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凤凰牡丹镜

凤凰牡丹镜

发布时间: 2021-02-26 21:24:23

A. 我有一个汉代青铜龙纹镜真品,值钱吗

特别是明代、方形之外,东汉中期、建兴、明以后,还有一些神仙。
鸟兽纹镜、长方形多种、方形,现在各地均已挖绝、绳纹、多乳禽兽纹镜。
三国两晋南北朝

根据考古发掘出土铜镜资料来看,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寿山福海”铭文镜。

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直到 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山水,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在钮的上方用鹿纹,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变形四叶驾凤镜。从其发展趋势、龙虎纹镜。
变形四叶纹镜类、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鸟兽纹规矩镜、四乳神镜、明之后铜镜

元。
这时以素镜为主,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神仙镜、五代时期。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
铜镜的产地。
元、画像镜、水安、双菱纹镜、四乳禽兽纹镜、重列式神兽镜。隋唐铜镜,镜身较薄。
重环纹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相当繁缛,经历了三个阶段、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
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镜面微凸、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最流行的铜镜 有,有、双龙纹,素镜,这个时期处于停滞衰落时期、魏,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花叶镜、金银错纹镜,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

金代铜镜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日光连弧镜、六山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战国、星云镜、唐,葵花形、禽兽纹镜、鸡心形。
汉代铜镜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此外: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瑞兽镜比较盛行,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至元四年龙纹镜。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极少有方形的,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但没有铭文)、瑞花镜等。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双圈凸弦素镜)、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打破了传统的风格、花叶镜。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蟠螭菱镜,还有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时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铭文在钮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十国,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常见的有双前镜。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及大明宣德年制铭文镜(铭文在钮上)、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瑞花镜,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重圈铭文镜,特别是双鱼镜,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半环形,有的较直。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铜镜的种类繁多,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环绕式神兽镜、螺钿镜。还出现了五山镜、双龙镜、陕西,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蟠螭纹镜。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铸造技术。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金、盘龙镜,主要流行对鸟镜、连弧纹铭文镜。
这时以青龙、盾形,中衰(三国,鼎盛(汉代铜镜)。这时神兽镜流传最广、云雷连弧纹镜、多钮镜等,镜面平直或微凸。金代铜镜纹饰、蟠螭纹镜,使用普遍。在这一时期,镜钮有弓形、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双鱼纹、新题材,流行(春秋战国铜镜),以山东。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瑞兽镜。
元代铜镜

元代铜镜。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三国,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一是仿造汉,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这时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新风格、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在下方有双翅的鸟纹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重列式神兽镜、神兽镜。以双鱼镜、南北朝铜镜),以圆形为主、鸟兽纹镜三类。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铜镜的造型上。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中国铜镜 ,又有了新的创新,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到明代以后,镜身较薄。从其流行程度。并出现了题材新颖,还有素面镜。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黄龙亦鸟、南北朝出现新的镜型不多,创新极少、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太平,上有桥形小钮,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白虎、变形四叶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唐。

铜镜源流

商周铜镜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
鸟兽,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并出现了很多花草。此外还有带柄镜。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单圈。虽有不少是模仿汉。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晋,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而代之了、两汉,铜镜制作更见衰势:
神兽镜类、河南、四山镜,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小桥、盘龙镜:镜身平直、仙人,纹饰华美,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背面有弓形钮。变形四叶纹镜中以变形四叶八凤镜居多、凤凰等孙吴年号,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其主体。这时的铭文由于文字难十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饰重环纹,繁荣(隋唐铜镜)、画文带佛兽镜:素镜(全素镜,纹饰模糊不清,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葵花形。
隋唐铜镜的发展,衰落(五代、宋三代铜镜的图案,除传统式样外,形成六边形镜、山水等,既美观又适用,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已无汉。从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连弧纹镜。
战国中期、甘露。隋代和唐初年间、四叶到八叶。又可分为素镜。
宋辽金铜镜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瑞兽镜,如月宫。
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长叶纹、彩绘镜等、宋。瑞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变形四叶兽首镜,类型集中、朱雀、菱花形外。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吉祥、安徽为最多、两晋。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镜面近平或微凸、人物故事镜、长方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图案都有地纹、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重环镜,出现了动物纹饰,西汉末年王莽时期,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五凤。
唐德宗至晚唐。
素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一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

B. 凤凰戏牡丹诗句

凤凰戏牡丹诗句: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温庭筠《菩萨蛮》之七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妆扮后的形象以及妆成后的活动和心理。大意是:

两只金色凤凰在那华美精致的绣衣上相对而舞
而牡丹花历经了昨日一夜的微雨显得略微憔悴
穿绣衣的女人在镜前整理新妆
却蓦然发现脸蛋儿清减消瘦了许多

她在雕梁画栋的楼阁上伫立凝睇
楼台围栏外的杨柳垂下了纤长如丝的枝条
很久已经没有那个人的音讯消息了
你看,那两只春燕都在社日前双双飞回了家乡

这首词象是一个小剧本,极富影视中的镜头感,而且有着寓情感于画面形象之中的冷静叙事态度。
而温庭筠的笔就好比张艺谋导演下的摄影机,冷静地、却也是浓墨重彩地推出一个个画面来。首先就是一个特写大镜头:两只金色凤凰在那华美精致的绣衣上相对而舞(凤凰相对盘金缕),这是一个近距离的特写镜头。两只金色凤凰泛着华丽的光泽,舞动的彩色双翼飘然欲飞,极有动感。而底衬的丝绸有种温莹丝滑的质感。显然这是一位女性身穿的精致绣衣,带着一缕女主人的馨香气息。然后镜头缓缓移动,窗外、微雨,地上的水泊,树,草,然后定格在几朵硕大鲜艳的牡丹花上。花瓣略有些残,地上也飘零了几片细碎的花瓣。穿绣衣的女子轻盈地走到花前,从地上拾起几缕花瓣,好象想起了什么,微微叹息了一下。然后,镜头追随着她的背影回到屋内,梳妆台前,女子两手开始理妆。看到自己镜中的样子,她惊诧地抚弄着自己的脸颊,感到又消瘦了。(也许是一边的丫环为她梳头时,提醒她:小姐,昨夜没睡好吧?看,你可又瘦了。公子回来可怎么得了?!呵呵)
接下来,天晴了,阳光把一切照亮,景致清新如画。漂亮的绣衣女子来到了雕梁画栋的楼阁上,静静地望着远方,围栏外的如烟柳丝随风飘舞。(丫环一边笑道:小姐,你想他了吧?女子笑嗔道:去你的,谁想了!丫环笑道:还说不想呢,昨儿下了一夜的雨,我就看你没睡踏实过。女子叹息:你看,社日快到了吧,燕子都飞回来了。)
长镜头:远处天空出现两个黑点,飞快地掠过树梢,啁啾鸣叫着,飞到楼前的柳枝间停下,亲密地梳理着羽毛,挤挤挨挨地鸣叫着。
女子看得有些失神,轻轻地自语道:他也该回来了吧。

你看,无论是精细刻摹女性绣衣服饰上的装饰图案金凤凰,还是描绘庭院里的花卉牡丹,甚至是对镜理妆时看到的容貌,都是只是一种冷静客观的描述。下面的画楼相望,柳丝垂栏,双燕归来,都是一幅幅清新而有所蕴藉的画面镜头。在这首词中,思妇望人归来的情感心理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而不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种情在景中的表达手法,细腻而含蓄, 耐人寻味。
花间词是艺术风格上倾向唯美、浪漫的纯抒情词。情在文学作品中既属于内容的范畴,也与作品的艺术性相联系。花间派的词人大都具有高超而繁复的艺术表现手段,他们能将曲折复杂、蟠结在心灵深处的种种微妙情思,运用多种艺术方法倾吐出来。温庭筠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极善于冷静地、细致入微地描绘事物,让思想情感完全寓于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之中。正如叶嘉莹先生在《嘉陵论词丛稿》中对此评点道:“无论其所写者为室内之景物,室外之景物,或者为人之动作,人之装饰,甚至为人之感情,读之皆但觉如一幅画图,极冷静,极精美,而无丝毫个人主观之悲喜爱恶流露于其间。”
相信这首词一定会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凤凰相对盘金缕。那两只精致华美的绣金凤凰一定很突兀、也很深刻地成为你对温庭筠词的第一印象。

C. 背面有三个动物,标有"官养"的青铜镜,直径约10厘米左右,请大家帮忙分析下是什么朝代的,值多少钱

古代亦称“铜鉴”“照子”。古代用以照面饰容的用具。青铜铸造,一般作圆形,镜面磨光发亮,背面中央多设钮,在钮周围常铸各种花纹和铭文。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镜面、镜背、镜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边缘、圈带、铭带、镜铭、主题纹饰等。
镜面:是指铜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容的部分,铜镜镜面有平面、微凸面以及色黄、色白的区别。
镜背:是指铜镜的背面,铜镜的花纹图案通常都装饰在背面,它是铜镜艺术风格最显著的部分。
镜钮:是指居于镜背中央,有孔,用作系带,便于手持或将铜镜固定于镜台的部分,有桥形、乳滴形、兽形等形状。
钮座:是指紧连在镜钮的装饰部分,常见的钮座有素圆钮座、连珠钮座、花瓣钮座等。
内区:是指靠近钮座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
中区:是指内区外围靠近内区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
外区:是指中区外围靠近中区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也有的铜镜并不明显划分纹饰)。
边缘:是指镜背的最边缘部分,不同的铜镜边缘部分货款或窄。
圈带:是指在边缘部分装饰的花纹图案。
铭带:是指铜镜背面铸有文字的部分。
镜铭:是指在镜背最铸的文字。
主体纹饰:是指在铜镜背所铸的主要花纹图案,其它纹饰一般是主体纹饰的延伸扩展,作为主题纹饰的衬托。

铜镜在我国起源久远。根据考古发掘,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距今 4000 多年的铜镜。从齐家文化经过商至西周,铜镜皆为圆形,镜身较薄,钮多为拱形,镜背已有简单的花纹,形体小,铸造量少,制作粗陋,始终处於原始状态。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时期。春秋时期铜镜铸造数量有所增加,在河南、山东、山西、辽宁、湖南等地都有发现,主要仍为小型素面镜,制作粗糙,出现的少量花纹,仍显出稚拙,未脱离原始状态。
铜镜源流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西汉初期至武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极大光彩。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精致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二、铜镜价值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D. 我有一个铜镜上面是四个神兽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最多,现在各地均已挖绝,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铜镜源流商周铜镜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双翅的鸟纹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上有桥形小钮。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汉代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据考古发掘出土铜镜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带佛兽镜。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时的铭文由于文字难十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亦鸟、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新的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类型集中,创新极少。这时神兽镜流传最广。变形四叶纹镜中以变形四叶八凤镜居多。从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衰落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瑞兽镜比较盛行、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瑞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宋辽金铜镜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金代铜镜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元代铜镜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这时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及大明宣德年制铭文镜(铭文在钮上),还有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时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铭文在钮上)。到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而代之了。元、明之后铜镜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E. 铜镜鉴定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西汉初期至武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极大光彩。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精致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二、铜镜价值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F. 中国古代有哪些出名的铜镜,现在价值较高的又有哪些。

战国的铜镜有:
春秋四乳光芒镜、战国龙纹镜、战国蛟龙纹镜、战国蛟龙纹镜、战国四山纹镜、战国五山纹镜、战国折叠式菱纹镜、战国变形三龙纹镜
汉代的铜镜有:西汉星云纹镜、西汉清白连弧镜、西汉四乳羽人骑龙镜、西汉铜华连弧纹镜、西汉见日之光草叶纹镜、西汉日有憙草叶纹镜、西汉投博至明草叶纹镜、西汉见日之光草叶纹镜、西汉日有意草叶纹镜、西汉单圈铭文镜、西汉家常贵富铭文镜、西汉四乳神兽镜、西汉内而光四神博局镜、东汉禽兽搏局镜、新莽王氏四灵博局镜、新莽魏氏博局纹镜、东汉十二字博局纹镜、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东汉人物车马雕像镜、东汉神人车马纹雕像镜、东汉青盖龙虎铭文镜、东汉建安十年神人神兽雕像镜、东汉半圆方枚神兽镜
东汉重列式神兽镜、东汉吾作神人神兽镜、东汉尚方博局纹镜、东汉神人神兽镜、东汉龙虎镜

隋唐、唐朝的铜镜有:

隋唐十二生肖镜
隋唐练形神冶仙禽瑞兽镜
隋唐灵山团纹镜
隋唐灵山六兽铭文镜
隋唐昭仁晒德四神镜
唐代瑞兽菱花镜
唐代双兽双鸾菱花镜
唐代禽兽菱花镜
唐代山岳花鸟菱花镜
唐代孔雀牡丹纹葵花镜
唐代八卦方镜
唐代凤纹葵花镜
唐代双鸾衔绶镜
唐代双鸾衔绶葵花镜
唐代蟠龙纹葵花镜
唐代宝相花葵花镜
唐代真子飞霜镜
唐代真子飞霜葵花镜
庸代菱形方格镜
唐代孔雀瑞兽葡萄镜
唐代六瑞兽葡萄镜
唐代五瑞兽葡萄镜
唐代六瑞兽葡萄镜
唐代四神十二生肖镜
唐代蟠龙纹镜
唐代四兽纽阴鉴镜
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镜
唐代花鸟带柄镜

宋、辽、金、元的铜镜有:

北宋银背龙风舞蹈镜
宋代盾形铭文镜
宋代四雁折角方镜
宋代天师降龙葵花镜
宋代鼎炉形双龙镜
宋代长命贵富铭文镜
金代吴牛喘月故事镜
金代吴牛喘月故事镜
金代许由巢父故事镜
金代双鲤纹镜
金代柳毅传书镜
金代人物故事镜
元代牡丹凤凰纹镜
元代双龙纹菱花镜
元代梵文镜
元代汉梵两体咒文佛字镜

明、清的铜镜有:

明代五行大布铭文镜
明代刷银吉祥文字镜
明代云龙纹镜
明代准提咒文佛像镜
清代富贵双全铭文镜
清代五子登科带柄镜
清代双喜五蝠纹镜

现在的价格比较高的是:
1495万成交的海兽葡萄古铜镜,908.5万成交的四乳神兽古铜镜,897万成交的“明逾满月”跑兽古铜镜,605万成交的战国的喜鹊猴子古铜镜

古铜镜的价格首先取决于其制作的年代,战国时期和唐代的铜镜价格最高,其次是汉代铜镜,宋、元时代的铜镜价格相对较低,明、清时代的铜镜价格更低。目前市面上的汉唐铜镜仿品很多,这类铜镜从宋代就开始有仿造的了,现在新仿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其实真品汉镜花纹精美清晰,黑漆或水银沁入器体,不易拭去,而宋代后仿制和当今新仿的汉镜,采用真品翻模铸造而成,花纹不甚清晰,显得模糊,铜质呈黄红色,黑漆或水银颜色死,本身光洁度差。 藏友可以通过此处来判别真伪。

G. 凤凰象征的意义

凤凰象征的意义:吉祥。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拓展资料

一、关于凤凰的介绍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 甘露是饮”, 《证类本草》云“诸天国食凤卵,如此土人食鸡卵也”, 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 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现代网络有为今人谎造、讹传的版本,以朱雀为凤凰中赤者,实为大错。

《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但《大藏经》有:“嘉羽生应龙。应龙生凤皇”,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

二、凤凰价值意义

1、凤凰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上之意。

2、凤凰是爱情的象征

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在唐代,铜镜有《美凤衔同心结图》,即凤嘴上衔同心结象征幸福的爱情,以示夫妻同心相爱。

由此可见,隋唐时期已较普遍地将同心结象征夫妻恩爱。到北宋,还流行以赠送凤钗来定情,而凤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男女订婚,女方多以凤钗赠与男方,以表示自己对“到了明代,男女结婚时,女方穿的礼服也配有凤冠,凤冠上点缀着凤凰,并挂有珠宝等。到了现代,人们仍把凤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婚点凤龙花烛,剪贴凤形图案等。

3、凤凰有”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其次,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爱情的忠贞。

此外,凤凰作为一种和谐观念的精神与物质载体。从发展上来看,它又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是建立在巫术与鸟图腾的结合之上,融合各个时代与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图腾。其次,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同时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生活的社会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和“的这种凤凰形象特性的运用,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

4、凤凰是”权力“的象征

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后世又逐步成为皇家独占御用的纹饰,出现在各种皇宫建筑,使用器物之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

5、凤凰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

和龙一样,凤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凤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不再把凤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而是把它当作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凤形象的雏形。

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上也出现了凤纹。以致在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中,都创造出许多以凤为题材的艺术珍品。这些以凤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是传统艺术的代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从龙凤艺术的角度来看,凤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与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可以说,华夏民族也是凤的传人。

H. 国产的相机品牌:海鸥、凤凰、珠江、青岛、牡丹、友谊、华蓥、东方等那个最好啊

双反的话海鸥复4A系列是不二选择制,4A-107和4A-109都是天塞镜头,中心成像不错,裂像取景屏,成色好的也不便宜。其实收一台中早期4A已经够用了。
单反:珠江S201是国产胶片单反的经典,有6支配套镜头可供选择,使用彩色胶卷可能会有些偏黄,使用黑白胶卷很好,还可以自己在家冲洗;凤凰DN60或DN66是凤凰的最后一代胶片单反,金属机身,操作性好,可与尼康FM10媲美。此外海鸥的DF系列也可以考虑。
旁轴的选择比较多,青岛6型、华山、海鸥205、凤凰205、东方S系列等等都不错,即结实又实惠,成色好的二、三百而已。
国产的数码单反目前还没有出现。
希望对你有帮助。

I. 铜镜是什么年代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回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答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镜以秦为较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古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 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 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 、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J. 谁知道古代的镜子为什么叫菱花镜

菱花:古铜镜中,六角形的或镜背面刻有菱花的,叫菱花镜。后诗文中常以菱花为镜的代称。

热点内容
花卉修剪的方法 发布:2025-07-07 22:42:06 浏览:165
宗璞的散文好一朵權花 发布:2025-07-07 22:41:06 浏览:583
插花的用品 发布:2025-07-07 22:18:30 浏览:456
泰迪梅花鹿 发布:2025-07-07 22:04:27 浏览:21
欧石楠盆景 发布:2025-07-07 21:56:07 浏览:499
一朵花一条河是什么歌 发布:2025-07-07 21:44:17 浏览:132
大理拍荷花 发布:2025-07-07 21:43:32 浏览:214
七夕陪喝酒 发布:2025-07-07 21:27:00 浏览:177
雀舌松盆景 发布:2025-07-07 21:16:19 浏览:428
梅花针治疗斑秃方法 发布:2025-07-07 21:13:13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