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盆栽
① 苏派盆景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自然两大类。
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内树干蟠容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② 苏派盆景有哪些艺术风格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自然两大类,其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古雅。将几内十年甚至几百年树容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第二是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第三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第四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③ 苏派盆景是怎样起源的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版自古以来就享有“江权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据历史文献记载,苏州盆景造型技艺起源于唐代,而盛于明代,成熟以清代,发展于近现代。南宋诗人范成大归隐苏州石湖,曾以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制成盆景列于几案,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雅号,以供观赏。明清时期,苏州盆景艺术已十分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市民设盆置景,成为一时风尚。清代苏州盆景制作以虎丘山塘一带最盛,较大的盆景园圃有10余家。沈朝初《忆江南》云:“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
④ 苏派盆景的简介
在中国的盆景中,苏州又是起源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记载,苏州的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石湖时,就曾以英石、灵璧石、 太湖石制成盆景,放在几案上,还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名称,供亲朋好友观赏。明清时期,苏州的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成为一种时尚。明代黄省曾《吴风录》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清代,虎丘山塘一带盆景制作十分兴盛,较大的盆景园圃就有10多家。当时的诗人沈朝初在《忆江南》里说:“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清代末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苏州的盆景逐渐衰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家周瘦鹃参与盆景技艺的复兴后,苏州的盆景才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周瘦鹃有思想,有点子,他和朱子安亦师亦友,周向朱学盆景技法,朱向周学盆景文化,使作品摆脱匠俗。到五六十年代,苏州的盆景在技艺上逐步形成“苏派”风格,影响远播海内外。
苏派盆景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之分,前者于盆内栽植高不盈尺的古老树桩,经精心剪扎和培养,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后者以拳石片岩,艺术加工后巧妙缀于盆内,“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苏派盆景还特别讲究盆与架的选择,若配置得宜,有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之妙。
近40多年来,盆景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虎丘新辟的万景山庄,陈列盆景数以千计,集苏派盆景艺术之大成。
⑤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是什么
1、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2、川派盆景
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
3、苏派盆景
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
4、扬派盆景
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
5、海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闻名于世。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
⑥ 苏铁盆景的造型要怎样设计
苏铁盆景的造型设计:苏铁制作盆景,其块状或圆柱状茎干无法进行加工造型,关键在于选择材料,以多头、茎干堰卧匍匐、纵横敬斜,自然体态奇特而古怪的材料装饰盆景为佳。也可选用大小、高矮不同的数个苏铁植株,巧妙布局在盆中,形成丛栽式盆景,也别具风味。其过密大羽叶或影响美观的叶片,可适当进行修剪加工。苏铁盆景造型以倾斜或横卧为好,不宜单株直立栽植。用两株合栽一盆,应选用一大一小,一正一斜,互相取势进行配置。亦可多株丛植,应有主次、疏密、歌正的变化,这样才具有一定观赏效果。
⑦ 苏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式盆景和自然式盆景两大类。规则式盆景一般要求枝片丰满茂密,自然式盆景则追求枝叶疏密有致、参差错落。该派的最大艺术特色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修剪成形后的盆景老干虬枝、叶若云朵、妙趣横生、形态自然。
⑧ 急!简述苏派,海派,川派,徽派,岭南派盆景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
苏派:采用棕丝法,规则式与自然结合,
属于长江水系。苏州盆景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并使其结顶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在,树桩取材“古雅拙朴,老而弥健”;制作技法“粗扎细剪,结顶自然”;作品“潇酒隽秀,凝若诗画”三个方面。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自然两大类。
海派:采用金属丝扎法,不规则式,
属于长江水系。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饱满。
川派:采用棕丝法,规则式,圆片类
,属于长江水系。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徽派:采用棕丝法,
规则式
,属于长江水系。树桩大而奇,形态蟠曲古朴,造型
精巧奇美,倔傲刚劲。以游龙式梅桩盆景为代表,桩头大如龙头,干如龙身,枝如
龙爪,龙身。
岭南派:仅采用修剪方法,自然式,属于
长江水系。“蓄枝截干”法,经多年自然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部均匀,层次清楚,自然。
⑨ 哪位知道盆景三大流派哪些
盆景艺术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⑩ 苏派盆景的造型有哪些特点
苏派盆景造型技艺拥有许多独特之处:苏派盆景的树种多选乡土树种为主。其传统的造型形式有单干式、斜干式、双干式、卧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露根式、枯干式等。苏州盆景造型技艺的重要技术核心是“粗扎细剪,剪扎并用”。“粗扎”是用棕丝或铝丝进行绑扎造型,有“全扎”及“半扎”。“细剪”是对修剪的要求要细致,可分为生长期及休眠期修剪。
第一曲,苏派盆景根据主干的粗细选择适当的粗细棕丝,固定在主干下部的适当部位上,最好是扎在节疤处,棕丝不易滑动,然后把棕丝左右移几下,选择主干上部适当部位打结固定,便完成主干的第一曲。
第二曲,第二、三曲是攀扎的关键,第二曲下棕位置一般在第一曲中问向上约1/5处,把棕丝固定后,左右绞几下,选择主干上部适当部位打结固定,第三曲只要顺“S”型向上攀扎即可。
一般三曲后即可结顶。主干攀扎完成后,即可攀扎枝片。枝片的取留,要根据造型姿态的角度而定,一般不宜多留,以免日后枝片过密和重叠,有碍造型。必须先扎主干下部的枝片,然后逐渐向上,最后扎顶片。攀扎时,先用棕丝把所扎枝条固定在稍低的主干上,将棕丝扭旋上劲,右手轻轻把向上枝条压弯,呈水平状或略低于水平状。然后选择适当部位,用棕丝固定成一小曲,为半曲,接着用棕丝穿过半曲,扭旋上劲,在枝条上部适当部位打结固定成一曲;再按此法扎一曲,完成二曲半。顶部叶片,一般可照主干蟠曲扎法。
苏派盆景的“粗扎细剪”剪扎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只要开始造型时扎一次,就可通过不断修剪完成造型,通常3~5年时间使树木成型。较为符合自然,且容易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