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伤寒玫瑰疹特点

伤寒玫瑰疹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2-13 11:09:26

『壹』 试分析伤寒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腹痛的临床表现与病理

请看最新版本科病理学

『贰』 伤寒特有的皮肤改变

抄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潜伏期为5~21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

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为2~4mm,压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为数不多,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分布以胸腹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大多维持2~4天后消退。此外,出汗较多的患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本病易有复发,复发率一般为10%左右。早年应用氯霉素作为特效治疗,复发率曾报告上升达20%。患者在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次出现,但常较轻(偶有较初发严重者),病程约1~3周,血培养可再获阳性结果。复发多为1次,2次者少见,偶有复发3~4次或以上者。复发的原因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潜伏在体内病灶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重新繁殖,并入侵血循环,再次引起菌血症而致。复发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充分的患者。

『叁』 伤寒为什么会出现玫瑰疹,斑疹,斑丘疹等

这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系由菌体O抗原和表面Vi抗原以及鞭毛的H抗原令人体产生I型超敏反应所致

『肆』 伤寒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①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少数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高热常持续2周左右,高峰可达39~40℃,亦有超过40℃者。②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亦可有轻压痛。多呈便秘,少数可有腹泻表现。③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一般与病情之轻重密切相关。患者虚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亦可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这些表现均与严重毒血症状有关,随着体温下降,病情亦逐步减轻与恢复。④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脉搏加快与体温上升不相称)或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⑤肝脾肿大:本期常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软,有轻压痛。亦可发现肝大、质软,有压痛。肝脾肿大通常为轻度,随病情恢复逐渐回复正常。如并发明显的中毒性肝炎时,可见黄疸,丙氨酸转氨酶上升等肝功能异常。⑥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为2~4mm,压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为数不多,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分布以胸腹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大多维持2~4天后消退。此外,出汗较多的患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并逐渐下降。患者仍觉虚弱,食欲开始恢复,腹胀减轻。肿大的脾脏回缩,压痛减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仍可发生。(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回复正常,食欲好转,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通常需1个月左右才完全康复。

『伍』 伤寒的诊断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 、皮肤玫瑰疹。可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小儿伤寒一般较成人轻,病死率不高,但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

流行病学:传染源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病菌由粪便向外排出,通过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传染,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夏、秋季节,每年的7~10月,是伤寒的高发季节,与夏秋节人们喜食生冷食物和苍蝇活动频繁有关。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多数起病缓慢,体温逐渐上升,至5~7上升至39~40℃,且持续不退,除发热外,病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表情淡漠、头痛、全身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即脉搏跳动与体温上升不相称。在腹部和胸部可见淡红色皮疹,称为玫瑰疹,但少见。约半数患儿有咳嗽,咽部充血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病程的第一周末,特异的化验“肥达氏反应”开始转为阳性,有利于诊断的确立。

小儿伤寒的特点是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表现起病急,热型不规则,胃肠道症状明显,无相对缓脉,肝脾肿大明显,容易并发支气管炎,病情也相对较轻。合并肠出血和肠穿孔也较少。

并发症:在发病的2~3周,可合并肠出血和肠穿孔,所以饮食不宜过多,应吃无渣食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作用,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治疗与护理:抗生素治疗,现在多使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护理方面: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病儿的消耗,热退以后适当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以营养丰富、少渣易消化的低脂肪食物为宜,如豆浆、牛奶、肉汤、蛋汤、米粥、软面条、豆制品,忌食生硬食物,以预防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枕冰袋,不宜大量使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患儿虚脱。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可用温水擦洗皮肤,用淡盐水漱口。

预防:一、控制传染源,病人应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二、切断传染途径,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性措施。应切实抓好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及消灭苍蝇、蟑螂等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养成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三、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地区应进行预防接种。

『陆』 伤寒什么用药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本病大流行。

此病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爆发流行。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只有2%左右可再次发病。

本病的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现皮疹及脉搏相对缓慢,少数病人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或伤寒性肝炎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开始多出现周身无力、不适、食欲差、腰酸背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少数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血压下降、昏迷等急性症状。

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约4--5周,而不典型伤寒则病程长短不等,轻型1—2周可愈,重症患者症状重、并发症多,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在1—2周内死亡。

一、典型伤寒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周身不适、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呈梯形上升,一周左右升至39--40℃。

由于持续2-3周的39-40℃的高热,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还可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表现。而对于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是脉搏缓慢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伤寒病人特征性的表现,据统计约有30-40%患者出现相对缓脉。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再发。

一般在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则病情开始改善。第4周后体温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但全身状况的恢复约需1个月左右。

二、不典型伤寒
对于轻型伤寒,不仅病程短,一般1—2周就可痊愈,发病时症状也较轻,多不出现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等特征性表现,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曾预防接种者有部分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轻微,仍能坚持日常工作,往往因突发肠出血、肠穿孔时才发现患有伤寒;有些病人只出现长期发热,可持续数月,但却无明显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脉缓的症状,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免疫功能较低的人;重症患者则急骤高热、寒战、脉快、血压下降、精神错乱、昏迷、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三、儿童伤寒的特点
儿童年龄越小,发病越不典型,轻病者多,一般发热不规律、多呕吐及腹泻,但中毒症状轻、无相对缓脉、玫瑰疹也较少见、脾大不明显,病程较短,易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但较少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婴儿伤寒则重症多,多起病急骤、高热、惊厥、腹胀、呕吐等,病死率较高。

四、老年伤寒特点
老年患者发病症状多不典型,体温不高,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较严重,易并发支气管炎及心功能不全,病情恢复较慢,病死率高。

五、复发与再燃
复发是指本病的临床症状消失1-2周后又重出现,已转阴的血培养又呈阳性。而再燃则是指发病2-3周时,体温逐渐下降而尚未正常时重又升高,持续5-7天后方正常。此间血培养常阳性。

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胆囊、骨髓、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又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环而再次出现症状。

并发症:
1、 肠出血、肠穿孔:这两种并发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2%。多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也可在病情恢复期发生。

2、 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多于患病后1—3周发生。

如果你只是一般的伤风感冒就不用怕啦,吃感冒药或输液都可以,还有姜汤发发汗也好的快.

『柒』 得了伤寒会出现哪些症状

持续发热,伴有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症状,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出现玫瑰疹,肝脾大。

『捌』 伤寒分几种类型

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伤寒的出现,伤寒这种疾病跟我们说的风寒不是一回事。出现了这种疾病之后,主要是因为胃肠道出现问题造成的,大家需要注意伤寒的分类,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治疗,那么,伤寒的常见类型都有哪几种?

(1)小儿伤寒:小儿伤寒的临床过程表现不典型,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年龄越大,则越接近成人的疾病表现。婴幼儿伤寒,起病急,病情重。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见,常出现不规则高热,伴惊厥,脉快。玫瑰疹较少见。外周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常伴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学龄儿童则多属轻型或顿挫型,与成人表现近似。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相对缓脉少见,白细胞数不减少。肠道病变亦较轻,肠出血与肠穿孔并发症也较少。

(2)老年伤寒:症状亦不典型,发热不高,虚弱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持续的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缓慢,病死率较高。

(3)轻型:发热在38℃左右,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3周即可恢复。症状不多,缺乏典型伤寒表现,易致误诊和漏诊。儿童病例不少见,亦可见于病前曾接受过伤寒菌苗预防接种者,或发病早期已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

(4)顿挫型:起病较急,近似典型伤寒表现,但在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5)暴发型(重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病情凶险,发展快。畏寒,高热或过高热,腹痛,腹泻,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鼓肠。亦可并发DIC等。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抢救,仍有可能治愈。

(6)逍遥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人常照常生活、工作,不察觉患病。部分患者则可突然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就医。

(7)迁延型:起病初始表现与普通型(典型)相同,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数月之久,弛张或间歇热型,肝脾肿大亦较显著。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病者常有此型的表现。这种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不甚满意,有时需配合抗血吸虫病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温馨提示,临床上上海的种类非常多,平时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胃肠的保健方法,而且要注意一些治疗事项,平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保健事项,避免造成发热,身体虚弱,而且要注意调理,避免带来更多痛苦,造成腹痛,腹泻休克。

热点内容
taco海棠 发布:2025-08-08 07:14:35 浏览:562
盆景小发财树 发布:2025-08-08 07:13:58 浏览:507
水仙的花语是什么 发布:2025-08-08 07:08:21 浏览:274
沫城樱花 发布:2025-08-08 07:02:23 浏览:812
永生玫瑰花盒 发布:2025-08-08 06:51:48 浏览:879
儿童种植小盆栽 发布:2025-08-08 06:46:49 浏览:703
欢笑花艺 发布:2025-08-08 06:26:14 浏览:665
樱花林卡通画 发布:2025-08-08 06:25:33 浏览:219
盆花花卉是指 发布:2025-08-08 06:09:54 浏览:644
杨柳盆景 发布:2025-08-08 05:50:42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