比昂护甲值不能减少太多,基本保证是满的就好,过关就是SS,我有图...可以给你看

还有吉恩篇的,忘记说了,不过办法基本相同....我也是SS,你应该信吧....

㈢ 玛丽昂·歌迪亚的人物评价

玛丽昂·歌迪亚是个典型的法国美妞儿,未必是希腊美女或者芭比娃娃,圆圆的鹿眼有些突出,但并不笨拙,左右生辉、顾盼多情时丝毫无碍。身材虽然并不标致完美,然而却透出火热的春天气息。然而却极富“人”味,异性的鼻子和双臂渴望着她,就像炉子渴望火焰。和苏菲·玛索的冷艳不同,歌迪亚代表着热情、敏感、口无遮拦,甚至有点反应过度 。(新京报评)
古典雍容是法兰西对女神系的基本要求,而她即便不穿古装,演大量的现代戏,也能让观众咂摸出复古味儿来。她诠释了吟唱《玫瑰人生》的“法国小云雀”伊迪丝·琵雅芙,在《两小无猜》里用种种高危行为抓住了真爱的神髓,更是以腹黑魅力让蝙蝠侠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在《盗梦空间》里,她是让的里昂那多魂牵梦绕的妻子。在好莱坞大染缸里,她捍卫了最珍贵的审美底限 。(时光网评)

㈣ 求一些好看的法国电影

这个杀手不太冷 你丫闭嘴 本人觉得让雷诺的和苏菲玛索的都可以

㈤ 谁的《玫瑰人生》唱的最好,发音最标准,是尚雯婕,还是郁可唯

你好!
绝对是尚雯婕
尚雯婕的那种气质,那种感觉,都是深入到骨髓里的
比郁可唯更有感觉
而且发音,正宗的不能再正宗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㈥ 奥斯卡历史上有多少以外语片为背景拿到影帝或影后的人,如何评价他们的演技

第1名《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恐怖的阴影笼罩着卡萨布兰卡。在当地一条不十分显眼的街上有家“里克酒店”,老板叫里克·勃兰,是人人喜欢去的社交场所。某天晚上,从德国集中营逃了出来的抗击纳粹的进步运动领袖、捷克爱国志士维克多·拉罗斯偕同妻子伊尔莎来酒店避避风头,伺机前往美国。警察局长雷诺特和纳粹少校特拉瑟来到夜总会。

㈦ 如何评价玛丽昂·歌迪亚

玛丽昂·歌迪亚是个地地道道的法国美女,圆圆的眼睛有些突出,特别勾人魂魄。看起来灵动活泼,端详远眺、顾盼左右时别有风情。身材虽然并是特别出众,但与五官搭配起来很协调。她身上总是透着律动的春天气息,还有一股天然的人情味。如果要评选史上最适合演公主的人,能与奥黛丽·赫本PK的唯一的人或许就是玛丽昂·歌迪亚。她清纯、优雅、神秘,完美到无可挑剔。

在《盗梦空间》里,她是让里昂那多魂牵梦绕夜思暮想的妻子。也正是这部影片中,她达到了最美好的表演境界,这种完美只能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只能说在日渐浮躁的好莱坞大环境里,她将最珍贵的审美守护到底,无人能敌。

㈧ 谁能提供我一篇关于奥斯卡电影《玫瑰人生》的影评啊谢谢谢谢!!!

《玫瑰人生》:花瓣与刺儿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人生呢?是艺术完全占据了某个人的生命,还是某人的生命以一种艺术形态在延续直至终结呢?

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当看完《玫瑰人生》,面对影片中伊迪丝 碧雅芙那命运多舛的一生时,笔者恐怕除了唏嘘以外竟然陷入了一种空白之中,难道这就是艺术人生?还是艺术人生向来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传记片是西方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其中艺术人物的传记更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主要源于西方人对人本主义的关怀以及独特人格的激赏。但事实上,传记片的拍摄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工作,每一个人物的一生或者是丰富多彩的或者是命运多舛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表现漫长的人生本身便是一个难题,首先便要涉及到传记人物各个方面的取舍,是对其业绩的展现还是还原其作为凡人的普通,其次是对事件的取舍,最后还要讲究影片的布局以及线索等等。好在自从《公民凯恩》之后,西方电影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才让我们从电影上认识了许多西方人物。

影片《玫瑰人生》在讲述碧雅芙一生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别出一格的,尤其是在影片的布局上,令观众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时空的跳跃性,似乎混乱而复杂。在影片前半部分中,即1959年作为一个分界线,两条线索分别进行着,1959年后碧雅芙的养病过程,当然只是蜻蜓点水,形成了引子,直接引出碧雅芙从幼年到1959年的经历。两条时空线索虽然纠缠在一起,但观众看起来并没有任何阻碍,显得十分地清晰。但到了影片后半部,时空开始在病痛中的碧雅芙与成名后的碧雅芙之间肆意地跳跃,这便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碧雅芙的成长到成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从被父母抛弃被迫生活在妓院中到随父亲进入马戏团,再到街头卖唱被夜总会老板挖掘,直至最后成名然后风靡美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重点讲述的便是碧雅芙的事业与成长路线。虽然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事实上人物性格却较为单薄,一些情感(主要是指亲情)大多是点到即止,没有形成一种凝聚力。我们此时与其说是看一部电影,更象是一部讲述人物历史的纪录片。但值得注意地是,虽然碧雅芙的情感没有直接体显,但里面所涉及到的这些情绪都为下面的内容做出铺垫。

影片后段主要讲述了碧雅芙一段刻骨的爱情,与拳手迈克尔的心心相印以及由于自己的执着所造成的悲剧,甚至由于这场悲剧而陷入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自我毁灭之中。而此时所对应的1959年后的碧雅芙则处于一种情绪的操控中。所以,很显然,故事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情绪的带动,从碧雅芙唱歌的社会性到其情感的个人性。

导演将碧雅芙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分别讲述对于观众来说更会了解人物的全貌,但时空的跳跃却不可避免地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混乱。好在当爱情最终毁灭了碧雅芙之后,事业与情感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影片海边的一段采访是极其重要的,三个“LOVE”的述说表明了碧雅芙真正的内在心理。碧雅芙的一生是孤独的,她事实上是完全缺失父母的,生母弃她而去,妓女待她虽然很好,但却被父亲硬生生地拆散了,而父亲却绝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只想从女儿的身上榨取钱财,而音乐厅的老板虽然如父亲一样,但却死于非命,甚至连累到了碧雅芙。一个缺失了爱的人,其内心是何其孤独,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在她的爱情中,对拳手的迷恋以及任性,这是一种亲情转为爱情的寻爱的渴望,我们也不难理解,她对自己孩子的遗弃却来自于两位母亲的作为重复。

爱的缺失造成了内心的孤独,同时也会令人产生一种自卑感,碧雅芙的天赋为她赢来了自信与自尊,她将唱歌当成生命,甚至高于生命的原因正是由于唱歌可以弥补心中本来应该属于爱的那份空白。

影片结尾,碧雅芙倒在麦克风前与其卧床临终前对爱的怀念平行演绎着,于是,我们看到了碧雅芙艺术的人生如玫瑰一样美丽,而人生的艺术却如针刺儿一样痛楚无奈!

作者:韩兮

㈨ 求玫瑰人生影评

如果不晓得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是谁,那或许知道《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即便记不得歌名,对不上号,肯定也在哪听过这歌―――在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里,在《天使爱美丽》、《两小无猜》里,甚至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里―――片头那首歌,正是小野丽莎翻唱的《玫瑰人生》。

传记电影《玫瑰人生》讲述的,正是歌曲原唱者、法国国宝级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传奇一生。她的艺名“Piaf”是巴黎人称呼“麻雀”的俚语,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她性格爽朗,有副好嗓子,更是因为她身高仅有146厘米。在本片导演奥利维埃・达昂(Olivier Dahan)之前,克劳德・勒鲁什(Claude Lelouch)在1983年就拍过关于皮雅芙的电影,名为《莫忘今生》(Edith and Marcel),讲的是皮雅芙和拳击手马塞尔的爱情际遇。在《玫瑰人生》里,这段情殇也成为影片关键章节。

《玫瑰人生》长达140分钟,完整地再现了皮雅芙颠沛流离的童年,从街头初啼、酒吧卖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况愈下的晚年,再到弥留之际。达昂成功地打乱皮雅芙人生的各个阶段,一会还在懵懂困惑的孩时,一会就跳到肢体僵硬的老年,营造转瞬即逝的人生悲喜。为了不至于让观众觉得含糊不清,导演用文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只要细心留意,前后故事还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从法国到美国的人生轨迹。作为线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时期的歌曲,有特殊意义的、偶然抓住的,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

皮雅芙仅在人世间驻留48个年头,这一大半可能由于她无节制地注射吗啡、醉酒纵情,挥霍健康导致生命透支。但皮雅芙之所以为皮雅芙,就在于她不可复制的偏执,或者如评论家所言,是一种“法国的基因”。幸运的是,在《玫瑰人生》外,她还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这部电影里,你还将听到《爱的礼赞》、《我无怨无悔》等名曲。

片中,皮雅芙遇见传奇女星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激动得有些失措。事实上她和电影的交集还有不少,比如法兰西奇才让・考克托(Jean Cocteau)是她的好朋友,为她编过戏剧。更叫人感慨的是,在听闻好友去世消息后,考克托在同一天离去。

作为2007年柏林电影节开幕电影,《玫瑰人生》在法国上映后取得惊人票房。这也许是在1963年皮雅芙的国葬―――成千上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她送行―――之后,人们再一次用行动怀念这位“小麻雀”,还有她不老的歌声。

㈩ 谈一谈你对李健的《当你老了》的评价

动听感人

热点内容
的荷花花瓣 发布:2025-05-16 01:00:27 浏览:148
奥特佳收购牡丹江富通 发布:2025-05-16 00:56:00 浏览:626
荷花落了再 发布:2025-05-16 00:53:54 浏览:478
编织盆栽造型 发布:2025-05-16 00:53:52 浏览:456
山茶花木簪 发布:2025-05-16 00:41:39 浏览:545
淳萃樱花系列 发布:2025-05-16 00:41:38 浏览:363
映潭荷花 发布:2025-05-16 00:38:01 浏览:600
牡丹江八女投江图片 发布:2025-05-16 00:36:21 浏览:6
写景盆景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204
菊花多少钱一朵 发布:2025-05-16 00:17:56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