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绿植造景
⑴ 植物与建筑如何结合造景
居住区绿化是直接为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居住区的绿化规划,不仅要体现当代人们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在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至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阴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⑵ 室内观叶植物的养护方法有哪些
在室内条件下,经过精心养护,能长时间或较长时间正常生长发育,用于室内装饰与造景的植物,称为室内观叶植物。室内观叶植物以阴生植物为主,也包括部分既观叶又观花、观果或观茎的植物。
室内观叶植物除了具有美化家居的观赏功能之外,还可吸收二氧化硫等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室内观叶植物几乎能周年观赏,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家庭、宾馆、办公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观叶花卉不仅有形状各异、且有观赏价值的叶片,而且植株婀娜多姿,是很好的室内绿化材料。在冬季对家庭栽培观叶植物要做好以下几点:
放置场所:喜好阳光的植物,应放窗边阳光较强的地方。对仙客来、瓜叶菊等喜光的植物,更要给以优先考虑,选择阳光充足之处放置。若室内没有理想的向阳之处,那就要尽可能选择光线较为明亮的地方。若属耐阴植物,则宜置无阳光直射处,偶尔给以较弱的光照即可。壁挂或悬吊的植物,如每2周至4周变换一下位置,那么无论对于植物的生长还是室内氛围的烘托,都是有益处的。
给水原则:此时给水过多,是造成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天寒冷的气候,对观叶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此时若盆土过湿,植物的根系就会受到寒冷的伤害,而根的伤害,则又必然导致叶子的枯亡,因此冬季给水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盆土常处于较为干燥的状态。由于盆土的干燥程度会因植物种类、叶面积、盆钵质料、放置场所等的影响有所不同,故可将盆土表面发白、干硬等迹象作为依据,来掌握浇水的时间,一般其间隔3日至4日,浇水宜在中午较暖之时,以备存水一次浇透。
空气湿度:导致观叶植物冬季叶片枯萎、掉落的最主要的原因,乃是空气湿度的不足。此时室内的空气一般很干燥,容易令植物叶片水分缺乏,芽尖枯损。所以应时常在白天较暖时候,最好在中午,以向叶面喷雾的形式补充植物及外界环境所需的水分,夜间也需尽可能地将植物罩于塑料袋内,以保湿度,使植物安然度过寒冷季节。
光照条件:大部分观叶植物喜欢半阴的环境条件,不宜阳光直射,有些观叶植物耐荫性很强;可长时间置于室内。根据观叶植物的特点,给以合理的光照,以利其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如竹芋类、万年青类、蕨类、一叶兰、龟背竹、八角金盘、棕竹等适宜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生长发育;苏铁、香龙血树、红背桂、四季秋海棠、虎尾兰、龙舌兰等,虽然有一定的耐荫性,但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室内栽培时应放在阳光充足或明亮处;另一类如变橡皮树、叶子花、凤梨、一品红及多肉观叶植物,则应让其充分接受阳光,才能有利于生长发育。
施肥原则:观绿叶的植物,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的比例为3:1:l。叶片上有斑纹花点的观叶植物,氮肥不能过多,施肥比例以1:1.5:1.5为宜。在施用量上“宁少勿多”,施肥过量容易“烧根”,造成植物叶片泛黄或萎蔫死亡。一般在生长期施l—2次薄肥液即可。在休眠期要停止施肥,只浇清水即可。施肥宜在晴天傍晚进行,施肥前盆土应适当偏干,最好松土一次,施肥后的第二天早上再浇清水,防止肥液中的有效成分积存在盆土表面而不能随水下渗。浇灌液肥时还应注意不要将肥水滴溅到叶片上,以免污染叶面。
通风:室内郁闭、通风不良极易引起红蜘蛛、介壳虫、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危害。尤其是夏季高温潮湿,通风不—良,还会造成白粉病、褐斑病、腐烂病的发生。所以,夏季应把植物放在通风良好的荫棚下养护,冬季在室内养护时,遇到睛朗的天气,中午应开窗通风换气。
⑶ 请问室内绿植墙怎样设计
城市园丁网提示:设计室内植物墙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
1、室内植物墙设计之健康回原则。答因为这种植物墙是为人居而设定的,通过室内植物墙设计来调节人体疲劳,缓解情绪。但是植物墙的植物的代谢以及面积也会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负面作用,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健康因素,来设置合适的植物墙体植物、无毒无害的品种以及面积及艺术形式的控制,才能成功的打造健康植物墙。
2、室内植物墙设计之生存原则。植物墙是以植物为主要艺术元素的立体园艺形式,需要充分考虑植物墙的长期存货性,注意植物的品种及季节性。另外也要注意植物墙环境的调控,如光照、空气的流动性、温度、湿度、肥料等。
3、室内植物墙设计之尺度原则。植物墙面积的大小需要充分考虑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性,与软装的相互融合性。
4、室内植物墙设计之艺术性原则。植物墙是一种艺术形式,诠释的是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可以通过植物墙的面积、造景模式、线条、叶片、冠幅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但一定要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形式,所谓“室雅不在大,花香不在多”。
5、室内植物墙设计之适应性原则。并不是所有场所都适合设置植物墙,各种超所的植物墙也各不相同,最好的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⑷ 家里养的花草如何摆放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估计很少会有人讨厌花花草草,手残如我,也会隔三差五就买几盆花回家,虽然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我养死。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用它对室内进行装饰,效果必然好过人工制作的饰品。
但是恐怕不少人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挺好看的花,摆在家里看起来就怪怪的呢?其实并不是花不好看,往往是位置选错了。不同类型的花草,适合摆放的位置也不同。如果摆放的位置错了,装饰性就会大大降低。
大片的多肉植物也可以用来装饰叫大面积的台面,比如橱柜、电视柜等。在利用大片多肉植物进行装饰的时候,应该将植物纵向排列——利用花架,让植物与墙面平行放置。这样才不会影响台面的正常使用,只要保证稍微一抬眼就能看到盆里的植物即可。
⑸ 如何让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更有范儿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是景观设计的必要元素,无植物不成景!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是实现园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应掌握如下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
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
此外,街头绿地、住宅绿地、校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功能不同,要结合功能性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植物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必须掌握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
⑹ 室内绿化景观设计效果哪种好
室内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花语或诗歌的衬托
为提高植物的美化效果,可以将某种植物的花语或相关的诗歌装裱成一个筒形的画,固定在植物旁边:如可将君子兰的花语(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裱成一幅筒形画,起到经常净化心灵的作用,提高生活的品位。
2、彩光的衬托
将蓝色或粉红色小彩灯置于植物的根部或中部,或在墙灯下方挂1盆吊兰,在夜间能折射出植物婆娑的姿态,增强立体感,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植物世界,在家可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
3、山石的衬托
对于室内大型的盆栽植物,其根部如镶嵌一些太湖石或鹅卵石等,可以去除空洞和单调的成分,增强室内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如在石头上撰写与植物相关的优美诗词,可以起到教育儿童、陶冶情操的目的。
4、动物模型的衬托
在观赏植物的根部或茎叶间,适当固定少数生物模型,更能让人体味生活的美好,同时使人联想到动物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故事:如在大型盆栽植物上,固定1个蝉、螳螂和黄雀模型,警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目光短浅,遇事要长远考虑,不要急功近利,贻误自身;或在盆景根部山石上放置1~2个青蛙模型,或茎叶中固定少数蜻蜓模型,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生物模型的种类,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喜好而变化,如石头上可以放置龟或虎的模型,枝条中可置喜鹊、画眉等。
5、水生动物与水旱植物的复合造景
很多家庭在客厅或阳台放置配有循环供水系统的观赏鱼缸,并在鱼缸中配置些许水生植物,这有利于增添生活乐趣,但如果在鱼缸的一侧装饰有关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增添了绿色与和谐,使人感觉置身于山水之间,对于促进家庭的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⑺ 适合室内养的大型植物有哪些
1、垂叶榕 去除地毯污染物
垂叶榕是一种耐热、耐寒、耐湿的常绿乔木,对光线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垂叶榕也是室内植物最好的选择之一,它可以有效去除地毯和家具中的污染物,例如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
2、散尾葵 空气加湿器
散尾葵属于小型的棕榈植物,原产于马达加斯加,我国南方也进行种植了。散尾葵在“清除”污染物的效率方面要胜于其他的绿植,它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苯(洗涤剂和塑料中)、甲醛(家具的清漆和地板漆中)等挥发性有害物。
对于容易患感冒和鼻窦炎的人来说,散尾葵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够释放空气中的水分,如果卧室内放一棵散尾葵,室内的湿度可以保持在40%至60% ,堪比一台空气加湿器。这可以让人们的呼吸变得更顺畅,从而有助于更快地入睡。
3、棕竹 净化氮甲苯
棕竹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我国南部至西南部也有分布。它也是净化空气中的甲醛、氮、二甲苯和甲苯的最有效的植物之一。
4、波士顿蕨 去除甲醛
波士顿蕨是多年生常绿蕨类草本植物,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台湾省也有分布。
波士顿蕨株型美观、叶片色泽明亮,这种散发着自身魅力的植物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就一直出现在西方各种室内造景中。能做到这一点可是凭着其自身实力,不光盆栽美观,在NASA的50个空气净化植物的名单中,波士顿蕨排名第九,尤其擅长去除甲醛。
(7)室内绿植造景扩展阅读:
不宜摆放在室内的植物
1、含羞草:含羞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2、夹竹桃: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大,接触其分泌的乳液,也容易中毒,中毒后恶心呕吐、腹泻,可致命;所以,家里不宜摆放夹竹桃。
3、郁金香:虽然郁金香花容端庄,外形典雅,颜色艳丽丰富,异彩纷呈,但是它的花朵中含一种毒碱,人和动物在这种花丛中待上2~3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毛发脱落,所以最好不要养在家里,如果是成束的鲜花,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4、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就像个隐形杀手,千万别把它养在家里,它全身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花具有麻醉性,故吞食可产生兴奋作用,并可能出现幻觉,过量可致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突然逆转为抑制作用,使机体功能骤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⑻ 谈谈用于居住区植物造景的植物种类、造景原则、和方法
居住区是城市中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活性道路等居住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居民最直接的生活空间。居住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越来越追求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但能丰富园林空间、美化环境、赋予居民生活情趣,而且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小环境、遮阳、隔声、防尘杀菌等作用,正好能解决居民的这些需求。国内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理论思想来源于国内传统造园艺术和当今国外的植物造景手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对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是个值得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1、国外植物造景动态
源于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当然,在总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但缺少自然的感觉,显得生硬、呆板。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由于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受东方特别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影响,英国出现自然风景园林,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的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遥、活泼的气氛。随着各学科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1960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搬入了具有小花园的私人住宅,于是按主人不同爱好及年龄,创造了各种小花园布置,如微型岩石园、微型水景园、微型台地园、墙园、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适应的低矮的植物材料。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性需要,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蔚然成风,耐荫的观叶植物、无土栽培技术大为发展,有无漂亮的室内外植物景观已成为一些宾馆级别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有专门出租的办公大楼,大楼中有底层花园、屋顶花园、层间花园。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四周和谐、安静的植物景观,创造了良好的商业洽谈环境。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向往重返自然,在植物的景观中满足自己赏美,并置身于清新、幽静的环境中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国植物不够用,就派员到国外搜寻植物,大量引入应用。英、法、俄、美、德等国就是在19世纪大量从中国引走成千上万的观赏植物,为他们植物造景服务。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 700种,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在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0 0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
2、国内植物造景现状
2·1国内传统植物造景艺术理论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体系,同时还在继续孕育一枝以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奇葩。国内传统植物造景艺术理论要求植物造景自然,但不是自然主义,而是“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卧,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务求树木姿态和线条显示自然天成,又要表现绘画意趣,常以一享一木、一石一草构图,一方叠石代巍峨高山,一泓水示江河湖泊,室内案头置以盆景玩赏,再现咫尺山林。由于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所占比重甚大,再加上假山和水池充斥其间,从总体而论,植物在园林中仍处于配角的地位,仅起点缀作用。
2·2国内植物造景的传统手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内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园林植物配植及造景手法,注重植物的观赏特性,根据建筑和山水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和风韵美配置植物,在布置植物时,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提出“贵精不在多”,花木以孤植或3~5株丛植为主,善用岩石结合假山砌筑花台,还重视攀援植物、藤本植物运用和植物与岩石的结合,力求画意。
2·3国内对植物造景的认识
国内对园林植物造景有2种观点和做法。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认为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理所当然,而植物只是毛发而已。部分人在园林建设中急于求成,而植物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生长才见效果,可是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楼、阁则见效快,由此也助长了轻视植物造景的倾向,使本来就很有限的绿地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有的在真山上叠假山,假山愈叠愈高,叠得收不住顶,有的将不同质地及颜色的石料,犬牙交错,粗糙地堆砌在一起,犹如刀山剑树。遗憾的是,有些建国后建起来的植物景观比例较大的新公园,也在这股风中大兴土木,筑台建亭,而且建筑体量愈来愈大,将本来的单体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减少了绿地面积。最不能容忍的是在景点周围随意建造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以致破坏了园林景观。近年来兴起喷泉,有的追求喷得高,有的乱择地点,竟然在原来景观很好的湖中设喷泉,破坏了湖中倒影美景。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认为植物景观最优美,是具有生命的画面,而且投资少。自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很多人有机会了解西方国家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的水平,深感仅依靠我国原有传统的古典园林已满足不了当前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植物景观,植物造景的观点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不少地方园林单位积极营造森林公园,有的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相应的部门也纷纷成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另一方面,园林工作者与环保工作者相互协作对植物抗污、吸毒及改善环境的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国外园林水平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我国园林中用在植物造景上的植物种类很贫乏。如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300多种,杭州、上海200余种,北京100余种,兰州不足百种。我国植物园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没有超过5 000种,这与我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次是观赏园艺水平较低,尤其体现在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上。一些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花卉,如杜鹃、报春、山茶、丁香、百合、月季、翠菊等,不但没有加以很好利用,育出优良的栽培变种,有的甚至退化得不宜再用了。最后,在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也相差很远,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传统的植物种类及配植方式,应向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学等学科学习和借鉴,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4国内居住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2·4·1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由于商业的影响,国内房地产商总是用所谓的“形象工程”来欺骗园林知识相对缺乏的居民,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在居住区入口或比较明显的地方,植物造景考虑的不是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而是植物造景的含金量。比如,许多房地产不惜重金引进大量昂贵的大规格加拿利海藻等大树、名树来提高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含金量,而对宅旁绿地就只是轻描淡写,一片草坪稍稍点缀一点整形小灌木,基本谈不上植物造景。而宅旁绿地同居民关系最密切,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室外空间,是居民每天必经之处,带“半私有”性质,最受居民喜爱和爱护,需要更丰富优美的植物景观。
2·4·2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忽略生态效应许多居住区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表面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4·3忽略人文环境,忽略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最大优点就是充分结合人文环境,追求意境美,而现在许多房地产企业没有配备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决策人员在居住区园林绿化方面追求形式美与色块图案美、绘图时的平面效果和效果图的好坏。因此,许多景观设计师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在为居住区设计植物景观时根本不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做任何调查,完全不考虑人文环境因素,忽略园林意境美,刻意追求形式美、色块图案美,为了画好平面效果图和立体效果图,设计师们甚至宁可放下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惜一切时间学习电脑绘图软件。
2·4·4居住区植物造景缺少特色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时存在跟风现象,不注重植物造景的特色。90年代大连市大量以草坪进行植物造景,然后全国范围内掀起草坪植物造景风。后来,发现大量草坪养护困难并且生态效益不理想,有人开始以大量使用模纹色块来植物造景,结果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模纹风,导致一时全国范围内模纹色块植物的短缺。随着生态景观提出,又出现了密林热、疏林热,植物造景缺少特色。
3、居住区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3·1居住区植物造景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可以说,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3·2居住区植物造景生态化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社区功能更高的要求。植物造景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和植被的种植来实现。因此植物造景要依据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来进行。居住区植物造景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居住区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多采用藤本植物和各式花卉进行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并且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种造景形式来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
3·3植物造景立体化,特别是屋顶花园绿化
屋顶绿化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四季青翠、清新宜人的。其绿化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使屋顶住宅的室内温度得到改善,屋面的隔热保温效果明显提高;保护建筑物免遭高温、紫外线等的损害,有利于延长其寿命;屋顶绿化还可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等。无庸置疑对于有建筑“第五立面”之称的屋顶进行绿化,是城市三维立体绿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景观的一大飞跃。
3·4园艺化
这里所指的园艺化不是指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而是指利用引种驯化等园艺技术培育出大量的优良品种用于植物造景,或者运用园艺设施配合植物造景。
⑼ 室内植物装饰栽培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布置室内的植物,为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除盆栽外,还有下列形式:
(1)垂吊式
通常选用具有蔓性或株丛矮小、丰满、直立的花卉如吊兰、常春藤、绿萝、鸭跖草、吊竹梅、虎耳草、天门冬、垂盆草等。栽植宜用托盘的吊兰塑料盆或竹、藤编织的兜,底部填上薄膜,防止滴水。
(2)壁挂式
一般挂在墙面上,其容器的特点是一面平直,就像一个花盆被劈掉一半,常见的有月牙形、半球形、花瓶形及梯形等。多用塑料制作或编织而成,多选用蔓性植物,浇水时应取下,防止污染墙面。
(3)绿柱式
这是利用有些植物易生气生根的特点,用柱状物使其攀缘而上,形成绿柱状。适宜的植物有常春藤、喜林芋、绿萝、球兰、合果芋、络石等。栽前选一根直径3厘米的竹或木棒,用棕皮包裹扎紧形成棕棒,也可用喷塑的铅线丝网卷成柱状,中间填上苔藓,固定在盆中,在柱的周围栽上3~5株蔓生植物,让其攀缘,并注意固定调整,以后常向柱上喷水促其生根。
(4)合栽式
在较大的浅盆中种植几种习性相似但叶形、色彩、姿态有区别的花卉,构成小景,配植盆中构成群体美,高而直立处于主导地位的植株应稍偏离正中位置,矮生、蔓性应靠近边缘,种好后,空白处铺上青荅或翠云草。
(5)水养式
用盛水容器培养植物,如水仙、风信子、朱顶红、菖蒲、巴西铁、广东万年青等,对蔓性的常春藤、吊竹梅、吊兰、合果芋等,可用细高形的容器水养,效果较好。
庭院造景见彩图1、彩图2、彩图3,花卉市场一角见彩图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