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留园绿植

留园绿植

发布时间: 2022-06-07 04:04:14

⑴ 北京哪座公园门票2元有京城“小留园”之称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一起来找寻那些遗失的,不一样的美好,探寻不一样的魅力。

北京境内的公园景点是非常多的,北京市民注重精神层面与生活质量,因此北京城内的公园建筑是非常多的,其中除了现代化的公园建筑,也有不少的历史悠久的公园建筑,我们熟知的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等公园,都是北京城内著名的公园,公园的存在,也将北京这座城衬托得更有人情味,将国家化城市,竞争激烈的环境烘托得不那么的严峻,公园也是北京市民最青睐的地方,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处北京众多公园中的一处。

⑵ 留园位于苏州那里

留园位于姑苏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林毛巾假山为著名的“石”周秉忠(部长)。清嘉庆时期,刘蜀建家乡汉碧别墅,又称刘园。在公园里,十二峰的太湖石是一个奇迹。咸宁统计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缮拓建,易名留园。
公园占地面积约50亩,可分为中、东、西、北四个风景区。通过一条蜿蜒的走廊连接起来。迂回连续,长达700米,经过幽渡沟,美丽的色彩重现。
中间是原涵碧山庄的基址,中间是宽阔的水池,西面和北面都是山。东面和南面是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树参天,呈现出一种山林阴森的气氛。溪水蜿蜒在山间,像池水的源头。

⑶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与现代园林应用造景有哪些不同

风格比较:
1、思想与功能:a)指导思想,园林是时代的产物,在每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自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可见,西方园林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在先哲们的思想中渐渐渗透了现代哲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融入了中外园林艺术的优秀风格,孕育了中国现代园林学科新体系的发展。可见,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园艺术,综合涉入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艺术·伦理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园林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b)功能性质,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性。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对象。古典园林仅服务于以宫廷或以贵族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他们的日常生活或心理需求展开。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定位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出等级社会中中国园林功能性的局限与单一。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仅从景观意境出发,并无商业目的,而现代园林,部分被作为赢利场所,充斥着商业竞争的气息,扭曲了园林本身应具有的生态本质。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激发的人们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现代园林设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分析大众的多元要求,研究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据人的行为迹象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抄近路·左拐弯·识途性等);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等。总之,现代园林的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在微观上进行深化和细化,在宏观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独特的园林要素,它强调人与生活的关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族群建筑,它普遍采用木质材料,给人提供明确使用的情调。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可借用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即:“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园林所属性质的不同与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园林建筑的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灵活·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居于次要地位,表现出自然化的特点,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现代园林中的建筑是全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建筑材料多样化,风格迥异。许多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耐风吹日晒,使用寿命也较大。在建筑色彩上,古典园林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现代园林则一句用地功能的不同,设置形式多样的颜色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植物造林:
a)材料选择上的转变,总体来说,在植物选择上的转变主要是从单一转向多样,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院重复栽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达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如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限制下的皇家园林。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余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种植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而开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b)配置形式上的转变,在配置形式上,现代园林打破了古典园林的规律性,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植风格为自然式。常与造园风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影响,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虽然发挥使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古典园林中除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愧荫当庭·移竹当窗·栽盆绕屋等常采用古典园林配置手法。同时,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也较常见。如今,盆景·盆栽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是植物配置形势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元化发展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平面和里面空间层次的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较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c)配置原则上的转变,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成为现代园林的亮点。古典园林式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的观赏内容,寄托援助的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的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景点,也是借掠松林发出的瑟瑟涛声感染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较强调艺术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其艺术及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有较大的借鉴作用。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认识到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态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植物配置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4.园林小品
a)惙山置石,由于古人出行不便,于是产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苏州狮子林中的惙山置石。现代园林中的置石虽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结合新时代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探寻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同时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从而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
b)园林雕塑,在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惙山置石,随着西方造园艺术的渗透,广泛运用与西方园林的现代雕塑也被我国所吸收。从造型上来说,有人物·静物等;从材料的使用上,有不锈钢·陶瓷·木·铜·骨等,种类繁多,它们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现代园林则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配置于园林作品中,以丰富园林文化内涵。
c)园林照明,“张灯夜游”曾是古典园林中极富情趣的活动,同样,现代园林中的照明更为重要。它并非单纯的将园林照亮,而是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与白昼迥然不同的异趣,同时造型优美的圆灯在白天也具有特殊的装饰作用。
d)现代机械,由于园林范围的扩大,使用人数的增加,园林建设和养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比起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在这方面发展较大,在园林工程中已投入使用大量现代机械,如工程机械·种植养护机械·场圃机械等。
5,结语: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精神·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现代人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院内“别有洞天”的同时,也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传统的园林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人们习惯慢慢刑场园林景色,仔细品味·推敲·联强,强调诗情画意,讲究步移景异。古典园林虽然在层次上较为丰富,表示的意境深远,但是一味的追求曲径通幽与曲折变化,显得封闭有余,开敞不足,往往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是人们更乐意接受明快的园林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当前,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应把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美学文化与西方的遭遇按姓氏·造园理论等以及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以创造更符合中国情节的中国园林。

⑷ 论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中的组成元素很多,如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水体、山石等,其效用虽各不相同,但园林景观中如果没有园林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因此,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例如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叶成荫,浓彩覆地;秋季嘉实累累,色香齐俱;冬季白雪挂枝,银装素裹;四季各有不同的风姿妙趣。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之间的组合配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景观。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外部形态,通常将园林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皮六类。当然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在北京地区景观设计中运用较多,藤本和竹类常作为点缀出现。

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类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景致各异的景观,愉悦人们的身心。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以及历史习俗等原因,对不同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甚至将植物人格化。例如我国常以四季常青的松柏代表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且象征长寿、永年;欧洲许多国家认为月桂树代表光荣,橄榄枝象征和平。一些文学家、画家、诗人更常用园林树木这种特性来借喻,因此,园林树木又常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最为人们所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一些地区,传统上有过年要有“玉、堂、春、富、贵”的观念,既要在家中摆放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借以寄托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是诗人白居易对园林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诗人王维对园林植物形成“静”的感受。各种植物的不同配植组合,能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科学数据显示,每公顷森林每天可消耗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这就是人们到公园中后感觉神清气爽的原因。城市中,园林植物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每吸收44克二氧化碳可放出32克氧气,园林植物为保护人们的健康默默地做着贡献。当然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如每1克重的新鲜松树针叶在1小时内能吸收二氧化碳3.3毫克,同等情况下柳树却能吸收8.0毫克。通常,阔叶树种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于针叶树种。在居住区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合理地进行配置。此外,还要给习惯早锻炼的人提个醒,早晨日出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此时空气中含氧量较低,最好在日出后再进行锻炼,相比较而言,下午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此时锻炼为佳。
园林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据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中空气的细菌数比公园绿地重多7倍以上。公园绿地中细菌少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根据科学家对植物分泌杀菌素的系列科学研究得知,具有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的主要园林植物有:雪松、侧柏、圆柏、黄栌、大叶黄杨、合欢、刺槐、紫薇、广玉兰、木槿、茉莉、洋丁香、悬铃木、石榴、枣、钻天杨、垂柳、栾树、臭椿及一些蔷薇属植物。此外,植物中一些芳香性挥发物质还可以起到使人们精神愉悦的效果。
园林植物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城市中的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某些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解毒,从而减少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当然,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质时,植物的叶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产生卷叶或焦叶等现象。经过实验可知,汽车尾气排放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臭椿、旱柳、榆、忍冬、卫矛、山桃既有较强的吸毒能力又有较强的抗性,是良好的净化二氧化硫的树种。此外,丁香、连翘、刺槐、银杏、油松也具有一定的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普遍来说,落叶植物的吸硫能力强于常绿阔叶植物。对于氯气,如臭椿、旱柳、卫矛、忍冬、丁香、银杏、刺槐、珍珠花等也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园林植物还具有很强阻滞尘埃的作用。城市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还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即会影响人体健康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园林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相当于一个滤尘器,使空气清洁。各种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别很大,其中榆树、朴树、广玉兰、女贞、大叶黄杨、刺槐、臭椿、紫薇、悬铃木、腊梅、加杨等植物具有较强的滞尘作用。通常,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粘液的植物都具有较强滞尘力。
园林植物对于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有很大影响。一株中等大小的杨树,在夏季白天每小时可由叶片蒸腾5千克水到空气中,一天即达半吨。如果在一块场地种植100株杨树,相当于每天在该处洒50吨水的效果。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蒸腾能力。
不同植物的蒸腾度相差很大,有目标地选择蒸腾度较强的植物种植对提高空气湿度有明显作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水广告中,表现的是通过用塑料袋罩住一盆绿色植物来收集水,就是利用了植物的蒸腾力。
园林植物还具有减弱光照和降低噪音的作用。阳光照射到植物上时,一部分被叶面反射,一部分被枝叶吸收,还有一部分透过枝叶投射到林下。由于植物吸收的光波段主要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反射的部分主要是绿光,所以从光质上说,园林植物下和草坪上的光具有大量绿色波段的光,这种绿光要比铺装地面上的光线柔和的多,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夏季还能使人在精神上觉得爽快和宁静。城市生活中有的很多噪音,如汽车行驶声、空调外机声等等,园林植物具有降低这些噪音的作用。单棵树木的隔音效果虽较小,丛植的树阵和枝叶浓密的绿篱墙隔音效果就十分显著了。实践证明,隔音效果较好的园林植物有:雪松、松柏、悬铃木、梧桐、垂柳、臭椿、榕树等。
通过这些科学数据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可以体会到,园林植物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带给人们健康、安静的生活环境。

⑸ 对比留园和颐和园(规模,布局,植物之类的) 话要简单点 每个对比不超过三句话

规模:留园3万平,明式园林,颐和园290万方,是历朝历代不断修缮的,有个代的风格特点!

⑹ 请教这是什么植物,留园里的。

图为蝶形花科植物锦鸡儿,学名Caragana sinica
灌木,高1-2米。树皮深褐色;小枝有棱,无毛。托叶三角形,硬化成针刺,长5-7毫米;叶轴脱落或硬化成针刺,针刺长7-15(25)毫米;小叶2对,羽状,有时假掌状,上部1对常较下部的为大,厚革质或硬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3.5厘米,宽5-15毫米,先端圆形或微缺,具刺尖或无刺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单生,花梗长约1厘米,中部有关节;花萼钟状,长12-14毫米,宽6-9毫米,基部偏斜;花冠黄色,常带红色,长2.8-3厘米,旗瓣狭倒卵形,具短瓣柄,翼瓣稍长于旗瓣,瓣柄与瓣片近等长,耳短小,龙骨瓣宽钝;子房无毛。荚果圆筒状,长3-3.5厘米,宽约5毫米。
供观赏或做绿篱。根皮供药用,能祛风活血、舒筋、除湿利尿、止咳化痰。

⑺ 园林形式有哪些

园林山石与植物配置的几种不同形式
在园林中,当山石与植物组织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一:山石为主、植物为辅——层次分明、静中有动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块山石;或安置于公园主景区、草坪一角、轴线焦点等形成醒目的点景。在山石的周边常缀以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形成了一处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这样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方式因其主体突出,常作为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具有多重观赏价值。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兼备瘦、皱、漏、透于一体,围绕冠云峰配置石榴、芭蕉、南天竹、枸杞等灌木,前植低矮的各色草花,游人驻足平台或漫步曲廊之中,但见湖石山峰高耸奇特、玲珑清秀,其旁植物花叶扶疏、姿态娟秀、苍翠如洗。与其说冠云峰一枝独秀,不如说在这些绿色的背景和前景鲜艳的暖色衬托下它早已经和这些植物共同构成了留园的象征。与古典园林相比,现代园林中的石材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追求简洁精练的风格。石材的品种在湖石、黄石、英石的基础上多用人工塑石、卵石。低矮的常绿草本植物或宿根花卉层叠疏密地栽植在石头周围,精巧而耐人寻味,良好的植物景观也恰当地辅助了石头的点景功能。假山的植物配置宜利用植物的造型、色彩等特色衬托山的姿态、质感和气势。假山上的植物多配植在山体的半山腰或山脚,配植在半山腰的植株体量宜小,蟠曲苍劲,配植在山脚的则相对要高大一些,枝干粗直或横卧。扬州个园的黄石假山山间有古柏出石隙中,坚挺的形态与山势取得调和,苍绿的枝叶又与褐黄的山石形成对比。山脚的青枫姿态挺拔、清爽高挑,增加了景深,陪衬了秋山的明净。
二:植物为主、山石为辅——反朴归真、自然野趣
以山石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配置为主,石头和叠山都是自然要素中的一种类型。,利用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多种花卉植物,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转角处以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可形成花境,这样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头的镶嵌使景观更为协调稳定和亲切自然、更富有历史的久远。比如几块奇石和植物成组配置环境一角。石块大小呼应,有疏有密,植物有机地组合在石块之间,蒲苇、矮牵牛、秋海棠、银叶菊、伞房决明、南天竹、桃叶珊瑚等花境植物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干道两侧以翠竹林为景观主体,林下茂盛葱郁的阴生植物、野生花卉、爬藤植物参差错落、生动野趣,偶见块石二三一组、凹凸不平、倾侧斜欹在浓林之下,密丛之间,漫步其中,如置身效野山林,让人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山野气息。
三:植物、山石的配置——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在扬州个园的月洞门之前,有一副粉墙为纸、竹石为画的画面,这里翠竹秀拔、绿荫宜人、石笋参差、搭配有情,使人想起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意境。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的配置方式还有岸边植物配置、岩石园植物配置、园林植物与群石配置形式等。庐山植物园里的岩石园是我国的第一个岩石园。这里模拟高山植被群落、结合山中岩石地貌,模仿自然,傍山叠石,石中有花,花中有石,情趣盎然,595种高山植物与庐山的砂页岩和变质岩造就了天然景观。在园林中,植物已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植物,山石也已不矿物学意义上的山石,它们已由纯自然的客观存在物转化为园林的主观存在物。“位置得宜”就是说必须将一花一石安置得当,使它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的性灵,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从而创造出园林美。因此植物与山石的配置要体现出整体美、自然美,要注意形式与神韵、外观与内涵、景观与生态的统一,让人们在欣赏和感受外形的同时,能领悟到深邃的内涵。原文链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012.html?1305349119

热点内容
玫瑰花喜欢什么环境 发布:2025-09-08 13:07:59 浏览:65
祝你情人节快乐的韩文 发布:2025-09-08 12:34:11 浏览:746
兰花草炒鸡 发布:2025-09-08 12:31:27 浏览:867
大棚盆栽果树 发布:2025-09-08 12:26:31 浏览:778
长裙荷花绣 发布:2025-09-08 11:48:37 浏览:170
兰花指纯音乐 发布:2025-09-08 11:47:10 浏览:541
大鱼海棠北美 发布:2025-09-08 11:47:01 浏览:479
玉钵荷花 发布:2025-09-08 11:33:25 浏览:804
杉树盆栽摆放 发布:2025-09-08 11:33:24 浏览:698
七夕节诗会 发布:2025-09-08 11:23:53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