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潘二盆景

潘二盆景

发布时间: 2022-05-29 10:24:21

❶ 开封好玩的地方

  • 1.清明上河园全景5A景区

    地址:开封市龙亭区大兴街道龙亭西路5号

❷ 家庭盆栽石榴怎么多挂果

要使盆栽石榴多挂果,根据其生物学习性,要做好浇水、施肥、修剪专等养护工作。

(属1)花期控制浇水一般在傍晚气温低时浇水,浇水至湿润即可。

(2)适当疏花疏花时,多疏花萼呈圆筒状,子房不发育的雄花,少疏或不疏花萼下部子心膨大呈球形的雌花。

(3)注意防风避雨在阳台上养花,楼高风大,要做好防风避雨,尤其夜间,更要及时保护。

(4)采取保蕾措施当花蕾形成后,用10微克/克的萘乙酸钠溶液,早上对枝、叶、花蕾喷雾多次,可防落蕾。

(5)人工授粉要使石榴多挂果,就要进行人工授粉。用清洁毛笔在每朵花上,相互涂抹。整株授粉可根据花先后间断进行。人工授粉后,3~5天可以看到效果。

❸ 《金瓶梅》里西门庆娶了潘金莲之后,为什么要让她住在花园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嫁给潘金莲回家后,并没有安排她与其他妻妾同住。相反,她在主房间前面的花园里找到了一栋房子,并在楼下腾出了三个房间供她居住。书中这样描述潘金莲的生活环境:一个独立的小角门进去,院子里有一盆花草盆景。白天,是个僻静的地方。一边是外间,一边是卧室。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买了一张黑漆漆的金床,上面有鲜红的戒指和金窗帘,还有珍贵的大象和鲜花来接妆,还有桌椅来装饰得整整齐齐。从“花花绿绿”、“人迹罕至”来看,西门庆为潘金莲安排的住所是美丽、宁静、优雅的。

古代大户人家的房子分为花园和住宅两部分。根据春夏秋冬的景色,花园设计有假山、竹林、池塘等。花园里的建筑以风景为背景,风景利用了建筑。建筑处处相连,曲径通幽。而房子却整洁有序。也就是说,房子有规律,认真,花园自由,生机勃勃。住宅的主要用途是居住,而花园主要用于娱乐。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认为住在花园里更浪漫,更赏心悦目。但参考与《金瓶梅》同时期的作品《牡丹亭》,园林是古代女性不宜涉足的禁地。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十六岁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然而,有一次她和她的丫环进去花园游泳后,被父母训斥了一顿。因为她害怕看到美丽的风景,和鸟兽发生关系后,会对爱情的渴望感同身受。

所以在封建礼教下,园林是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住在院子里的女人不受封建礼教的认可,仿佛是养在外面的二奶。当西门庆安排潘金莲和李瓶儿住在花园里时,他可能只是把他们当成情妇,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全书除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三人的场景外,作者对西门庆与其他几位女士的性交都做了轻描淡写的描写。此外,《金瓶梅》中的西门家族大多发生在花园里,包括潘金莲、庞,甚至还有宋慧莲、李贵杰、如意二……对西门庆来说,花园是他浪漫的场景。

他的妻子吴月娘不容易进入花园。李和孙雪娥这两个在西门庆失宠的掌管家庭财务和饮食的女人,很少有机会入园。虽然娄宇不做任何家务,喜欢参观花园,但这是出于她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她不住在花园里。住在花园里的,在正经女人眼里都是“妓女”。所以,西门庆虽然宠着潘金莲和李瓶儿,但其实并不被尊重,他们只是他娱乐的玩物。在外人眼里,不被尊重,与社会伦理不同。李瓶儿死于血崩后,西门庆死于纵欲过度,潘金莲被宋武赶出西门庆府,吴月娘把花园里的房子都锁了,没几个人再进去。

过了几年,庞、旧地重游,只见园中杂草丛生,狐狸在假山上筑巢,亭中家具残破,堆得满是尘土,满目凄凉。繁华已尽,这里发生的“李瓶儿对玉亭窃窃私语,潘金莲对葡萄架大做文章”之类的风流韵事,都只是过眼云烟。

❹ 苏派盆景有哪些艺术风格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自然两大类,其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古雅。将几内十年甚至几百年树容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第二是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第三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第四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❺ 这底下什么字呢

逆时针转90度:

铁画轩制

资料——

戴国宝,字玉屏,(1875-1926),著名紫砂店号“铁画轩”创办人,紫砂陶艺人。艺名“玉道人”、“玉屏道人”、“访雪”“铁画轩主人”。出于光绪元年(1875),祖籍江苏句容郭庄乡阳巷村。咸丰年间父辈为避战乱迁居江苏如臬双甸。戴国宝幼年双亲亡故,随嫁李姓的姐姐生活。十多岁时回南京,拜金陵著名民间画师华约三为师,学画做生章。戴国宝虚心好学,起早摸黑,勤奋练字临摹,打下扎实的书画基础。
光绪二十年(1894),戴国宝艺成后离南京到上海创业,初在四马路(今福州路)青莲阁茶馆门前租小屋开店画人像。当时四马路热闹繁华,商铺、茶楼、戏院、书寓林立,客商游人云集,商意甚浓。其时,瓷器除青花、彩绘外白胎瓷刻书画为人所喜爱。戴国宝用镶嵌金刚钻刀头的铁笔,学改七芗素描笔法.仿新罗山人画谱,署款“玉屏”、“访雪”、“玉道人”,镌刻山水、花卉、三星、仕女于瓷,栩栩如生,古朴典雅,刚如铁划.媚若银钩,生意日臻兴旺,遂以刻瓷为业。“铁画轩”名自此始。
1902年,戴国宝立业成家。1910年将店移至城隍庙九狮亭畔(铁画轩现址)扩大经营。民国初年,宜兴潜洛紫砂艺人蒋祥元(蒋蓉的祖父)游庙,见戴国宝在白瓷上镌刻的书画,用刀遒劲,章法森严,十分欣赏,相谈甚契,结为至友。蒋劝戴经营紫砂,以铁画技艺镌刻紫砂,必有所成。戴随蒋到宜兴潜洛、上岸、蜀山考察,试刻紫砂茗壶得心应手。
翌年,戴国宝觅得卢家街(今福民街)52号店面,正式开办“铁画轩陶器号”,主要经营宜兴紫砂陶器。货源由蒋祥元负责从宜兴提供。订制的紫砂器均署刻“玉屏生”或“铁画轩”款号,楷书行书皆有。底款大壶钤印大方章或大圆章阳文篆书“铁画轩制”,小壶钤长方小章阳文楷书“铁画轩制”。壶盖壶把有制壶人印款。铁画轩初期以经营紫砂陶器为主业,兼营宁波竹器、扬州漆器、汉口木盘、青田石雕。紫砂器品种繁多,壶为主,次有盆、瓶、鼎、罐、餐具、文具、帽筒、水滴子等等。戴国宝经常到潜洛窑场,打样生产,操刀铭刻,订制名人名作。至二十年代,铁画轩在福民街已发展成为店面二间、三进身、三层楼和一间一厢二楼二底带有假山水池的货栈一幢,在上海颇具规模的紫砂专营陶器店了。
1923年,戴国宝为创名牌,筹集资金,与蒋祥元、朱培金等人合股在潜洛五庄创办“铁画轩陶器厂”,交二外甥李相荣管理厂务。聘范大生、胡耀庭、强义海、卢元璋等为制壶技师;聘陈少亭、邵宏俊、饶寿川、谈泉明等为陶刻技师。长年订制俞国良、吴云根、汪宝根、陈光明、李宝珍、储铭、史莲生等人的壶坯。供货的还有王寅春、顾炳荣的水平,钱盘根的花盆,潘柏寿的杯碟,蒋二郎的水滴子,毛顺兴、赵干泰的商品壶等等。顾金声专制彩釉彩绘出口南洋欧美产品。本厂自行生产常销产品和承制打样定货,花色繁多,泥彩缤纷,坯头顶真,刻工讲究。戴国宝悉心经营,尤在陶刻装饰上苦下功夫,形成铁画轩制品独有的特点风格,声誉日盛。戴国宝既重视紫砂国内市场,还注意开拓国外市场,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东洋(日本)生意火红。上海虹口居住日侨众多,不少日本人开的商行经销紫砂茶具。日人喜爱惯用八件茶具,一壶,一茶洗、一挑子,五杯。外粉红、内白釉,果元、上方等造型,镌刻钟鼎文、心经。日侨购用,还长销日本市场。盆景用盆的“水底”和各式盆栽花盆,长年打包运销日本大阪、名古屋等地。日本客商丸喜、海步等每年来店选购和订制,钤“长春堂”印章。烤火用的均釉火缸、紫砂小火钵也是大量销日本品种。小火钵体积比饭碗稍大,置桌上手边烘手取暖。外粉红、内无釉,造型有圆、瓜楞等式。长年销往南洋的以暹逻(今泰国)为主要市场,客商运红木进口销紫砂出口。品种是全红泥水平、紫泥独钮和各式彩绘的一般商品壶。欧美市场由外贸商行和外商洋行选购,装箱报关由轮船运出。主要品种有彩釉十五件茶具、咖啡具和茶叶罐、烟灰缸等杂件。
戴国宝倾心竭力二十余年弘扬紫砂,推销国货,积劳成疾。这位多才多艺的经营家、铁画轩主人,因患肺病不治于1926年冬去世,享年51岁。

铁画轩的第二代传人--戴相明
戴相明(1924-2002)小名莲生,继承家业为铁画轩第二代传人。三岁时,其父铁画轩创办人戴国宝病逝,戴国宝夫人戴杨德宜接掌店务。
戴杨氏,杨德宜(1882-1961),小戴国宝8岁,江苏溧水柘塘下圩庄人。父辈在汉口做官,父母早故,在乡由二伯母抚养成人。家教识字,有一定文化。二十岁嫁戴国宝,妆奁颇丰,助戴国宝创业经营,精明能干。1926年戴国宝去世后,挑起铁画轩重担。选用朝奉,提携三外甥李鸿钧(1896-1952)任经理,将长女下嫁李鸿钧,外甥成为女婿,李鸿钧负责对外业务。任用大徒弟湖北鄂城葛店人严春承(首时)为外账房。朝奉有泰兴人陈宗山、南京人唐明庭、宜兴人李纪良等,徒弟张甫林、唐明湘(三十年代曾自立门户)、陈正清十数人。部份朝奉能以简单日语、英语应对上门购货日人洋人。二外甥李相荣已为厂主经营潜洛铁画轩陶器厂,里外协力,团结一致,遵循旧规,振兴门庭。
戴杨德宜在财务上采取同业中惯用的措施,签发短期本票调节资金。“铁画轩本票”信誉良好,到期兑付无误,在宜兴蜀山可换现钞使用,常州大成绸厂、无锡时和布庄皆愿收兑。三十年代期间,市场稳定,由戴杨德宜当家,朝奉们齐心努力,生意发展十分顺利,内销兴旺,外销东洋、南洋、欧美均有发展。紫砂制品种类不断出新,花色之多前所未见。陶刻署款自戴国宝去世后全部改刻“莲生”、“铁画轩主人”,由陶厂陶刻艺人陈少亭、饶寿川、谈泉明等镌刻。店中货源充沛,库存满仓,二楼三楼均以铁柱支撑大梁,可见当时业务之兴盛。
抗战爆发,铁画轩地处上海南市沦陷区,不能开门营业。稍后,移至法租界贝勒河(今黄陂南河)412弄内石库门居住,因无门面,只能小规模经营。留二三朝奉卖存货做些本市小批发,香港未沦陷前还有点南洋生意。其时,上海租界市面异常繁荣,而宜兴窑场停顿,路上交通阻隔,货源中断,铁画轩存货中大量花盆和茗壶被有门市的同业“徐升永”和“仁昌”廉价批去销售,获利殊丰。
戴相明自教会中学高中毕业,见老母年逾花甲,精力不济,店中库存减损无数,楼仓已显空蔼,无奈辍学从商。此时上海租界华界皆被占领,可以返回福民街居住,但仍不能开门营业。1943年春,戴相明首次经常州、抵宜城、渡溪上、翻龙背到潜洛会见二表兄李相荣,陶厂已因战事而败落,不胜感叹。拜访众多紫砂窑户和技师,恢复供货关系,小量紫砂产品运沪经营。在这一段年月中,因戴蒋二家父辈关系密切,蒋祥元长子燕亭寓居上海为红棉山房等古董商制作仿古紫砂器。秘不示人的精湛作品,戴相明能常见赏。旗人郎玉书请顾景洲仿制的明清紫砂亦偶有所瞥。1945年抗战胜利,戴相明积极筹划装修原址恢复营业。请回朝奉和师兄三人带来徒弟二人于年底开门应市。遵循铁画轩特色,坚持货品符合规格,进货亲手敲检验收,门售货真价实,销货出口无须客商检视,货抵从无纠涉,信誉昭著,业务逐渐兴盛,重显昔日名风。此时紫砂产品一部份有陶刻艺人镌刻“莲生”、“铁画轩主人”署名,多数从窑户进货已无如上款号。从业之余,戴相明学过法文、日文,进大专班读修辞学,充实文化知识,提高经营才能。
为扩大出口业务,戴相明将产品拍照编号列明价码,通过外商洋行、华人商行和香港、泰国客商选购或订货,络绎不断打包装箱外销,成为弘扬宜兴紫砂的上海独一商号。随着出口业务发展,戴相明在货栈内建置炭炉,聘请顾金声徒弟陈生大专职烧炉彩釉以应市场需要。此间,由于铁画轩与上袁顾炳荣的长年业务关系,戴相明到宜兴必访顾景洲。顾景洲陶艺顶级,商品精微,胸中有墨,出言有序,相谈契合,成为知己,往来留宿同榻而眠。戴相明每次进山进货,定货品种先经顾景洲挑承制,后及他人。
铁画轩最大的一笔生意在1948年,由华商出口公司外销美国。所定制品有上方笔筒、小元香炉、绿釉烟碟等十余种上万件,数量几能在品生窑装一通窑。承制该笔制品的有顾景洲、毛顺兴、徐祖纯、顾金声、基德昌、束六度等。由于1949年初天气阴湿,把持窑场者拿挠,出窑产品质量较次,影响后批生意,深为遗憾。
1948年,戴相明介绍顾景洲认识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著名书画篆刻家。顾景洲兴奋不已,主动精心制作石瓢壶五把,钤上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老夫妇正当午膳。吴家古玩文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唐寅、征明书画依墙而挂,曼生、玉麟茶壶随几置放。餐毕,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一首,四把壶上各画竹一枝,第五把壶上由江寒汀画鹧鸪一双相赠湖帆道兄。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顾景舟锈刻自己的一把,余四把请其表弟陶刻好手谈尧坤镌刻。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之极。五把石瓢,顾景舟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江寒汀、吴湖帆、唐云、戴相明。戴的一把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顾景舟”之“舟”自此启用。戴的石瓢上刻字为“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属,吴情并题。江的壶上刻字是“寒生绿蹲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屑,吴倩并题。四把石瓢壶画竹落款皆为“湖帆”二字,紫砂史上简朴大方,刚柔相济,精绝无比的五把石瓢茶壶,至今存世者二,三把散失。可惜!
戴相明读书用功,处世谨慎,祟尚正气,办事认真,工作上颇有成就。喜爱书画古玩,嗜茶欣赏茶壶,收藏紫砂五十多件,四对“玉屏”镌刻的三星、山水白瓷帽筒。紫砂名作有杨氏竹段、黄玉麟鱼化龙、陈光明提罐、范大生元方竹鼎、汪宝根阴筋竹鼎、程寿珍掇球、储铭洋桶、王寅春仿古、景舟石瓢等等,惜在“文革”中悉数散失。戴相明经营铁画轩十数年,呈现中兴之势,至1956年公私合营,按政策安排进上海市土产公司任职,1986年退休。

❻ 开封有什么特色

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其中祥符调是豫剧的一支重要流派,发源于豫东地区的开封。明末清初,河南地方戏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儿腔等传统优秀民歌长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豫剧祥符调,祥符调唱、念俱用标准的汴梁音韵,发音多假嗓,音域属上五音。

开封的汴绣独树一帜,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绒彩夺目,丰神宛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成为国内外游客必买的艺术佳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等特点。

(6)潘二盆景扩展阅读: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晋、辽朝、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被誉为八朝古都。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从元明清到新中国初期,开封一直为河南首府或省会。

❼ 歙县的旅游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渐江墓、长庆寺塔、太平桥、南谯楼、忠烈祠坊、圣僧庵壁画、黄宾虹故居、贞白里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张林福宅、方士载宅、丰口四面坊、殷尚书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吴氏宗祠、风雨廊桥、东谯楼、徽州府衙、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棠樾古民居、员公支祠、周氏宗祠、汪华墓、昱岭关、大母堨、昌溪庙坦及水口、紫阳桥、叶村洪氏宗祠、万年桥、太湖祠、槐塘双坊、石潭吴氏宗祠、 巴慰祖宅、 徽州府衙、蕃村鲍氏宗祠、王氏故宅、郑村和义堂、 雄村五石坊、吴承仕宅、张曙故居、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徽州古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歙县雄村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渔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可乘1路公交车至渔梁景区站或乘坐1或2路车至渔梁景区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区)站。 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800米。 新安碑园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它凭太白楼,靠披云峰,借练江水,临太平桥,以曲折有致而又含丰富的借景表现手法,依山傍水而筑,显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陈列了两套著名帖刻《余清斋》和《清鉴堂》而驰名。整个园林由真赏亭庭院、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组成。
太白楼,徽派楼宇式建筑。它背靠披云山峰,面临练江水,原为一座洒肆。唐代诗人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此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后经太平桥步行400米。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练江之西,与练江之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亦称“西园”。徽商大宅院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梁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
由歙县20所濒危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异地拆迁而成。可乘1路公交车至徽商大宅院站。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大学时代曾名知行,歙县黄潭源村人。他于1917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着力推行平民教育,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中和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1991年和2003年两次扩建,占地1700平方米。纪念馆大门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大方砖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400米。

❽ 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

双龙洞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地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的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外洞宽敞高广,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会。常年洞温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炎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见图1)。 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厅北尽头就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 等景观,特别是洞中的岩溶景观“仙人田”层层叠叠,使人不由产生来到世外的感觉。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长15 余米,宽3米多。要想进入内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过,不得稍做抬头,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惊险,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见图2)。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进入内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龙宫了。内洞更大于外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洞内你就可以见到两龙的龙身、龙爪、龙尾了。其他主要景观有“晴雨石”、“仙人挂衣”、“雪山罗汉堂”、“将军腿”、“金华火腿”、“北京烤鸭”、“仙人床”、“倒挂蝙蝠”、“彩云追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争仙丹”、“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拇指泉”和郁达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个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据双龙洞“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的独特景观特点和价值,把她列为“金华山八洞”的第一位。

❾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金华]双龙洞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地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的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外洞宽敞高广,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会。常年洞温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炎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见图1)。

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厅北尽头就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等景观,特别是洞中的岩溶景观“仙人田”层层叠叠,使人不由产生来到世外的感觉。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长15余米,宽3米多。要想进入内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过,不得稍做抬头,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惊险,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见图2)。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进入内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龙宫了。内洞更大于外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洞内你就可以见到两龙的龙身、龙爪、龙尾了。其他主要景观有“晴雨石”、“仙人挂衣”、“雪山罗汉堂”、“将军腿”、“金华火腿”、“北京烤鸭”、“仙人床”、“倒挂蝙蝠”、“彩云追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争仙丹”、“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拇指泉”和郁达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个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据双龙洞“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的独特景观特点和价值,把她列为“金华山八洞”的第一位。

热点内容
饭店情人节活动 发布:2025-09-11 12:24:41 浏览:48
天鹅兰花 发布:2025-09-11 12:20:58 浏览:631
七夕秀恩爱的句子搞笑 发布:2025-09-11 12:20:57 浏览:107
一朵非云 发布:2025-09-11 11:57:48 浏览:282
唐代插花 发布:2025-09-11 11:50:16 浏览:420
七夕的中街 发布:2025-09-11 11:45:44 浏览:837
绿植龙鳞 发布:2025-09-11 11:25:07 浏览:114
插花艺术作品鉴赏 发布:2025-09-11 11:10:31 浏览:609
菊花根盆景 发布:2025-09-11 11:05:59 浏览:667
梅花土壤6 发布:2025-09-11 10:58:18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