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园风景
Ⅰ 重庆沙坪公园:冷门的小景点,顾城曾来过这里吗
这是顾城1982年在重庆沙坪公园的咏叹,作为习惯了他的黑眼睛的人群中的其中之一,我有些诧异。时代镂刻的伤痕无疑在诗人的心间投下了影子。
对经历的思考,让我们才有机会看见那些注定惊艳一生的文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就是读着这样的句子,再一次来到了沙坪公园。
碧湖秀色
路总是越走越明媚的。
经过清淤,恢复了自净能力的公园水体碧湖,围满生机勃勃的葱茏,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就在不远的地方挺立着这座城市充满魅力的骄傲。
我在想,如果顾城今天在这里,会写出怎样的诗篇呢?
一定不是《打火机》那般尖锐的对比。
遇见谁,都可以献上,一颗发亮的心。火柴太傻了,只可以燃烧一次。
而是,平缓流淌的欢愉与淡定,因为这个时代,是《平安里》,总能让人听见最好的声音,看见最美的颜色,遇见最喜欢的人…
Ⅱ 北京香山植物园景点和植物介绍
http://ke..com/view/22675.htm
Ⅲ 苏州园林最出名的景点有哪几个
有以下几个:
1.沧浪亭: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2.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3.留园: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Ⅳ 宁波奉化溪口滕头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宁波奉化溪口滕头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一、盆景园
盆景园建于1980年,占地7300平方米,隶属滕头园林公司。园内现有10000多盆盆景,30多个品种,精品盆景占800多盆,集观赏与销售为一体。盆景利用奇异形状的树根,经人工再种植、嫁接和剪裁而成各种情趣和意境的风景。很多盆景的树桩都有上百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了。为了满足盆景爱好者的需求,盆景园特地制作了一些小盆景:银杏、五针松、红枫等,携带方便,大家可以在这里选购。
二、 田园阁
此廊桥是广西侗族建筑物的代表——风雨桥。这个桥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部是木头铆起来的。风雨桥博取民间建筑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优美。整座廊桥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桥下部分是3排12个木柱形,用青石垒砌而成的桥墩;中间部分为木质桥面,采用80根粗大、笔直的木柱进行悬、托、架等建筑支梁体系搭建而成,四周设有宽大、结实的木凳,可供游客休息,桥的顶部采用桦铆连结,将亭、廊结为一体,分叉四个翘角,再用10层飞檐层层覆盖。
三、 棋王林
整片树林都是国家级的棋王们栽种的,在树林中间还有块刻着“力挽狂澜”的石碑,上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滕头村的真实故事。在“滕头杯”中国象棋赛上,一名吉林选手和一名广东选手在比赛。当时手执红棋的吉林选手气势很盛,杀得对方溃不成军。在这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广东选手十分冷静,下了一着好棋,转败为胜,力挽狂澜,最终赢得了胜利。现在棋局就摆在大家面前,对象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前看看究竟下哪个棋才能反败为胜。
四、 十二生肖桥
桥的两侧护栏上有12个生肖雕塑,形神生动,美化了桥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十二生肖桥在所有桥梁中是老大哥的位置,滕头村这儿的婴儿满月当日过十桥,第一座要过的就是这十二生肖桥。
五、 宁波滕头案例馆
全球唯一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乡村。
滕头,总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2008年以“城市化与生态”实践——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路径,在28个国家80个城市和地区的113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乡村进驻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宁波滕头案例馆已经搬迁至滕头,该馆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设计,展馆有着浓郁的乡村风情,三面墙体由60多万块旧瓦和古砖构筑而成,是从宁波乡村散落的旧砖瓦收集而来。
六、 滕头外婆溪
外婆溪景观区位于景区北缘,滨河带总长近3公里,两岸种植了花海景观带,展现了滨水生态景观,还开展了摇橹船体验活动,游客可乘坐摇橹船慢悠慢悠地穿行在烟雾弥漫的外婆溪上,在外婆溪中,鸬鹚在不停地抓鱼,游客在用夹网。河里的鸭子、鹅悠闲悠闲地游着,间或也有几只飞鸟擦水飞过……好一派“看得见远山、摸得着碧水、记得住乡愁滋味”的梦幻乡村景象啊!
水上滕头隆重推出:“桨声灯影、烟雨汀江、石窗听戏、古渡放灯、水上婚礼、鸬鹚捕鱼、扳网抠鱼、徒手抓鱼、野鸭群飞、白鸽迎宾、坐马车,骑单车、外婆小吃”等“寻梦外婆溪”系列主题活动。
七、 明清奉帮石窗馆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石窗就是古典建筑的眼睛,在滕头石窗馆,组合108只眼睛,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可想而知的。石窗起源于先秦,明清以来,对于宅院建筑的高要求高标准和浙东地区盛产特有的青石、红石、梅雨石的优势,造就一批造诣较高的石坊,培养了大批手工艺人,特别是在奉化周边一带的石刻艺人,以技艺精湛闻名,成为后业志称的“奉帮石匠”,他们创造的大量精美作品,今天可以从滕头明清奉帮石窗艺术馆中找到。石窗的图案注重意境表达,如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最为常见的蝙蝠、梅花鹿、寿星和喜鹊的图案,则寓意了人们对传统福、禄、寿、禧的追求。滕头的石窗有草书福字窗、变体双喜窗、福在眼前梅花窗、独笔虎、福禄寿、万字窗等。
Ⅳ 古林公园的盆景园作文
杜鹃坡
古林公园(6张)
由正门入,眼前即是杜鹃坡。坡上有数十年生的参天大树板栗和麻栎。其西北又有天然植被为之屏障,构成荫湿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宜于杜鹃花的生长发育。阳春三月,各种杜鹃花开斑斓,红花似火,黄花如金,白花玉洁,在碧绿嫩叶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游人领略春天的来临。
远香榭
由杜鹃坡向南沿块石砌成的石级绕至后山,满园苍松翠柏,绿竹黄杨,远香榭立在其间。远香榭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仿古典园林钢筋混凝土结构,虽无雕龙画凤,却也玲珑美观,典雅朴素,四围走廊,室内常有花、画、盆景展览,亦可在榭内品茗休憩。水榭东、西、北三面地带开阔,栽有浓郁芬芳的腊梅、玉兰、芙蓉、绣球、桂花等花灌木,因而常年花期不断,四季飘香。配以清澈的水池,游人常驻足留恋不愿离去。
牡丹园
古林公园风景 图集(2)(11张)
由远香榭南去,即为牡丹园。牡丹园位于公园西南隅。该园依山凿石而建,两米多高的牡丹仙子塑像立于园中。牡丹素以花大形美,被誉为“国色天香”,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园内共收集、栽培250多个品种,3000多株,多引自牡丹之乡河南洛阳、山东荷泽两地。园中还配以芍药。“谷雨看牡丹”,牡丹、芍药相继盛开时,满园姹紫嫣红,富丽堂皇。游人置身园中,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园中建有牡丹亭,仿古典园林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约150平方米。沿亭侧曲廊可至天香阁。牡丹亭建筑因地制宜,因山而建,建筑别致。人在亭中品茗赏花,情趣怡然。
茶花坞
在牡丹园北,坞因山而造,低洼处人工筑水塘三处并使之相通,又堆砌土丘三个组成半岛。岛上广植多品种茶花,并配置多种花灌木。漫游于山茶间,令人兴趣盎然。距茶花坞不远,是一片翠竹,竹林旁有两株12米高的槐树,古拙健壮,根部相距尺许,而上部树身缠绕相连,自然形成“连理枝”。有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对在两槐结合处摄影留念。
梅花岭
位于公园东边山岭脊部,濒临虎踞北路。岭上栽有百余株苍劲挺拔的高大雪松,数百株各类春梅。沿岭西向,遍植黑松、毛竹、腊梅。腊月隆冬,组成一幅自然松、竹、梅岁寒三友画卷,堪称一绝佳景。岭巅建有晴云亭,面积30平方米,仿古典园林钢筋砼结构,两边建有石座,供游客休息。
每到梅花节,南京古林公园就会举办“梅展”。 该公园通过引种栽培,有小绿萼、桃红朱砂、残雪、大羽、佐桥红等60个优良 品种,近3000株梅花对外展出,该公园还在大门假山中设立了330平方米的梅花盆景展览, 共有大小梅花盆景艺术盆桶百余盆,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到梅花艺术的深刻内涵。
月季园
从虎踞北路南大门入,沿园路向南是月季园。园中栽有数百株月季。春到人间,月季盛开,满园五彩缤纷,蔚为壮观。
盆景园
在月季园西北隅,是“金陵盆景”的生产基地之一,占地200平方米,并配有600平方米玻璃温室。园内常年培育和展出的盆景,品种花色齐全。大小规格配套的各式树桩和水石盆景及观叶植物,供游客观赏和购买,又提供外贸出口。沿盆景园拾级而上,左侧有一开阔坡地,广植茶树、梅花。据传,大医学家、文学家陶弘景(452~536)曾在此隐居过。园内正在兴建球宿根花卉园,并将1978年日本友人赠送邓颖超的150株樱花定植园内。
四方八景阁
在公园中心最高处。新建的四方八景阁,面积575平方米,主体三层,重檐,总高16米,第三层配外回廊,供游客伫立观景。底层配大平台基座,面积454平方米,花岗石踏步140平方米。游人在顶层平台眺望,园内各景区景色和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形势尽收眼底。与公园西部海拔36米的高丘上面兴建的303米高的电视发射塔,形成一幅绝好的对景。
Ⅵ 南京中山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是新园区,于1999年起开始建设,按照景观侧重点分为11个区域:热带植物宫、禾草园、盲人植物园、红枫岗景区、盆景园、蔷薇园、药物园、松柏园、树木园、植物分类系统园、自然小径-南京中山植物园自然教育区 ,收集活植物共3000余种。这11个区域均以展示植物景观为主,兼顾科学普及和休闲游览的功能,南园于2007年国庆对外开放,命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博览园”。 名称简介图片热带植物宫热带植物宫位于前湖西北部,面积10000平方米,其外型似三片晶莹的绿叶从前湖升起,立在紫金山下。
热带植物宫分为3大展区,搜集珍奇植物2000余种,展出主题是“植物奇观”和“植物与人类”。
第一区为热带花果区,展示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植物和热带花卉。第二区为热带雨林植物区,游客在这里可看到“绞杀”、“独木成林”、“板根”、“老茎开花、老茎结果”、“藤树网缠”和“空中花园”等热带雨林中独有的奇特景观。第三区为干旱、半干旱热带植物区,其中有全国最大的肉质块根植物睡布袋,有号称“沙漠水塔”的澳洲特有植物瓶干树,有原产南非的珍稀植物龟甲龙和“拟态植物”生石花、肉锥花等。在这里游客可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卉和不同气候带与生态区域的植物景观。
热带植物宫不仅是植物资源研究实验中心,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市民游览休闲的景点。 禾草园禾草园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东侧三角地位于新的主入口东侧,占地20000平方米,收集禾本科100余属400余种植物。分为四个区域:种质资源圃、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植物功能展示区、景观展示区。依照现有地形和禾本科的演化过程,依次种植竹亚科、稻亚科等8个亚科的主要代表种类,形象展示了禾本科的系统演化进程。该园配植有大树和花灌木,是植物园禾草研究成果的展示基地和青少年的科普基地。
禾草园分为矮墙小院区、草坪休闲区和品种展示区三个主要部分。
1、矮墙小院区 。南园主入口处有一组由石砌矮墙与绿篱围合而成的小院落,其间并有木板平台与水池等,各种观赏草和地被植物以矮墙为背景、以花镜的形式布置在院中。
2、草坪休闲区。位于禾草园的中部区域,盲人植物园东侧。以大面积较为完整的草坪和树姿优美的散置的乔木形成宁静、安逸的疏林草地景观。大草坪周围安排较为密集的乔、灌、草立体配置树丛及花镜。
3、品种展示区 。禾草园的北部,集中展示国内外禾草植物100余种,以自然弯曲的小径把展示区分为若干小区,把草坪、牧草、经济作物等不同种类的禾草植物分门别类予以安排,同时兼顾观赏性及科学性。 盆景园盆景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该园利用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古桩、怪石众多之优势,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园内收集树桩、水石、水旱、花果和微型盆景等精品500余盆。 蔷薇园蔷薇园始建于1982年,1985年竣工,位于植物园南门右侧,以收集月季为主,还种植了蔷薇科其他植物及一些著名的观花植物,如梅花、玉兰、迎春、月季、蔷薇、杜鹃、山茶、牡丹、芍药等。
在春夏季,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园中还筑有220平方米的水池和90 平方米的回廊式棚架,池中种植了王莲、睡莲和黄菖蒲等水生观赏植物。 药物园药物园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收集药用植物700余种,隶属131科429属。
荟萃了原产中国的特产中草药小檗、喜树、七叶树、盾叶薯蓣、七叶一枝花、黄连等。
园内按药用部位及生态习性分为根及根茎药区、花果及种子药区、茎叶全草药区、藤本药区和阴性药区,为纪念中国明朝本草学家李时珍,1983年在园中建立了一座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名为时珍馆。 松柏园松柏园占地70000平方米,收集了保存国内外松科、杉科、柏科等针叶树119种。园中收集的松柏类植物丰富,有该园选育的中山柏、铅笔柏、成片的水杉、池杉和落羽杉。
松柏园三面环山,林木密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并伴有鸟虫、溪水,是适合进行健身锻炼、森林浴的活动场所。 树木园树木园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中北亚热带树木引种驯化的科研基地,保存华东地区露地生长的乔灌木树种340种,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冬青科、木兰科和槭树科等落叶和常绿阔叶树。另外,还有珍稀濒危树种标本区,保存种类约50余种,如宝华木兰、银鹊树、秤锤树、伯乐树、香果树等。 分类系统园分类系统园即植物分类系统园,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选择种植了华东地区可露地生长的种子植物300多种,隶属85科204属,依循Bessey分类系统,按照生态条件和园林布局种植, 是学生们了解植物分类和进化的活标本园,更是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园中的代表性植物有香榧、金钱松、铁杉、中国鹅掌楸、红豆树、日本木兰、夏蜡梅等。2009年以来,该园都在春季举办欧洲花卉展,数十万株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等名花佳卉。 自然小径自然小径是1999年6月新开放的景点,是自然教育小区的简称,是该园与英国合作建立的,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西北部紫金山南坡,占地15万-20万平方米,是一个拥有多种生态环境的自然区域。
小区中有一条自然小径贯穿始终,其中设置了十个点,并根据需要设立了一些必要的设施。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认识一些特色植物,观察鸟类和昆虫,在教师和导游的指导下,捕捞小昆虫,采集少量动植物标本,做游戏,在此过程中了解一些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习一些有关知识。
自然小径特色在于景观富于自然情趣,很少人工干扰,并且为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接触和感受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环境与生态知识教育的场所,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自然,进一步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盲人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内的盲人植物园是截至2009年5月,中国最大的盲人植物园,由南京中山植物园在南京爱德基金会、日本东京绿化中国基金会、省科委及华飞公司支持资助下兴建,于1998年5月建成免费开放。
盲人植物园占地1公顷,园内种植的植物以及设施都充分考虑到盲人的需要。种植了一些无毒,无刺,具有香气,叶形奇特的植物,充分调动盲人的嗅觉、触觉等感官。
园中部分植物还设置了语音提示系统,揿动按钮,就可以听到一段关于该植物的讲解录音 。 红枫岗景区红枫岗景区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遍植了20多种槭树科的红叶树如鸡爪槭、三角枫、建始槭、天目槭、羽毛枫,以及枫香、乌桕、盐肤木、黄连木、杜英、紫薇、榆树、榉树、山胡椒等各类色叶树。 科普示范园科普示范园即青少年科普示范园,建成于2001年,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中水库西北,占地55500平方米。
该园系专门为青少年设计和建立的专类园。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展示中小学生生物课本中涉及的重点科属植物、其它代表性植物及有关知识点,为学校师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场所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生物知识,该园是青少年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园地,也是公众及生物爱好者深入了解植物的示范园,该园分为苔藓蕨类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农作物区、观赏植物区、药用植物区、果木区、藤本区等区域。
Ⅶ 酒泉植物园景点简介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6
Ⅷ 大连最好的风景是那里
希望可以帮到你:
大连:
·大连天津街步行街
·大连俄罗斯风情街
·大连-中山公园(图)
·大连旅顺电岩炮台
·大连发现王国主题公园
·大连贝壳博物馆
·大连现代博物馆
·大连自然博物馆
·大连夏家河海滨浴场
·大连傅家庄海水浴场
·大连星海湾海水浴场
·大连海王九岛
·大连庄河黑岛旅游度假区
·大连普兰店碧流河水库风景区
·千年古莲园风景区
·大连植物园
·大连安波温泉度假区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大黑山
·大连长兴岛
·大连海之韵广场
·大连金石缘公园
·大连玫瑰园、盆景园景区
·大连广播电视塔
·大连北大桥
·大连东海公园
·大连仙女湖
·大连金石蜡像馆、赏石馆
·大连金石滩鲜花大世界
·大连清泉寺
·大连黄金海岸
·大连燕窝岭
·大连横山书院
·大连洋信鳄鱼园
·大连黑石礁
·大连傅家庄
·大连星海广场
·大连圣亚海底世界
·大连奥林匹克广场
·大连极地海洋动物馆
·大连金石滩神力雕塑公园
·大连人民广场
·大连中山广场
·大连友好广场
·大连冰峪沟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
·大连棒棰岛
·大连星海公园
·大连劳动公园
·大连森林动物园
Ⅸ 苏州旅游的十大必去景点有哪些
苏州旅游的十大必去景点有:静思园、木渎古镇、甪直古镇、寒山寺、网师园、狮子林、留园、同里古镇、周庄古镇、拙政园。
1、静思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Ⅹ 盆景在园林中的作用
盆景在园林中的作用?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回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答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
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
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