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上有黑粉
A.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哪些要详细的。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B. 植物叶子上有密密麻麻的黑点是怎么回事
一、病害
植物叶子上有黑点,可能是因为植物受到真菌寄生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真菌引起寄主植物的主要病状有两类:一是坏死和腐烂如各种叶斑、叶枯、根腐、果腐等;二是萎蔫,由于病原物侵染根部、维管束组织而造成萎蔫等;三是变色、畸形等症状。
1.真菌性病害的病症主要有5种
(1)形成霉状物,如白霉、灰霉、黑霉、烟霉等。
(2)形成粉状物,如各种白粉。
(3)形成锈状物,如各类锈病形成的黄褐色、橘黄色铁锈状物。
(4)染病组织和器官上形成各种小点,如黑色小点、褐色小点和白色小点等。
(5)各种菌核、菌索等。
2.真菌病害诊断的方法和步骤
观察被害株的症状类型,注意病组织表面是否有粉状物、霉状物或小黑点等真菌子实体。初步确定其是否是由真菌引起。用挑针将霉层或粉状物挑下或将小黑点的病部徒手切片制成临时玻片镜检,确定为何种真菌。如果病部没有长出子实体,可将病组织放在培养皿中保湿或用湿纱布保湿24~48小时,待子实体出现后再镜检。病组织上常长出许多腐生物而不是致病菌,检查时应选用新鲜的病组织。
二、虫害
一些害虫的成虫或者卵分布在植物叶子上,也会造成植物叶面上看上去有密密麻麻的黑点,或者一些害虫会造成叶面上小黑点状伤痕斑点。
三、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目前,绿色生产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治理原则。把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贯彻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化学防治只是作为一种辅助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应用灯光、趋化性防治、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方式进行虫害防治。
(2)生物防治
在病虫害高发期,可以通过引进病虫天敌的方法,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进而避免发生病虫害的目的,采用该方法可在害虫天敌繁衍和生长期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防治对天敌产生危害。
(3)农业防治
通过剪除病枝、病果,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 结合清园、施基肥,采用套袋护果技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使用,并且参照GB4285、GB/T8321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连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
C. 山茶花 叶子出现黑点像黑煤灰一样的,怎么整
山茶花可能得了烟煤病。
烟煤病会在叶片表面出现黑斑,这些病斑在开始的时回候是灰褐色的,后期逐渐变答成黑色、扩大范围。
烟煤病一般是在高温湿热、通风不畅的环境中,由蚜虫和介壳虫诱发的真菌感染。环境湿热程度度越高,病斑蔓延得越快越快,感染后所出现的黑色病斑会破坏光合作用,影响植株健康成长,对植株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治疗方法:
1、首先要从源头进行预防,注意植株生长环境的空气流通和充足光照,患病后可用清水擦拭病叶,将霉斑从叶片表面去除。
2、但该病的诱因是害虫,因此要要根治还需从源头入手,诱发病害的蚜虫和介壳虫全部杀灭。
3、在平时也应经常喷药杀虫进行预防,喷施沃叶叶面肥,保持茶花的健康生长。
D. 植物真菌病是怎么引起的
植物真菌病: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一种作物上可发现几种甚至几十种真菌病害。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蘑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
病征的出现与寄主的品种、器官、部位、生育时期、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
防治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气流和水流传播较突出,一般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保护性防治,或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措施,施用碧卡菌肥+有机肥改良土壤,用各类药剂加以防治(见化学防治、农业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