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死了的老树根做盆景

死了的老树根做盆景

发布时间: 2023-02-24 23:44:26

1. 老树根怎么栽能活

要修剪枝干,对根部做好处理,
下山桩的处理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先谈谈截口的处理:
这里以对节白蜡为例,不同的树种会有些不同的处理要求,基本工作大体是一样的。

这个是锯掉后的截口,这个还是小齿锯锯掉的,近看还能看到树皮被撕裂的部分,这样的截口是不易恢复的。

这个角度看更清楚。

解决办法都是用利刀削切一周,剔除撕裂的部分。这个是根部削切后的样子。

这个是枝干削切后的样子,明显的可以看到皮的绿色外层。

这个挖桩人清理后的样子。

细看,可以发现很多被撕裂和破裂的部位。这样的务必 清理干净,如果是枝干部位,可能就是这段枝干枯死。
在根部,会引起腐烂,导致整个根部坏死,这个下山桩基本没有活的希望。

这个是清理后的样子。

利刀削切后的特写。

看图片请私信我。

2. 百日红树根可以架接吗

可以嫁接的,许多百日红盆景就是用挖来的老树根桩子栽活后,从桩子上嫁接的。

3.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 传统 文化 精粹的一门艺术,但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停留在艺术这一层面上。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乐字的各种 书法字体 ,希望你们喜欢。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欣赏: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1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2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3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4

乐字的各种书法字体5

论书法之力的美:

书法的力,是指指力、腕力、臂力、全身力等四个方面。所谓全身力,是指在书写时全身都使劲。清刘熙载的《书概》说:“李阳冰篆,活泼飞动,全由力能举其身。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然除却长力,别无轻身法也。”清代书评家很多都讲全身力并重视全身力的使用。所谓“能举其身”说法就不可理解,一个人如何能举起自己呢?如果说是举起与他身体重量相当的物体,那么,这个书法家变成了大力士了。可是大力士写字,表现在线条上就不一定有“力”。力、腕力、臂力在书写实践中是存在的。“全身力”,能举其身的力,是玄虚之论。有些搞书法的人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弄得很庸俗,写字时故意在那里做作,拿着笔摆头,舞臂,转着腰,不堪人眼。这与弹钢琴或拉小提琴的一个音乐家,受着音波的感染,不知不觉地跟随音调的高低晃动,是不一样的。

指力、腕力和臂力三者之中,指力用得最多,拿起笔杆的时候,指的活动最大。其次是用腕力,再其次是用臂力(写大字时用它,写小字时则用不着)。可是不管你写大字,或是写小字,都要用大小不同的指力。

力,属于物理学范畴。物理学范畴的力体现在点画线条中的即是’‘笔力”。“笔力是欣赏者的感觉”的观点。笔力是客观存在,不管有欣赏者或没有欣赏者,字的点画线条是存在着笔力的,并不是感觉先于存在。欣赏者的“力感”只是第二性的。

力学所说的作用力,在书法上,它是来源于指、腕和臂。蔡中郎《九势》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就是让笔尖在点画的笔画中运行,运行就是力的运动。这种力的运动,是贯彻笔画始终的,它属于力学的作用力。作用力与质量、加速度都有关系。质量,具体所指:第一是笔的软硬,二是纸的厚薄粗细,三是墨的浓淡。先说运笔当中的力,古人曾提出过“万毫齐力”的说法,如果是强调力要通过笔毫才能达到,这样笼统的理解尚可。如果说在书写的过程中每一根毫乃至万根毫都要一块儿用力,即是说指力、腕力以致臂力都是通过笔杆然后传到每根笔毫尖上去,这样的“力”不是像传电流一样了吗,是办不到的。立此说者也办不到。力在笔画的始终要到,要足,是应该的,但不是“万毫齐力”的效果。

笔的软硬,表现出它本身弹力的大小,硬毫弹力大,软毫弹力小。笔的弹力是由笔和纸的直接接触产生形变而引起的。笔,在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减轻外力或除去外力后能够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原状的弹性。我们拿起一管笔,把它按下去时,笔本身就产生反作用力。下按,笔毫弯,上提,笔毫即恢复原来的直,如是硬毫,则直得更快。作用力使之弯,反作用力又要它还原来的直。这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反复运动,体现在字的笔画当中,留下“笔迹”,即显示出“力”,形成所谓“笔力”。

作用力是力达于笔,笔达于纸。作用的开始有两种 方法 :一是笔尖直下,另一种是毫铺纸上。两种方法可以互相递换,不是死的。我们都有这个体会。拿起笔来,总是笔尖先接触纸,然后把笔向下按,笔毫才能铺到纸上,这样运笔的或上或下的过程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提”和“按”的过程。

由下笔到铺毫,是由“提”到“按”的过程,再由铺毫回到用笔尖,这又是由“按”到“提”的过程。“按”和“提”都是作用力。这两种作用力的互换,就能使力的表现有了节奏,成为书写的线条富于变化的艺术形态,这是书法艺术诸多节奏感中的一种,是力的美。

笔尖直下,我们最忌讳的是顶刺,拿笔尖在那儿戳,像拿刺刀刺纸面似的。顶刺不是书写,而是“凿字”,如同拿凿子在那儿凿。笔毫平铺,最容易出现运笔的“惰性”,笔毫平铺,“赖”在纸上不起,只是横扫过去。只有既不顶刺,又不横扫,才能把直下的力透进去,把平铺的力揉开来,这样,笔画线条不论是瘦是肥,瘦则有刚劲美,肥则有丰满美。

直下和平铺,笔和纸接触,发生相对滑动,产生滑动摩擦力,比如笔(严格地说,应是笔和墨)向右运行时,受到纸面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纸面也受到笔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书法家在书写实践中习惯地艺术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具体地遗留在笔迹线条之中,就产生力的美的形态。

书家不论用软笔或用硬笔书写,目的同是一个,是把字写好,如同放枪,不管是哪一种牌子的枪,只要求你能中靶就好。所以说“善书者不择笔”。但是。从质量上说,软笔与硬笔所表现的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软毫,表现出来的力容易含蓄,硬毫表现出来的力容易显露锋芒。但是,书家们可以反其容易而胜其难,软求显露,硬求含蓄。一个含蓄,一个显露,究竟哪个好?这就涉及到人的审美观点的不同。过去书法理论家,有的喜欢露锋芒,有的强调含蓄。含蓄有含蓄的美,露锋芒有露锋芒的美。两周金文是前者的代表,北魏碑风是后者的代表。

纸的厚薄、粗细,所显示书法之力也都不一样。书家用宣纸不用图画纸写字,是因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纸薄,又很细腻,写出的笔画容易表现嫩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掌握纸的质量对力的表现的程度。嫩弱和老辣同样是含有力的。我们看见一个老树根,觉得它有老辣的美,有时候拿它来做个盆景,从它上面长出新条,那么,这个盆景会给人两种美。书法的力美,与此有类似处。如果把这两种力的美分为“阳刚”与“阴柔”的话,那么,老辣属于阳刚,嫩弱属于阴柔。有人会问:“既是讲力,力弱了,还美吗?”一枝新发嫩黄的柳树条是嫩弱的,当它在春风的吹拂中,那袅娜多姿,就很像书法中用某种笔法书写的线条,柔中有力。我们绝对不会把它看成是用棉花搓成的棉花条,也不会看成是一根细纱。

纸从质量方面所要表现出来的书法之力,大体是这样。

墨的浓淡,其表现的力又如何呢?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的美。我国历代书法家多强调用浓墨,字写在纸上,黑白呈鲜明对比。据说用淡墨写字,最早的是董其昌,他一生字写得很多,有一次来不及研出浓墨,即用淡墨书写,结果也写得很好。但他不是用淡墨名家,多数情况下是用浓墨写字。现代日本前卫派中有人用淡墨水在纸上一洒,就成字了,是不是受中国的影响而加以发展,我们中国现代书法家中也出现专用淡墨写字的,大概也是一种探索。从摩擦力方面说,用浓墨或焦墨书写,摩擦力比用淡墨书写要大些。书家要在用墨上有表现力,必须充分运用他多年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

4. 请问盆景什么是老桩

盆景老桩就是秋天,春天,从山上挖回的长得奇形怪状老树根,有的是10年以上,有的是几十年的老树根。

老桩即可单株成内景,又可数株组合,支撑不同风格的盆栽小品,都具有很容好的装饰效果,用于布置窗台、阳光以及光照充足的 室内等处,时尚自然,趣味盎然。

(4)死了的老树根做盆景扩展阅读: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

把老树根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裏”、“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著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枝干造型,壮美为佳,不求枯古,但求苍劲;收尖渐变,不落锥形模式;结顶自然,不结成“大屋顶”而富于变化;层次活泼多变,过渡自然,既有节奏,更富韵律;动势飞扬在于表达主题,形随意定,不拘一格,以达到“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

5. 山上挖树根带回家养,有什么小技巧养成老桩树吗

许多盆景爱好者,都喜欢那些盆景中的老树根,模样非常的,类似于千年老树,审美的效果很好,但不菲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这都是源于爱好者的自我的作品。实际作为植物来讲,能够保持它们天然的状态。才使人们真正对待他们的方法。因为用这种方法得来的盆景,虽然好看,也价值不菲,但是失去了植物自然生长的意义。所以建议不要是不是专门的园林师,不要轻易的这样伤害植物,因为可能你会养不好,而且会让它们死亡。

6. 盆景有哪几种类型

盆景是我国园林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精心设计手法,集中再现了大自然的山水胜景、神采风姿,成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珍品。

中国盆景主要有4大类:盆花自然造型、树桩盆景、山石盆景、微型盆景。另外,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盆景新品种不断出现,如超微型盆景、贝壳盆景、戏文盆景、根画挂屏盆景等。

盆花自然造型是对盆花进行技术加工,如修剪、攀扎等,使盆花变得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树桩盆景取材于老树根,以树干造型为主体,将大自然或园林中古老树木缩影于此,再配以山石、花草、亭台,反映出一幅大自然的美景。盆景树桩有用嫁接、扦插等方法繁殖,还可到荒山野地、石隙崖壁去挖掘一些形象十分苍劲奇特的杂树老桩。

山石盆景以山石为主体,点缀一些亭阁、人物、船桥之类配件,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风光。做盆景的石料有3类:

1.硬石类,质地坚硬,不吸水,不易雕刻。如斧劈石、太湖石、千层石等,这类石讲究气势,宜作山峰。

2.软石类,质地疏松,吸水性好,易加工,适宜种苔藓、藻类,常用来制作特写景。

3.非石类,如木炭、煤渣、贝壳等都可用来制作加工成盆景。

微型盆景的尺寸一般在10厘米以下。所选的植物品种突出一个“小”字。如小叶女贞、小叶黄杨、六月雪、迎春、枸杞、石榴、雀梅等,再配以小草、苔藓。

7. 根艺收藏的价值

现在根艺作品的市场价格逐年升高,那么根艺有 收藏 的价值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根艺收藏的价值,一起来看看。

根艺收藏的价值
根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是人们在创作过程中由大自然给予的,是人的思想、精神的体现,是大自然造就的天然根与人的创作思维完美结合的结晶,“人的思想有多深,根的内涵有多真”,就是这个道理,可谓根如其人也。只有人主动用知识和智慧去合于天,将自然之根变成神形兼备、具有最佳艺术效果的美术作品,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协调统一。

三要素中的“形”,是外表之形状,根艺的内涵是通过一定的“外形”来释放的。根的艺术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天然成分多一些,所以没有规则、工整的线条,是粗放的、朦胧的、抽象的和不对称的,甚至是在残缺中孕育了美,腐朽中出神奇,整体上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但根艺作品的“形之象”仍然很重要,应是其天然属性。自然形态越像就越神奇,苑若天成,便可成为根中之宝。为了更好地解决“形之象”的问题,作者必然要根据具体根材的自然形态,在某一部位施以必要的人工技艺,目的在于画龙点睛,巧妙地、恰如其分地使形更加完美。“神”,是指作品本身的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延展,是作者综合素质的表现。一件大体相似的自然根材经作者的发现和创作,产生了精神。神者,意境也。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从动势、眼神、形态中能使人明显感觉到一种灵气,说明作品已人格化、思想化了,似如作者的化身,意境得到了深化,这就是神韵。历届全国大展中有许多《济公》题材的优秀作品,总体上讲根材都较简单而朦胧,外形特征只是宏观像,绝大多数又没有双臂和明明白白的双腿;有头又不一定有面部具象之五官,是藏在不规则的柱形身体中的。但作者们都坚持了巧构思、巧施艺的创作原则,巧妙利用了根形特点,在面部实施必要的雕琢,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性格化,突出了个性特点。作品看上去歪斜着身子,甚至是扭曲的,加上悠闲自得的面部表情,呈现出一副滑稽而逍遥的神仙样子。整个作品活灵活现,哪里还有缺臂少腿之憾?“准则”,即制作原则。“七分自然三分雕琢”的创作原则,高度概括了根的艺术的特点,即人的创造与“天然”这一属性的关系。“三七”开的标准并非那么绝对,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而是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成分,二者之间从大致比例上讲是最合理不过的,也是绝大多数从艺者公认的。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木雕艺人把木雕技法大量用于根雕,虽仍采用天然根材为原料创作,但人的行为已远远超过“三七”原则。在学术界,这一类作品在类属上界定不清。实际上,这些作品是界于根雕与木雕之间的,而从风格上讲仍是木雕,就价值而言,与根雕似乎没有可比性。

三分雕琢,是画龙点睛的一种手段,是人的创作思维与天然造化之功融为一体的必然途径。因材施艺,在根材的关键部位巧妙地施以技艺,加上余味深长的命题,协调一致的底座,将会使作品更加完美。如作者能较准确地把握三要素,价值潜力就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价值多重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给我国根艺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几年来,在中国根艺美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艺界有组织地或自发形式的各种展评会、学术研讨等活动经常开展,出版了各种相关的报刊及专业图书,众多的根艺 爱好 者组成了庞大的创作队伍,根艺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根艺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人民的 文化 生活,也极大地繁荣了国家文化建设。根艺题材内容丰富,多以健康向上、歌颂民族精神的题材为主流,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根艺事业的兴盛,无疑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助了一臂之力,这些宏观上的多元性价值是难以用币值来衡量的。

1.直接的经济收入。根艺品消费热的一次次涌动,使根艺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神奇而雅致的艺术被接受,作为几案饰物和热心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广大的根艺作者也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以中国工艺美术公司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行业先后组织了大批根艺制品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影响很大。近年来,一些根艺作者的作品被许多海外友人收藏,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根艺品备受各国人民的赞扬。中国根艺走向世界,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国家换取了外汇,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可小视的一部分。

据资料载,我国根艺爱好者多达四五十万人,许多人持“以根养根”的观点。他们或交换,或出售,把交流所得用于再创作,减少了经济上的压力。另一部分人则以根为“食”,成为家庭生活费用的重要来源,有不少从业者因此发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矛盾。

2.历史文化价值。华夏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历史长河,滋养了灿烂夺目的根的艺术。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镇墓兽”的出土,可看到战国时期根雕的具体形象。在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题木居士》中记述了一个“根如头面干如身”的古桩,被置于寺中作为佛像广受朝拜;北宋诗人苏洵得一形如假山的老树根,将其制成“三峰鼎峙”式的山水盆景当作雅玩;从三国时期开始,就有用树根做家具的。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就在他的《萧翼赚兰亭图》中画有和尚坐的根艺禅椅……根艺家具不仅仅是实用、美观,同时还反映出各个历史朝代的时代风格。古今根艺者创作的大批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神仙等优秀作品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收藏。这些流传后世的根艺品既谱写了我国根艺史的诗篇,又宏扬了民族文化,以各个不同的历史侧面传播着具有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

3.精神价值。以根会友,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根会友,广开社交,增进友谊,促进社会文明。根石友人每每相聚,如遇知音,三句话不离根事。一件作品一个 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根可传情,根可育人”的道理。与根相伴,能让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在社会交往中,根艺作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新奇礼品。如遇友人新婚、升迁、祝寿等喜庆日子,以根艺品贺之,主人会喜出望外,难忘这段根艺情缘。在外事活动中,根艺美术发挥出难以替代的桥梁作用。芜湖市与日本高知市结为友好城市后,市领导以六件根艺精品相赠,日方市府几次来函感谢中国人民的深情。也有许多作品 出国 巡展,深受各国人民的珍爱并收藏,增进了友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1年7月《马驷骥根艺美术陈列馆》在大连虎滩建成,陈列着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捐赠的200多件根艺精品。多年来,该馆接待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该馆的建立,将作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永远留给子孙后代。根艺的价值,更贵其精神,她所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根艺收藏的 方法
一是我们要重视根艺作品的材质。像花梨木,檀木,红豆杉,乌木等一类的根艺作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已极少见到,这些都是根艺作品中的极品根材,且往往市场价格不菲,对于一般收藏爱好者来说很难接受。初入道者不妨从以下材质入手,如柏木,杜鹃,香樟,枣木,黄荆等等一些坚硬的山杂木这些常见的材质,这些材质也是根艺中的上品,其坚硬耐腐,加工处理得当仍可保存千年以上,一般来说,生长较慢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较为珍贵,生长过快,周期短的树种则质地较松,容易腐朽损坏,不适于做根艺作品。其收藏价值也不大。近年来产深藏太行的崖柏被根艺爱好者们趋之若鹜,成为根艺收藏界的新贵,其稀缺及珍贵程度直追紫檀黄花梨等品种。

二是要造型奇特。根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大自然的风吹日晒,山岩石块的长期挤压形成的万千变化和奇异造型,这是人力所不能为的,笔者收藏的一件檀木《飞天》根艺作品,就是取材于伏牛山的悬崖绝壁上,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土壤很少,其根部顺山势而蔓延,形成了酷似仙女飞天的造型,几乎没有经过过多的人为加工,一件栩栩如生的“飞天”根艺就产生了,并多次在省市艺术节上获得大奖。笔者的另一件作品《长寿龙椅》,虽然是中等材质的山柿木,但由于其几百年来生长在嵩山的乱石缝中,受巨石挤压而长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在创作过程中竟然发现在其靠背上受山石挤压天然形成了“长寿”二字,椅子不奇,但有这“长寿”两字就为这件根艺作品增加了十二分的艺术效果。

三是通过人工创作赋予根艺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根艺作品。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除了其怪,奇,漏,透,绝等天然成分外,还需要根艺爱好者独到的眼光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加工,并通过命名赋予根艺作品以艺术生命力,“天造之,人为之”。以王心愿先生的大型根雕《 清明 上河图》为例,其原型是一株深埋于地下的巨型乌木的根部和树身,根艺大师们通过其艺术创作,将国宝级的中 国画 《清明上河图》巧妙的移植到巨型树根上,这就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凸显了其艺术生命力。我省新郑根艺爱好者范淼先生,中牟的赵一龙先生等用枣树根创作的根艺家具画桌茶台凳子等,由于赋予了其实用性,因此也大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一件根书,“福”“寿”“佛”等根书的价值就比其他根书字的价值就不一样,这就是根雕佛像与观音人物畅销与其他人物作品不被市场追捧的区别。

热点内容
大阳台绿植 发布:2025-05-17 00:08:06 浏览:526
可吃的荷花 发布:2025-05-17 00:03:50 浏览:82
阳台百合 发布:2025-05-17 00:02:28 浏览:511
秋石斛兰花荚 发布:2025-05-16 23:39:52 浏览:70
故乡梅花开了 发布:2025-05-16 23:29:13 浏览:924
创意的花卉 发布:2025-05-16 23:23:51 浏览:347
荷花湘莲 发布:2025-05-16 23:21:29 浏览:54
玫瑰饼功效 发布:2025-05-16 23:21:21 浏览:922
梅花城事件 发布:2025-05-16 23:15:51 浏览:346
净醛绿植 发布:2025-05-16 23:15:03 浏览: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