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景观应用
『壹』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北方常见丁香属园林植物研究进展
[1] 藏淑英.刘更喜,丁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
[2] 孙振雷,刘海学,雷虹内,等.丁香属种、变容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8(3):16~19.
[3] 陈新露,赵祥云,Bradley N,等.应用RAPD技术评价丁香品种间遗传关系[J].园艺学报,1995,22(2):171~175.
[4] 陈新露,陈振峰,韩劲.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用于丁香品种遗传分析及品种分类[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169~176.
『贰』 丁香的作用和应用
最靠谱的回答是问度娘啊!
『叁』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常用内于治疗容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
丁香树一身都是宝,其树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丁香皮散寒理气、止痛止泻,可用于治疗胃寒、脘腹痛胀、腹泻、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肿毒;丁香枝理气散寒、温中止泻,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腹泻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与中药郁金同用。
(3)丁香景观应用扩展阅读:
丁香有两种,园林绿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药的丁香。它们其实毫无关联,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观赏植物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
中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及其周围岛屿,在古代属于进口药。中药丁香分为公母两种,公丁香是未盛开的花蕾,母丁香则是成熟的种子。
在用作中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户户厨房里的香料。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备用,用时要捣碎。
『肆』 丁香花有什么作用!
药用丁香和复观赏用的丁香花是制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观赏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药用丁香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伍』 丁香花有什么作用
丁香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的一种花,它是一种比较养胃的中药花,这种花晒开后,就可以做药材饮用,用丁香花泡茶,茶香浓郁,入口苦中微微发甜,不仅可以止渴生津,还能对胃部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它可以暖胃,对胃部的滋养非常好,而且对于一些原本就有胃炎的患者来说,丁香花可以调理胃部疾病,对于肠道也很好,有些一到夏季吃油腻食物就容易反胃呕吐的人来说,喝一些丁香花茶是极好的,胃部重在养,当我们坚持喝一个月的丁香花后,会明显感觉到胃部变得舒适很多。
丁香花不仅样子长得美,同样也是内外兼修的好药材,所以,我们不要小瞧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茶叶药材,花茶虽然不起眼,但是却有大功效,对于现在讲究养生的现代人来说,饮用最为适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坚持饮用,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陆』 丁香有什么作用
1、观赏价值。
2、绿化价值。
3、药用价值。有温中、暖肾、降逆。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专能。主治:治呃属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4、经济价值
从丁香茎蒸馏的丁香油用制杀菌药、香料、漱口剂、牙痛的局部麻醉药、合成香草醛,还可作增香剂和增强剂。还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可作为药用,中药也有丁香花蕾入药,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香气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调味。
丁香树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
『柒』 丁香的园林用途有哪些
丁香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为世界园林绿化中著名的观赏花木。可丛植或孤植于路边、草地及庭园中,或将多种丁香集中种在一处,建成颇具特色的丁香园,还可用作插花材料。
『捌』 白丁香花的用途是什么
【出处】《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Bào Mǎ Zǐ
【别名】白丁香(《吉林中草药》),棒棒木(《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荷花丁香(《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暴马丁香的树皮、树干及茎枝。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6~8米。树皮灰褐色,有横纹。小枝灰褐色,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芽小,卵圆形,紫褐色,先端疏被白纤毛。叶对生,卵圆形,先端突尖、渐尖或钝,基部通常广楔形,全缘,有光泽。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萼钟状,4裂,宿存;花冠漏斗状,不比萼长或微长;裂片4;雄蕊2,伸出花冠外,约为花冠2倍长;子房2室。蒴果长圆形,开裂象小鸭嘴。种子长圆形,周围有纸质的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河岸及混交林下。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化学成份】树皮含挥发油、甾醇、三萜成分及酚性成分。
【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小鼠或家兔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都有显著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作用强度与同剂量桔梗相当,切断迷走神经后,作用不受影响,直接从气管内给予小量药物亦可发生作用,因此可能系直接刺激呼吸道而发生作用。对于气管纤毛上皮运动则反有抑制。祛痰的有效成分是酸酚及黄酮类物质。
②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全皮水煎液有非常明显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萜类。小鼠灌服接近中毒量的全皮水煎液仍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有止咳作用。
③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灌服浸膏20克/公斤,共20天。并无止咳作用,但能减轻Ⅲ级以下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肥大增生,使各级支气管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气管腺体肥大增生减轻以及腺泡、导管粘液化数量减少,但对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淋巴组织增生无明显作用。
④其他
全皮及内皮水煎液对肺炎双球菌和流感杆菌有中度抑菌作用,全枝水煎液对此只有轻度抑制。木心水煎液则无作用。全皮水煎液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机能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无影响。
【毒性】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大于100克/公斤及10.18克/公斤。豚鼠灌胃20克/公斤/日(相当于成人量20~40倍)连续20天,除体重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外,心电图、肝功能、尿蛋白及内脏病理切片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全皮水煎液对胃有刺激性,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则无刺激。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微寒。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消炎,镇咳。利水。治痰鸣喘嗽,心脏性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
①治痰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暴马子一寸长,切条,水煎频饮。(《吉林中草药》)
②治心脏性浮肿:暴马子一两,切碎,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实验表明,暴马子各部分以内皮作用最强,全皮次之,木心最差。故临床多采用其嫩皮,剂型有冲剂、粉剂、糖浆、丸剂,及暴马子皮提出物等。除单方制剂外,尚有复方制剂,但两者疗效相近。对单纯型慢性气管炎的疗效皆高于喘息型;祛痰和止咳的疗效皆高于平喘的疗效。暴马子镇咳作用虽明显,但不及可待因,祛痰作用与等剂量的桔梗比较,作用相似。制剂与用法:一冲剂:取暴马子树皮洗净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成膏加糖粉混匀,制成颗粒,60℃左右干燥。每次3克;日服3次。每日量相当暴马子树皮1两。二糖浆:暴马丁香嫩皮3两,青萝卜3两,加水300毫升,煎成60毫升,加白糖适量即成。每次30毫升,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三丸剂:每丸3钱(含暴马丁香嫩皮粉5克,蜂蜜5克),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一疗程。四粉剂:暴马子皮水煎3次,每次1小时,浓缩喷雾干燥制成粉剂,每日5钱(10两制),分3次服,连服20天。五暴马子皮提出物:从暴马子树皮(干)5钱(10两制)中制取总提出物1.8克,每次0.6克,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疗效:冲剂组冶疗25例,近期控制2例,显效3例,好转14例,无效6例;糖浆组治256例,近期治愈33例,显效79例,好转114例,无效30例;丸剂组治疗275例,近期治愈22例,显效1例,好转122例,无效70例;提取物组观察20例,2个疗程后近期治愈7例,显效4例,进步7例,无效2例。服暴马子皮提取物后一般在2~3天开始见效,6天效果明显,10天效果可达一定高度;10天后若继续治疗。有效病例可继续好转或趋向治愈,而无效者则仍然无效。副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口干、胃部不适、轻度腹泻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备注】同属植物欧暴马丁香的水或丙酮浸出物给发热之兔、猫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退热作用。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