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虾脊兰
① 这是什么草
炒的种类很多。在这里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草?所以说,在这里就。不知道。你究竟问的是哪一种茶?
② 有没有养过虾脊兰的朋友,带银线那种值多少钱怎么养
你养的是银带虾脊兰
虾脊兰喜温暖、高湿和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和空气干版燥权,要有排水良好、疏松、有一定保湿性、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作栽培基质;通常用分株法繁殖,也可用无菌培养基播种育苗。盆栽可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加适量河沙,也可用一般园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适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生长季节须保持盆土湿润,但开花期间(3月至5月)须略干燥;5月至8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一次,浓度不超过0.5%;花后进行换盆,每2年至3年换盆一次,冬季最低温度宜维持在0℃以上,并控制盆土以湿润为度。
价格不太好说,因为得看你的虾脊兰植株长的如何才好估价,还得看地区,一般在产区的话,30cm的植株15元就够了,但我在内蒙古的一个花卉市场看见他们买的50元,个子差不多也就30cm.这就是一个地域差距。
③ 虾脊兰有哪些特征
虾脊兰学名:Calanthe discclor科属:兰科虾脊兰属株高40~50厘米,地下部为根茎,酷似虾脊。叶近基生,2~3枚倒卵状矩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而具短尖,有柄,叶常绿。花葶直立,顶生总状花序,有花6~12朵,萼片、花瓣紫褐色,唇瓣为淡紫色或白色,花姿奇特多变,花色丰富,十分美丽,花期初夏,盆栽作室内装饰品。同属植物约有150种,以产于太平洋诸岛的青紫兰、红紫兰最名贵。常见的还有泽泻虾脊兰、短距虾脊兰、长矩虾脊兰以及三棱虾脊兰等。
④ 江西九岭山发现野生大黄花虾脊兰长什么样
近日,在江西省靖安县九岭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我国极度濒危植物野生大黄花虾脊兰。该保护区璪都保护站工作人员巡查时,在密林中发现一片不太常见的兰花,其叶片硕大,花色金黄,每一朵小花形似一只金色的鸽子,经专家鉴定确认,认定为野生大黄花虾脊兰。大黄花虾脊兰属兰科常绿草本,一般生长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深山常绿阔叶林下,观赏价值极高。
据调查,其野生资源分布极少,我国实际存量不足300株,是我国的“极小保护种群”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金丝猴”。此次发现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共8株。
接下来,该保护区将对其开展定期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开展大黄花虾脊兰回归自然的研究合作。目前,已经有50株大黄花虾脊兰试管苗移栽在保护区中。
(4)盆栽虾脊兰扩展阅读:
大黄花虾脊兰的观赏价值
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既有适合盆栽观赏的小型品种,也有适合露地栽培的宿根大型品种。在环境的适应性上有常绿和落叶的不同类型,可以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栽培和观赏。用于阳台,窗台和居室内布置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切花的好材料。
⑤ 大黄花虾脊兰又被称之为什么
野生的大黄花虾脊兰是我国的“极小保护种群”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金丝猴”,野外实际存量不足300株。大黄花虾脊兰属兰科常绿草本,生长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深山常绿阔叶林下,对生态环境和水源的要求较高。
最近,南昌大学的植物专家杨柏云在位于宜春靖安县的九岭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它的美丽身影。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杨柏云介绍,被发现的大黄花虾脊兰长势很好,旁边还有小苗的生长,这证明它能够自我更新,自我繁衍。
(5)盆栽虾脊兰扩展阅读
大黄花虾脊兰的繁殖方式:
1、春季
多用于盆栽和温度比较低、无法露地越冬的地区使用。每年5月花后,将假鳞茎从盆中取出。剪掉老根和残枝,分成单块,贮藏在干燥、冷凉处,待新芽长到5厘米时再栽。
2、秋季
一般是作为宿根花卉使用,在长江以南地区比较适合。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然后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深10-13厘米的穴,耧平穴底,每穴栽入种茎3块。栽时,将芽嘴相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穴底。栽后,覆细肥土或火土灰,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盖土,与畦面平齐。
⑥ 虾脊兰的观赏应用
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既有适合盆栽观赏的小型品种,也有适合露地栽培的宿根大型品种。在环境的适应性上有常绿和落叶的不同类型,可以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栽培和观赏。用于阳台,窗台和居室内布置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切花的好材料。
⑦ 三褶虾脊兰的栽培技术
在一般的栽培技术上与国兰十分接近。喜气候温暖、高湿,不能让阳光直射,最好是七成荫处,以富含腐殖质而排水性良好的疏松土壤为宜;也可用一般园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适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室内栽培不宜常浇水。可在露地林下种植或盆栽。栽种深度一般在3-5厘米,保证假鳞茎可以完全埋在土中。
栽种时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假鳞茎块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将芽嘴相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盆中。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当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时,增施1-2次磷、钾肥。冬季落叶后停止浇水。生长季节须保持盆土湿润,但3-5月开花期间需略干燥;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旱及时浇水。7-9月早晚各浇1次水。虾脊兰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时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腐根。5-8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1次,浓度不超过0.5%;花后进行换盆,每2-3年换盆1次,冬季最低温度宜维持在0℃以上,并控制盆土以湿润为度。 与常见的国兰相比,几乎所有栽培的虾脊兰都喜欢较强的光线。在中国北方地区,春夏秋三季可以放在疏林下或遮光50%左右的荫棚下栽培。在长江流域可以栽种在疏林下或林缘及庭园树下。常绿种类的虾脊兰与落叶种相比,需要稍荫蔽的环境,但冬季温室内栽培也可以不遮阴。
⑧ 虾脊兰主要产于什么地方
虾脊兰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假鳞茎不明显。叶近基生,通常2~3枚,狭倒卵状长圆形,长15~25厘米,宽4~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叶柄明显基部扩大。花茎由当年新株幼叶的叶丛中长出,长30~50厘米,总状花序长5~15厘米,花数朵至10数朵,紫红色,开展;萼片近等长,长约1.3厘米,中萼片卵状椭圆形,侧萼片狭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花瓣较中萼片小,倒卵状匙形;唇瓣与萼片近等长,玫瑰色或白色,3裂,中裂片卵状楔形,先端2裂,唇瓣上有3条褶片;距细长,6~10毫米。花期5月。
产于中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苏和安徽等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地上。喜夏季温暖潮湿和冬季冷凉的气候。要求半阴和土壤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
同属植物约250种,大部分为地生种,少数为附生种。分布地域广阔,南非、马达加斯加、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中的某些岛上都有。我国约产50种。
为栽培上的方便和营养体性状的不同,通常将该属植物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是叶片常绿,球状的假鳞茎小;另一组假鳞茎大,多少有些棱角,秋季落叶。落叶种大多分布于亚热带或温带地区。常见栽培的有:
长距虾脊兰(,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和西藏等地,尼泊尔、印度等也有分布。中温或低温温室栽培,栽培比较容易。常绿种,冬季不落叶。株高80厘米,叶近基生,3~4枚,长20~33厘米,宽10厘米。花茎高出叶丛,有花数朵,玫瑰红色,花径4~5厘米。唇瓣3裂,深洋红色,有金黄色的瘤状物。花期在夏秋季。
三褶虾脊兰产于我国台湾、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从印度到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上均有分布。中温温室栽培,栽培稍难。常绿种,无休眠期。无假鳞茎。叶片长达60厘米。花茎可高达70厘米,总状花序密集许多花朵。花白色,较小,直径约2.5厘米。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落叶种在植株开花后并进入休眠时,从盆中扣出,把假鳞茎分成单个,去掉全部老根与败叶,贮藏在干燥冷凉的地方。次年春季新芽长出时再重新盆栽。如果栽培得好,每年可增殖一倍左右。常绿种通常在早春新芽尚未长出时分株。大批量繁殖优良品种,可用组织培养法。培育新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在经过人工授粉,得到种子后,用无菌播种繁殖。
落叶种类的虾脊兰有明显的休眠期,在此期间应将假鳞茎贮藏在干燥冷凉的地方,待春季新芽长出5厘米左右时用腐叶土栽种在盆中或种植床上,盆下部应填充一层颗粒状的排水物,以利透气排水。虾脊兰较其他兰花需肥量大,旺盛生长时期每1~2周施一次液体追肥。当假鳞茎开始生长成熟时,天气逐渐转凉,叶片枯黄,应减少浇水,保持盆土微潮即可。常绿种的栽培方法与墨兰、鹤顶兰相似。产于中国和日本温带地区的落叶种或常绿种中假鳞茎明显者,抗寒能力比较强,越冬温度可低至5℃左右。产于热带地区的常绿种和假鳞茎不明显者要求温度比较高,越冬温度应在10℃以上。落叶种喜欢较强的阳光,夏季露地盆栽约遮光30%~50%,常绿种较喜阴,夏季遮光50%左右,冬季少遮或不遮。
图6-16 虾脊兰
⑨ 大神级别的,看看,这是什么植物,什么花,稀有品种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