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式盆景
㈠ 入门屏风宜摆放什么绿色盆景
入门屏风宜摆放的绿色盆景有:铁树盆景、绿萝盆景或发财树盆景。
入门屏风摆放绿色盆景,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氛围。以下是对适宜摆放的绿色盆景的
1. 铁树盆景:铁树因其坚固挺拔、四季常绿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入门屏风处摆放铁树盆景,不仅能够增添绿意,还能展现出一种稳重、质朴的美感。
2. 绿萝盆景:绿萝是一种生长旺盛、易于养护的绿色植物。其藤蔓自然垂落,形成优美的弧线,非常适合放在屏风处作为装饰。绿萝还能净化空气,为室内环境带来清新的气息。
3. 发财树盆景:发财树寓意财运亨通,对于追求吉祥美好的家庭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的叶片翠绿丰满,形态优美,既能增添居室的绿意,又能表达美好的愿景。
这些绿色盆景不仅美观大方,还能调节室内气氛,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同时,它们都能很好地与屏风相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既实用又美观。选择适合自己喜好和家居风格的盆景,能让入门屏风成为家中的一处亮点。
㈡ 大厅屏风左右放二盒景可以吗
你好,大厅屏风左右放两盒颈是可以的,非常的好看又美观,谢谢!
㈢ 中国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㈣ 徽派盆景盆景造型
徽派树桩传统(规则式)盆景有着多样的款式,如梅花(含碧桃)龙桩盆景,梅花、罗汉松、圆柏三台式盆景,扭旋式盆景,疙瘩式盆景,劈干式盆景,屏风式盆景和杂桩盆景等。梅花龙桩盆景,作为徽派盆景的代表,其制作方法独特,涉及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的培养。龙头的培养需要通过压条繁殖,通过多年反复操作,形成独特的桩头。龙身的造型需要在桩基部旁立竹竿或木杆作为造型支柱,通过弯曲梅干形成独特的游龙形状。龙爪枝的设置要求两侧对称,下部外伸较长,上部较短,形成等腰梯形。龙尾的蓄枝则需要将龙身主干顶部攀直并进行修剪,形成较为宽广的枝群。梅花龙桩盆景造型完成后,进入养桩阶段,需要十余年或几十年的时间,修剪、施肥、复盆等操作,直到桩头、主干粗壮、皮色老熟,才有观赏价值。
三台式盆景则由梅花、圆柏、罗汉松等构成,主干弯曲二弯半,枝片分为顶台、二侧台。造型呈等腰三角形,每台形状为低馒头形、圆头形或椭圆形。操作包括斜栽树苗、弯曲树干、固定弓弯、修剪枝条等步骤。三台式盆景需经过养桩过程,形成粗壮、弯曲自然、枝干老态的造型,调整修剪后形成紧凑、丰满、整齐的台片。此外,三台式盆景还可以进行改造和变化,如形成动势、悬崖式或旗形树冠等。
扭旋式盆景的特点是主干用螺旋弯,而出枝在弯的外侧。主干造型的具体做法包括立支柱、攀弯树干、扎缚固定等步骤。扭旋式主干造型还可以先将主干作S形游龙弯,再将竖平面作旋转,形成扭旋式造型。主干弯好后,修剪主干顶梢并放出主枝,注意上下主枝不要重叠,前面主枝斜出。主枝选定后,其他枝条可剪去。主枝为水平横出或向下作弧弯再伸出,然后作水平或上下S形弯,反复几年后形成小枝群,即为台片。罗汉松和圆柏的台片可以采取摘心和修剪的方法来扩展和加密,或用细铁丝弯曲枝条,使小枝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疙瘩式盆景造型特点是在主干基部或中部将主干绕结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态变化。杂桩盆景则包括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如梅桩、柏桩等进行树冠造型,或到山野选取有欣赏价值的野桩进行树冠造型。杂桩款式多样,有单台、双台、多台、自然树冠等,制作方法因树而异。杂桩盆景全凭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造型技能,制作出多样化的款式。
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山石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徽派传统水石盆景虽不注意各种对比关系,但山青水幽,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美感。
(4)屏风式盆景扩展阅读
徽派盆景的中心位于“山水翕聚”的浦口南――卖花渔村,这与苏派、扬派、川派、南派、海派的中心位于人口集中,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华的城镇闹市是大相径庭的。卖花渔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为一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在这深山大坞之中盛开如此一枝盆苑奇葩,是有其客观可能和历史渊源的。那么,徽派盆景在新安大地是如何形成了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㈤ 中国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艺术流派
(1)疙瘩梅 主干基部打结或绕圆圈,形似一“疙瘩”,故称疙瘩梅。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
(2)劈梅 苏州人喜将果梅老树截去上部主干,劈成两半,每一半都带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种,成对上盆。
(3)顺风梅 利用蟠扎手法,将梅桩上所有的枝条扎向同一侧(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时要求平行而不杂乱,且呈迎风状。顺风梅在静态中体现着动态美,扬州多见。
(4)屏风梅 梅桩主干直立,正面宽阔,侧面狭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作弯曲,构成一扁形景冠。从正面看,好像一个屏障,山东、河南多见。
(5)游龙梅 梅桩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蟠曲弯多在同一平面上,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观赏时只宜从正面观赏,作对称式陈设,安徽多见之。
(6)圆球梅 一般梅桩30厘米定干,定干后再以最粗的侧枝为准,留6~10厘米截顶,另外的枝条都按比例截顶,使整个树冠最后成圆球形,故称圆球梅。此种手法在北京黄土岗一带见之。
(7)花篮梅 形状似花篮,故名。此手法对砧木摧残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较高的制作技术。在北京黄土岗等地区见之。
图12 自然式梅桩造型
直干梅:主干直立,不斜也不弯。
斜干梅:上盆时将主干向一侧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干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养成。
曲干梅:将主干扭成不规则的弯,弯不宜过多,1~3弯即可,应力求自然。可在幼树地养时进行制作。
悬崖梅:悬崖梅,犹如蛟龙探海。幼树和已长粗的梅树都可培养。悬崖梅观赏时,应换上千筒盆,并置于略高的几架上。悬崖梅属于自然式的梅桩造型,在我国许多地方可见。
卧干梅:主干倾斜横卧于盆面,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占全干长的1/2。卧干梅造型也属于自然式,许多地方多见。
露根梅:树根露出土面形似鹰爪,因而得名。梅桩上盆时,先把盆土上满,然后用水冲浇根部,以后常用竹签剔土。每年换盆时,有意识地把根系上提,几年后,露根可达10厘米。露根梅属自然式造型,许多地方多见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一种优美的树态。
龙游梅:龙游梅也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扭曲,好似虬龙,苍劲古朴。
㈥ 彭春生1987年对盆景的系统分类法
彭春生系统分类法
本分类系统提出“类——亚类——型——亚型——式——号”六级分类系统。将中国盆景分为三类、若干亚类、五型、七亚型、若干式、五个号。其分类标准是
①类:依据取材不同而把盆景分为三大类,即桩景类、山水类、树石类。
②亚类:桩景类按观赏特性分为松柏亚类、杂木亚类、观花亚类、观叶亚类。山水类按石质分为硬石亚类、软石亚类。树石类也可以分为硬石亚类、软石亚类。
③型:依据造型规定是自然还是有规律而把桩景类划分为自然型和规则型,依据用盆构造不同而将山水类划分为旱盆型、水盆型、水旱型和壁挂型。
④亚型:根据树桩根、干、枝的造型变化又分为根变亚型、干变亚型、枝变亚型等等。
⑤式:再根据桩景树木形态、数目和山水盆景布局而把各个型、亚型分成若干式。
式是中国盆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其中:
自然型干变亚型有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悬崖式、枯干式、劈干式、枯干式、附石式、单干式、双干式、三干式、丛林式、象形式。
自然型根变亚型有提根式、连根式、提篮式。
自然型枝变亚型有垂枝式、枯梢式、风吹式。
规则式干变亚型有六台三托一顶、游龙式、扭旋式、一弯半、鞠躬式、疙瘩式、方拐式、掉拐式、对拐式、三弯九倒拐式、大弯垂枝式、滚龙抱柱式、直身加冕式、老妇梳妆式。
规则型枝变型有屏风式、平枝式、云片式、圆片式。
水盆型峰形亚型有立山式、斜山式、横山式、悬崖式、峭壁式、怪石式、象形式、峡谷式、瀑布式。
水盆型峰数亚型有孤峰式、偏重式(对山式)、开合式、散置式、群峰式、石林式。
旱盆型也可以有以上各式。水旱型目前只有溪涧式、江湖式、岛屿式、综合式。
此外,还有壁挂式。树石类以下分类可以参照水旱型等。
⑥号:所有各式又都有大小之分,再依据大小规格而把各式分为5种规格。
㈦ 中国四大盆景是哪四个
一、苏派盆景
苏派盆景源于苏州,扩展至无锡、常熟、常州等地。其特点为清秀淡雅、古朴自然。技法上采用粗扎细剪,造型形式多样,如屏风式、顺风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重枝式、劈干式等。常用树种有榔榆、三角枫、梅花、石榴、黄杨、六月雪等。苏派盆景注重意境创造,融合古典园林艺术与绘画技法,以小见大,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
二、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起源于扬州,包括泰州等地。其艺术特点为层次分明、严谨壮观。技法上精扎细剪,造型形式有云片式、一寸三弯法、提根式、疙瘩式、过桥式等。常用树种有松、柏、黄扬、六月雪、杜鹃、枸杞等。扬派盆景讲究功力深厚,自幼苗培养,以平远式为主,展现江南情致。
三、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其特点为虬曲多枝、雍容典雅。技法上精扎细剪,造型形式包括对拐、方拐、老妇梳头、滚龙抱柱等。常用树种有金弹子、六月雪、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竹类等。川派盆景分为川西、川东两个艺术风格,川西注重写意,清雅秀丽;川东则更为严谨。
四、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起源于徽州,包括黄山、宣城等地。其特点为苍劲古雅、雄浑厚重。技法上采用粗扎细剪,造型形式多样,如悬崖式、斜干式、卧干式、附石式等。常用树种有黄山松、榔榆、三角枫、梅、兰、竹等。徽派盆景讲究桩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之美。
五、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起源于上海,包括周边地区。其特点为兼容并蓄、创新求变。技法上讲究精细修剪,造型形式多样,如微型盆景、中型盆景、大型盆景等。常用树种有各种松、柏、榆、柳、梅、兰、竹等。海派盆景注重表现时代精神,融合东西方艺术元素。
六、岭南派盆景
岭南派盆景起源于广东、广西等地。其特点为生机盎然、繁茂茁壮。技法上采用粗扎细剪,造型形式有悬崖式、斜干式、卧干式、附石式等。常用树种有榕、朴、相思树、九里香、梅、兰、竹等。岭南派盆景讲究桩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