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盆栽
㈠ 螺旋铁一盆栽几棵好
一个盆种一颗就好了,如果马上要出效果就多种几颗,两三颗
㈡ 一种一圈圈螺旋形的盆栽植物叫什么
转运竹
转运竹:又叫弯竹,中文学名:富贵竹,拉丁学名:Dracaena sanderiana。原称:辛氏龙树,别名竹蕉专、万年竹,万寿竹属、距花万寿竹、开运竹、富贵塔、竹塔、塔竹。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通常放4支)。
游龙式梅花盆景:此式为梅花盆景的传统造型技艺,主要体现于徽派梅花盆景龙桩内造型上,树干虬曲,容由下而蜿蜒如游龙抱柱,又如螺体旋卷,所以又名螺旋弯。此式盆景,如苍龙腾云,有直冲云霄之势。选材主要针对树龄小的幼树进行:选用有一定高度的幼树,栽种时在主干旁插入一根有一定粗度的木棍,将幼树主干围木棍缠绕呈螺旋状上升并固定,注意用棕绳或麻布缠绕,忌用铁、铝丝等固定幼树以免伤及树皮而影响生长。
在一定高度打尖,促其侧枝生长。选留树干弯曲外凸处侧枝壮养造型,对树干做适当敲击、雕饰等手段催老催古,经多年培育即可成游龙式桩材,脱土上盆,撤去木棍,配一命名即成。此式梅花盆景成型后,主干滚动扭曲,一曲一回极富节奏感,能表现出梅花盆景清俊舒朗的艺术特色。
㈣ 杜鹃花的盘龙式盆景是怎样的造型
盘龙式:是将主干用铁丝顺着干身缠绕,然后用力扭曲,使主干呈螺旋状弯曲上升,如游龙专一般富有动势。这属种造型突出了主干形象,主干要粗,体现龙体的矫健,侧枝要稀,枝片只是掩映。也有将两枝粗细相当的主干彼此缠绕在一起的,如双龙盘柱,昂然有趣。
㈤ 热带有一种螺旋型的五个花瓣的花叫什么名字
是鸡蛋花吗? 概述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 中文名称:鸡蛋花外文名称: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别称:缅栀子、蛋黄花科:夹竹桃科属:鸡蛋花属分布区域:原产美洲墨西哥。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有栽培。形态特征高4~5米。枝粗厚而带肉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互生,羽状脉;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 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漏斗状),径约5-6厘米,5裂;五片花瓣轮叠而生,如同孩子们手折的纸风车。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因此得名,气味极芳香。除此之外,还有红,黄两种颜色。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理,还可供药用。
花期5~10月。果为一双生蓇葖;子多数,顶端具膜质翅,无种毛。生长习性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生性强健,能耐干旱,但畏寒冷、忌涝渍,喜酸性土壤,但也抗碱性。栽培以深厚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土为佳。适生温度为23℃至30℃,夏季能耐40℃的极端高温,气温低于15℃以下,植株开始落叶休眠,直至来年4月左右。叶片易感染角斑病、白粉病,介壳虫危害。繁殖方式扦插或压条繁殖,极易成活。用法用途在我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鸡蛋花是热情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招待宾客的最好的特色菜。在热带旅游胜地夏威夷,人们喜欢将采下来的鸡蛋花串成花环作为佩戴的装饰品,因此鸡蛋花又是夏威夷的节日象征。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和药用,有去湿之功效。木材白色,质轻而软,可制乐器、餐具或家具。花语鸡蛋花花语:孕育希望,复活,新生
Frangipani鸡蛋花花期是五月到十月,它没有神秘的传说,没有优雅的气质,高贵的芳姿,却有着很简单的外表--用五片花瓣组成了一个清新,充满希望的花语.简单平凡得就像人生,所以总是可以与人们那么靠近,失去距离...
㈥ 盆栽葡萄,如何修剪整形,请有经验的指教并说明理由
整形修剪,是盆栽葡萄的一项非常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技术措施。在野生状态下,葡萄枝蔓柔软细长,靠攀缘其它物体爬向空中,它自身不能形成一个高大的树冠。
㈦ 川派盆景的规则式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有规则式与自然式两 种形式。以规则式为主,因为它是川派盆景艺术的代表。规则式讲究“身法”,所谓“身法”就是蟠缚主干的造型方法,它是川 派盆景艺术的主要特色。和扬派盆景一样,自幼培养以蟠扎技艺 见长,表现了川派盆景严谨、奇雄的风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 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规则式主干有十种表现形式(身法)。
①掉拐法先选择从未蟠扎过的小树,带土掘起,斜栽于盆 中,倾斜角度大约在300~40。之间。斜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蟠 缚第一个弯子。如果树向右斜栽,则第一个弯子蟠向左边。若树 1日左斜栽,则第一个弯子向右边。第二弯是全株的主要弯子。如 树梢向东方倾斜,第一弯则将树梢蟠向西方。此时若作者以背靠 北方,面对南方而站立,第二弯将指向西方的树梢掉转头指向北力,第二弯的弯内面向作者,这是正面对着作者;相反,将树梢 转向南方,则弯背对着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弯子背面。这就是将 第一弯横拐成第二弯,“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弯有两种 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对,一株弯内向着作者,一株弯背向 着作者。陈设在门厅两侧。第三弯是再将第二个弯子拐回来。四
弯、五弯是来回弯曲,五弯做成顶片,有时还再加一个六弯做成 顶片。习惯蟠成五个弯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弯、二拐、三 出、四回、五镇顶,或称一弯、二拐、三怀、四抱、五照足。镇 顶和照足都是做成顶片的意思,并且要求顶片和干基部(足)在
一条与地面的垂直线上。
造型完毕后,从正面看,可以看见第一个弯子和第二个弯的一部分,三弯以上看不见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称“一弯大,二 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由侧面看,第一个弯子看不到,是 一段直线条,第二个弯子可见一部分,第三个以上的弯子全部可 以看见。此种形式在主干蟠曲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 的道理。巧妙地运用了露藏关系,从正面转侧面,各个弯子渐隐 渐现,隐现交替,不论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见到所有的弯子,确 实使人有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
②对拐法又称正身拐,主干在同一立面上来回弯曲。弯子 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无带子。从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弯 子,在侧面看不到弯子。此式适合于陈设门、厅两侧,左右各 一,颇为壮观。
③滚龙抱柱法又称螺旋弯。第一弯与第二弯的蟠曲方法与 掉拐相同,第三个弯子以上是盘旋丽上,经过蟠缚,主干呈螺旋状,如古代宫殿中龙柱形状,故称滚龙抱柱。又如旋卷的螺体,故又称螺旋弯。
④方拐法又称汉文弯,此形与对拐相似,只是对拐的弯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弯子是方的“弓”字形。流传于川西郫县、灌县、彭县、新繁等县。此型多用垂丝海棠、紫薇两个树种。蟠缚时,先在主干两侧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横的小竹竿,扎成方格形。待嫩梢长到适当的时候,将嫩梢捆缚到方格上,并使嫩梢的转角成为直角,形成方格状的弯子。因为嫩梢不易断裂,成型需要10—20年时间,费工较多。但形态别具一格,还是会给人 以一种新的艺术感受。
(5)三弯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茎基部(足)起向上,如对拐法一样.蟠扎九个弯子至顶端。再在与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个大弯子,三个大弯子形成正面,九个小弯子是侧面。故称三弯 九倒拐。树种有罗汉松、垂丝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于川西重庆、大邑、温江、灌县等地。
⑥大弯垂枝法先将主干蟠蓝成一个大弯子,将大弯顶部以 上的主干剪去,留下的弯子上的枝条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弯背上。靠近弯顶处有可以蟠成后足盘的枝条也可留下不剪。此后足盘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个以上的枝盘,否则这个枝条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种高接法)法接一枝条作后足盘。前足盘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弯的弯内顶部,后足盘枝条上一点的部位,倒接一枝条,蟠成前足盘,促其下垂,其上需蟠三至五个枝盘。大 弯顶部也巴接一枝条做成顶及四至五个枝盘。此法技术性强、难度大、时间长、用工多。蟠缚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干大弯一
株,前足盘、后足盘、顶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 米的六方形花台内,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动势较强,垂枝倒 挂。
⑦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先将树干自40~50厘米 高处截去,大树可高一些,小树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倾斜度50度--70度为宜(与地面的夹角)。待新枝萌发后,选一粗壮枝条蟠 作主干的延伸,最好在主干上,选一侧枝作前足盘,再选一后足盘和一个带子。主干蟠缚近视三弯九倒拐。顶部与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称接弯掉拐。上半弯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称逗身掉拐法。此法适用于树干不能蟠成弯子,或虽能蟠成弯子,但缺少枝 条的桩头,此造型别具一格。
⑧逗身照蔸法又称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选择没有主 干的树蔸,掘起,根据树形栽植。待萌发新枝后,选二三根生长 位置合适的粗壮枝条蟠为主干。选两根枝条的一主一辅,选三根 枝条的一主二辅。主干蟠三至四个弯子,副干两至三个弯子。树 蔸似山,主副于则是山上之小树。
⑨直身逗顶法又称直干接头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适用于 大中型树桩。主干不宜弯曲,干的基部具有能蟠缚成三层以上枝 盘的枝条。截去顶端,选留主干延伸的枝头要具有两至三个可蟠 扎成枝盘的枝条。
⑩巧借法 又称综合法,主干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对拐法,或 滚龙抱柱法,或主干某一段为直干处理。此法根据树木的形态特 点。至于选择何种造型,要灵活自由,以画面的需要为准。这也 是一种有趣的造型方法
㈧ 螺旋状的直立茎,,有点像仙人掌类的,有叶子,这是什么花
霸王鞭(学名:Euphorbia royleana)是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干热河谷,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霸王鞭
二名法
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亚科
大戟亚科(Subfam)
族
大戟族(Trib. Euphorbieae)
属
大戟属(Euphorbia Linn.)
亚属
大戟亚属
种
霸王鞭
英文名
royleanEuphorbia
目录
1 植物名称
2 中药名称
3 乐器名称
展开
1 植物名称
1.1 基本解释
1.2 基本信息
1.3 形态特征
1.4 生态习性
1.5 繁殖方法
1.6 栽培管理
1.7 霸王鞭花叶病
2 中药名称
3 乐器名称
3.1 基本解释
3.2 详细介绍
1 植物名称 编辑本段
1.1 基本解释
bàwángbiān名 常绿多浆植物,茎粗壮,有五个棱,有成型的乳头状硬刺。原产马来群岛,非沙漠植物,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1.2 基本信息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英文名:(Euphorbia antiquorum)
1.3 形态特征
: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形。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叶片多浆,革质,倒卵形,基部渐狭,浅绿色。茎叶含白色乳汁、有毒。
1.4 生态习性
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
1.5 繁殖方法
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荫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的条件下,40-50天可生根。
1.6 栽培管理
要求阳光充足,冬季宜置于向阳房间,温度维持10-12℃以上,节制浇水,保持盆土稍干燥。开春后随温度升高,可逐渐增加浇水。天暖后可放到阳台或院子里,但仍应节制浇水。
主要病虫害:茎腐病、黑霉病等。
适生范围:原产印度东部。鄢陵各花卉场圃均有栽培。
园林用途:多作盆栽,布置厅、堂,室内观赏。
繁殖与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阳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湿度应维持在10-12℃以上。
应用
北方多盆栽观赏,暖地可露地栽培。
1.7 霸王鞭花叶病
[1]霸王鞭,常见病害之一,引种区零星分布,病株较健株稍矮小。
症状
霸王鞭叶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褪绿黄斑,有的相互连接,黄斑透过叶片背面。
发病规律
病毒引起。该病在一些花圃零星发病。全株性病害。可借扦插繁殖传播。其他传毒介体不明。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减轻症状。霸王鞭喜强光,高温,耐干旱,不耐寒,宜栽植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注意施肥。忌栽于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平时浇水不要过多,尤忌积水。
(2)从无病健株上采集接穗扦插繁殖,不要自病株采集接穗繁殖。
(3)如将其作为园艺品种栽培,应严格控制范围,防止大面积扩散。
2 中药名称 编辑本段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Bà Wánɡ Biān
【英文名】roylean Euphorbia
【别名】刺金刚。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采收和储藏:随采随用。
【原形态】霸王鞭 多年生肉质灌木,高达3m。有乳汁状液。茎基部近圆柱形,上部四角形或五角形;小枝有3-5条纵校,边缘波浪状。单叶互生,少而早落;叶柄长约6mm,基部有刺一对;叶片倒披针形,长10-12cm,宽2-4cm,全缘,两面无毛;肉质。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具短柄,排列成聚伞状,花黄色。蒴果近球形,径约1cm。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石隙,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干燥气候,喜半荫、耐干燥,久耐寒、忌涝。温度不宜低于8℃。根条不强,生根易而生长慢。南方高温地区露地栽培;北方低温地区盆栽,室内越冬。
栽培技术用 扦插繁殖。选健壮无病斑的扁茎作插穗,长约6cm左右,扦插于砂床内,深约1.5cm,扦插后砂温在24℃左右、具有一定的湿度条件下,约24d即能生根,待根长至3cm,即可移栽于盆内。
田间管理 北方冬季室内温度要保持在8℃以上,放在有地光处,春季室外培养,以放在半荫处为宜。露地栽培,遇雨季要排除积水。现蕾开花前可施人畜粪肥或磷钾化肥。
【化学成份】
全草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2,3-dimethoxyellag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含大戟二烯醇 (euphol)、巨大戟萜醇(ingenol)。
花者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巨大戟醇二萜乙酸酯(ingenol diacetate)。
乳汁含四环三萜(tetracyclictriter -pene),环霸王鞭萜烯醇(cvcloroylenol),蒲公英赛醇,β-粘霉烯醇(glut-5-en-3β-ol),大戟二烯醇,又含巨大戟萜四乙酸酯(ingol-tetraacetate),巨大戟新萜醇三乙酸酯(ingol-triacetate)。
【性味】苦涩;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取浆汁搽涂。
【注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附方】治大疮大毒,皮癣:霸王鞭浆汁,外搽患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主一切单腹胀水气、血肿之症,烧灰为未,用冷水送下。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入祛风,消炎,解毒。洽疮毒,皮癣。
【摘录】《中华本草》
3 乐器名称 编辑本段
3.1 基本解释
bàwángbiān
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两端安有铜片。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一面歌唱,也叫花棍舞、打连厢。
3.2 详细介绍
霸王鞭,俗称“连厢”、“花棍”、“金钱棍”等。民间艺人卖唱时的乐器兼舞具。以竹竿,两头开缝,穿以铜钱,演出时持杆,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发声,伴歌舞。多流传与皖、鲁、苏北。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霸王鞭》:“窄样春衫称细腰,蔚蓝首帕髻云飘。霸王鞭舞金钱落,恼乱徐州《叠断桥》。”原注:“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其曲名《叠断桥》,甚动听。行,每覆篮帕作首粧。”
打连厢、打花棍、浑身响等名也指一种舞蹈型的运动。是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
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现对它的记载 。鞭长约1米,以竹、木做成,两端嵌有铜钱,鞭身饰以彩纹。有单鞭也有双鞭,舞者以鞭敲击肩、臂、腰、背、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随之而跳跃舞蹈。两人或多人舞时还相互对击。即兴性较强,可根据自己的情绪、性格和技巧击打。各地还有一些套路,如雪花盖顶、黄龙缠腰、三点头等。
霸王鞭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在清代许多著作中对它都有记述,如毛奇龄的《西河词话》中记载:"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词,……此人至今谓之连厢,亦曰打连厢。"康熙年间李振声的《百戏竹枝词》中记有:"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这种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
进行这一运动时,一手的手指上扣着绣有各种图案的方巾,另一支手执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双手各执一鞭的。舞起来时,以鞭击打或碰击臂、腿、肩、腰、背、脚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两人以上舞蹈时常常互相对敲,随着跳动的步伐,这些器械发出整齐有节奏悦耳 的响声。参赛者人数不限,可一个人打,男女双打,也可集体分组对打。参赛者按一定套路有规律、有节奏地挥舞击打,形成一套跳跃、舞打的连续动作。步法有立、跪、蹲、坐、卧、行进、停留、跳跃等各种动作。击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两端交替不断地碰打自己身体各处,也可棍与棍、棍与地碰击。男女对打和集体对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脚勾脚"、"凤穿花"、"五梅花"、"双采花"、"一条 街"、"龙吐水等竞技动作和舞打队形。霸王鞭运动量大,有跳跃、下蹲、转体以及许多舞蹈动作,舞蹈时用霸王鞭围绕身体的主要关节碰击发出的响声和由此引动上身的拧、摆和小腿的变化和双脚的跳动,形成各式各样的动作。各地霸王鞭的打法有着许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盖 顶"、"黄龙缠腰",山西、陕西的"三点头"、"缠腰跪打"等。还有"走八字"、"套葫芦"、"龙摆尾"等。基本动作有"戳鞭","行进四磕鞭"、"二踢蹦"、"压鞭"、"连八下"、"一条街"、"打西门"、"五梅花"、"金鸡打架"、"二龙抢宝"、"背合背"、"心合心"、"脚钩脚"等。
霸王鞭还包括金钱鼓和双飞燕,三者同时进行。金钱鼓又叫八角鼓,是一种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绷有羊皮,每角钉有铁钉,拴上铜钱,推打时发出的声音比霸王鞭更为奔放。双飞燕用四块竹片做成,饰以彩带,用手各握两片,向身体各部分敲击,动作舒展矫健,铿锵有致。一般男子舞金钱鼓、双飞燕。女子舞霸王鞭,从两人到十几人均可,但要组成双数。舞者随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体各部位敲击的节奏,双膝轻轻颤动,肩、胸、腰、随之晃动,并唱各种小调,同时还有笛子或三弦伴奏。
有叶子的
㈨ 银杏树盆栽如何造型
银杏盆抄景的造型设计袭:在春季从大树上分下形态较好的根蘖移植上盆后,在营养生长期间稍加以修剪和攀扎,即可成为好盆景。
第一年是培养桩头的基础。夏季强旺枝生长快,可在两个分枝上缩剪。修剪刺激后所生出的二次枝,要及时剪除。夏末秋初生出的新枝,可予保留。冬季落叶后和第二年发芽前,对轮生枝、交叉枝、过长枝等多余枝条应一律剪除。对桩木根部生长的萌蘖条要及时剪除。
第二年是缠扎铁丝和劈干造疤。缠扎时要防止枝与干生产断裂撕开现象,若主干基部比较坚硬,造型拿弯时应用麻绳、塑料带从主干基部螺旋式缠扎,以防弯曲中发生撕裂。也可用斧头砍开主干的中下部,深达髓部,这样更能增加盆景的峻峭雄奇之感。
第三年时,干粗、株高、冠大、根深,须更换大盆,填足肥沃土壤,同时,搞好做顶工艺。其方法是:顺着主干打一个边圆形的圈,后将侧枝分别向四周分散。
第四年枝条逐渐增多,株形趋于稳定,即可定于作品盆中,然后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原设计方案,做出千姿百态,神采各异的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