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景艺术家

盆景艺术家

发布时间: 2022-06-21 01:01:32

Ⅰ 岭南盆景是怎样起源的

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清朝广东借着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回详细的记载,但真正答形成岭南盆景的独特风格则是在建国后,本世纪30年代。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Ⅱ 现在中国盆景艺术和日本盆栽艺术有哪些差距呢

第一,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需要绘画理论的的指导。
中国盆景艺术被称为“立体的画”,它以中国画的画理为指导,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
备”,树桩盆景注意枝干的走势,线条的分布。比如干枝绵延弯曲,表现出其柔美;干枝呈半圆弧状,表现其饱和丰满;树干直立,表现其挺拔俊俏;先弯曲后直立,表现其不畏挫折,乐观向上;树枝斜出,表现出其所具有的动势;树枝横出,显示出其宽广豁达。这些线条通过线形的曲直、长短、软硬,淋漓地表现出盆景艺术的力的韵律,利用某些和谐对称的图形来表现中国盆景艺术的图案装饰风格,另外盆景艺术运用疏与密,虚与实,繁与简,收与放,藏与露,粗与细以及动与静等等画理来布置,注意作品的比例和谐。
山水盆景则沿用绘画中的“三远法”,一是看盆景是不是自山下仰望山巅,高峰林立,远而且高,这种表现手法突出了山川雄伟、壮丽;二是自山前向山后望去,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显示盆景的深远;三是自近山望远山,飘飘渺渺,给鉴赏者空阔无边之感。
在日本,盆景艺术早期以《芥子园画传》为指导,后又吸收许多西洋画画理加以补充。

第二,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自然美。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人们无时无刻不与自然打交道,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大自然的美,而大自然总是赋予人类无限美的资源,自古无数的名家无不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激发出创作热情,为后人留下各种经典的作品。“师法自然”成为盆景艺术的创作原则。自然界为盆景艺术家创造了师法的对象,同时自身也是盆景艺术要模仿与表现的内容,盆景艺术始终离不开自然美。
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眼中看到的普遍意义所认为的美感,比如自然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会给人极美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不觉陶醉于其中。另一种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丑”,在自然界中,由于气候、土壤、虫蛀、人毁等种种原因能勉强成活下来的那些植物,它的姿态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也许会千疮百孔,也许会断枝残臂,甚至有的会枯枝纵横,但是它们给人们展示的是另一种美感,一种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比第一种美感更加可贵,给人们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着人们不断与自然界抗争。
因而盆景艺术也就形成了这两种美感,创作者选材也就有了更多丰富资源,这种自然的美感是不分国界的,日本盆景艺术同样以自然美为基础。

第三,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艺术美。
大自然虽然为盆景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与条件,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瑕疵,甚至丑陋的东西,毕竟留有缺憾,而且这些不足与缺憾是自身弥补不了的,需要盆景艺术家来修补,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于艺术本质这样阐述:“美学的第一个和主要的问题是艺术的定义,什么叫做艺术?本质是什么?……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的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加以改造。”中外盆景创作者正是如此创作,将盆景的自然美,野趣意蕴突出呈现出来。
正如著名画家张璨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创作者既要模仿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又要将自己对的感受融入作品,这虽是画论,但同样适用于中日盆景艺术。这一理论道出了盆景艺术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盆景艺术家必须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盆景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盆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了。

第四,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意境美。
如果说盆景艺术的自然美是形式的话,盆景艺术的艺术美就是内容,而盆景艺术的意境美就是更深一层的内容。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是盆景艺术的灵魂,是创作者创作作品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同时也是中日盆景创作者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意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对于艺术的意境,宗白华先生阐述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对于盆景艺术的意境,根据上面对意境的描述,可址认为盆景艺术的意境就是盆景艺术家主观的审美意识与客观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构成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深层情境,其中景只是表达情的形式,情通过景表达出来。
盆景艺术家通过树桩或山水等材料这些物质媒介,将自己的艺术素质,个人审美意识,性情风格融入进去,造就出景情结合的盆景,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意境,也就是盆景艺术和所有盆景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诗情画意。如果一盆岭南盆景艺术作品只是照搬自然界的景物,刻板的去模仿,那就没有艺术可谈了,只有融入创作者的构思、想像、妙悟等艺术思维才可能成为艺术品,就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的客观描绘,象一照像机的摄影。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
因此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极大程度的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与社会阅历。中国的创作者根据他所处的地域,民族,时代培育的盆景作品与日本的创作者培育的作品虽都追求意境,但是意境是有很大差异性的,这也是中日盆景艺术的截然不同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盆景艺术虽与日本盆景艺术有着相似性,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却存在着差异,由于两国的地域、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等等的差异,盆景艺术在树种、造型等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如我国盆景艺术创作中最忌讳的三角形和对称图形,在日本则被广泛采用,而且受到推崇。另外,近年来日本盆景艺术摒弃了我国盆景艺术中怪异、玄学的东西,加入了本国民族的精神,使得差异性更加突出出来。
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
盆景艺术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发挥着巨大的艺术效应,无论是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还是生态效应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从而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广泛交流。盆景艺术成本微薄,所用材料均为取之不尽的树桩山石,极为廉价,然而它所创造得价值却很难估计。经济效益巨大,甚至某些工业品和农产品都难以比拟。因而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这一产业,积极发展,用以活跃经济,增加收入。尤其是近年来,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大的盆景生产国竞争激烈,在国际上的影响深刻,受到瞩目。因此两国都极为重视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使它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在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各种有利政策鼓励盆景艺术的发展,组织各地盆景协会的成立,多种形式的盆景博览会及盆景艺术展览,使创作者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大大提高了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盆景艺术创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不断有精品出口海外,受到海外欢迎。目前,盆景已经成为我国花卉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上打开了销路。国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青睐盆景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无数盆景佳作和盆景艺术家,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的有力竞争对手,日本盆景艺术同样蓬勃发展,在欧美,日本的盆景艺术极受欢迎,发展势头强劲。日本政府重视盆景艺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丰富盆景艺术的栽培技术和培育方法,盆景工具和盆景材料均有很大改进。
我国盆景创作者应该了解日本的盆景艺术发展水平,积极学习他的栽培技艺与管理方法,吸收其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

Ⅲ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是盆景艺术高层次的学术社团,是遵循并执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盆景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中心。
第二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旨在调动中国盆景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从事盆景艺术创新和理论研究,使盆景艺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力争中国逐步成为一流的盆景艺术大国。
第三条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任务是:
1、为实现“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继往开来,努力创新,创立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术”。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努力实现盆景艺术研究与发展方向规定的奋斗目标。
3、研究盆景艺术发展史,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建立中国盆景艺术理论体系。
4、进一步研究盆景美学和画论,用以指导盆景艺术创作。
5、吸收和推广现代科技新成果,运用于盆景造型和培育。
6、调查并开发盆景资源。
7、筹办国内外盆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国内外盆景艺术团体和爱好者的友好往来。
8、研究国内外盆景发展趋势,改革与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发展。
9、研究和促进我国盆景商品化生产。
10、发展盆景教育事业,培养盆景艺术人才。
第二章 会员
第四条 凡承认本会章程,参加本会活动,品行端正,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均可申请为本会会员。
1、在全国性盆景展览中获得优异成绩者。
2、出版或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盆景艺术论文者。
3、盆景界公认的地方流派、风格的代表人物。
4、擅长组织领导工作,并在促进盆景事业发展中有贡献者。
入会需由本人申请,两名会员介绍。按规定填写申请表并附论文集作品照片3~5份,经监察组审查,参加基层组活动,经半年至一年考察,符合条件后方可批准成为本会会员。
第五条 会员的权利、义务
1、权利:在本会内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有参加本会组织的一切活动权;有退会自由,但必须按规定办清一切手续后方可退会。
2、义务 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计划,完成本会赋予的工作任务,交纳会费,参加活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团结合作,不谋私利,并经常向本会反映有关情况。
第三章 组织
第六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责是:
一、讨论决定本会工作方针、任务、规划
二、审议批准理事会工作报告
三、修改通过本会章程
四、选举新理事会
第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根据本会章程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贯彻全会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制定工作规划、计划和各项规定。
三、领导各项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四、筹备下届会员代表大会。
第八条 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职权。
理事会选举会长1人,副会长若干人,(其中1名常务副会长),秘书长1人,(副秘书由秘书长选聘),监察组成员若干人,聘请名誉会长若干人,顾问若干人,特邀理事若干人。
正副会长,在常务理事会统一领导下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常务理事会下设若干专业研究委员会:即树木盆景艺术研究委员会,山水盆景艺术研究委员会,盆景艺术综合研究委员会,盆景盆与架研究委员会,国际盆景事务委员会。
秘书处下设科研、宣教、开发、组织四个职能部。
各专业研究委员会负责人由副会长兼任。秘书处各职能部负责人由秘书长聘任报常务理事会批准。
第九条 各地方协会,为本会业务分支机构,与本会为业务指导关系。一律为本会的“团体会员单位”。
第十条 理事会有权授予盆景艺术创新研究有重大贡献者荣誉称号及奖励研究成绩优异者。
第四章 制度
第十一条协会理事会每5年换届改选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理事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各研究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秘书处各职能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各种会议可视情况延期或提前举行。
第十二条研究工作实行“目标计划负责制”根据盆景艺术发展方向所定的奋斗目标,制订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选题实行“指定”与“自选”相结合。
第十三条建立监察制度,成立“监察组”负责对会员及各级领导进行定期考查,对要求入会者进行审核,提出评语及处理意见。并对协会经济收支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实行经济民主,由监察负责协会的一切经济收支的审查。
第五章 纪律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廉洁奉公,反对以权谋私。
第十六条以法治会,在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一切活动。严格遵守本会章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七条实行民主管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凡以协会名义活动必须经会长批准,重大问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第六章 经费
第十八条本会经费主要来源是协会各项事业活动和咨询服务,会员交纳的会费,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资助。
第七章 章程修改和终止程序
第十九条本章程修改在每次理事会换届改选时进行,或有三分之二理事提出意见,以及上级指示始得修改,修改时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条本章程终止程序为,根据三分之二理事或三分之二会员提出意见,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再经上级批准,即行终止。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Ⅳ 海南的艺术家有哪些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是

海南还有诸多优秀书画家,比如书法方面有吴东民、王应际、杨毅、韩秀仪、詹冰莹、王家连等老师都是海南书法大咖。油画有王昌楷、徐麟、王锐、张继光、梁峰等都很好。国画有刘培军、乔德龙、邢灵敏、李锛、林明俊、万元明等作品都很好,都有收藏价值。赵福才的水彩画等也极具收藏价值!这些老师的作品网上都有,可以参考。
艺术家要看作品,通过作品一定能够看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修养。
刘培军,字壮墨,号天道,原籍山东。国家一级美术师。 1982年7月考入并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刘文西教授。1986年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2011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高研班。2012年、2013年分别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毕业。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文化部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人物画创作院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助理导师; 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专业画家; 海南省琼台画院院长。
邢灵敏,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人才);教授、高级建筑师、高级室内设计师、高级景观设计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艺术家联谊会新文艺书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委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硕导,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院海南分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设计师俱乐部专家顾问,海南省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海南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书画艺委会主任,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副会长等艺术职称与职务。于2019年度邢灵敏与郎平、郭兰英等十人荣膺“中国文体产业十大领军人才”。
还有很多艺术家老师就不一一列举了。

Ⅳ 山水盆景制作技法的作者简介

仲济南,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徽派盆景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山水、树木盆景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出版专著8部,多次为全国盆景培训班授课和制作演示,1991年在“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上作大会演讲和制作表演,多次担任全国盆景展览评委。其艺术事迹已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人物辞海》和《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Ⅵ 范念鲁是谁,有知道的吗

范鲁 山东淄博人。北京凡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物画十大画家之一,系淄博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淄博市盆景根雕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根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中韩画院特邀美术师,中国实力派书画家联谊会筹委会主席,淄博中国画院艺术顾问,。美术作品于70年代开始发表并获奖,发表各类论文数十篇,获国际、全国级金奖、最高荣誉奖、一、二等奖若干。作品和个人材料被多部大型图书、工具书所收录。艺术作品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术报及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宣传。美术、盆景作品多被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界、商界和教育界人士收藏。近年来,出版文学专著《杂草》一部。艺术理论著作《供石品级划分与鉴赏》、《盆景艺术》在全国发行,在台湾出版的石文化专著《中国珍石》在海外发行,已作为海外大学的美学教材,另为文学、艺术类图书所画插图十余部,出版科普类连环画两部《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罗布泊探险》等。

Ⅶ 中国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Ⅷ 张丽君的介绍

2000年至2005年任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景区媒体旅游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

Ⅸ 盆景小知识:关于川派盆景的风格特点,你了解多少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广汉的三星堆,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
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
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着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着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 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主要类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 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自然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Ⅹ 盆景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长、江苏农学院的徐晓白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方人认为盆景艺术起源于日本,但实际上盆景艺术起源于我国,是从我国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高度发展后又传到西方的。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内,达到“缩龙成寸”、“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恋,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就开始有了略具盆景特色的模仿自然山林的造园和构石为山的私家园林。到汉代,陶瓷工业的发展为盆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盆钵。在考古中挖掘的东汉墓壁面上发现了圆盆中栽着六枝红花和树木盆景的雏形。魏晋以后,江南经济得到大发展,贵族地主大量兴建园林别墅,士大夫们则纷纷寄情山水,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这种风气,不但促进了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

到了唐代,大量的画、诗及文献,像白居易、李贺、韩愈的诗文中都写了盆景。宋代以后,盆景得到进一步发展,文豪书画家苏东坡就是个盆景爱好者。盆景这一名称就出自他著的《格物粗谈》一书。进入清代,盆景艺术又有发展。

当代盆景艺术更加发展。现代人对盆景艺术日益求精,种类分析也更详细,根据盆景的形式分为:水栽式、丛林式、悬崖式、卧干式、直干式等等;盆景的类型也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之分了。

热点内容
白色情人节的英语介绍 发布:2025-08-25 19:06:13 浏览:387
不老草盆栽 发布:2025-08-25 18:50:18 浏览:366
插花命名直立 发布:2025-08-25 18:44:57 浏览:175
怎样做兰花干 发布:2025-08-25 18:39:50 浏览:922
雨樱花翻唱 发布:2025-08-25 18:22:05 浏览:456
吉安荷花节 发布:2025-08-25 18:21:52 浏览:97
给你一朵大红花 发布:2025-08-25 18:16:24 浏览:874
紫色薰衣草花语 发布:2025-08-25 17:55:02 浏览:301
盆栽慈姑 发布:2025-08-25 17:52:42 浏览:715
蹿出一朵花 发布:2025-08-25 17:47:30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