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叶斑病
㈠ 玫瑰花叶子上长出黑色的斑点怎么办
玫瑰花叶子上长出黑色的斑点应该是得了玫瑰的黑斑病。
玫瑰黑斑病是玫瑰和回月季上的重要病害,也是答常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
(1)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花梗和花。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呈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15mm或更大,边缘放射状,有时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大面积变黄。后期病斑上生黑色、有光泽的疱状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叶柄、嫩枝染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周围组织略皱曲。花梗、花萼染病病斑小,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致枝条光秃,树势衰弱乃至全株枯死。
(2)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芽鳞、叶痕、枯枝及落叶上越冬,翌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叶面上有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6-10小时即可发芽侵入,经3-6天潜育即显症。
(3)预防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兑水15公斤,7天左右用药1次。治疗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3—5天用药1次,连用2次。
发病中后期:使用速净75ml+大蒜油15ml+叶面肥沃丰素25ml,兑水15公斤喷雾,3天一次,连用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
㈡ 请问老师,玫瑰褐斑病发病症状,防治方法
晚上好朋友
玫瑰褐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开始叶而出现红褐色小点,扩展为多角形斑、黑褐色;后期病
斑中央组织成灰褐色,病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枯黄早落。
防治方法:
①栽培技术防病:盆土应不干不湿,忌积水,春秋2—3天浇1次水。种植密度适宜,以利通风透光。夏季放入阴棚内,减少日灼和机械伤;施稀薄的有机肥,增施磷肥和硫酸亚铁。
②彻底清除病枯落叶并深埋,生长季节摘除病叶。
③栽培抗病品种,如“南极”、“玫瑰”等。④药剂防护:出窖后喷1%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65qo代森锌500倍液、40%多硫悬乳剂6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10天1次,喷l—2次;秋季喷l%波尔多液,10天1次,喷2—3次。
仅供参考,请评价,节日快乐。
㈢ 玫瑰花的叶子有斑点脱落是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
1、进行修剪:在发现它生病以后,要先准备一把剪子,将其上所有出现白斑的叶片都给剪掉。如果有已经变得干枯的枝条,也需要一起剪除。之后,将它从原先的花盆里面取出来,去掉根系上沾着的花土,并且剪除已经烂了或者黑腐的根须。
2、消毒重栽:在剪完之后,要在它所有剪口的处涂抹一些除菌液,来避免它感染细菌。然后,用腐叶土、细沙和菜园土配制成一些新的花土,并将它栽入其中。这样可以避免旧土中残留的病菌再次感染植株。之后,把它放到一个通风好的温暖位置,每3-5天喷一次除菌剂。不久后即可恢复。
玫瑰叶子上面有白色斑点,可能是患了白粉病或者叶斑病。此时,要先将它脱盆,然后准备一把剪子,将其上所有出现白斑的叶片和变烂的根须都剪掉,并且用除菌液消毒。之后,将它栽入新的花土里面,放于温暖处,并且每3-5天喷一次除菌剂。不久后即可恢复。
玫瑰叶子上面生了白斑,可能是因为平时养它的位置过于潮湿,并且不够通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出病菌,感染植株,导致它发生白粉病、叶斑病等疾病。生病后,它的叶片就会出现明显的白斑或者白粉。
(3)玫瑰叶斑病扩展阅读: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 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粉病
㈣ 玫瑰花的黑斑病怎么办
该病主要危害玫瑰花的叶片,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叶片脱落。患病症状:叶片上呈版大小不等的黑权斑,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
解决方法: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50%代森铵1000倍,均有效果。除此外,发现该病后,应尽量少喷水,必须时只在早上天气晴朗开始升温时进行,避免常时间浇湿叶面
㈤ 玫瑰花的叶子发黄且叶子上有一块块的黑斑
玫瑰黑斑病,是玫瑰和月季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常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花梗和花。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呈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15mm或更大,边缘放射状,有时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大面积变黄。后期病斑上生黑色、有光泽的疱状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叶柄、嫩枝染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周围组织略皱曲。花梗、花萼染病病斑小,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致枝条光秃,树势衰弱乃至全株枯死。你说的一粒粒像虫卵的应该是子囊盘,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切叶蜂、毛虫、介壳虫、叶螨、拟尺蠖虫等,都不是在叶子背面有黑粒。叶子黄也是褐斑病后期症状,也跟你用肥皂清洗有关。。
发病中后期:使用速净75ml+大蒜油15ml+叶面肥沃丰素25ml,兑水15公斤喷雾,3天一次,连用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
预防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兑水15公斤,7天左右用药1次。治疗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3—5天用药1次,连用2次。
加强管理,适时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修剪,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小湿度,免叶面存水。随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秋季彻底剪除病枝。
㈥ 玫瑰花叶子长黑斑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黑抄斑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由于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处,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有利于发病。可以秋后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烧毁,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通风透光。新叶展开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
㈦ 请问玫瑰的黑斑黄叶病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月季黑斑病已成为月季栽培中的一大困扰,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少量新叶,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开花和观赏。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毫米至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5月至6月开始侵染。温度17℃至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减少。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亦可传播。多雨、多雾、多露时易发病,潜育期10天至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月季黑斑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首先尽可能选用优良抗病品种。第二,加强栽培管理。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 6小时以上的光照。发病期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第三,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减少侵染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第四,药剂防治。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可用1%的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另外,春季刚展叶或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灵(特多克)悬浮剂500倍液至600倍液喷雾,或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天至10天一次,连续3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时,可喷800倍 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性较强。单用百菌清比用多菌灵效果好一些。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在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黏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尔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
病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多发生于嫩叶,其他老叶、花茎、花托等以至枝条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时,叶子呈现凸起,凸处颜色变淡有白粉状物,叶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渐蜷曲,病菌蔓延,整个叶背蒙上一层灰白色的霉,严重时,花蕾、花梗、整个枝杆、叶片全蒙上一层霉,新生芽、叶均蜷曲。
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早春,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候容易发生。于夜间温度15℃,而且湿度高达9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产生、发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温而且40%~70%的低湿度下,则是适于孢子的成熟散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早喷药预防。白粉病是靠空气流动来传播孢子。[6]
防治方法
定期喷药,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药剂防治。每7~10d喷1次药,且时常喷水于叶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尽快的剪去发病枝叶,以减少再传播的机会。[6]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茎、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长点,叶片变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叶片初现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枯萎或脱落,病梢干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现近似的斑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易出现灰白色霉层。干燥时见不到病原,但湿时长出大量霉层,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温室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若昼夜温差大,温室不通风,湿度接近饱和,叶缘吐水或叶面结露,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6]
防治方法
应选用抗病品种,并精心养护,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风,不偏施过施氮肥。初次发病及时喷洒72%克露等。[6]
蚜虫
蚜虫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干燥时为害。发生的初期需尽快灭除,尤其新芽发育旺盛的时期,喷施多种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重点喷药部位是生长点和叶片背面。常用的药剂为蚜虱净等,还可用敌敌畏熏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后不能使用。[6]
红蜘蛛
红蜘蛛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叶片受害,植株发育停止。多发生夏季,高温干燥时最易发生。发生初期,可用螨即死600倍液喷雾,或用锐螨净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㈧ 玫瑰植株上的叶上张了绣一样的斑点是不是得病了用什么药
你确定你的是玫瑰?要是在市场上买的话,很难买到玫瑰的,都是假的(几乎是回月季哈,玫瑰花不好看,但答是很香,月季花型好看,没那么香。同时很多月季比玫瑰容易生病)。我估计你的得的是黑斑病。
本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玫瑰大量落叶,损失巨大。病原物是半知菌亚门礼放线孢属的真菌。
一、症状识别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褐色放射状病斑,以后渐次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为4~12毫米;严重时,下部叶片早期脱落,渐向上蔓延,终至上部叶片也会落光。多雨潮湿是产生孢子的主要条件,叶面有水滴,并在适温下,6~10小时即可侵入,3~6天便出现症状。黄色花系的月季抗病力较差。
二、防治技术
1、大田栽培,选用抗病品种。
2、冬季剪除病枝,平时清理田间或盆内落叶,集中烧毁。
3、注重喷药保护,从4月份开始,每周1次喷洒1:1:160波尔多液;6~8月间仍需喷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这个方法挺有用的,我种玫瑰的时候用过。
㈨ 玫瑰花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玫瑰花的主要病害有锈病、褐斑病、黑点病、白粉病、枝枯病、根头癌肿病等,主要虫害有毛虫、红蜘蛛、蚜虫、卷叶蜂、牧草虫、天牛等。
1、黑点病:
是玫瑰栽培最常见之病害,在高温多湿时期发病最严重。发生于叶、叶柄和茎部,植株受感染时,叶片出现黑色圆形病斑,尤其以接近地面之成熟叶片受害最多,罹病叶片会逐渐黄化而脱落,发病严重时,全株大部分叶片脱落,无法行光合作用,造成生育不良。
2、白粉病:
主要感染幼叶、嫩茎和花蕾等部位,其感染部位会出现白色粉状病斑;严重感染时叶片会变脆、萎缩卷曲而干枯。
3、枝枯病:
又为溃疡病,为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经由伤口进入植株,使茎部全部或部分坏死,进而往上或往下坏死,使患部上位之枝叶生长不良或枯死。
4、根头癌肿病:
由土壤细菌性病原菌所引起,主要侵害玫瑰茎部和根部,常发生于植株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受感染的部位肿大形成瘤状物而环绕茎部,使植株生育不良而至死亡。
5、毛虫等虫害:
金龟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叶片,红蜘蛛、蚜虫、蚧壳虫主要吸食玫瑰汁液。
(9)玫瑰叶斑病扩展阅读:
玫瑰的主要病害防治:
锈病可摘除病芽深埋,在锈病、白粉病、褐斑病发病前和发病期每半个月喷洒1次粉锈宁、退菌特或百菌清,对防止病害侵染蔓延有良好效果。
玫瑰的主要害虫防治:
金龟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叶片,在发生期间可喷洒辛硫磷、敌杀死;红蜘蛛、蚜虫、蚧壳虫主要吸食玫瑰汁液,造成生长衰弱,可喷洒乐果、久效磷等内吸杀虫剂进行防治,天牛是毁灭性害虫,应捕杀其成虫并清除其吸取营养的蜜源植物,以抑制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