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丁香茶
⑴ 猴头菇粉和丁香茶能一起用吗
猴头菇粉和丁香茶。能一起使用没有副作用。猴头菇和。菌类的内食物不能和鹌鹑肉一容起吃。否则面部容易长斑,同理鹌鹑蛋也不能和菌类一起吃。一起吃,还会吃两种食物营养降低菌类食物不能和河蟹一起吃。菌类食物含有维生素d和谢也含有维生素d两者食用会使人体中维生素d含量过高造成钙质增长长期使用引起结石菌类不能和番茄一起吃。菌类和番茄一起吃会破坏类胡萝卜素降低营养价值。香菇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物质与含有类胡萝卜素的番茄,同食会破坏番茄所含的类胡萝卜素是营养降低。吃蘑菇的好处。热量低维生素d丰富抗氧化可替代主食。
⑵ 乳腺癌患者可以吃蘑菇、香菇等真菌类食物吗
患有乳腺癌可以吃香菇。患有乳腺癌的话,一般饮食方面注意的是不能吃辛辣刺激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譬如辣椒,花椒等食物,香菇是属于真菌类的食物的,患有乳腺癌是香菇是没有影响的。
⑶ 食疗茶有哪些
(1)人参茶
[原料]生晒参3克。
[做法]将生晒参切成薄片,放入保温杯内,冲入沸水,加盖闷泡半小时,即可饮服。早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温饮之。
[功效]益气健脾。适宜于胃下垂者饮用。饮此茶2~3天内,忌食萝卜、浓茶、螃蟹、绿豆等食物。
(2)乌硼茶
[原料]乌梅2克,硼砂1克,红茶1.5克。
[做法]将上3味一起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降逆止呕。适宜于慢性胃炎或胃神经官能症之呕吐者饮用。
(3)木耳芝麻茶
[原料]木耳、黑芝麻各60克。
[做法]将木耳、黑芝麻分为2份,1份炒焦,1份生用。每次取生熟混合料15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凉血止血,润燥通便。适宜于便秘者饮用,也可用于痔疮便血、肠风出血患者饮用。
(4)甘露茶
[原料]陈皮120克,乌药、炒山楂、炮姜、川朴、麸炒枳壳各24克,炒谷芽30克,麸炒六神曲45克,茶叶90克。
[做法]先将陈皮用盐水浸润炒干,同上药研为粗末,和匀过筛,分装备用。每次9克,加鲜姜一片,用开水浸泡,代茶饮用。
[功效]顺气化滞,消食健胃。适宜于食积气滞、脘腹胀闷、不思饮食、以及水土不服等患者饮用。
(5)甘橘茶
[原料]橘皮10克,甘草5克。
[做法]将橘皮、甘草洗净;橘皮撕碎,与甘草一起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泡片刻即可饮服。
[功效]健脾理气。适宜于消化性溃疡、泛吐酸水等症患者饮用。
(6)香菇茶
[原料]香菇500克。
[做法]将香菇细切,在前一日晚上置暖水瓶内,用沸水浸泡。每天服8克,代茶频饮。
[功效]开胃健脾,补中益气。适宜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饮用。
(7)参斛茶
[原料]太子参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6克。
[做法]先将上药切碎,共研细末,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代茶饮用。
[功效]适宜于胃阴不足、胃脘作痛、干呕食少、热病伤阴、口干烦渴以及老年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患者饮用。
(8)佛手枯草茶
[原料]鲜佛手12克,鲜夏枯草24克,白糖少量。
[做法]将鲜佛手洗净切片,夏枯草洗净切节,两者一起放入杯中,加入白糖(或冰糖),冲入沸水,加盖闷15~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疏肝和胃,散郁结。适宜于肝胃郁热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饮用。
(9)凤尾草冰糖茶
[原料]凤尾草6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凤尾草与冰糖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汤。代茶饮用。
[功效]清利湿热。适宜于大肠湿热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饮用。
(10)菖蒲花茶
[原料]石菖蒲6克,茉莉花6克,青茶10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共研细末,沸水冲泡,随时饮用,每日1剂。
[功效]适宜于慢性胃炎之脘腹胀痛、纳谷不化患者饮用。
(11)菱茎叶茶
[原料]菱茎叶、菱角壳各30~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将以上3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用文水煎汤。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适宜于胃溃疡患者饮用。
(12)茯苓茶
[原料]茯苓25克,陈皮10克,生姜5片。
[做法]茯苓、陈皮择洗干净,陈皮切丝,生姜切片。将三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代茶饮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和胃,化痰降脂。适宜于脾胃亏虚、痰浊内盛所致的咳嗽痰多、消化不良患者饮用。
(13)山楂茯苓茶
[原料]山楂30克,茯苓、菊花、茶叶、莱菔子各15克,麦芽、陈皮、泽泻、赤小豆、夏枯草、草决明各10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择净,共研粗末备用。每日取10克,置于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消脂化积,健脾除湿。适宜于消化不良、反胃呕吐、胃寒怕冷等症患者食用。
(14)枸杞子茶
[原料]枸杞子、五味子各等份。
[做法]干燥后研为粗末,每次9~15克,沸水浸泡。代茶饮。
[功效]补益阴精,益气生津,健脾养胃。适宜于饮食减少、心烦自汗、神疲力乏患者饮用。
(15)金橘茶
[原料]金橘3枚。
[做法]将金橘放入茶杯中,沸水泡,代茶饮。
[功效]消食开胃,化痰止呕。适宜于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消化不良、肠炎、胃炎、肠胃功能紊乱、肠胃痉挛等患者饮用。
[功效]祛暑止呕。适宜于急性肠胃炎属暑湿型患者饮用。
(16)橘花茶
[原料]橘花、红茶末各4克。
[做法]上述2味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温中理气,和胃止痛。适宜于胃寒疼痛、食积不化,兼有咳嗽等患者饮用。
(17)桃仁山楂茶
[原料]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山楂50克。
[做法]核桃仁加水浸泡30分钟,洗净后,继加清水,将其磨成蓉,蓉浆装入容器中,加水(约2000克)稀释调匀,待用。山楂洗净,打碎入锅,加水,置中火煎熬成汁,加入白糖,搅匀,缓倒入核桃浆,边倒边搅匀,烧至微沸,出锅装碗即成。每日4次,每次10克。
[功效]补肾纳气,润肠消滞。适宜于肾虚喘咳、肠燥便秘、腹胀食少等症患者饮用。
(18)石榴皮茶
[原料]石榴皮10克(干品)。
[做法]石榴皮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次。
[功效]健脾和胃,祛湿止泻。适宜于脾胃亏虚、久泄不愈者饮用。
(19)姜糖茶
[原料]老姜250克,红糖250克。
[做法]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水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天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代茶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适宜于寒积胃痛,因胃阴不足、冷饮内伤、阴寒郁结所致胃脘疼痛、遇寒加重、手足逆冷、饮食减少等症患者饮用。
(20)乌梅茶
[原料]乌梅6枚,甘草6克,红枣5枚。
[做法)将乌梅、甘草、红枣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浸透,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饮。
[功效]养阴清热,和胃止痛。适宜于阴虚胃痛者饮用。
(21)决明苁蓉茶
[原料]决明子(炒熟研细)、肉苁蓉各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前2药用沸水冲泡滤液,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
[功效]润肠通便。适宜于习惯性便秘和老年性便秘。
(22)党参大枣茶
[原料]党参15克,大枣10枚,陈皮3克。
[做法]将上三味水煎代茶饮,每日服1剂。
[功效]利胃行气。适宜于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
(23)柴胡栀糖茶
[原料]柴胡10克,栀子6克,冰糖10克。
[做法]将柴胡、栀子加水500毫升浸透,用大火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放入冰糖,搅匀即可。代茶饮。
[功效]舒肝清热,散郁和胃。适宜于火郁型胃痛者饮用。
(24)车前子茶
[原料]炒车前子10克,红茶3克。
[做法]上述2味以沸水冲泡浓汁,加盖闷10分钟即可;或上述2味水煎成浓汁即可。每日1~2剂,分2次温服。
[功效]健脾利水,化湿止泻。适宜于脾胃虚弱者,症见消化不良、小便频繁、泄泻等。
(25)黄芪蜜茶
[原料]黄芪15克,蜂蜜50克。
[做法]将黄芪放入砂锅内,加清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蜂蜜,拌匀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益气润肠通便。适宜于气虚便秘患者饮用。
(26)青梅饮
[原料]青梅20克,饴糖少许。
[做法]加水适量,入砂锅煎汤,汤成入饴糖少许,饮用,每日2次。
[功效]酸敛止泻,适宜于久泄不愈、无粘冻脓血者。
(27)白术干姜饮
[原料]白术15克,干姜5克。
[做法]水煎,去渣留汁。每日1剂,分2次服完,饭前1小时服为宜。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健脾。适宜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患者饮用。
(28)鲜藕饮
[原料]鲜藕500克。
[做法]将鲜藕洗净剁碎,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一日内分数次服完。
[功效]清胃泻火,化瘀止血。适宜于胃热壅盛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用。
(29)姜汁地黄饮
[原料]生地黄汁50克,生姜汁100克,蜂蜜20克。
[做法]生地黄和生姜洗净,稍晾去水分,切为极细碎末,分别喷洒少许冷开水,经拌匀后,用双层纱布包扎绞汁入锅内,再倒入一汤匙蜂蜜,并加适量的矿泉水,经充分调拌搅匀后,倒入细碗内,大约有200毫升,1次服下,每日2次。
[功效]强心健胃,利尿。适宜于肠炎、胃炎患者饮用。
(30)陈皮姜糖饮
[原料]陈皮10克,生姜3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陈皮、生姜煎汤,去渣过滤,加红糖稍煎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健胃止吐。适宜于胃酸、呕吐、咳嗽痰多患者饮用。
(31)粟米姜汁饮
[原料]粟米30克,姜汁10毫升。
[做法]将粟米加水适量,用文火水煎取汁,与姜汁拌匀。温服,每日1次,连饮2~3天。
[功效]益脾和胃。适宜于胃虚呕吐患者饮用。
(32)姜汁蜜饮
[原料]鲜甘蔗汁500毫升,鲜生姜汁50毫升,蜂蜜30克。
[做法]取鲜甘蔗洗净,去皮和蔗梢后,切为小块或细末,用双层纱布包扎后,采用压榨法或绞汁法取足够数量的鲜汁,放于盆内;再将鲜生姜洗净,切为薄片或细末,按上法取汁。将此二汁与蜂蜜同放盆内,混合均匀,1次当茶饮服,也可分3次饮用。
[功效]健胃消食,止咳通便。适宜于便秘咳嗽患者饮用。
(33)橘皮红枣生姜饮
[原料]红枣肉7枚,橘皮、生姜各10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健胃消食,温中畅气。适宜于胃痛胃酸、消化不良、呕吐、患者饮用。
(34)杞子百合饮
[原料]枸杞子30克,百合20克。
[做法]枸杞子、百合分别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清热养阴。适宜于胃癌,属瘀毒内阻型及胃脘刺痛拒按、五心烦热、口干舌红患者饮用。
(35)鲜百合饮
[原料]鲜百合100克。
[做法]鲜百合洗净,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分次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适宜于胃癌,属胃热伤阴型及胃脘灼痛、口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患者饮用。
(36)羊乳饮
[原料]羊乳500毫升,竹沥水20毫升,蜂蜜20毫升,韭菜汁10毫升。
[做法]将羊乳放锅中煮沸后,依次加入竹沥、蜂蜜、韭菜汁后调匀,分次温服。
[功效]养阴清热,补虚健体。适宜于胃癌,属胃热伤阴型,胃脘灼痛、口干烦热患者饮用。
(37)香橼饮
[原料]陈香橼1个。
[做法]将陈香橼放砂锅内,加水煎汤代茶饮用。
[功效]舒肝和胃,行气止痛。适宜于肝气不舒、脾胃气滞所致胃脘痞满、胁肋胀痛、呕吐噫气、胃纳欠佳等患者饮用。
(38)香蒂饮
[原料]细辛5克,丁香8克,柿蒂2克。
[做法]各药分别晒干或烘干,研为粉末,过筛后装入瓶内备用。每次服15克,用沸开水冲服,每日2次。
[功效]胃寒呕哕。适宜于胃寒、胃炎患者饮用。
(39)菜籽蜂蜜饮
[原料]韭菜籽、蜂蜜各适量。
[做法]将韭菜籽炒熟,每次取8.25克,蜂蜜泡水冲饮,每日1~2次。
[功效]补肾健脾,升提中气。适宜于胃下垂日久、气短面白、倦怠乏力、胃口差消瘦等患者饮用。
(40)山药白糖饮
[原料]山药12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煮烂,加入白糖搅匀即可。
[功效]润肺补脾,益肾固肠。适宜于脾肾两虚之大便溏泻患者饮用。
(41)乌梅饮
[原料]乌梅10克,木香6克,麦冬10克。
[做法]将乌梅、木香、麦冬洗净,共入砂锅,加适量水,用中火煮沸15分钟,用干净纱布过滤,弃渣取汁即成。1日1次热服,连服6日为1疗程。
[功效]养胃生津,行气止痛。适宜于胃酸缺乏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饮用。
(42)甘蔗石斛饮
[原料]鲜石斛15克,玉竹12克,麦冬12克,北沙参15克,淮山药10克,甘蔗汁250克。
[做法]将以上6味用水煎后代茶饮。
[功效]健脾开胃,清热止渴。适宜于阴虚内热、口干思饮、食欲减退患者饮用。
(43)柠檬饮
[原料]柠檬数个,食盐适量。
[做法]将柠檬在天晴时煮熟去皮,置于竹篮中晒干,后放入瓷盅内,加适量食盐腌制,贮藏越久疗效越佳。每次用1个,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泡片刻,去渣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适宜于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用。
(44)胡萝卜饮
[原料]胡萝卜250克,食盐少许。
[做法]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烂,去渣取汁,调入食盐拌匀即可。饮服,每日3次。
[功效]健脾消食。适宜于消化不良、腹部胀满患者饮用。
(45)栀子饮
[原料]栀子7~9枚,生姜适量。
[做法]生姜用清水洗净,切为细末,用双层纱布包裹绞汁,放碗内备用。栀子除净杂质,去泥沙,放铁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焦后,取出,放砂锅内,加水浸泡10分钟,用文火熬为浓液,加生姜汁,待凉后1次服下,每日2次。
[功效]清郁热,制胃酸。胃寒脾虚,大便溏薄,食少者忌用。
⑷ 丁香牡膳茶保健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吗
1、要看来你的血糖高到多少,如自果是确认糖尿病的话必须正规治疗,如果是糖尿病前期(血糖高到正常值却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可以靠饮食加运动来调整。如果血糖高的话可以考虑吃苦瓜、芹菜、木耳、紫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及粗粮等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
2、血糖高,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建议用洗胰清糖素胶囊,生津止渴,甘平养胃,涩敛固阴。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症;轻度及中度成年型糖尿病。
⑸ 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常见食物:
1、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3、 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4、扁豆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对于一些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很有成效。
5、冬瓜
具有利水、利湿、解暑、减肥的功效,我们在春天可以用冬瓜煲汤喝(勿去皮)。除了祛湿,想减肥的朋友该注意了,冬瓜还可以减肥,应该多吃。另外,冬瓜偏凉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经。
(5)香菇丁香茶扩展阅读:
体内的湿气到底有没有,可以看这些方面:
1、看大便
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时还伴有便秘,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一般来说上厕所大便结束之后两三张手纸就差不多够了,但是如果很反常,用了很多手纸都擦不干净的话,可能体内湿气就很严重了。
2、睡眠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睡眠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起来之后都能保持精神,但是如果你早上起来后困倦、头昏、四肢沉重、不愿起床,甚至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包着,让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动弹,也是体内有湿气的一大表现。
3、舌苔
舌苔是我们身体状况的晴雨表,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黄中带腻,则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严重。
4、食欲
除了那些外在的因素之外,看到食物完全没有食欲,吃完东西总是习惯性胃胀等等,可能就是因为湿气重,影响了胃功能。
⑹ 香菇有有毒的品种吗
香菇没有毒性 但有的人对香菇过敏 吃了香菇会引起呼吸不畅等
⑺ 健胃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
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
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
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
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
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
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
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
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
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
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
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
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
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
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
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
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
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
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
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
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
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
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
。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
食。
⑻ 几种健脾暖胃的食物和中药
以下就是,很适合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进行脾胃保健。您可以把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菜,也可以熬成粥或者煲汤,总之看个人喜好。
胖头鱼: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狗肉: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壮阳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之症疾。在冬季里常吃狗肉,对于脚冷、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虾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因为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核桃: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
辣椒:吃辣椒能够促进食欲、增进消化,可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冬季常吃辣椒能够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 板栗: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富含铁的食物: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另外,还要多加注意饮食的科学调剂,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山药:山药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等多种功效。多与大枣一起煲汤,效果更好。 干姜:能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配伍党参、甘草、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理中丸;治脾胃实寒肢腹痛吐泻,单用本品研末服有效,或配伍附子(有毒)、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