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桥盆景
Ⅰ 扬州桥梁结构
先介绍一下:大跨度桥主要有四种类型: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协作体系桥;
中小跨径桥主要有:拱桥、梁桥、拱梁组合体系桥、钢桁架桥...
其中梁桥又分: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刚架桥等等...
拱桥又分简单拱桥、桁拱桥、连拱桥....
梁拱组合体系桥又分: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俗称飞鸟式)、下承式(俗称系杆拱)。
还有桥型的各种组合以及各种不常见的怪桥如:升降桥、带拉桥等等...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分类,如果从材料及局部构造上分就更多了,
如单索面斜拉桥,双索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叠合梁斜拉桥......
所以你只要根据扬州的桥对应上面的解释就可以了,让我想想
润扬大桥是斜拉桥
如意桥:跨小秦淮河南段,龙头关北,为砖拱桥
公园桥:跨小秦淮河,小东门桥北,为砖拱桥。
新桥:跨小秦淮河,公园桥北,为砖拱桥。
小虹桥:跨小秦淮河,新桥北,为砖拱桥。
萃园桥:跨小秦淮河,小虹桥北,近靠萃园,故名。初建于民国早期,1938年重建为砖拱平桥。
董子桥::(新萃园桥)跨小秦淮河,萃园桥北,文昌中路中段,桥东北柳巷有董子祠。1978年兴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务本桥:跨小秦淮河,董子桥北。
大东门桥:跨小秦淮河,务本桥北,大东门街东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大东门外木吊桥。1927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北水关桥:跨小秦淮河北端,大东门桥北,盐阜西路西段,冶春南。桥下原为北水关。1955年兴建,为单孔砖拱桥,1986年扩建。
石狮桥:跨护城河东首。扬州漆器厂工艺美术馆大楼前。
联合桥:跨护城河,石狮桥西,扬州漆器厂前,为十一孔拱桥。
七孔桥:跨护城河,联合桥西,扬州第四人民医院前,为七孔拱桥。
新广储门桥:跨护城河,七孔桥西,位于广储门桥东侧、个园北门前。1988年兴建,为单孔砖拱平桥。
广储门桥:跨护城河,新广储门桥西。原为广储门外木吊板,清同治年间重建为砖拱桥。建国后于1977年、1988年维修加固。
史公桥:跨护城河中段,广储门桥西,史可法路南首。1975年兴建为单孔双曲拱桥。
天宁门桥:跨护城河,史公祠桥西,天宁寺前。原为天宁门外木吊桥,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为石台木面。1959年重建,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老北门桥:跨护城河,天宁门桥西。原为北门外木吊桥,后改建为石台木面。1950年重建,196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新北门桥:跨护城河西段,老北门桥西。1937年兴筑新马路开辟新北门时始建,为石台木桥。建国后重新改建,现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
曲水红桥:跨护城河西首,位于盆景园内西园曲水景点。
玉带河
问月桥:跨玉带河南首。初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砖拱桥。解放后扩建,2004年重修。
叶公桥:跨玉带河,问月桥北,长征西路东首,因近叶(相)公坟而得名。原桥建于明代,为石拱桥。1922年5月南移并建为单孔砖拱桥。
小市桥:又名宵市桥,跨玉带河中段,叶公桥北,梅岭西路西段。隋唐时代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相传隋炀帝在此设夜市,清宗文鼎诗“河桥尚忆繁华夜,小市春灯煮百羊”即指此。千百年来桥身多次兴废,但桥址位置据史料记载无大变迁。现存桥为近年重新修建。
新凤凰桥:跨玉带河北段,小市桥北,漕河路西首,为新建公路桥。
小迎恩桥:俗名凤凰桥,新凤凰桥北侧,现已弃用。
漕河
高桥:跨漕河东首、古运河入口处,高桥路上。原为砖拱桥,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代有过桥亭,有码头在桥下,画舫云集。现高桥为新建公路桥,桥头有碑亭,碑上一面刻漕运起点,一面刻南巡御道。
漕河桥:跨漕河中段,史可法路北段。1986年兴建为T型梁结构钢筋混凝土桥。
迎恩桥:跨漕河西首,风凰桥街中段。传始建于宋代(宋代迎恩桥在今叶公桥附近,古代俗呼迎门桥)。清雍正五年重建为砖桥,有过桥亭。1965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邗沟
黄金坝桥:跨古邗沟东首,隋唐时城北部水路进出扬州要道。明清时坝上皆鱼市。“城肆贩户,于此交易。肆中一日三市,早挑、中跳、晚挑,皆沿湖诸村镇中人为之。”桥东即为古运河。
邗沟桥:跨古邗沟,黄金坝西。
月明桥:竹西公园内。隋唐时名桥,现桥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竹西公园北蜀冈上,原有禅智寺(又名竹西寺),曾是随炀帝行宫。唐张祜《纵游淮南》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邗沟公路桥:跨古邗沟中段、史可法路北首。1986兴建,为单孔T钢筋混凝土桥。
螺丝湾桥:跨古邪沟西段,友谊路中段。清同治城厢图标为“螺丝桥”。原为砖拱人行桥。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瘦西湖
虹桥:原名红桥,俗称大虹桥,跨瘦西湖南首。初建于明祟帧年间,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拱桥,曾有过桥亭,后多次修建,1973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拱圈结构。清代此处为文人咏诗结社之所,“虹桥揽胜”、“虹桥修禊”,为瘦西湖名胜之一。
春波桥:瘦西湖内,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清时即有。原桥已毁。现桥建于1991年。
小红(虹)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南侧。
玉版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北侧。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
长春桥:在瘦西湖长春岭北、长春路上。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界于漕河与瘦西湖之间。建于清乾隆时,为石拱桥。旧有过桥享。后经过加宽扩建。
藕香桥:瘦西湖白塔东南侧,因靠近法海寺,原名为法海桥。后寺改名为莲性寺,桥则改名为藕香桥。
莲花桥:俗名五亭桥,跨瘦西湖,系环孔石桥。清清乾隆年间建,上置五亭,状如莲花。桥亭曾毁于咸丰兵火,光绪时修复。
小石桥:瘦西湖内,玲珑花界前。
九曲桥:瘦西湖内,二十四桥景区内。
二十四桥:瘦西湖内,熙春台北侧。为二十四桥景区景点之一。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宝带河(蒿草河)
文汇路桥:跨宝带河南段,文汇东路中段。
自清桥:跨宝带河,位于文昌西路。1987年兴建,为3孔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桥。
双桥:跨宝带河,自清桥北,四望亭路中段。
蒿草河桥:跨宝带河,位于扬子江北路。
念四桥:跨宝带河,熙春台西,扬子江北路上。又名廿四桥、红药桥。李斗《扬州画舫录》指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而不是“古之二十四桥”,所谓二十四美人吹箫之说,“盖附会言之矣”。程午桥《扬州名园记》认为,因姜夔《扬州慢》词“念桥边红药”句,后人遂以红药、念桥名之。1957年,丰之恺先生专程来扬州寻访二十四桥,因名讹误,乘车到西门外,所见不免大失所望。 1988年改建为一孔T型梁钢筋混凝土桥。
保障河
下马桥:跨蜀冈下保障河,平山堂东路中段。隋唐时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古桥址在今下马桥东。现桥为五孔拱桥。
二道河
放鹤桥:跨二道河,文汇东路东段。
骑鹤桥:跨二道河,放鹤桥北,原名战备桥,位于文昌中路西段。
来鹤桥:跨二道河,骑鹤桥北,位于四望亭路美食街上。
新河
赏月桥:跨新河,位于江阳中路上。
得月桥:跨新河,赏月桥北,位于兴城路西路东段。
揽月桥:跨新河,得月桥北,位于文汇西路东段。
望月桥:跨新河,揽月桥北,位于秋雨西路。
吟月桥:跨新河,望月桥北,位于四望亭路西首。
古运河
通扬桥::跨古运河,江阳路上。1935年兴筑通扬公路时建桥,故名。原为木结构简易公路桥,两中孔为平旋开启式活动孔。1968年改建为块石桥台钢筋混凝土溜柱桩排架4孔双曲拱桥。1985年扩改建为T型梁4孔钢筋混凝土桥。
渡江桥:跨古运河,渡江路南首,通扬桥东北。1953年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台、木结构桥面公路桥。196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82年扩建桥面,两侧加宽至21.8米,并改建为下部钻孔灌注桩、上部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结构。
徐凝门桥:跨古运河、徐凝门路北。渡江桥北。1977年4建,为一孔钢筋混凝十高低肋双曲拱桥。
跃进桥: 跨古运河,广陵路东首,徐凝门桥北。建于大跃进时期。1962年建为排架T形梁钢筋混凝土桥。1981年11月加宽扩建桥面至l4米。
解放桥: 跨古运河,文昌中路东首。建于解放初期。1952年兴建。为扬州城市第1座钢筋混凝十桥。1984年扩建,2004年改建。
便益门桥:跨古运河,盐埠路东端。
五台山大桥:跨古运河,漕河路东。
扬州船闸桥:跨古运河,太平北路上。
怎么样,找了那么多,希望可以帮得上忙
我有两个朋友现在也在邗江中学,一个叫王天琪,还有一个叫宗祯,认识的话就帮忙想他们问好吧,谢谢咯!(如果中考我再少考一分的话,呵呵,我就在邗江中学了)好好学习啊,加油咯!
Ⅱ 大张庄多少人口
赵庄村。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27382人、先庄村、焦庄居委会。辖7个社区居委会。辖12个村委会,人口44744人。车站街道办事处面积45平方公里、8乡:阳丰村、吴寨村。辖15个村委会、陶城居委会、刘桥村、八里刘村、蔡岗村。旅游景点有“中原盆景”之誉的嵖岈山、五车牛村:花庄村。土特产品有遂沙、李屯村、杜赵村、张吴楼村、大王庄村、张赵庄村、万庄村、王悦村、罗李村:吴集村、王来宾村。灈阳街道办事处面积33、刘虎庄居委会、王陈村居委会、党庄居委会、三官庙居委会、窗户台村、张店村,属驻马店市、霍庄村。阳丰乡面积80、菊园居委会,无霜期220天、大陈庄村、大魏庄村。总面积1080、土山村、圈子王村、大王台村、魏楼村。辖15村委会、付庄居委会、鲍庄村、陈庄村、杨店村、大刘庄村、黄西河村、上仓村、吴阁村、前李村,年降水量972毫米、黄桃等、建材、嵖岈山镇、火龙庙村、高楼村、边子张村、杨楼村、刁庄村.3平方公里、古泉山村、坡于村、火龙庙村、龙泉村、大牛村、邓庄村。和兴镇面积140平方公里、小寨村。常庄乡面积57平方公里、小王庄村、康庄村、雷王庙村。区内已形成以造纸。槐树乡面积80平方公里、薜庄村、青龙居委会、初徐村。辖12个社区居委会:褚堂村、黑赵村、土楼村、阳丰乡:碴岈山村、大兴村、肖庄村.9°C、闫桥村:前进居委会。嵖岈山镇面积96平方公里、南海居委会,人口28600人、胡赵庄村、坡李村、魏楼村:竹园村。褚堂乡面积49平方公里、任庄村:民安居委会、悦庄村、小磨油、和店村、陶成居委会、石寨铺镇:和兴村、沈庄村、赵楼村、民安居委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支柱工业体系、李兴楼村、大金庄村,人口43000人、马庄村。辖16个村委会、潘赵村.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索店村:灈阳街道办事处、槐树乡、刘庄居委会、罗庄村:张台村、柳庄村、培楼村、莲花湖街道办事处、文城乡、魏楼村。沈寨乡面积109平方公里。文城乡面积51平方公里遂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县人民政府驻灈阳街道办事处、小营村;嵖岈山风景区、王楼村、马庄居委会、魏湾村、青龙居委会、李尧村、刘店村、杨庄村、段山口村、刘庄村、靳庄村、化工,年平均气温14、南海居委会、陈庄村、大张庄村。玉山镇面积69平方公里、马庄村:文城村、大营村、花庄乡。辖24个村委会、于楼庄村。辖9个村委会、周楼村、3镇,人口5600人、郭庄居委会、李庄村、张湾村、刘楼村,人口54万。辖14个村委会、砖桥村、池庄村、沈寨乡、和兴乡.1平方公里、钟庄村、岗关庄村,人口38000人、老庄村、三里桥居委会、栗园村。嵖岈山风景区管理3个村委会、高卫楼村、大刘庄村、褚堂乡、黄庄庙村、张庄村、长寺村、恒兴村、王庄村、后楼村、流水店村、刘阁村、青石桥村、孙庄村、岗赵村、东营村:沈寨村、施庄居委会。辖10个居委会、贾庄村、常韩村、南魏庄村,人口34000人:槐树村。 遂平县辖3街道办事处、徐楼村、罗子张居委会,人口51505人、干石桥村、金山居委会、草庙村、田堂村、泰安居委会、富强居委会:人民路居委会,人口32000人、程台村。凤鸣谷风景区面积48平方公里、官庄村、还有唐岗春秋故城遗址等、柳树庄村、红石崖村、郑湾村、罗池坑村、常庄村、火石山村、三里朱村。石寨铺镇面积79平方公里、吴楼村、菊园居委会:玉山村、高竹园村、神沟庙村、大里王村。辖17个村委会、吴庄村、袁庄村、车站街道办事处、屈庄村、蒋庄村、王老庄居委会、徐店村,人口31000人、远城村、前湖村、胜桥村、吴庄村。莲花湖街道办事处面积15平方公里。管理4个村委会、藕花村、前王庄村,人口55000人、大石桥村、马楼村,人口31000人、邢桥村、凤鸣谷风景区、赵庄村、朱屯村、赵陈村、金刘村:石寨铺村、张楼村、赵庄村,人口23000人,人口26000人、魏庄村、吴岗村、韩楼村、周楼村。花庄乡面积105平方公里、彭庄村、苏庄村、铁西居委会。辖24个村委会、常庄乡、沟南刘村、双楼村、海眼村、徐庄村、席庄村、李集村、玉山镇、下阳村、高庄村、柴庄村、黄庄村。 谢谢。辖13个村委会,人口71000人
Ⅲ 请大家帮忙找找扬州桥梁力学结构,十万分的感谢!!!
先介绍一下:
大跨度桥主要有四种类型: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协作体系桥;
中小跨径桥主要有:拱桥、梁桥、拱梁组合体系桥、钢桁架桥...
其中梁桥又分: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刚架桥等等...
拱桥又分简单拱桥、桁拱桥、连拱桥....
梁拱组合体系桥又分: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俗称飞鸟式)、下承式(俗称系杆拱)。
还有桥型的各种组合以及各种不常见的怪桥如:升降桥、带拉桥等等...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分类,如果从材料及局部构造上分就更多了,
如单索面斜拉桥,双索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叠合梁斜拉桥......
......
下面是扬州的了:
扬州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唐时期,就已是—个上著名的水上都会。市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唐人诗句“入郭登桥出郭船”(罗隐),反映了扬州水盛桥多的地理特征。唐时扬州,街垂千步柳(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霞映两重城(子城、罗城),运河穿城而过,北由邗沟出城(在今黄金坝),连接运河,南由官河出城(在今南门),南通长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的唐代扬州二十四桥,主要就是在可通船行舟的浊河(今蜀冈南保障河一线)、邗沟、官河(今玉带河、汶河路一线)上。浊河上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官河上有驿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邗沟上有参佐桥等。
因唐末五代战乱,扬州城废地荒,人口减少,雄富扫地。宋代扬州城范围缩小,宋大城位于唐罗城的东南部,北城濠即今漕河,西城濠即今二道河。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城东运河黄金坝至宝塔湾一段开通,城内河道交通功能降低。经过宋、元战祸,明代,扬州城池更小,位于宋大城西南部,北城濠为今护城河,东城濠即为今小秦淮河,后筑新城,城东界才至运河。清代扬州城四至不出明城范围。明清时期,汶河、小秦淮两条内城河上大多为砖拱(或砖石拱)人行桥,著名的有汶河上的开明桥、文津桥、通泗桥、太平桥、星桥及小秦淮河上的务本桥、小虹桥、兴隆桥、如意桥等。
民国时期,城区通向外地始建公路,便陆续新建和改建一批桥梁,主要新建桥梁有通扬桥、新北门桥、新南门桥、新桥、公园桥、萃园桥等,均为木桥或砖拱平桥。
建国后至今,在古运河上陆续建造了解放桥、渡江桥、跃进桥、徐凝门桥、湾头闸桥、五台山大桥、便益门桥;小秦淮河上建北水关桥、董子桥(新萃园桥)、龙头关桥;北城河上建史可法路桥、新广储门桥;漕河上建漕河桥、高桥;邗沟上建邗沟公路桥、螺丝湾桥、邗沟桥;宝带河(蒿草河)上建蒿草河桥、念四桥;玉带河上新建凤凰桥、修建小市桥、问月桥等。二是拆除了一些古桥和淘汰了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桥,如汶河上通泗桥、太平桥、星桥、开明桥、文津桥,小秦淮河上的板桥、兴隆桥、鸦子桥等或失修或作用不大而损坏拆除。
小秦淮河
龙头关桥:跨小秦淮河南端,南通西路中段。
如意桥:跨小秦淮河南段,龙头关北,为砖拱桥。
小东门桥:跨小秦淮河,如意桥北,甘泉路东段。初建于明代,原为小东门外木吊桥。后改建为砖拱平桥,1951年拓宽街道时修建,并将其两侧加宽为钢筋混凝土梁板。
公园桥:跨小秦淮河,小东门桥北,为砖拱桥。
新桥:跨小秦淮河,公园桥北,为砖拱桥。
小虹桥:跨小秦淮河,新桥北,为砖拱桥。
萃园桥:跨小秦淮河,小虹桥北,近靠萃园,故名。初建于民国早期,1938年重建为砖拱平桥。
董子桥::(新萃园桥)跨小秦淮河,萃园桥北,文昌中路中段,桥东北柳巷有董子祠。1978年兴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务本桥:跨小秦淮河,董子桥北。
大东门桥:跨小秦淮河,务本桥北,大东门街东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大东门外木吊桥。1927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北水关桥:跨小秦淮河北端,大东门桥北,盐阜西路西段,冶春南。桥下原为北水关。1955年兴建,为单孔砖拱桥,1986年扩建。
护城河
石狮桥:跨护城河东首。扬州漆器厂工艺美术馆大楼前。
联合桥:跨护城河,石狮桥西,扬州漆器厂前,为十一孔拱桥。
七孔桥:跨护城河,联合桥西,扬州第四人民医院前,为七孔拱桥。
新广储门桥:跨护城河,七孔桥西,位于广储门桥东侧、个园北门前。1988年兴建,为单孔砖拱平桥。
广储门桥:跨护城河,新广储门桥西。原为广储门外木吊板,清同治年间重建为砖拱桥。建国后于1977年、1988年维修加固。
史公桥:跨护城河中段,广储门桥西,史可法路南首。1975年兴建为单孔双曲拱桥。
史公祠桥:跨护城河,史公祠前。
天宁门桥:跨护城河,史公祠桥西,天宁寺前。原为天宁门外木吊桥,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为石台木面。1959年重建,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老北门桥:跨护城河,天宁门桥西。原为北门外木吊桥,后改建为石台木面。1950年重建,196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新北门桥:跨护城河西段,老北门桥西。1937年兴筑新马路开辟新北门时始建,为石台木桥。建国后重新改建,现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
曲水红桥:跨护城河西首,位于盆景园内西园曲水景点。
玉带河
问月桥:跨玉带河南首。初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砖拱桥。解放后扩建,2004年重修。
叶公桥:跨玉带河,问月桥北,长征西路东首,因近叶(相)公坟而得名。原桥建于明代,为石拱桥。1922年5月南移并建为单孔砖拱桥。
小市桥:又名宵市桥,跨玉带河中段,叶公桥北,梅岭西路西段。隋唐时代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相传隋炀帝在此设夜市,清宗文鼎诗“河桥尚忆繁华夜,小市春灯煮百羊”即指此。千百年来桥身多次兴废,但桥址位置据史料记载无大变迁。现存桥为近年重新修建。
新凤凰桥:跨玉带河北段,小市桥北,漕河路西首,为新建公路桥。
小迎恩桥:俗名凤凰桥,新凤凰桥北侧,现已弃用。
漕河
高桥:跨漕河东首、古运河入口处,高桥路上。原为砖拱桥,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代有过桥亭,有码头在桥下,画舫云集。现高桥为新建公路桥,桥头有碑亭,碑上一面刻漕运起点,一面刻南巡御道。
漕河桥:跨漕河中段,史可法路北段。1986年兴建为T型梁结构钢筋混凝土桥。
迎恩桥:跨漕河西首,风凰桥街中段。传始建于宋代(宋代迎恩桥在今叶公桥附近,古代俗呼迎门桥)。清雍正五年重建为砖桥,有过桥亭。1965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邗沟
黄金坝桥:跨古邗沟东首,隋唐时城北部水路进出扬州要道。明清时坝上皆鱼市。“城肆贩户,于此交易。肆中一日三市,早挑、中跳、晚挑,皆沿湖诸村镇中人为之。”桥东即为古运河。
邗沟桥:跨古邗沟,黄金坝西。
月明桥:竹西公园内。隋唐时名桥,现桥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竹西公园北蜀冈上,原有禅智寺(又名竹西寺),曾是随炀帝行宫。唐张祜《纵游淮南》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邗沟公路桥:跨古邗沟中段、史可法路北首。1986兴建,为单孔T钢筋混凝土桥。
螺丝湾桥:跨古邪沟西段,友谊路中段。清同治城厢图标为“螺丝桥”。原为砖拱人行桥。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瘦西湖
虹桥:原名红桥,俗称大虹桥,跨瘦西湖南首。初建于明祟帧年间,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拱桥,曾有过桥亭,后多次修建,1973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拱圈结构。清代此处为文人咏诗结社之所,“虹桥揽胜”、“虹桥修禊”,为瘦西湖名胜之一。
春波桥:瘦西湖内,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清时即有。原桥已毁。现桥建于1991年。
小红(虹)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南侧。
玉版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北侧。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
长春桥:在瘦西湖长春岭北、长春路上。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界于漕河与瘦西湖之间。建于清乾隆时,为石拱桥。旧有过桥享。后经过加宽扩建。
藕香桥:瘦西湖白塔东南侧,因靠近法海寺,原名为法海桥。后寺改名为莲性寺,桥则改名为藕香桥。
莲花桥:俗名五亭桥,跨瘦西湖,系环孔石桥。清清乾隆年间建,上置五亭,状如莲花。桥亭曾毁于咸丰兵火,光绪时修复。
小石桥:瘦西湖内,玲珑花界前。
九曲桥:瘦西湖内,二十四桥景区内。
二十四桥:瘦西湖内,熙春台北侧。为二十四桥景区景点之一。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宝带河(蒿草河)
文汇路桥:跨宝带河南段,文汇东路中段。
自清桥:跨宝带河,位于文昌西路。1987年兴建,为3孔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桥。
双桥:跨宝带河,自清桥北,四望亭路中段。
蒿草河桥:跨宝带河,位于扬子江北路。
念四桥:跨宝带河,熙春台西,扬子江北路上。又名廿四桥、红药桥。李斗《扬州画舫录》指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而不是“古之二十四桥”,所谓二十四美人吹箫之说,“盖附会言之矣”。程午桥《扬州名园记》认为,因姜夔《扬州慢》词“念桥边红药”句,后人遂以红药、念桥名之。1957年,丰之恺先生专程来扬州寻访二十四桥,因名讹误,乘车到西门外,所见不免大失所望。 1988年改建为一孔T型梁钢筋混凝土桥。
保障河
下马桥:跨蜀冈下保障河,平山堂东路中段。隋唐时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古桥址在今下马桥东。现桥为五孔拱桥。
二道河
放鹤桥:跨二道河,文汇东路东段。
骑鹤桥:跨二道河,放鹤桥北,原名战备桥,位于文昌中路西段。
来鹤桥:跨二道河,骑鹤桥北,位于四望亭路美食街上。
新河
赏月桥:跨新河,位于江阳中路上。
得月桥:跨新河,赏月桥北,位于兴城路西路东段。
揽月桥:跨新河,得月桥北,位于文汇西路东段。
望月桥:跨新河,揽月桥北,位于秋雨西路。
吟月桥:跨新河,望月桥北,位于四望亭路西首。
古运河
通扬桥::跨古运河,江阳路上。1935年兴筑通扬公路时建桥,故名。原为木结构简易公路桥,两中孔为平旋开启式活动孔。1968年改建为块石桥台钢筋混凝土溜柱桩排架4孔双曲拱桥。1985年扩改建为T型梁4孔钢筋混凝土桥。
渡江桥:跨古运河,渡江路南首,通扬桥东北。1953年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台、木结构桥面公路桥。196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82年扩建桥面,两侧加宽至21.8米,并改建为下部钻孔灌注桩、上部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结构。
徐凝门桥:跨古运河、徐凝门路北。渡江桥北。1977年4建,为一孔钢筋混凝十高低肋双曲拱桥。
跃进桥: 跨古运河,广陵路东首,徐凝门桥北。建于大跃进时期。1962年建为排架T形梁钢筋混凝土桥。1981年11月加宽扩建桥面至l4米。
解放桥: 跨古运河,文昌中路东首。建于解放初期。1952年兴建。为扬州城市第1座钢筋混凝十桥。1984年扩建,2004年改建。
便益门桥:跨古运河,盐埠路东端。
五台山大桥:跨古运河,漕河路东。
扬州船闸桥:跨古运河,太平北路上
Ⅳ 遂平县城区人口有多少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总面积1080.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水量972毫米,无霜期220天。区内已形成以造纸、化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支柱工业体系。土特产品有遂沙、小磨油、黄桃等。旅游景点有“中原盆景”之誉的嵖岈山、还有唐岗春秋故城遗址等。
遂平县辖3街道办事处、3镇、8乡:灈阳街道办事处、莲花湖街道办事处、车站街道办事处、玉山镇、石寨铺镇、嵖岈山镇、常庄乡、和兴乡、沈寨乡、槐树乡、阳丰乡、花庄乡、文城乡、褚堂乡;嵖岈山风景区、凤鸣谷风景区。县人民政府驻灈阳街道办事处。
灈阳街道办事处
面积33.1平方公里,人口44744人。辖12个社区居委会:前进居委会、南海居委会、陶城居委会、铁西居委会、青龙居委会、菊园居委会、民安居委会、富强居委会、金山居委会、泰安居委会、马庄居委会、郭庄居委会。
莲花湖街道办事处
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27382人。辖7个社区居委会:民安居委会、青龙居委会、菊园居委会、陶成居委会、三里桥居委会、刘庄居委会、南海居委会。
车站街道办事处
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31000人。辖10个居委会:人民路居委会、党庄居委会、付庄居委会、焦庄居委会、刘虎庄居委会、罗子张居委会、三官庙居委会、施庄居委会、王陈村居委会、王老庄居委会。
玉山镇
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32000人。辖15村委会:玉山村、初徐村、高竹园村、黄庄村、贾庄村、火龙庙村、康庄村、刘庄村、培楼村、坡李村、苏庄村、吴寨村、吴庄村、柴庄村、悦庄村。
嵖岈山镇
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6000人。辖13个村委会:竹园村、常韩村、窗户台村、大里王村、海眼村、韩楼村、红石崖村、土山村、魏楼村、杨店村、赵庄村、周楼村、鲍庄村。
石寨铺镇
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43000人。辖16个村委会:石寨铺村、大金庄村、大刘庄村、大魏庄村、大张庄村、刁庄村、黄庄庙村、李集村、柳庄村、南魏庄村、彭庄村、大陈庄村、万庄村、张楼村、张湾村、闫桥村。
常庄乡
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51505人。辖17个村委会:吴集村、蔡岗村、常庄村、大王台村、大王庄村、大兴村、杜赵村、胡赵庄村、蒋庄村、龙泉村、前王庄村、圈子王村、任庄村、三里朱村、边子张村、徐店村、徐楼村。
和兴镇
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71000人。辖24个村委会:和兴村、大牛村、程台村、恒兴村、后楼村、金刘村、刘店村、刘桥村、藕花村、魏楼村、吴阁村、席庄村、张庄村、赵陈村、赵庄村、钟庄村、张店村、青石桥村、大刘庄村、火龙庙村、李屯村、李庄村、孙庄村、草庙村。
沈寨乡
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55000人。辖24个村委会:沈寨村、高庄村、和店村、老庄村、雷王庙村、刘阁村、罗池坑村、神沟庙村、岗赵村、沈庄村、双楼村、田堂村、魏庄村、吴楼村、小寨村、徐庄村、杨楼村、远城村、张赵庄村、砖桥村、薜庄村。
槐树乡
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4000人。辖14个村委会:槐树村、池庄村、大营村、高楼村、陈庄村、霍庄村、李兴楼村、柳树庄村、罗庄村、坡于村、胜桥村、吴岗村、袁庄村、张吴楼村。
阳丰乡
面积80.3平方公里,人口38000人。辖15个村委会:阳丰村、干石桥村、黑赵村、刘楼村、罗李村、索店村、土楼村、王悦村、肖庄村、邢桥村、杨庄村、大石桥村、赵楼村、郑湾村、朱屯村。
花庄乡
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8600人。辖12个村委会:花庄村、陈庄村、邓庄村、古泉山村、长寺村、魏楼村、五车牛村、下阳村、赵庄村、流水店村、高卫楼村、小营村。
文城乡
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31000人。辖16个村委会:文城村、官庄村、黄西河村、靳庄村、马楼村、马庄村、前湖村、前李村、上仓村、王来宾村、王楼村、王庄村、魏湾村、东营村、吴庄村、先庄村。
褚堂乡
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23000人。辖9个村委会:褚堂村、岗关庄村、沟南刘村、马庄村、屈庄村、小王庄村、于楼庄村、周楼村、八里刘村。
嵖岈山风景区
管理3个村委会:碴岈山村、段山口村、潘赵村。
凤鸣谷风景区
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5600人。管理4个村委会:张台村、火石山村、李尧村、栗园村。
谢谢
望采纳!
Ⅳ 物理扬州桥梁力学结构
呵呵,找到咯!
先介绍一下:
大跨度桥主要有四种类型: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协作体系桥;
中小跨径桥主要有:拱桥、梁桥、拱梁组合体系桥、钢桁架桥...
其中梁桥又分: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刚架桥等等...
拱桥又分简单拱桥、桁拱桥、连拱桥....
梁拱组合体系桥又分: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俗称飞鸟式)、下承式(俗称系杆拱)。
还有桥型的各种组合以及各种不常见的怪桥如:升降桥、带拉桥等等...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分类,如果从材料及局部构造上分就更多了,
如单索面斜拉桥,双索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叠合梁斜拉桥......
扬州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唐时期,就已是—个上著名的水上都会。市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唐人诗句“入郭登桥出郭船”(罗隐),反映了扬州水盛桥多的地理特征。唐时扬州,街垂千步柳(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霞映两重城(子城、罗城),运河穿城而过,北由邗沟出城(在今黄金坝),连接运河,南由官河出城(在今南门),南通长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的唐代扬州二十四桥,主要就是在可通船行舟的浊河(今蜀冈南保障河一线)、邗沟、官河(今玉带河、汶河路一线)上。浊河上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官河上有驿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邗沟上有参佐桥等。
因唐末五代战乱,扬州城废地荒,人口减少,雄富扫地。宋代扬州城范围缩小,宋大城位于唐罗城的东南部,北城濠即今漕河,西城濠即今二道河。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城东运河黄金坝至宝塔湾一段开通,城内河道交通功能降低。经过宋、元战祸,明代,扬州城池更小,位于宋大城西南部,北城濠为今护城河,东城濠即为今小秦淮河,后筑新城,城东界才至运河。清代扬州城四至不出明城范围。明清时期,汶河、小秦淮两条内城河上大多为砖拱(或砖石拱)人行桥,著名的有汶河上的开明桥、文津桥、通泗桥、太平桥、星桥及小秦淮河上的务本桥、小虹桥、兴隆桥、如意桥等。
民国时期,城区通向外地始建公路,便陆续新建和改建一批桥梁,主要新建桥梁有通扬桥、新北门桥、新南门桥、新桥、公园桥、萃园桥等,均为木桥或砖拱平桥。
建国后至今,在古运河上陆续建造了解放桥、渡江桥、跃进桥、徐凝门桥、湾头闸桥、五台山大桥、便益门桥;小秦淮河上建北水关桥、董子桥(新萃园桥)、龙头关桥;北城河上建史可法路桥、新广储门桥;漕河上建漕河桥、高桥;邗沟上建邗沟公路桥、螺丝湾桥、邗沟桥;宝带河(蒿草河)上建蒿草河桥、念四桥;玉带河上新建凤凰桥、修建小市桥、问月桥等。二是拆除了一些古桥和淘汰了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桥,如汶河上通泗桥、太平桥、星桥、开明桥、文津桥,小秦淮河上的板桥、兴隆桥、鸦子桥等或失修或作用不大而损坏拆除。
小秦淮河
龙头关桥:跨小秦淮河南端,南通西路中段。
如意桥:跨小秦淮河南段,龙头关北,为砖拱桥。
小东门桥:跨小秦淮河,如意桥北,甘泉路东段。初建于明代,原为小东门外木吊桥。后改建为砖拱平桥,1951年拓宽街道时修建,并将其两侧加宽为钢筋混凝土梁板。
公园桥:跨小秦淮河,小东门桥北,为砖拱桥。
新桥:跨小秦淮河,公园桥北,为砖拱桥。
小虹桥:跨小秦淮河,新桥北,为砖拱桥。
萃园桥:跨小秦淮河,小虹桥北,近靠萃园,故名。初建于民国早期,1938年重建为砖拱平桥。
董子桥::(新萃园桥)跨小秦淮河,萃园桥北,文昌中路中段,桥东北柳巷有董子祠。1978年兴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务本桥:跨小秦淮河,董子桥北。
大东门桥:跨小秦淮河,务本桥北,大东门街东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大东门外木吊桥。1927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北水关桥:跨小秦淮河北端,大东门桥北,盐阜西路西段,冶春南。桥下原为北水关。1955年兴建,为单孔砖拱桥,1986年扩建。
护城河
石狮桥:跨护城河东首。扬州漆器厂工艺美术馆大楼前。
联合桥:跨护城河,石狮桥西,扬州漆器厂前,为十一孔拱桥。
七孔桥:跨护城河,联合桥西,扬州第四人民医院前,为七孔拱桥。
新广储门桥:跨护城河,七孔桥西,位于广储门桥东侧、个园北门前。1988年兴建,为单孔砖拱平桥。
广储门桥:跨护城河,新广储门桥西。原为广储门外木吊板,清同治年间重建为砖拱桥。建国后于1977年、1988年维修加固。
史公桥:跨护城河中段,广储门桥西,史可法路南首。1975年兴建为单孔双曲拱桥。
史公祠桥:跨护城河,史公祠前。
天宁门桥:跨护城河,史公祠桥西,天宁寺前。原为天宁门外木吊桥,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为石台木面。1959年重建,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老北门桥:跨护城河,天宁门桥西。原为北门外木吊桥,后改建为石台木面。1950年重建,196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新北门桥:跨护城河西段,老北门桥西。1937年兴筑新马路开辟新北门时始建,为石台木桥。建国后重新改建,现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
曲水红桥:跨护城河西首,位于盆景园内西园曲水景点。
玉带河
问月桥:跨玉带河南首。初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砖拱桥。解放后扩建,2004年重修。
叶公桥:跨玉带河,问月桥北,长征西路东首,因近叶(相)公坟而得名。原桥建于明代,为石拱桥。1922年5月南移并建为单孔砖拱桥。
小市桥:又名宵市桥,跨玉带河中段,叶公桥北,梅岭西路西段。隋唐时代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相传隋炀帝在此设夜市,清宗文鼎诗“河桥尚忆繁华夜,小市春灯煮百羊”即指此。千百年来桥身多次兴废,但桥址位置据史料记载无大变迁。现存桥为近年重新修建。
新凤凰桥:跨玉带河北段,小市桥北,漕河路西首,为新建公路桥。
小迎恩桥:俗名凤凰桥,新凤凰桥北侧,现已弃用。
漕河
高桥:跨漕河东首、古运河入口处,高桥路上。原为砖拱桥,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代有过桥亭,有码头在桥下,画舫云集。现高桥为新建公路桥,桥头有碑亭,碑上一面刻漕运起点,一面刻南巡御道。
漕河桥:跨漕河中段,史可法路北段。1986年兴建为T型梁结构钢筋混凝土桥。
迎恩桥:跨漕河西首,风凰桥街中段。传始建于宋代(宋代迎恩桥在今叶公桥附近,古代俗呼迎门桥)。清雍正五年重建为砖桥,有过桥亭。1965年改建为砖石拱桥。
邗沟
黄金坝桥:跨古邗沟东首,隋唐时城北部水路进出扬州要道。明清时坝上皆鱼市。“城肆贩户,于此交易。肆中一日三市,早挑、中跳、晚挑,皆沿湖诸村镇中人为之。”桥东即为古运河。
邗沟桥:跨古邗沟,黄金坝西。
月明桥:竹西公园内。隋唐时名桥,现桥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竹西公园北蜀冈上,原有禅智寺(又名竹西寺),曾是随炀帝行宫。唐张祜《纵游淮南》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邗沟公路桥:跨古邗沟中段、史可法路北首。1986兴建,为单孔T钢筋混凝土桥。
螺丝湾桥:跨古邪沟西段,友谊路中段。清同治城厢图标为“螺丝桥”。原为砖拱人行桥。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瘦西湖
虹桥:原名红桥,俗称大虹桥,跨瘦西湖南首。初建于明祟帧年间,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拱桥,曾有过桥亭,后多次修建,1973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拱圈结构。清代此处为文人咏诗结社之所,“虹桥揽胜”、“虹桥修禊”,为瘦西湖名胜之一。
春波桥:瘦西湖内,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清时即有。原桥已毁。现桥建于1991年。
小红(虹)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南侧。
玉版桥:瘦西湖内,小金山北侧。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
长春桥:在瘦西湖长春岭北、长春路上。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界于漕河与瘦西湖之间。建于清乾隆时,为石拱桥。旧有过桥享。后经过加宽扩建。
藕香桥:瘦西湖白塔东南侧,因靠近法海寺,原名为法海桥。后寺改名为莲性寺,桥则改名为藕香桥。
莲花桥:俗名五亭桥,跨瘦西湖,系环孔石桥。清清乾隆年间建,上置五亭,状如莲花。桥亭曾毁于咸丰兵火,光绪时修复。
小石桥:瘦西湖内,玲珑花界前。
九曲桥:瘦西湖内,二十四桥景区内。
二十四桥:瘦西湖内,熙春台北侧。为二十四桥景区景点之一。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宝带河(蒿草河)
文汇路桥:跨宝带河南段,文汇东路中段。
自清桥:跨宝带河,位于文昌西路。1987年兴建,为3孔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桥。
双桥:跨宝带河,自清桥北,四望亭路中段。
蒿草河桥:跨宝带河,位于扬子江北路。
念四桥:跨宝带河,熙春台西,扬子江北路上。又名廿四桥、红药桥。李斗《扬州画舫录》指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而不是“古之二十四桥”,所谓二十四美人吹箫之说,“盖附会言之矣”。程午桥《扬州名园记》认为,因姜夔《扬州慢》词“念桥边红药”句,后人遂以红药、念桥名之。1957年,丰之恺先生专程来扬州寻访二十四桥,因名讹误,乘车到西门外,所见不免大失所望。 1988年改建为一孔T型梁钢筋混凝土桥。
保障河
下马桥:跨蜀冈下保障河,平山堂东路中段。隋唐时即有此桥,为古二十四桥之一。古桥址在今下马桥东。现桥为五孔拱桥。
二道河
放鹤桥:跨二道河,文汇东路东段。
骑鹤桥:跨二道河,放鹤桥北,原名战备桥,位于文昌中路西段。
来鹤桥:跨二道河,骑鹤桥北,位于四望亭路美食街上。
新河
赏月桥:跨新河,位于江阳中路上。
得月桥:跨新河,赏月桥北,位于兴城路西路东段。
揽月桥:跨新河,得月桥北,位于文汇西路东段。
望月桥:跨新河,揽月桥北,位于秋雨西路。
吟月桥:跨新河,望月桥北,位于四望亭路西首。
古运河
通扬桥::跨古运河,江阳路上。1935年兴筑通扬公路时建桥,故名。原为木结构简易公路桥,两中孔为平旋开启式活动孔。1968年改建为块石桥台钢筋混凝土溜柱桩排架4孔双曲拱桥。1985年扩改建为T型梁4孔钢筋混凝土桥。
渡江桥:跨古运河,渡江路南首,通扬桥东北。1953年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台、木结构桥面公路桥。196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82年扩建桥面,两侧加宽至21.8米,并改建为下部钻孔灌注桩、上部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结构。
徐凝门桥:跨古运河、徐凝门路北。渡江桥北。1977年4建,为一孔钢筋混凝十高低肋双曲拱桥。
跃进桥: 跨古运河,广陵路东首,徐凝门桥北。建于大跃进时期。1962年建为排架T形梁钢筋混凝土桥。1981年11月加宽扩建桥面至l4米。
解放桥: 跨古运河,文昌中路东首。建于解放初期。1952年兴建。为扬州城市第1座钢筋混凝十桥。1984年扩建,2004年改建。
便益门桥:跨古运河,盐埠路东端。
五台山大桥:跨古运河,漕河路东。
扬州船闸桥:跨古运河,太平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