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栽食人花

盆栽食人花

发布时间: 2022-08-31 01:41:14

A. 食人花能不能养成和人一样大

摘要 食人花是不会吃人的,其实人们口中的食人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B. QQ农场种食人花有什么好处

就是图个新颖好看而已。 食人花(英文:CannibalPlant)传说中的神奇作物,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传说食人花拥有美丽的花盘,散发出浓厚的香味,但其毒液非常厉害。 世界上有一种花叫食人花,它生长在美洲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长得十分骄艳,花行似日轮。有兰花般的诱人香味,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形态特征:它生长在美洲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长得十分骄艳,花行似日轮 。有兰花般的诱人香味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食人花这是一种神秘的植物,有着动物般的某些习性。至少要吞食吃过十条鲜活的生命才能开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经过不断的生物鲜活生命的供养才能接出一个绿色的小小 果实!吃了无数过路的虫蚁鸟兽甚至无辜的路人,也吞噬同时结果的另外九枚小果实,到百年的时候,食人花的一枚绿色果实才会从绿到褐红再熟成滴血的赤红。那时就成了世间珍品。可以做成提高能力值的灵药,可惜那只是传说而已,根本没人见过赤红色的食人花果实。 食人花它靠苍蝇来传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 它根本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不过根据当地人的说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有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维持4-5天,而且据说在这4-5天中,花朵会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奇特的臭味,好让大型的动物自然回避,而让一些逐臭的昆虫来为它传粉做媒。当花瓣凋谢时,会化成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C. 哪些植物像蒲公英一样可以张开,合上

含羞草?食人花?

D. 这是什么花食人花还是猪笼草

捕蝇草 捕蝇草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拥有完整的根、茎、叶、花朵和版种子。它的叶片是最权主要并且明显的部位,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外观明显的刺毛和红色的无柄腺部位,样貌好似张牙利爪的血盆大口。捕蝇草虽然能捕捉昆虫,但是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所以属于植物。捕蝇草的叶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长出来,属于轮生的叶子,显连座状以丛生的形态生长。中央长出来扁平或者细线状好似翅膀形状的是属于叶病的部分,原生种的叶病是扁平如叶片一般,因为反而像是叶子,所以也称作假叶。叶病的末端带有一个捕虫夹,这才是会捕捉昆虫的叶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许多的无柄腺,一般是红色或则橙色,越接近叶绿的地方的无柄腺就越少,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来分解昆虫或则吸收昆虫的养分的部位。叶绿长有齿状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虫挣脱和叶瓣粘合。这种的叶子拥有捕捉昆虫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样,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

E. 彼岸花是先有叶还是先有花

有一种植物――彼岸花,芳名如斯烈艳娇娇,但你听说它越多,就越觉得邪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难道这种花,本就如此?是世俗社会的传说,还是资讯过度的恶果?

1 网路上的彼岸花
如果打开所有解释“彼岸花”的数十万中文网页,相信其内容会雷同得雷人于千里之外,因为这些解说几乎无不将这一普通植物与“黄泉”配伍。你最容易见到的两种解释是: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第一段是极流行的传说,苍凉而恐怖,说此花只开在冥界的三途河边、忘川彼岸,如幽灵以接引亡魂,谓之黄泉之花;第二段据说来自佛经,凄美而伤情,花开无叶,叶出无花,花叶两不见,生生相错,是说悲凉宿命。
两段都把彼岸花说得极为诡丽,渡生接死,无情无义,不是什么好东西。
彼岸花有十几个别名,与蟑螂、蜘蛛、龙爪、老鸦、乌毒、无义有关,与鬼、幽灵、地狱和生死等相联,个个丑陋,越想越有恐怖片的感觉。

2 植物学上的彼岸花
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红色彼岸花(Red Spider Lily),学名“Lycoris radiata”,石蒜科、石蒜属。此物先开花后长叶,冬天叶不落,夏天叶落休眠,至秋分前后(阴历七月)开花,顶生伞形花序,有花5-7朵,雌雄双蕊。最突出的是其花瓣血红,反卷如龙爪,极为张扬。
实际上,这个叫做彼岸花、原产地中国的红色石蒜是东亚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之一,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多盆栽、花坛,或庭园露地栽培,冬可赏叶,秋则赏花。其根茎与水仙相似,有些黑心花贩常用以冒充水仙球获利。
在药理学上,红色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含多种生物碱,有毒性,经过处理后可食用。若误食,轻可致呕吐、腹泻,重则可毙命;还可以从中提取开发出镇静、抑制类药物,具祛风消肿、解毒抗癌等作用。
除了像许多植物一样有生物毒性,看不出这红色石蒜有何异常,至少比子虚乌有的“食人花”善良多了。

3 花语中的彼岸花
现在赏花要懂花语,否则与外行看热闹无异,或被误为假装高雅。年轻人对花语莫不懂一二的。比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示之母爱云云。
如果说花卉也有文化,花语必是其核心。所谓花语,即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内涵,花就是包装信息的符号。所谓花解语,语解花,你若献了花,就不必说话,因为“此时有花胜有声”。当然,哪种花代表什么感情或愿望,要约定俗成,乱送就容易产生误会。因此,社交角度的花语是一种文化隐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人类总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痴男怨女,人人能是,谁没有宝玉怜花黛玉葬花的潜质和能力?移情投物,向心向物,就“物”“我”不分了。如此,借助自然他物而明心言志,实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据网络的解释,花语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比如玫瑰,是因为希腊神话里讲爱神出生时创造了玫瑰的故事,玫瑰就从那个时代起代言了爱情。在法国皇室时期,经过贵族们的努力整理,花语开始系统化并在园林建筑中盛行起来。到19世纪左右,人们为了在那种不开化的社会里表情达意,常常以赠花来完成。如今,由于花卉成为现代社交的辅佐,花语也越发完善发达了。

问题是,彼岸花是如何从一种植物变成“地狱之花”的?
源头在日本?据说,彼岸花在江户时代由中国引入日本,叫作“曼珠沙华”(manjusaka),花开成群,烈艳如火似血,是秋天的象征。彼岸花的花语也以日语所传最广,寓“分离、悲伤、不吉祥”,系死亡之美,令人怀疑它是幽闭的灵魂刹那间散放的华采。传统上,日本人将春分和秋分(9月23/24 日)前后约一周时间称为“彼岸”,每年两次,春彼岸是春暖的开始,秋彼岸是秋凉的序幕,后者既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用来上坟、怀念逝去的亲人,也是彼岸花开的日子,日本人也将此花作为祭礼之物。而且,野生的彼岸花多见于田野阡陌,或种在墓地附近,可谓附之幽冥,近之死亡与分离,以心投物,自然令人敬畏或害怕,有不祥之感,或令人生出“悲伤记忆”,倒也契合于对先人的祭奠怀思。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彼岸花的喻意都不吉祥,通常有“疯狂、血腥、凄美”之类的形象。比如日本作家写到自杀者喷出的鲜血,就形容为“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也有诗句说:“秋风门前过,彼岸花开一点红”,不无悲凉之意。人家花开得毫不迟疑与热烈,娇艳倾城,你给的说法却是如此冰冷无情;而且,彼岸花因其寓言凄美的爱情而在年轻人中也广受追慕,实在有些费解。如此说来,彼岸花凄凉花语似乎是由日本传入国内的,而美好事物竟被视为异物,由此也可见日本人心之阴暗。
在中国,无论是王菲所唱的“彼岸花”,还是梅艳芳所唱的“曼珠莎华”,也是绝望迷离,都把鲜活的彼岸花给唱“死”了。还有个在80后拥有无数粉丝的作家安妮宝贝,有评价说其文风“阴郁艳丽”,代表作之一《彼岸花》,我没读过,据说故事纠缠于爱情与死亡,关涉“触不到的彼岸花”,写得很有“苍凉”之美。如此,彼岸花之与亡灵为伍,谓其为漫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称其花香足以唤醒死者生前的记忆,如果皆因其与墓地之密切关系,那实在要怪它自己生得不是地方了。
另有一说是,彼岸花学名中的“Lycoris”是希腊神话女海神的名字。如果这个女神是指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倒是也与死亡有关。这个由宙斯和大洋女神狄俄涅所生的女儿,据说又是由腐尸从浪花中所生,有“出水之意”。不过,很难说这与彼岸花的东方意义有关。
也许这只是一种望文生义久而久之的现象。
彼岸花的个性是石蒜类的共性,所谓花叶不相见,“老死不相往来”,自是无缘无分,称之以“无情无义”草就不错了;尽管外型艳美,却混迹草灌阴湿之地,误食可致人死,冠之以“彼岸花”已算是相当诗意和厚道了,还能寄望它有什么好兆头么?

4 佛语中的彼岸花
关于彼岸花的种种传闻,要算它在佛语中最为离奇了。
有人说,“曼珠沙华”这个名字来自梵语。法华经《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中所谓“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都成佛国之花了,自然诡丽无比,法力无边,所以佛典中也说,见白色彼岸花者,可“心乐”,见红色彼岸花者,可“恶自去除”,看来还是个好东西。
在佛经中,“彼岸”意义明确――“死亡之水的对岸”,是“无生灭”的“离境”,即与生人此在“著境”(此岸)相对的另一头,绝非地狱所在。因此,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爱无恨,无欲无求,是那些永远离开此生的人的灵魂栖身地,一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既然隔了“死亡之水”(三途河),佛经中的彼岸花,绝不是将人引向幽冥之狱,而是将人渡于彼岸,寓意一种永恒的分离与轮回。彼岸花不但开开落落各一千年,“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也就是说,彼岸花是用来形容被生死轮回阻隔的两个人。所谓 “开到荼蘼花事了”才有叶子,开只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人只有到达彼岸,才无须经受轮回之苦。而佛好意将此花带入彼岸,也是为了告诫“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因为浮生若梦,此岸彼岸互生互灭,并无区别吧。
毕竟人不如佛,既无般若智慧,也修不到波罗蜜多心。如此,彼岸花实在是一种自我解放而空洞的哲学,寄托此生之人对超脱轮回的涅磐境的追逐。如同人们前去扫墓,为长眠于地下的祖先祈祷,或生出“离生灭”、“凡事了”之感,但感叹一番后,又堕红尘。

5 我的彼岸花
出于儿时对彼岸花的深刻记忆和喜爱,对此种种灵异传言,早就想追索一二。
事实上,通过网络学习之前我并不知道中国石蒜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美得诡异的名字。记得在初中以前,石蒜就是夏秋之际最美好的记忆。那时,我最喜欢去的就是老屋后面的池塘边。在池塘的右岸有一条小路,隔路就是一大片棉花地,地的南头有一溜上百米的灌木丛,多茂密荆棘杂草,地面上常有令人欣喜的小植物。如果俯身探进灌木丛中,就能见到并不容易发现的石蒜花,那血红的花朵由长约二三尺的绿茎兀自高举,在细碎的午后阳光下开得炫灿绯红,真是暗自精彩又寂寞,令人触目惊心。
大人们告诫说,不要去碰石蒜花,因其有毒。虽然有些害怕,但孩子的好奇却每每驱使着我流连于那片灌木丛,一寻石蒜的芳踪。
最得意的是,那时石蒜是村里孩子们常用的创意之物。如若寻得,将其茎小段均匀折之,去肉留皮,再反向重复,就成了一串长长的绿色项链,摊之在手,清凉怡人,只觉得好玩过瘾,未曾有一丝今天花语中的这般邪异与惶恐。
事实上,中国人对彼岸花并没有太多地赋以幽冥的成分,据说在有些地方还是常见的喜庆用花(估计需要专门种植),其花语是“优美纯洁”,说法颇合其高洁惊艳之貌,何其阳光美好啊。
尼尔•波兹曼说,人类的童年消逝于电视时代。其实,人一经世俗化和商业化,就跟童年再见了。个人反感将某种观念强加于植物。其实,花草本身聚自然之美,不是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么?就像音乐在于乐音本身运动的美,凭空植入情思种种,有时甚是滑稽。同样不管哪种花,从客厅里的君子兰到山野间的雏菊,可悦目赏心,足矣。
现在石蒜变成黄泉路上的彼岸花,觉得孩童的天真受到恶人的污染,有些异样起来。

6 妖魔化的彼岸花
人间有天地造化之美,繁花无数,姹紫嫣红,活色生香,本就“活”得各自生动。而每种花语都只是一种想法,就像可以编草为戒,甚或指鹿为马,有什么样的人,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花语。所以,善人解善语,恶人解恶语,哲人解哲语。彼岸花种种花语,正如其朝鲜花语所说,只是人人之间的“相互思念”罢了。
然而,彼岸花到底是被互联网妖魔化了。红尘过客,逝者如斯,溺水扶额,因因果果,竟至邪说恶闻,实乃凡人之自我安慰。追根究底,庸人自扰,人类的悲剧情结所然。人对自身命运总有无法把握之感,悲之伤之,何其懊丧,生生造出一个“彼岸花”来。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唤起人们对现实美好事物的珍惜。硬是把美的东西撕碎,好端端的中国石蒜大抵就遭到这样的命运了。先有了一个个莫名传说,再有文人们加以演绎放大,更有今日网路社会人云亦云的病毒式传诵,又吻合年轻人浪漫伤感的自恋与追逐……彼岸花的命运大致只能如此。现在的人类思想过多,总想把握不能把握的,没有的想要变将出来,然而蝴蝶总飞不过苍海。如同安妮宝贝在接受采访谈到《彼岸花》时所说,都市人“内心深处有潮湿茂盛的花园,隐藏在冷酷面具下,依然盛放着纯粹,唯美的梦想。”
彼岸花就是咱们的石蒜。因其“花莫见,草莫见”,因有了人之悲情种种,生出“恶之花”之妖异,“死人花”之恐惧,或者花妖曼珠和叶妖沙华破戒相见被打入轮回之凄惨,总归不得人心不受祝福,也就不足为奇罢。
如此,活着的人,真是比鬼可怕多了。

F. 谁知到猪笼草算不算食人花啊

不算,猪笼草是无法食人的,最大体积不同个体部分猪也就只能长到30-50公分,怎么能吃人呢是不是?不过食虫倒是可以,所以猪笼草也被称谓为:食虫植物

G. 有什么吃虫的植物

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两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已知食肉植物约有400种。这类植物多为绿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将捕获的动物分解,这个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动物蛋白质,能适应极端的环境。其诱捕工具多为叶的变态。半数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点是花两侧对称。有些食肉植物几乎遍及全世界。其中捕蝇草的反应最为迅速。食肉植物的捕虫机制有的是利用产生的粘性液体粘住猎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叶子诱猎物进入后再封口等等。大部分食肉植物都生长在潮湿荒地、酸沼、树沼、泥岸等水分丰富而土壤酸性缺乏氮素的环境。无论水生、陆生或两栖,食肉植物均有相似的生态特点。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不过30厘米,常仅10至15厘米。各别种类有长至1米的,最小的坷以隐藏在水藓沼泽的藓类中。 大部分的人对植物为生产者,草食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细菌为分解者等角色扮演都可以朗朗上口,然而却存在著一群植物颠倒这种角色扮演,以吃动物维生,我们称呼此类植物为食虫植物. 有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何植物要吃虫呢 其实食虫植物吃虫是一种不得以的生存之道,由於此类植物多处於潮湿多雨的地方,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侵蚀而流失,为了在贫疾的环境下获取所需的养分,这类植物就藉著捕食昆虫,利用自己分泌,或是共生细菌分解这些小生物,并以叶部所形成的特化构造吸收其中的养分.食虫植物的叶除了具有吸收的功用外,还演化成各种捕虫构造,以吸引昆虫们自投罗网. 目前世界上现存食虫植物可约略分六大科 600 多种分别为∶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镜蛇瓶子草属 Darlingtonia ,太阳瓶子草属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属 Sarracenia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猪笼草属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属 Aldrovanda ,捕蝇草 Dionaea ,毛毡苔属 Drosera 露叶毛毡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叶毛毡苔属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属,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属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虫堇属 Pinguicula ,狸藻属 Utricularia 和螺旋狸藻属 Genliea 凤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属 和 Catopsis 属 其中以瓶子草科,猪笼草科,毛膏菜科和狸藻科占食虫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这几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产於美国西南部的瓶子草属和眼镜蛇瓶子草属,及产於南美盖亚那高地的太阳瓶子草属.这类的植物叶子演化成瓶状,并由瓶内分泌诱饵以吸引昆虫,当昆虫失足落下,瓶子内有逆毛防止小虫爬出,最后被瓶内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为植物的养分.瓶子草会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太阳和眼镜蛇瓶子草不会分泌酵素则是利用共生微生物,获取此份佳肴. 热带的有袋植物【猪笼草科】∶科幻小说常描述探险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丧黄泉,虽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现实世界,但以食人花为构思灵感的猪笼草却是存在这个世界.猪笼草主要分布於东南亚几个大岛婆罗洲,苏门达那等地,不过在印度,中国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将近九十种,猪笼草最大特色是叶子末端形成笼子状,最小约一个乒乓球大,最大则可以把一个成人头罩起来.由於猪笼草的笼子观赏价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为观赏植物. 美丽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数的人看到茅毡苔叶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会赞叹不已,然而对於许多昆虫而言这一个美丽的死亡陷阱,一旦踏下去便无法自拔,最后只能成为这美丽陷阱的一分子.茅膏菜科分为毛毡苔属,捕蝇草属和貉藻属,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貉藻这种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蝇草,大家大概很难想像到乾乾的捕蝇草和湿湿的毛毡苔是表兄弟,不过这两类植物遇到猎物时,都会主动夹起来,在食虫植物中,也只有此类植物具有此种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狸藻科】∶这个家族的花是食虫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红,黄,紫,橙 … 等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给.此家族是食虫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个属分别为捕虫堇属,狸藻属和螺旋狸藻属,此家族广泛分布全球各大陆块,其中狸藻属将近两百多种约占食虫植物的三分之一强,傲视食虫植物界.狸藻有水生和陆生两类,当小虫进入囊状的捕虫构造,出口会被反扣,小虫就无法出来,只好当狸藻的美食. 食虫植物能演化到吃动物,那么在地球应该繁衍兴盛才对,然而事实却非如此,食虫植物一直在减少中,说起来跟人还是脱不了关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为开发的压力外,猪笼草和瓶子草这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采集的压力,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食虫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胁逐渐提高,为了保护这些植物还是请人类克制一下私欲,为其他的生物想一想吧! 捕蝇草 食虫植物的叶片变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还有的像蚌壳……。各种奇形怪状的叶子,是它们捕捉昆虫的有效“装置”。 不同的食虫植物其捕食昆虫的方式也不一样。瓶子草和猪笼草设陷阱捕虫,是一种消极等待的被动方法;而捕蝇草则是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捕虫,因此最为惹人注意,也显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电影叫《中山植物园》,里面有这样一个非常珍贵的镜头:一个甲虫爬到一株植物的叶片上,蚌壳似的叶片迅速合拢,叶缘的刺毛也交错地扣合起来,把甲虫牢牢地关在里面,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很短,叶轮生。叶子的构造很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有羽状叶脉,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但到了叶端就长成肉质的,并以中肋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其形状呈月牙形,可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这就是它的“诱捕器”。每半个叶片的边缘都生有10—25根刚毛,其内侧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觉刚毛(或叫激发刚毛)。在叶缘还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用以引诱昆虫。 平时诱捕器张开,叶片向外弯曲,当上钩的昆虫爬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其中一根激发刚毛被触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或者在数秒钟内至少有两根激发刚毛被触动,那么诱捕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叶片便向里弯曲,叶缘上的刚毛交叉锁在一起,将猎物囚禁在里面。当昆虫在里面挣扎时,便再次触动激发刚毛,每触动激发刚毛一次,诱捕器就闭合得更紧。同时,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叶片上许多紫红色小腺体就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消化液,将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吸收。大约5天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后,叶子又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 在所有的食虫植物中,捕蝇草是人们最熟悉和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种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就曾精心研究过食虫植物,他特别喜欢捕蝇草,并称它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种植物”。 达尔文和生理学家伯登.桑德森对捕蝇草的捕食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卓越的发现。达尔文观察到,捕蝇草的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叶片才开始运动。因此他推测,一定有类似动物神经的电脉冲信号从刚毛传到诱捕器的运动细胞上,从而产生运动。伯登.桑德森用电流计来进行测定,结果电流计指针显示出有一股微弱的电流。这实际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过叶子,正是这种电信号调节了捕蝇草的捕食运动。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对刚毛的刺激强度不够,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诱捕器也不发生运动。当两次刺激时间相隔太近时,诱捕器也不能闭合,因一个动作电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个太近的时间里产生。这种现象,与动物神经中发生的麻痹现象十分类似。 后来,美国科学家威廉斯和皮卡德发现,捕虫草的动作电位,产生于每根刚毛顶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觉细胞中发生的受体电位;而每一个受体电位都产生若干个动作电位,使刚毛不停地运动。 达尔文不仅对捕蝇草在捕到昆虫时,其诱捕器不断紧闭,正确解释为由于昆虫为了逃脱所作的挣扎不断刺激激发刚毛的结果;而且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昆虫死后,诱捕叶片仍在紧闭。后来,威廉斯和皮卡德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捕蝇草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快速的捕捉运动,另一种是慢速的消化运动。前者是由机械刺激引起,由动作电位传递的;后者是由死亡昆虫的化学物质激发,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实验证明了这一解释的正确性。他们把半闭合的捕蝇草浸在近似于它分解昆虫所释放的溶液里,结果诱捕器又紧缩了大约40%。 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叶笼。叶笼瓶状,瓶口边缘较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或斑纹,还有整个叶笼都呈红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种。叶笼大小因品种而异,有些大型杂交种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笼的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气味引诱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入内,而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就很难逃出,最终被消化和吸收。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无花瓣。 猪笼草产于亚洲的热带地区,为附生植物,常常生长在大树下或岩石的北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可用吊盆栽种,平时悬挂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的地方养护,夏季高温时要避免烈日暴晒,否则强光会灼伤叶片,影响叶笼的发育。秋、冬、春三季则要放在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方养护,不宜过于阴暗,以免叶笼形成缓慢而小,表面色彩黯淡无光。猪笼草对水分比较敏感,必须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叶笼才能正常发育,因此在生长期除保持盆土湿润外,还要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以有利于叶笼的发育生长。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其他无机复合肥,以满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越冬温度最好在16℃以上,若低于15℃植株就会停止生长,而低于10℃叶片边缘则受到冻害损伤。每年的2月至3月在新根尚未长出时换土一次,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腐叶土或草炭土为佳,盆栽常用草炭土或腐叶土、水苔、木炭和树皮屑的混合基质栽培,因其黑色根易断,因此在换盆时应注意加以保护。 猪笼草的繁殖可在5月至6月进行扦插,选取健壮的枝条,每一片叶带有一段茎节,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度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套上塑料袋保持空气湿润,在30℃左右的条件下,约20天至25天生根。也可在生长季节进行压条繁殖,方法是把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下盆栽。还可通过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之结籽,用播种法繁殖。

H. 食人花盆栽怎么养,就是能吃蚊子那种

您说的是捕蝇草吗?食虫植物很多的

I. 人工养殖食人花有毒吗

人工养殖食人花有毒。食人花它是属于大王花,这种是不会食人的,通常生长的地方都是在美洲亚马孙河里面的沼泽地方,有些还会在原始森林里面,形态娇艳,花的形状就像是日轮。它最主要就是依靠苍蝇来传授花粉,吸收其他植物的营养来维持生活。

食人花的介绍

食人花通常生长的地方都是在沼泽地方,甚至还有些是处于原始森林之中。它的形态非常娇艳,花形看上去就跟日轮差不多。一般都是依靠苍蝇去达到授粉的效果,然后吸收到其他植物的营养来维持生活,因此整体看上去是没有叶子和茎部。

食人花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属的草本植物,其别名为大王花,主要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地带,且食人花的花形犹如日轮,其花朵具有5片花瓣,且每片花瓣长30至40厘米,食人花的直径最大可达1点5米。

食人花是肉质寄生草本植物,其主轴较短,没有叶片和地下根茎,且食人花的花朵为橘黄色,不含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食人花的吸取营养器官退化成菌丝,主要依靠吸取寄生植物的养分来存活。

热点内容
玫瑰颜料画法 发布:2025-07-03 09:23:35 浏览:66
七夕大丫头 发布:2025-07-03 09:16:04 浏览:757
怪盆景造型 发布:2025-07-03 09:14:09 浏览:901
绿植管理方案 发布:2025-07-03 08:59:28 浏览:928
梦见一朵很漂亮红花 发布:2025-07-03 08:48:03 浏览:465
倒扣盆盆景 发布:2025-07-03 08:09:22 浏览:981
插花尺寸 发布:2025-07-03 07:58:54 浏览:331
七夕诗词吗 发布:2025-07-03 07:26:18 浏览:396
七夕自编诗 发布:2025-07-03 07:19:16 浏览:536
牡丹江招贴 发布:2025-07-03 07:02:17 浏览: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