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冠天下
① 是洛阳牡丹甲天下还是曹州牡丹甲天下.....不知道的请不要随便回答谢谢.....
从牡丹栽培历史来看,各朝代年代栽培中心不同:
隋581-618洛阳
唐618-907长安
五代907-960洛阳
北内宋960-1127洛阳
南宋容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泽古称)
今天,菏泽已经成为中国的牡丹之乡,也是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和观赏基地。而洛阳最近几年也意识到了城市名片的重要性,洛阳及菏泽两地的地方政府明争暗斗,都想以牡丹作为自己的城市名片,各自纷纷投入巨资推出各种大型赏牡丹活动,争创城市品牌。两虎相争之气氛已经带动了两地百姓对各自地区牡丹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如楼主所发之贴明显带有两地百姓之习。呵呵
个人认为,洛阳牡丹为中国牡丹之根本,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菏泽牡丹则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源于水而寒于水。”讲名气,洛阳牡丹在世界范围内更胜一筹。讲规模讲发展,菏泽牡丹后发而先至。
各有千秋,各领一方风骚。我们就不要非得分辨个子午寅卯的什么甲天下不甲天下了,各位大虾,你们说呢??
② 欲乐园有没有拍成电影
意千重主要小说:《花影重重》(又名《美人重欲》)(已完结)《男颜之瘾》(回已完结)《剩女答不淑》(已完结)《天衣多媚》(已完结)《喜盈门》(已完结)《国色芳华》(繁体书名《牡丹冠天下》)(已完结)《世婚》(已完结)《良婿》(已完结)《卿卿》(已出版)好像没有听说有她的小说要拍成电影
③ 菏泽牡丹甲天下还是洛阳牡丹甲天下
唐宋时洛阳牡丹的种植,遍及宫庭民间,其趣闻轶事也家喻户晓。牡丹花本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吉样富贵的象征,更有武则天怒而贬之洛阳的故事,使它更添“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的铮铮的傲骨。使洛阳人爱花成癖,花事不竭,日盛于世。每到花期卖花、买花、赏花成风。“大抵家家好花,此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豪门权贵筵赏牡丹,文人学士墨咏牡丹,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有诗咏牡丹。一时花如海、诗如潮、至北宋达到极至,司马光诗云:“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苏轼诗云:“花丛单叶成千叶,家住汝南移洛阳。”大文学家欧阳修做洛阳推事三年,饱览洛阳牡丹,给以高度评价,并著《洛阳牡丹记》一书,他把青州、延州等地生长的牡丹与洛阳相比,深为叹服地说:“是洛阳者谓天下第一也。”由此“洛阳牡丹甲天下”流传于世。
泽古称曹州,是继洛阳牡丹的后起之秀。康熙年间学正苏毓眉著有《曹南牡丹谱》,称“逮宋、洛阳之花尤为天下冠,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种植愈盛,至光绪年间,《曹州府志》载:“花卉之繁……动辄数百亩,种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当时就有“凝香”、“桑篱”等十余处牡丹园。更以品种多,花大型美称著,有艳若彩霞的“状元红”、色奇出众的“绿香球”,红中透墨的黑牡丹,竞相比美,各展妍态。曾有诗云:“国色天香话牡丹,缤纷五彩蔚奇观;花开最盛谁知处,荷泽名园秀可餐”。那时他们还创造了隆冬催花开放的绝招,慈椿太后在春节时看到怒放的牡丹笑道:“武后无此眼福矣。”由此看出!菏泽牡丹在洛阳牡丹之后!
一次得出结论洛阳牡丹甲天下!
④ 洛阳牡丹为什么甲天下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版权,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⑤ 那个城市是牡丹甲天下
洛阳牡丹重在观赏,菏泽牡丹重在药用。洛阳牡丹大部分种在公园,菏泽牡丹大街小巷田地都有,产业化比较好。其实哪个地方的更好本有很多争议,希望每个地方都有种植,大家都能欣赏才好。
菏泽牡丹不论是品种,还是栽种面积,均称得上世界第一。菏泽是世界牡丹生产基地,已经远销各国了。广州一年一度的花市,卖牡丹的大多是菏泽的。菏泽的牡丹没有洛阳出名,只不过是牡丹最出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物及历史人物均为唐朝的,而此时菏泽尚不知名,所以从名气上说洛阳更胜一筹!
牡丹原产于西北高原的野生植物,人工栽培有二千年的历史,始于汉、兴于隋、盛于唐宋;宠于长安、贬于洛阳、竞于曹州、红于京都,而今已饮誉世界了。
唐宋时洛阳牡丹的种植,遍及宫庭民间,其趣闻轶事也家喻户晓。牡丹花本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吉样富贵的象征,更有武则天怒而贬之洛阳的故事,使它更添“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的铮铮的傲骨。使洛阳人爱花成癖,花事不竭,日盛于世。每到花期卖花、买花、赏花成风。“大抵家家好花,此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豪门权贵筵赏牡丹,文人学士墨咏牡丹,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有诗咏牡丹。一时花如海、诗如潮、至北宋达到极至,司马光诗云:“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苏轼诗云:“花丛单叶成千叶,家住汝南移洛阳。”大文学家欧阳修做洛阳推事三年,饱览洛阳牡丹,给以高度评价,并著《洛阳牡丹记》一书,他把青州、延州等地生长的牡丹与洛阳相比,深为叹服地说:“是洛阳者谓天下第一也。”由此“洛阳牡丹甲天下”流传于世。但到北宋末年,经历靖康之变,战乱不息,“其地池塘竹树、兵车蹂躏、废而丘墟、高亭大树,烟火燎化为灰烬”,牡丹也难幸免,遂失昔日之胜。多年未能复振,至解放前,牡丹仅剩十余品种,零散于少数人家了。
荷泽古称曹州,是继洛阳牡丹的后起之秀。康熙年间学正苏毓眉著有《曹南牡丹谱》,称“逮宋、洛阳之花尤为天下冠,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种植愈盛,至光绪年间,《曹州府志》载:“花卉之繁……动辄数百亩,种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当时就有“凝香”、“桑篱”等十余处牡丹园。更以品种多,花大型美称著,有艳若彩霞的“状元红”、色奇出众的“绿香球”,红中透墨的黑牡丹,竞相比美,各展妍态。曾有诗云:“国色天香话牡丹,缤纷五彩蔚奇观;花开最盛谁知处,荷泽名园秀可餐”。那时他们还创造了隆冬催花开放的绝招,慈椿太后在春节时看到怒放的牡丹笑道:“武后无此眼福矣。”又据《山东通志》载:“曹州牡丹最盛,居地有以此为业分运各省者。”他们北走京津、中至苏杭、南浮闽粤,获得国人认可“言牡丹者,莫不谆谆于曹焉。”诗云:“古称洛阳花似锦,今曹倒比洛阳强。”清人赵世学士《牡丹谱》中也写道:“闻花木,古称洛阳,今也遍我曹南,而洛阳近无闻焉。是知世之变迁,地脉之转移,人事之改更,,不可以一地之拘也。”清朝大诗人王士桢在《池北偶谈》中也称牡丹惟“山东曹州最盛”由此而又演绎传为“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今日这七个大字,由原中国书法协会会长舒同书写,雕刻于《荷泽牡丹园》高耸的石柱上,引人注目,既注解着昔日的胜概,也昭示今日超历史的辉煌。
⑥ 这个菏泽牡丹和这个洛阳牡丹哪个更甲天下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现在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目前菏泽牡丹种植约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现在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近年来,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盛产牡丹,跟气候水土不无关系。菏泽古称曹州,地处北温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在气候、雨量、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所以牡丹移植菏泽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牡丹耐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的春天恰好少雨;牡丹喜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菏泽的水咸涩,这样的水却偏宜浇灌牡丹;牡丹喜欢疏松的沙质土,而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这一切都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被称为“牡丹王”。可惜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牡丹王”就枯死了。看来,只有菏泽的水土才能养活这世间罕见的“牡丹王”。 而在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更是成了这次世博会上的最大赢家。在这届展会上,菏泽牡丹一举夺得两个世界大奖和79个金、银、铜奖,获奖数量占评奖总数73.2%,在评出的111个牡丹单项奖中,菏泽牡丹囊括81项,其中三枚大奖,菏泽“曹州牡丹园”和“乔子红”牡丹各夺1枚;12枚金奖,菏泽牡丹“黑花魁”“曹州红”等摘取10枚;36枚银奖,菏泽牡丹“大胡红”“蓝田玉”等包揽26枚;60枚铜奖,菏泽牡丹“花二乔”“黄花魁”等赢得43枚。专家评委一致赞誉:“菏泽牡丹花大、色繁、开得饱满,不愧为国色天香”。,菏泽牡丹在获奖大户中也名列第一。这届举世瞩目的博览会一举奠定了菏泽牡丹的世界霸主地位,“菏泽牡丹甲天下”也自成了不争事实。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我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菏泽牡丹还曾经被新闻界拍成电视、电影。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