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全译

牡丹亭全译

发布时间: 2021-02-21 03:40:12

❶ 求:《牡丹亭》全文的翻译。

自诩为杜甫之后的南安太守杜宝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十六七岁,生得貌美文雅,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诗。女工针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钟爱。
但是,杜丽娘的父母对她管教得异常严酷,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许丫环春香伴陪,除父亲和老师陈最良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杜宝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闰秀,特请开药铺的落第秀才陈最良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理调教女儿,命春香伴读。
陈最良是个腐儒,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睢鸠“,作为圣贤之书,受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戏弄。
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导引下,来到了后花园游春。
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翩翩蝶舞挑动春光。碧波之内,游鱼可数。牡丹亭边,芍药栏侧假山嶙峋,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春色使丽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笼,如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
丽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后花园回房应命之时,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梦乡。
这时,从柳树后闪出一个风流倜傥公子,手中举着一枝柳条儿。他叫柳梦梅,自诩柳宗元之后。
柳梦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言说,梦中曾见丽娘,如约前来相见。丽娘羞涩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出面,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含笑而去。丽娘急唤梦梅。
她从梦中惊醒,春香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忙扶她进绣房。
杜母闻此事,训诫丽娘要守闺阁之道,不能再到后花园去,并严禁春香带小姐出闺房乱走。
丽娘对梦中之事深怀不已,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寻梦中所见。
寻梦不见梦梅,郁闷寡欢,与春香遒情,自画像留春容。后卧病不起,杜母拷问春香,并请尼姑庵师傅石姑为其祈禳。与此同时,又请陈最良为丽娘诊病。
丽娘思念梦梅愈深,病入高肓。临终前,遗嘱春香把她的自画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梦梅来取,并常呼唤丽娘之名。
丽娘病死后,父母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
丽娘之父杜宝奉旨升迁淮扬安抚使,春香与杜母同去淮扬上任。
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韩子才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途中得钦差使臣苗舜宾资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陈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为第九房妾,丽娘不从,胡判官对其用刑,并关入枉死城。
柳梦梅在后花园散心,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上有梦中为丽娘题诗,挂在书房里天天看画,思念丽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魂祭奠。
冥府中,监察御史已闻胡判官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早想在冥王前弹劾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把握,是无从下手的。正在这时,遇丽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开刀,精心策划,上书弹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奏本枉死城鬼魂丽娘如何聪慧,并言她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观。冥王心动。提审丽娘魂,一见甚爱,查生死薄,丽娘阳寿未尽,应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弹劾胡判官贪脏枉法强占民女,冥王赐尚方宝剑,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丽娘接冥王令牌,准许到阳间探亲。丽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多次幽媾,使梦梅每日观丽娘自画像神情恍惚,对丽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为丽娘魂之时,其魂出现 ,将供桌上的蜡烛熄灭,二尼惊呼丽娘魂显灵。丽娘又在梦梅梦中与其相会,并共发海誓山盟,结拜成夫妻。
一见梦梅,凡心大动的小尼姑,多次想与梦梅相会,但都被拒绝。而对梦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梦梅单独接触。
丽娘与梦梅每夜相会,欢声笑语,被小尼姑察觉,误以为梦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却误以为是和尼姑相交,于是,二尼相互捉奸。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无视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计想占有丽娘魂。他令小鬼向梦梅索命,想以此要挟丽娘从命。因此,本不该进冥府的梦梅,却被小鬼锁进了枉死城。
丽娘魂闻知此事非常着急,只好将自己所藏积蓄,向胡判官行贿,换取梦梅阳寿。梦梅还阳后,遵丽娘嘱,和石姑等人将丽娘墓掘开,开棺,灌还魂汤,使丽娘还魂。
事发后,丽娘和梦梅带石姑远赴临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陈最良发现丽娘墓被盗,星夜赶往淮扬报告杜宝。
金完颜亮欲南下夺取临安,封叛将李全为溜金王作内应。李全与妻商计围淮安打扬州。淮扬吃紧。杜宝奉命移镇淮安。水路慢,杜宝改择陆路。杜母与春香乘船回临安。
李全紧围淮安,杜宝带兵杀入城内,于是陷入围困之中。
陈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杨氏,设计扬言杀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陈最良,让他回到淮安城内向杜宝报信。
陈最良果然到淮安后报告杜宝,杜母春香被杀,丽娘墓被盗。杜宝设计命陈最良返回李全营内,传达招安之意。
陈最良带信给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军,淮安解围。
杜母和春香回到临安,兵慌马乱之中投宿旅店,巧遇丽娘、石姑,母女相认。
柳梦梅到临安赴试,过了日期,他在考场门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资助过他的钦差使臣苗舜宾,因而特许他参加考试。
柳梦梅考试完毕,受丽娘之托,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宝,杜宝不认,并以盗墓贼罪名将柳梦梅拿下吊打。
陈最良金殿送奏书,被封为黄门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举榜迟发,现金兵已退,圣上下召发榜,柳梦梅高中状元,金瓜仪从。
柳梦梅原家乡的郭驼子到临安寻找柳梦梅,可巧与奉旨寻找状元柳梦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驼子被捉住,令其带命官寻找柳梦梅。
杜宝因退金兵有功,官升平章。柳梦梅强认杜宝为丈人,并告知丽娘已复活。杜宝不信,继续吊打柳梦梅,并拟判罪。正在这时,郭驼子带命官到,确认为状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圣上,给柳梦梅治罪。
军校向杜丽娘报喜并宣旨让杜母、丽娘五更面圣。
万岁升朝,亲审杜柳之案。听证人李全等人的证词后,圣上断丽娘确已复生,杜母与春香未死,圣上主婚,准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妇,令杜宝认女认婿,全剧以圆驾之喜终结

❷ 牡丹亭 译文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回常思念她。南安太答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❸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全文翻译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拓展资料

赏析

《游园惊梦》小说的最终主题——人生如梦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与没落,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是无奈的现实,钱夫人无力去改变,于是就只剩下追忆与怀恋,自己并不能超脱出来,把这一切视若浮云。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

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钱夫人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的。”这种对台湾的不认同感,并不仅仅得自于钱夫人自己,而是败走台湾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绪。

比如来台几十年,窦公馆请客仍用上海的厨子,刘副官仍顽固地操着苏北的口音。这些都是去国之人的乡愁的整体表现,他们对台湾、对台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而是顽固地坚持过去的生活(比如票友会),顽固地眷恋着大陆。

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台湾本土的人脱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体,对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也就没有多少眷恋。人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文化遗民们无力去改变,便只有承认,而他们对昆曲的坚持和喜爱,仅仅是对故旧文化的怀念,也是作者文化乡愁的表现。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同样的暗示含义,亦可引申到社会型态问题上,那就是,影射贵族阶级和农业社会的没落,平民阶级和工业社会的腾起,小说结尾,窦夫人问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唆。”走到房门口的时候,她又轻轻的加了一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❹ 《牡丹亭》至今有多少国家有译本

《牡丹亭》至今光彩依旧,仍然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昆曲剧目。另外还有《劝农》、版《闺塾》(《春权香闹学》)、《惊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等出经常单独演出。《牡丹亭》还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德国洪涛生翻译的《牡丹亭》193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译本1937年分别由苏黎世和莱比锡拉舍尔出版社出版。英文的全译本由美国的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日译本有两种版本。此外还有多种单折的译本。

❺ 《牡丹亭》翻译

  • 牡丹亭-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 《牡丹亭》全文翻译

(远景)大户人家庭院(拉近)闺楼窗棂内,年轻貌美的杜丽娘坐在梳妆台前,任凭昨夜的香沉烟炷燃尽,昨夜的绣线抛残在案。怀着少女春愁心乱不可开交:其实今春之愁,早已不是今春才有,去年就已经来过一场了,结果百无聊赖的收尾了,那么今年呢?想着想着随口对身边的丫鬟春香说:“春香,可曾叫人去扫除花径?答:“已经吩咐过了”。杜丽娘细心的望着窗外庭院,外面应该是个百花争艳的世界吧。看那柳丝袅娜飘扬,便觉春光如线,这如线春光非要将我拉到外面去,想着想着,她起身行步,却忽然停了脚步,玉指往上一伸,整了整理头上的花钿。


然后用镜子一照,未免羞答答:自我欣赏之余,却又好像总有点心虚,怕被别人看见(她既以其细心打扮显出规格隆重,又以其谨小慎微显出大家闺秀而感到内心矛盾)。我这样走出去,完全展露自己貌美青春能得体吗?春香说:“哎呀,小姐,今天穿戴的可真漂亮!”


杜丽娘唱到:“我虽衫裙锦缎翡翠装饰,美艳晶亮的花簪戴在头上,可你怎知我平素内心最爱的是天然。这么久以来我正好像这春色美景没人欣赏一般。(心里的秘密怕人看见,又盼人见的矛盾)。如果我到园中被鱼和燕看见了惊得喧叫起来怎么办?如果羞花闭月的容貌连花儿都愁得颤抖了怎么办?(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杜丽娘心里却成了严重的问题,可见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杜丽娘积压心头的渴盼)。边想边行,不觉已到园中。这时春香动情地唱道:“小姐你看那金粉的画廊长又长,池塘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注意别踩在青草上会惹得泥土沾到新鞋袜,如果不小心踩在花花草草上可真叫人心疼啊!”杜丽娘眼看满园春色感叹到:“如果不是亲自来到园里,怎么会知道春色竟如此美妙呢”。


随即唱到:“原来这里早已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春景,而我却从来不晓得,就像我青春年华一样一直浪费着。没人爱惜呀。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赏心乐事,可是我从没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们丝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于赏心乐事,到现在还不知躲在谁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闪出了牢笼,那就放开怀抱享用这春景吧:抬头,高处是云霞舒卷;眼光顺云势移向远方,又见一片片的风吹开云一丝丝的像笼上烟波里的画船轻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么人却躲在锦屏背后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春香看着满园的花对丽娘说:“这园子里的花可都开了,唯独这牡丹离开花还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畅,但春归毕竟令人惆怅。丽娘唱:“既有鸟声,又有丛丛红色杜鹃花掩映在青山里,有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花样年华,也像烟丝般无力自持,能不遗憾吗?春香啊,牡丹虽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开得还迟一点的她,并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与人争艳,这春色满园她怎么能占优势呢?”(她与牡丹一样颇具自信的矜持)。在怀春的少女面前,那些莺莺燕燕成对儿的在“歌”、在“语”真让人遐想连篇。你听那莺语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莺歌简直圆润得像在空气里滚。那是自由的语、自由的歌啊!转念想到自己不觉黯然,无趣悲凉,还是回去吧。再美的园子只是看也不足够,不多提了也罢。


怎么看都是没用的,即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是白费的。到不如趁兴回去任满怀心绪多弥留缱卷在美景的回忆中。

❻ 《牡丹亭》的译本有哪些

《牡丹亭》还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德国洪涛生翻译的《牡丹亭》1933年由北京出回版社出版,全答译本1937年分别由苏黎士和莱比锡拉舍尔出版社出版。英文的全译本由美国的印地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日译本有两种版本。此外还有多种单折的译本。

❼ 牡丹亭.惊梦的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惊梦》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7)牡丹亭全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

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❽ 求《牡丹亭 惊梦》的全文翻译,,我百度不到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

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8)牡丹亭全译扩展阅读:

《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在这篇小说十分复杂的情节构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运用了平行技巧。宴会里,窦夫人把钱夫人交由程参谋陪伴伺候。钱夫人显然立刻对这个“分外英发”、“透着几分温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细细打量他。

我们所以知道,是因为,始终跟随钱夫人观点的作者,在钱、程二人被窦夫人介绍相识后,立即细细描述程参谋的长相仪态,衣饰打扮,和一言一举。程参谋确实触动了钱夫人的记忆之弦。可是开始的时候,她很可能只在潜意识里把他和郑彦青联想在一起。她觉得有点不安,不自在,“触到了程参谋的目光,她即刻侧过了头去”,却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这篇小说的最终主题,是“人生如梦”。所以作者处处采纳“梦”的比喻和意象,使人产生“梦幻境界”的联想和印象。首先,小说题《游园惊梦》,就有一个“梦”字;此戏内容亦是杜丽娘入梦。而钱夫人在宴会进行过程中,真的跌入了旧梦。

钱夫人过去享受的那种富贵荣华,今日回想起来,好比一场梦。窦夫人的盛宴,其富丽堂皇气派,其辉煌鲜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现实狭窄环境和污染空气里,简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梦境!是天堂!

白先勇(1937.7.11~)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上世纪80年代其作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启蒙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与张爱玲有一面之缘。将汤显祖的《牡丹亭》精编为“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

❾ 牡丹亭全文翻译

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拓展资料: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热点内容
花卉抽烟 发布:2025-07-20 19:08:23 浏览:42
盆栽千年健 发布:2025-07-20 19:08:22 浏览:121
七夕有点甜 发布:2025-07-20 19:07:29 浏览:766
七夕必备图 发布:2025-07-20 19:07:24 浏览:765
强势攻海棠 发布:2025-07-20 18:58:27 浏览:354
爱丽丝花艺生活馆 发布:2025-07-20 18:51:28 浏览:931
大唐宫粉兰花 发布:2025-07-20 18:36:52 浏览:182
泰剧玩火玫瑰 发布:2025-07-20 18:32:59 浏览:102
兰花应雪 发布:2025-07-20 18:28:01 浏览:77
多喝玫瑰水 发布:2025-07-20 18:02:03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