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冥誓
㈠ 求昆曲唱词:求:《望湖亭·照镜》 《宝剑记·夜奔》 《牡丹亭·幽媾》 《牡丹亭·冥誓》的唱词
《望湖亭·照镜》
昆曲传统剧目,《望湖亭》中一折。关江财主颜秀,游洞庭山时,遇高员外家小姐,容貌倾城。颜秀托人说媒,高家一定要亲相女婿。颜其貌不扬,而从不知觉。在家人点破以后,去房中照镜,才发现自己相貌丑陋。后托人前去代为相亲,不料反成为他人美事。
《宝剑记·夜奔》
[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驻马听良夜迢迢、良夜迢迢,投宿修将他门户敲。远瞻残月,暗度重关,奔走荒郊。俺的身体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啊!吓得俺魄散魂销,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
[折桂令]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缰野马、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罚难得皋陶。只这鬓发萧骚,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教恁海沸山摇。
《牡丹亭·幽媾》
[浣沙溪]拈诗话,对会家。柳和梅有分儿些。他春心迸出湖山罅,飞上烟绡萼绿华。则是礼拜他便了。(拈香拜介)奚幸杀,对他脸晕眉心上掐,有情人不在天涯。小生客居,怎勾姐姐风月中片时相会也。
[刘泼帽]恨单条不惹的双魂化,做个画屏中倚玉蒹葭。小姐呵,你耳朵儿云鬓月侵芽,可知他一些些都听的俺伤情话?
[秋夜月]堪笑咱,说的来如戏耍。他海天秋月云端挂,烟空翠影遥山抹。只许他伴人清暇,怎教人佻达。
[东瓯令]俺如念咒,似说法。石也要点头,天雨花。怎虔诚不降的仙娥下?是不肯轻行踏。(内作风起,生按住画介)待留仙怕杀风儿刮,粘嵌著锦边牙。怕乔损他,再寻个高手临他一幅儿。
[金莲子]闲啧牙,怎能够他威光水月生临榻?怕有处相逢他自家,则问他许多情,与春风画意再无差。再把灯剔起细看他一会。(照介)
[隔尾]敢人世上似这天真多则假。(内作风吹灯介)(生)好一阵冷风袭人也。险些儿误丹青风影落灯花。罢了,则索睡掩纱窗去梦他。(打睡介)(魂旦上)“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魂随月下丹青引,人在风前吹息声。”妾身杜丽娘鬼魂是也。为花园一梦,想念而终。当时自画春容,埋于太湖石下。题有“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谁想魂游观中几晚,听见东房之内,一书生高声低叫:“俺的姐姐,俺的美人。”那声音哀楚,动俺心魂。悄然蓦入他房中,则见高挂起一轴小画。细玩之,便是奴家遗下春容。后面和诗一首,观其名字,则岭南柳梦梅也。梅边柳边,岂非前定乎!因而告过了冥府判君,趁此良宵,完其前梦。想起来好苦也。
[朝天懒]怕的是粉冷香销泣绛纱,又到的高唐馆玩月华。猛回头羞飒髻儿查,自擎拿。呀,前面是他房头了。怕桃源路径行来诧,再得俄旋试认他》(生睡中念诗介)“他年若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我的姐姐呵。(旦)(听打悲介)
[前腔]是他叫唤的伤情咱泪雨麻,把我残诗句没争差。难道还未睡呵?(瞧介)(生又叫介)(旦)他原来睡屏中作念猛嗟牙。省喧哗,我待敲弹翠竹窗栊下。(生作惊醒,叫“姐姐”介)(旦悲介)待展香魂去近他。(生)呀,户外敲竹之声,是风是人?(旦)有人。(生)这咱时节有人,敢是老姑姑送茶来?免劳了。(旦)不是。(生)敢是游方的小姑姑么?(旦)不是。(生)好怪,好怪,又不是小姑姑。再有谁?待我启门而看。(生开门看介)
[玩仙灯]呀,何处一娇娃,绝非常使人惊诧。(旦作笑闪入)(生急掩门)(旦敛衽整容见介)秀才万福。(生)小娘子到来,敢问尊前何处,因何夤夜至此?(旦)秀才,你猜来。
[红衲袄](生)莫不是莽张骞犯了你星汉槎,莫不是小梁清夜走天曹罚?(旦)这都是天上仙人,怎得到此。(生)是人家彩凤暗随鸦?(旦摇头介)(生)敢甚处里绿杨曾系马?(旦)不曾一面。(生)若不是认陶潜眼挫的花,敢则是走临邛道数儿差?(旦)非差。(生)想是求灯的?可是你夜行无烛也,因此上待要红袖分灯向碧纱?
[前腔](旦)俺不为度仙香空散花,也不为读书灯闲濡蜡。俺不似赵飞卿旧有瑕,也不似卓文君新守寡。秀才呵,你也曾随蝶迷花下。(生想介)是当初曾梦来。(旦)俺因此上弄莺簧赴柳衙。若问俺妆台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宋玉东邻第几家。(生作想介)是了。曾后花园转西,夕阳时节,见小娘子走动哩。(旦)便是了。(生)家下有谁?
[宜春令](旦)斜阳外,芳草涯,再无人有伶仃的爹妈。奴年二八,没包弹风藏叶里花。为春归惹动嗟呀,瞥见你风神俊雅。无他,待和你翦烛临风,西窗闲话。(生背介)奇哉,奇哉,人间有此绝色!夜半无故而遇明月之珠,怎生发付!
[前腔]他惊人绝,绝世佳。闪一笑风流银蜡。月明如乍,问今夕何年星汉槎?金钗客寒夜来家,玉天仙人间下榻。(背介)知他,知他是甚宅眷的孩儿,这迎门调法?待小生再问他。(回介)小娘子夤夜下顾小生,敢是梦也?(旦笑介)不是梦,当真哩。还怕秀才未肯容纳。(生)则怕未真。果然美人见爱,小生喜出望外。何敢却乎?(旦)这等真个盼著你了。
[耍鲍老]幽谷寒涯,你为俺催花连夜发。俺全然未嫁,你个中知察,拘惜的好人家。牡丹亭,娇恰恰;湖山畔,羞答答;读书窗,淅喇喇。良夜省陪茶,清风明月知无价。
[滴滴金](生)俺惊魂化,睡醒时凉月些些。陡地荣华,敢则是梦中巫峡?亏杀你走花阴不害些儿怕,点苍苔不溜些儿滑,背萱亲不受些儿吓,认书生不著些儿差。你看斗儿斜,花儿亚,如此夜深花睡罢。笔咖咖,吟哈哈,风月无加。
把他绝软香娇做意儿耍,下的亏他?便亏他则半霎。(旦)妆有一言相恳,望郎恕罪。(生笑介)贤卿有话,但说无妨。(旦)妆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第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生笑介)贤卿有心恋于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乎?(旦)还有一言。未至鸡鸣,放奴回去。秀才休送,以避晓风。
(生)这都领命。只问姐姐贵姓名?
[意不尽](旦欢介)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说时惹的风声大。
(生)以后准望贤卿逐夜而来。(旦)秀才,且和俺点勘春风这第一花。
(生)浩态狂香昔未逢, 韩愈 (旦)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
(旦)朝云夜入无行处, 李白 (生)神女知来第几峰? 张子容
《牡丹亭·冥誓》的唱词
(贴上)
【一江风】小春香,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伺娘行,弄朱调粉,贴翠拈花,惯向妆台傍。陪他理绣床,陪他烧夜香,小苗条吃的是夫人杖。
(贴)有请小姐上学。
(旦上)
【绕池游】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
(末上)
(旦)先生万福。
(末)罢了。女学生,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旦)以后不敢了。
(末)罢了。
(贴)先生今夜不睡了。
(末)却是为何
(贴)喏 喏 喏,等到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末)太早了。
(贴)早也不好,迟也不好,小姐,这倒难了。
(末)女学生,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否
(旦)温习了。则待讲解。
(贴)先生,小姐说温习熟了,则待先生讲解讲解。
(末)春香你呢
(贴)我啊! 已烂熟了。
(末)你且背来。
(贴)先生,烂熟的了还要背
(末)自然要背。
(贴)烂熟的了还要背? 小姐提我一个字。
(旦)关……
(贴)关……
(末)关关……
(贴)关关啊关关。
(末)关关雎鸠……
(贴)关关雎鸠……
(末)在啊……
(贴)在,在什么介
(末)在河之洲。
(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可是烂熟的了么
(末)一句都背不出来,还说烂熟的了,回去重读。
(贴)这样熟还要读,读它什么介。
(末)女学生,“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先生,这鸟是怎样叫的
(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
(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我晓得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对,不对,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这么一放,它就得儿一飞,飞到何知州衙内去了。
(末)胡说,此乃兴也。
(贴)兴个甚么介
(末)兴者,起也。起那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得是那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贴)为何要好好的求他介
(末)多嘴哩。
(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末)听讲。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旦)这经文有多少
(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贴)小姐,我要出恭了。
(旦)要对先生说的。
(贴)出恭还要对先生说啊。先生,学生领出恭签。
(末)你来得几时就要出恭
(贴)人家来了半日。
(末)不许去。
(贴)急得紧。
(末)去去就来。
(贴)晓得。(贴下)
(旦)敢问师母尊年
(末)目下平头六十。
(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
(末)生受你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
(贴笑介)小姐,小姐我们只管在此读书,原来后边有座大花园。桃红柳绿,好耍子哩。
(末)春香,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
(贴)先生你取荆条做什么
(末)打你呀。
(贴)打我啊。
【前腔】女郎行、那里应文科判衙? 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
(末起介)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
(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末)悬梁、刺股呢
(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91;。有甚光华!
(内叫卖花介)
(贴)小姐,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末)春香,你三番两次引逗小姐,我真个要打了。
(贴)先生你真个要打么
(末)伸出手来。
(末作打介)哎也!
(贴闪介,贴抢荆条投地介)
(末)我要辞馆不教了。
(旦)先生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于他。
(末)好,你去责认于他。
(旦)死丫头,唐突了先生,快跪下。
(贴跪介)小姐。
(打介,贴作假哭介)
(旦)跪下
(贴)小姐。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
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末)好了,好了,不要打了。
(旦)下次可敢了。
(贴)下次是再也不敢的了。
(末)饶你这一遭儿。还不起来。
(贴起介)
(末)女学生,你们功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闲话去。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哪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㈡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资料:
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㈢ 《牡丹亭》总共几回
《牡丹亭》 明·来汤显祖
第一源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㈣ 《牡丹亭》概述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万历二四六年弃官告归,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㈤ 牡丹亭全文翻译
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拓展资料: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㈥ 《牡丹亭》的内容是什么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2]。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㈦ 《牡丹亭》中经典的诗句有哪些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㈧ 牡丹亭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之独女杜丽娘,在听闻家庭教师陈最良的诗经《关关雎鸠》一课之后,居然动了思春之情,于梦中邂逅一书生,醒后因思念梦中情郎,郁郁寡欢而亡。杜宝赴淮阳升任安抚使前,将杜丽娘葬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梅花庵,嘱一道姑守之。
杜丽娘的灵魂来到地府,判官却查出她命不该绝,命定有一段姻缘,便放她回返人间。后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却因故寓于梅花庵,并因此与杜丽娘游魂相遇相知。其后杜丽娘指示柳梦梅掘坟,开其棺木,并利用自己的尸体复活,两人结为夫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
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往淮阳见杜宝时,杜宝不相信杜丽娘复活,欲将柳梦梅除之而后快,判处就地正法。在紧急关头,知情者急告杜宝以实情,并指出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不宜杀之。杜宝却怀疑柳梦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后全案归朝廷处理,皇帝查明真相,柳梦梅终于与杜丽娘相聚,杜宝也与女婿尽释前嫌,全剧欢喜而终。
(8)牡丹亭冥誓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还魂记》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㈨ 《牡丹亭》又名什么
牡丹亭》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过了三百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厉害,她们的斗争也更艰苦了。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是他的性格特征。在他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杜宝要请个老先生教女儿读书,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他另有目的,那就是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训女》出)。杜丽娘的母亲是杜宝的家教的执行者。象封建社会里许多麻木不仁的老太婆一样,她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反而要如法炮制,把杜丽娘也教养成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她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了一顿。杜丽娘的师父陈最良,最她在杜宝以外唯一可以接触到的男人,却又是一个陈腐得发臭的老学究。这样,杜丽娘的处境比之《拜月亭》里的王瑞兰,《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都更为难堪。森严的封建礼教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无法接触到一个青年男子,象《西厢记》里的张君瑞、《拜月亭》里的蒋世隆那样。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沈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出: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醉扶归〉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
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象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她说:“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为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以上引文并见《惊梦》)一面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她不满于自己的处境,却找不到这种痛苦的根源;她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它的出路。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现的书生,甚至为他缠绵枕席,埋骨幽泉,而“一灵咬住”,始终不放。对于杜丽娘来说,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一灵未灭,泼残生堪转折”(《冥誓》),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还魂结为夫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汤显祖正是通过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概括了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斗争的艰苦性的。杜丽娘在《惊梦》、《寻梦》、《写真》等出里倾诉自己美貌的被埋没和爱美的性格不能表现,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它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扼杀比以前任何爱情剧为深刻。她在出生入死、执着追求中所取得的胜利,不仅在争取幸福的爱情上给青年读者以鼓舞,同时流露了作家对他所憧憬的某种美好生活的渴望。杜丽娘追求爱情幸福的强烈与持久,甚至不达目的,死不罢休,带有“现代的性爱”的性质(参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部分《家庭》),曲折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那是崔张的爱情故事所没有的。由于封建压力的巨大,个人斗争的艰苦,全剧笼罩着一股悲剧的气氛。
杜丽娘这艺术形象的出现还有它的历史根源。从干宝《搜神记》以来,民间就流传着种种人鬼恋爱甚至还魂或投胎再生结为夫妇的故事,汤显祖对这类故事又特感兴趣(注:汤显祖评《续虞初志?许汉阳传》:“传记所载,往往俱丽人事,丽人又俱还魂梦幻事。然一局一下手,故自不厌。”)。他在《牡丹亭题词》里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更而演之。”这“杜太守事”实际就是现在还被保留在《重刻增补燕居笔记》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它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的女儿丽娘游园归来,感梦而亡。她自画的小影为后任柳太守的儿子柳梦梅所得。柳日夜思慕,遂和丽娘鬼魂幽会,并禀告父母,发冢还魂成亲。这篇话本小说的后半虽比较简单,但前半关于杜丽娘游园、寻梦、写像等的描绘,已相当细致,并为《牡丹亭》所吸收。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例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醒来之后却是母亲的一顿唠叨。又如在《冥判》里,杜丽娘还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还得了判官的允许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而在还魂之后,她的亲爹却不认她作女儿,更不同意她和柳梦梅结合。就这样,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我们读《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象在读抒情诗而不象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
《牡丹亭》的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剧中生旦诉情曲多用南词;而描写战争或鬼怪,如《虏谍》、《冥判》等出则间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长。但有些曲词还不够本色。表现在石道姑、杨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写,以及滥肆才情(如《道觋》的长白,《冥判》的增句词)、结构不够严密的缺点,也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尽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汤显祖还不可能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斗争道路,然而他的艺术描绘已使当时的青年妇女从杜丽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到今天,杜丽娘的理想早已过时了,我们对于象汤显祖这样一位表现他的时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怀有崇敬的心情。
㈩ 《牡丹亭》第十出 惊梦的唱词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壹例,壹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搵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壹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壹言。
【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抃。
【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石上缘,非因梦幻,壹枕华婿雨下遽然。
【小桃红】这壹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妙!我欲去还留恋,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壹言。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春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10)牡丹亭冥誓扩展阅读:
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惊梦》这部分曲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