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百合产业
❶ 龙山百合的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百合,自古以来就是龙山的传统中药材,也是食用佳品,是龙山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漫漫的历史长河,龙山人民对百合这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情有独钟。历经野生资源利用、人工栽培到产业开发三个发展时期,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百合是龙山县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龙山县有50多年的栽培历史,农民已有良好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技术,已逐步形成“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加工规范化,销售市场化”的产业化格局。到2009年发展到5.8万亩,分布在石牌、桶车、兴隆、洗洛、白羊等20个乡镇,年均产量5万吨,总产值超过2亿元。“公司+基地+农户”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基本形成,小百合已发展成为龙山继烤烟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为延伸产业链,县委、县政府对企业用地、贷款贴息、税收返还、招商引资等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喜乐百合食品、波杰特产、利福尔百合生物科技、天缘食品科技等企业开发百合系列产品,提升龙山百合品位。1999年,喜乐百合食品公司生产的“喜乐”牌百合系列产品,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2000年6月,波杰特产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联合,攻克了百合褐变难题,新开发了百合干片、百合茶、百合乳和百合精粉等系列产品。同年,波杰牌百合精粉获湖南省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银奖。2004年5月该公司生产的百合干片,获得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005年利福尔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百合多糖制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2008年4月,天缘食品科技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2009年,全县有:利福尔生物科技开发、天缘食品科技开发、顶俏百合生物科技、喜乐百合食品、波杰特产、金五环实业等生产百合多糖、百合饮料和百合食品等系列产品的百合加工企业6家。研制的百合精粉、百合钙奶、百合酒和百合面条等系列产品,市场销售形势看好。
百合产品销售方面,目前已形成了较完善的销售网络,百合鲜果主销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百合干片主销华南、西南地区,精深加工产品主销中南地区,部分产品尝试在华北地区推广销售,销售形势看好。
龙山县百合产业协会,大胆探索从“百合种植地采收—分级包装—龙山至张家界短途转运—张家界至上海客机货运—上海机场至市场取货—市场销售—货款回笼”一条龙、一体化的新的百合产品营销服务模式,该营销服务模式已基本成熟。2008年,运用该营销服务模式仅在上海规范化销售鲜百合就达1500吨,保护了百合种植农户的利益,实现买卖双赢。
❷ 种一亩百合的成本需要多少
1、种植百合最大的投入是种子,每亩种子成本平均在3000元左右。
2、如果家专里没有土地属需要承包土地,每个地区的费用也不一样。
3、近几年,百合种植成为一些地区扶贫攻坚的龙头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在技术、资金、销售上给予村民大力的扶持,每亩地有几百上千的百合产业发展补贴。还可以同时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通过花海、美食吸引更多人来休闲观光和体验民族风情。
4、一亩百合在山地可以2000斤到3000斤,亩产值大约10000元左右。
❸ 龙山百合的百合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市场分析,鲜货和干货市场的将会逐渐缩小,销量会受限,今后百合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将会逐渐扩大,我们要在稳定已有的鲜货和干货市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据了解,越是档次高的百合产品,不仅好销,附加值也更高,百合经过分级包装和烘干这种粗加工,价格只能提高二到三倍左右,而精深加工企业把百合做成小吃、副食品和营养品等高档产品后,价格将以几十倍的幅度上涨。因此,大力扶持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应成为百合产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快龙山百合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的步伐。我们要采取如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等多种形式,大力研究百合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争创龙山百合加工知名品牌,并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努力形成分级包装百合、百合干、百合精粉、百合钙奶、百合酒和百合面条等多元化的产品格局,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百合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扩大龙山百合的市场占有率;二要尽力为龙头企业做好金融服务,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特别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资金流动不会太顺畅,资金不会宽松,流动资金和投资资金就会偏紧。此时就特别需要政府作好银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真正为龙头企业做好金融服务;三要让龙头企业享受到扶贫开发、西部开发、招商引资、贷款用地等优惠政策。 要大力推进百合产业化建设,首先要把百合产品的产加销和农工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百合产业整体效益,增强百合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做到这样,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是很大的,且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要壮大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百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壮大百合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可以把千千万万种植户与大市场连起来,发挥其沟通市场、调控价格、协调生产、保护各方利益的作用。要尽快形成合理的销售主体结构,要尽快改变目前这种以商贩和生产大户为主体的销售格局,形成以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商贩、生产大户为支撑,订单等其它为补充的合理的销售主体结构。要通过各种推介、展销、博览活动,搞促销、树形象、打品牌,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龙山可展示“龙山百合”的形象;还要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推介和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龙山百合粗加工以初选包装为主要加工形式,大多数以农户为单位。由于龙山百合收获时间相当集中,而初选包装的鲜百合保质期短,加上交通运输不便,,鲜百合自然不能长年供应,如果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百合腐烂变质,这很容易造成集中无序供货,极易造成大部分鲜百合一定程度贱卖。这时,市场中介组织大有可为,她可将松散的个体加工户进行联合,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切实增加百合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环节,百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要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要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质量、统一技术规程,努力为农民提供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越来越重视,虽然百合较其他农产品相对安全,但它同样有不安全性。在生产环节,就是农药残留超标,那么我们既要设法减少病虫害,也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要减少病虫害,一要推广使用优良种球,二要轮换土地,不能连作;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需要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技术部门人员的积极精心指导;在百合干片加工环节,要大力推行无硫加工,目前大部分百合干片加工采用硫磺熏,产品含硫重,达不到绿色无公害食品要求,造成国内市场无法拓展、国外市场无法打开的局面。要提高百合的品质和产量,要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无公害生产,要加强田间管理,要集约化生产,比如在适宜种植的土壤,也要对土壤的成份作分析,好确定肥料的科学搭配比例。
我县11年前,总结出一条适宜龙山自然环境下“选用良种→合理密植→优化施肥技术→综合农艺措施→防治病虫害→适时打顶→及时采收”的百合栽培技术路线,现在由于对百合品质要求的变化,加上自然环境也在变化,这条技术路线有待改进,农业、科技系统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尽快改进这项事关百合产业化建设的百合种植技术路线。
切实加强无公害百合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样板引路,调动全县农户种植无公害百合的积极性。把无公害百合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推手,大力发展安全、优质百合产品。 要形成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的共识。众所周知,我们的产品为何不能进入大型超市和正规商场,只能进入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交易,说穿了就是既不是品牌,也没有品质保证----除波杰公司办理过一个百合干片无公害食品认证外,其它企业和协会组织没有办理一个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等入市交易的合法证件。主要原因不是自己的产品质量真的不好,而是根本就没有品质、品牌意识,要是有这种意识的话,我县会有不少产品获得那些合法证件的,因为我县百合是有鲜明特色的,百合加工品的质量也是有保证的。
我们要努力塑造龙山百合的品质品牌与形象,一要充分发挥“龙山百合”这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不断打造“龙山百合”新形象。要以证明商标为纽带,将松散的个体农户及加工户尽可能地联合起来,走集团化、规范化生产经营之路,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形成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的抗击力,切实增加百合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组织百合产品参加各种推介会、交易会和博览会等,提高“龙山百合产品”的知名度。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就是“龙山百合”走出深闺的绝佳时机,因为上海是龙山鲜百合的主销区,年销量达到了6000吨,“龙山百合”借上海世博会走出深闺是现实的,关键看我们如何把握好机遇。
❹ 百合股份公司发展前景怎样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这种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整体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可以考虑一下。
❺ 兰州百合的发展思路
建立优质种球繁育基地,彻底解决品质退化问题
种植方面从繁育优质种球和无公害化种植入手,与科研单位联合对百合种球进行提纯复壮,建立优质种球繁育基地,彻底解决百合种球品质退化问题,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化的要求进行,加强田间管理,使其由粗放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百合品质。
规范加工企业市场,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加工企业方面,将松散的个体加工户进行联合,走集团化经营之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增强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的能力,切实增加百合的经济效益。
加快科研投入,开发深加工产品速度
要进一步研究兰州百合深加工技术。目前兰州百合产业化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兰州百合年产量将达到510万公斤,真空包装加工能力和产品销量有限,今后百合加工在保持现有真空保装产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百合深加工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形成真空包装百合、百合干、百合粉、百合汁及百合保健类产品等多元化的格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创兰州百合名牌加工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常年食用百合的需求,要发挥兰州市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多的优势、组织科技力量开展兰州百合深加工科技攻关,根据市场需要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兰州百合新的加工产品,进一步丰富兰州百合加工产品品种。同时,研究改进加工技术,解决百合产业化生产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兰州百合的销量。
实施宏观调控,规范市场机制
百合市场管理方面,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借鉴建筑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组建模式,与有关部门协商,建成一个无形的百合市场。另一方面是,以地招商,引进资金,鼓励个体组建有形的百合市场,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取缔无证经营户,规范百合市场的管理。
加速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产销市场提供良好的经营平台
在百合信息化建设方面,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将西果园镇列入百合市场信息监测点,利用现代网络通讯优势,作为百合产销市场预警预测平台,指导兰州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❻ 百合种植前景如何
景
这两年,苏州、上海等城市的餐桌上,多了一样食品,它看起来像花版瓣,吃起来像果肉,权实际上是蔬菜的鳞茎,也就是卷丹百合。人们把它做成百合卷、墨鱼百合、丝瓜百合、芝麻百合、百合绿豆杏仁粥,吃出了花样也吃出了健康和美丽,这百合的市场越来越大。按说这日子越过越好,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刁,这略带苦味的卷丹百合,怎么就成了城里人的饮食新时尚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营养搭配。卷丹百合是我国进入药典的药用百合之一,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凝神益气的功效,因此它不仅成为餐桌上的佳肴,也成了城里人日常的滋补品。
卷丹百合不属于观赏花卉,主要被用作蔬菜栽培,它的鳞茎颜色发黄,有点像虎皮的颜色,因此又称为虎皮百合。卷丹百合在每年的8~9月份种植,到第二年6月份采收。每年8月是百合的销售旺季,田间地头、屋里院里的交易也就红火起来。在40多天的销售旺季,汊涧镇每天都有250吨的百合运往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和超市。江南人对百合的喜爱可见一斑。
百合耐寒、耐肥、耐旱。耐肥就是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的含量需求相对高一些;
❼ 百合的发展过程
2013年10月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10月8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10月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4W。下午9时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百合。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0日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1日上午3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
10月12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10月1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5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❽ 兰州百合的发展现状
【发展概况】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其命名为“兰州百合”,自此以后,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名称,有别于其他种植地而闻名全国,由此掀起了兰州百合种植的高峰。至1987年,兰州百合总面积达到3万多亩,总产超过750万公斤。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兰州百合出现了第一波的“卖难、价跌”,随后不断萎缩,至1991年,七里河区的种植面积仅有6400亩。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时认为,一是加工能力有限,二是市场开发不足,三是千字头百合过多(相对高质量的独头百合而言),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
1992年开始,兰州百合种植开始复苏,连续9年价格不断上扬,至2001年收购最高时,商品百合每公斤达17元。也正是在2001年12月,七里河区获得了“兰州百合”的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证明)。此时,七里河区的百合种植面积达到近4万亩,兰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县也纷纷栽种百合,全省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
【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百合品质,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及兰州市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行动计划,在省市技术监督局的监督指导下,规范农户种植标准,加强田间管理,在各项建设条件较好的青岗村建成省级无公害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处,基地面积1000亩,带动面积10000亩。截至2005年经甘肃省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无公害百合产地面积达22370亩,从而为百合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市场机制】
兰州充分结合优越的百合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品质无公害化”的发展思路。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机制,发动组织农户,不断开拓市场,抢抓信息,推广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这种运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目前,全市共有百合加工户500多家,年加工量几十万余吨。百合产品主要以真空鲜百合,百合干为主,此外还研发了百合粉、百合含片、百合营养麦片、百合饮料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百合主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其中以广州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量的51%,以上海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售的21%,以北京为中心的销售网点占百合销量的18%。其余的在本地市场零散销售,还有部分百合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❾ 百合的发展前景
百合种植在我国古已有之.现今食用百合产地以甘肃为主,赏花百合以云南为主.都已达到规模产业.且供需稳定,再新辟种植地,前景未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