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树盆景
A. 谁知道原料黄蜡是干什么用的 谢谢!
什么叫黄蜡石?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黄蜡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为有蜡质,有人就说了,那应该叫蜡石啊,怎么会叫黄蜡石呢?这与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有关: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 黄蜡石如何分类?先按质地分,可以分为胶蜡、冻蜡、晶蜡、粗蜡这四种,简单的说,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胶蜡、冻蜡,晶体粗的就是晶蜡,最差的、基本和石头没有多大差别的就是粗蜡。按颜色分的话,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他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主要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矿物质渗入。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和叫法,在质地上,除了我说的那四种,还有的地方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么褐色、铁锈色、绿色、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色、净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罗兰色等等。 黄蜡石为什么是石中精品?中国的传统赏石观是:皱、瘦、漏、丑、秀、奇。对石之美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所以,有的地方把黄蜡石称为“石中之后”欲使之与田黄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佛光灵玉”,真是怎么好怎么说。而且,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说自己地方的黄蜡石是黄蜡石中的精品,远非别处可比,连我也不能幸免。还有更多的溢美之辞,因为更像推销,我就不说了。当然,怎么赞美和如何称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黄蜡石的确具备了让玩石人喜爱的特质。 云南黄蜡玉的基本情况?龙陵县,地处滇西南一带,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与德宏相邻,黄蜡玉在龙陵县境内呈零星分布,储量相对集中在龙陵小黑山的大烂坝一带,周边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该地区已经被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封堵矿源,准备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所以现在在龙陵县当地,买卖黄蜡玉都是违法行为,要没收带罚款的。龙陵县政府还组织工作队大抓偷采黄蜡玉料的人员,好一派热闹景象啊。但是前几年里挖采出来的黄蜡玉料石和目前当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丽两大黄蜡玉市场流通。黄蜡玉因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表面,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赌黄蜡玉料。很多做黄蜡玉生意的老板,都是买进黄蜡玉毛料,对其进行切解,看玉料内部玉化度是否高、颜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没有杂质等,并选择性的将其中好的作成手镯、挂件、手珠、雕件等工艺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翡翠赌石啊?黄蜡玉料,在龙陵当地人眼中的分类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为水冲料、山料、瓦沟料、板料、老蜡料、新蜡料等,水冲料又叫水冲石,因为水流长期冲刷,表面油光滑溜,适合做赏石摆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经过打磨抛光做摆件、工艺品。瓦沟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镯、挂件等高档工艺品,老蜡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质地坚密、矿物成分渗入较好的,新蜡料指质地不够细腻,矿物质渗入差的。对颜色的分类,当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颜色有鸡油黄、鸡血红、死黄、春色、透白、糯白、福禄寿、四彩、青白、飘血丝、蜂蜜黄等等。 云南黄蜡玉的名称来历?云南黄蜡玉原被当地人称为黄蜡石。在上个世纪,云南龙陵及其周围县市的人就知道龙陵有一种叫黄蜡石的石头,硬度很高,大部分为黄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头一起做为农村宅基地的下脚料和村里道路的铺路石。现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使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性增大,两广一带到云南经商的人逐渐听说了龙陵的黄蜡石。这人啊,生活富裕后,当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层次的东西,加上两广一带历来就产黄蜡石,也有很多喜爱黄蜡石的人,所以呢,龙陵黄蜡石当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两广一带的商人们看中,开始收购。然后赞美一下我们的劳动人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他们是最聪明的----外地人来大量收购,当然引起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注意---解说一点,云南山区多,坝区少,一般住在山区的大多是农民同志,他们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购,无疑是为他们增加了除种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后,龙陵当地也开始有很多人做黄蜡石的生意了,这一阶段,黄蜡玉还叫黄蜡石。2005年,一部分玩黄蜡石的人开始对黄蜡石进行雕刻和内部构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板更是买来大批的黄蜡石原料切开做手镯、挂件等工艺品。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们居然发现龙陵的黄蜡石内部的玉化度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种,原来这东西切开来做手镯和挂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参照树化石改称树化玉的惯例吧,这样,黄蜡玉的名称就出来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一名称的,觉得比较客观,符合实际,因为其玉化度高,称为玉不为过。但是半年之后,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有些人觉得黄蜡玉的名头还不够响亮,就给黄蜡玉重新命名为“龙陵玉”和“龙陵黄玉”,这就是我所不赞同的了。最简单的原因:黄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称,托帕石是不同于黄蜡玉的宝石。改黄蜡玉为“龙陵黄玉”或“龙陵玉”,一是容易把两者混淆,二是屏弃了黄蜡玉是黄蜡石的本质,不伦不类,三是地方概念太重,显然用心不良。 黄蜡玉如何赏析?并非所有的黄蜡玉料都可以做成黄蜡玉工艺品,我在前面曾说过“赌石”,也就是说,切解黄蜡玉料也有风险和赌性,而且很重。有的黄蜡玉料,表面细密透腻,切开后内部却是烂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气沉沉,切开后却是金玉满腹。所以,黄蜡玉工艺品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就会走高价路线:因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赏析黄蜡玉工艺品的好坏和贵贱,首先要从其名称上入手。石之美者为玉,既然从黄蜡石改称为黄蜡玉,那最基本的当然是要玉化度好的才能算好。
B. 这两颗分别是什么树
1.中文学名:白蜡树 拉丁学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别称:中国蜡、虫蜡、川蜡、黄蜡、蜂蜡、青榔木、白荆树 二名法:Fraxinus chinensis 科:木犀科 属:梣属
2.木槿,拉丁学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又名:木棉、荆条、木槿花等,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它是韩国的国花,在北美洲又有沙漠玫瑰的别称。
C. 这是什么树
应该是~白蜡树(别名:黄蜡),属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它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极少数向南延伸至热带。 其高10~12米,树皮灰褐色,芽阔卵形或圆锥形;小枝黄褐色,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4-6厘米;叶轴挺直,小叶5~7枚,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花序梗长2~4厘米;翅果匙形,坚果圆柱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
D. 请教一下梅这一种植物
梅:对梅花的简称
梅科:从植物分类学来看,根本就没有这个科,我们所说的梅花是回蔷薇科的植物。
腊梅:和答梅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只是名字有点像。腊梅是腊梅科的植物,和梅花是两个科的东西。
梅花:蔷薇科的一种植物,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马上要成为我国的双国花之一了。
这样解释明白了吧
E. 什么是化黄蜡
什么叫黄蜡石?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黄蜡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为有蜡质,有人就说了,那应该叫蜡石啊,怎么会叫黄蜡石呢?这与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有关: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
黄蜡石如何分类?先按质地分,可以分为胶蜡、冻蜡、晶蜡、粗蜡这四种,简单的说,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胶蜡、冻蜡,晶体粗的就是晶蜡,最差的、基本和石头没有多大差别的就是粗蜡。按颜色分的话,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他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主要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矿物质渗入。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和叫法,在质地上,除了我说的那四种,还有的地方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么褐色、铁锈色、绿色、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色、净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罗兰色等等。
黄蜡石为什么是石中精品?中国的传统赏石观是:皱、瘦、漏、丑、秀、奇。对石之美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所以,有的地方把黄蜡石称为“石中之后”欲使之与田黄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佛光灵玉”,真是怎么好怎么说。而且,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说自己地方的黄蜡石是黄蜡石中的精品,远非别处可比,连我也不能幸免。还有更多的溢美之辞,因为更像推销,我就不说了。当然,怎么赞美和如何称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黄蜡石的确具备了让玩石人喜爱的特质。
云南黄蜡玉的基本情况?龙陵县,地处滇西南一带,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与德宏相邻,黄蜡玉在龙陵县境内呈零星分布,储量相对集中在龙陵小黑山的大烂坝一带,周边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该地区已经被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封堵矿源,准备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所以现在在龙陵县当地,买卖黄蜡玉都是违法行为,要没收带罚款的。龙陵县政府还组织工作队大抓偷采黄蜡玉料的人员,好一派热闹景象啊。但是前几年里挖采出来的黄蜡玉料石和目前当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丽两大黄蜡玉市场流通。黄蜡玉因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表面,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赌黄蜡玉料。很多做黄蜡玉生意的老板,都是买进黄蜡玉毛料,对其进行切解,看玉料内部玉化度是否高、颜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没有杂质等,并选择性的将其中好的作成手镯、挂件、手珠、雕件等工艺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翡翠赌石啊?黄蜡玉料,在龙陵当地人眼中的分类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为水冲料、山料、瓦沟料、板料、老蜡料、新蜡料等,水冲料又叫水冲石,因为水流长期冲刷,表面油光滑溜,适合做赏石摆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经过打磨抛光做摆件、工艺品。瓦沟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镯、挂件等高档工艺品,老蜡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质地坚密、矿物成分渗入较好的,新蜡料指质地不够细腻,矿物质渗入差的。对颜色的分类,当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颜色有鸡油黄、鸡血红、死黄、春色、透白、糯白、福禄寿、四彩、青白、飘血丝、蜂蜜黄等等。
云南黄蜡玉的名称来历?云南黄蜡玉原被当地人称为黄蜡石。在上个世纪,云南龙陵及其周围县市的人就知道龙陵有一种叫黄蜡石的石头,硬度很高,大部分为黄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头一起做为农村宅基地的下脚料和村里道路的铺路石。现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使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性增大,两广一带到云南经商的人逐渐听说了龙陵的黄蜡石。这人啊,生活富裕后,当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层次的东西,加上两广一带历来就产黄蜡石,也有很多喜爱黄蜡石的人,所以呢,龙陵黄蜡石当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两广一带的商人们看中,开始收购。然后赞美一下我们的劳动人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他们是最聪明的----外地人来大量收购,当然引起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注意---解说一点,云南山区多,坝区少,一般住在山区的大多是农民同志,他们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购,无疑是为他们增加了除种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后,龙陵当地也开始有很多人做黄蜡石的生意了,这一阶段,黄蜡玉还叫黄蜡石。2005年,一部分玩黄蜡石的人开始对黄蜡石进行雕刻和内部构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板更是买来大批的黄蜡石原料切开做手镯、挂件等工艺品。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们居然发现龙陵的黄蜡石内部的玉化度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种,原来这东西切开来做手镯和挂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参照树化石改称树化玉的惯例吧,这样,黄蜡玉的名称就出来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一名称的,觉得比较客观,符合实际,因为其玉化度高,称为玉不为过。但是半年之后,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有些人觉得黄蜡玉的名头还不够响亮,就给黄蜡玉重新命名为“龙陵玉”和“龙陵黄玉”,这就是我所不赞同的了。最简单的原因:黄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称,托帕石是不同于黄蜡玉的宝石。改黄蜡玉为“龙陵黄玉”或“龙陵玉”,一是容易把两者混淆,二是屏弃了黄蜡玉是黄蜡石的本质,不伦不类,三是地方概念太重,显然用心不良。
黄蜡玉如何赏析?并非所有的黄蜡玉料都可以做成黄蜡玉工艺品,我在前面曾说过“赌石”,也就是说,切解黄蜡玉料也有风险和赌性,而且很重。有的黄蜡玉料,表面细密透腻,切开后内部却是烂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气沉沉,切开后却是金玉满腹。所以,黄蜡玉工艺品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就会走高价路线:因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赏析黄蜡玉工艺品的好坏和贵贱,首先要从其名称上入手。石之美者为玉,既然从黄蜡石改称为黄蜡玉,那最基本的当然是要玉化度好的才能算好。
F. 对节白蜡、毛白蜡、白蜡树有什么区别那
毛白蜡又名洋白蜡、美国红梣。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再来谈三者的区别。
一、毛白蜡、白蜡的区别:
洋白蜡,又名美国红梣,与白蜡树同是木樨科梣属的落叶乔木,二者颇类,区别有三,皆在细微之处:一、果不同。洋白蜡的翅果,翅长于种子或近等长;白蜡的翅果,翅短于种子。二、叶不同。洋白蜡的羽状复叶具小叶7~9枚,小叶柄基部几不膨大,叶片较细瘦;白蜡的羽状复叶具小叶5~7枚,小叶柄基部囊状膨大,叶片较宽。三、花序不同。洋白蜡的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之上,白蜡的花序生于当年生枝之上。
二、对节白蜡、白蜡的区别
园林行业,有白蜡树(简称白蜡)和对节白蜡这两个品种,很多人不知道两种苗木之间的区别,今天生态园林就来给大家科普下。
1.植物属相:木犀科白蜡属,也称于“梣属”。
2.外观:
①对节白蜡营养枝常呈棘刺状。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狭翅,小叶7~9(11)片,革质。花杂性,密集簇生呈短的聚伞圆锥花序,花期4~5月。果期9月。
②白蜡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恻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花萼钟状;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针形
对节白蜡,乔木,高达19米,胸径达1.5米。营养枝常呈棘刺状。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狭翅,小叶7~9(11)片,革质。花杂性,密集簇生呈短的聚伞圆锥花序,花期4~5月。果期9月。喜光,稍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产中国湖北等地,北京等地有栽培。播种繁殖。行道树、庭荫树。
3.生长环境
①对节白蜡喜光,也稍耐荫,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土层,病虫害少,萌芽力极强,适应性强,在极端最低气温-20.3℃,最高气温42.3℃下均无不良反应,且易于造型加工,该树种萌芽力极强,耐摘叶,修剪造型,无论是提根露爪还是大水大肥都可适应,其复叶易形成符合要求的树冠。
②白蜡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颇耐寒,喜湿耐涝,也耐干旱。
4.价值
①对节白蜡具有绿化价值和观赏价值。高大落叶乔木,侧生小枝棘刺状,小叶卵状披针形,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群植或单植均可形成特殊景观。也可制作盆景或用为绿篱。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②白蜡树形体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而鲜绿,秋叶橙黄,是优良的行道树和遮荫树;可用于绿化。同时也有药用价值,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
上传一张对节白蜡的照片,仅参考。
G. 陕西有黄蜡木树吗
有没有不知道,我山西人,我那有,老人传下叫黄蜡木,扒皮厚真是黄的,树木很少,又很难长成大树,长的太慢,说明木质很硬的,我觉的别人说的都和黄蜡木相差很远。不知我说的正确不
H. 黄蜡树是什么植物树
黄蜡树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丛植均可。
黄蜡,属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它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极少数向南延伸至热带。其高10~12米,树皮灰褐色,芽阔卵形或圆锥形;小枝黄褐色,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4-6厘米;叶轴挺直,小叶5~7枚,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花序梗长2~4厘米;翅果匙形,坚果圆柱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
白蜡树
白蜡(学名:Fraxinus chinensis)是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的通称,又称梣(cén),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树种。本属约7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极少数向南延伸至热带。中国约有20余种,分布最广的是白蜡树。木材坚韧,耐水湿,制做家具、农具、胶合板等用;枝条可编筐;树皮称“秦皮”,中医用作清热药。I. 腊梅的养护有哪些注意事项
腊梅简介
蜡梅,英文名:Winter Sweet,中文别名:金梅、腊梅、蜡花、黄梅花。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常丛生腊梅的花主要是在冬天盛开,它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种花木,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可用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是冬季赏花的理想花卉。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别名:香梅、黄梅花,属腊梅科、腊梅属。形态特征:腊梅为落叶或半常绿大灌木,最高可达4—5米,丛生性,其根颈块状发达,江南称为“蜡梅”。老枝近圆柱形,灰白色,粗糙,皮孔特别明显;嫩枝节部膨大,四棱形,表面光滑。叶为单叶,对生,卵形,全缘,表面绿色而粗糙,背面白色而光滑,长7—15cm。花多生长于去年生枝条下部,隆冬腊月陆续开放,有芳香。花被多数,内层较小,紫红色;中层较大,黄色稍有光泽,似蜡质,稍透明;内层基部紫色至全紫色,成对着生或叶芽生,有浓香;花朵最外层由细小鳞片组成,萼片与花瓣相似,不易区别;心皮离生着生在一中空的花托内,成熟时花托发育成朔果状,口部收缩,内含栗褐色小瘦果数粒,8月份成熟。

腊梅的养护注意事项
腊梅树盆栽种植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做培养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垫一层石砾,在每年的初冬选择花蕾饱满的小株,带土掘起,植于盆中,开花后即可陈列观赏。平时放在室外阳光充足处养护。
盆栽蜡梅树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叶肥,每隔2-3年翻盆换土一次,在春季花谢后进行,同时换掉1/3的盆土。
平时浇水以维持土壤半墒状态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干旱季节及时补充水分,开花期间,土壤保持适度干旱,不宜浇水过多。盆栽蜡梅在春秋两季,盆土不干不浇,夏季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水量视盆土干湿情况控制。
每年花谢后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春季新叶萌发后至6月的生长季节,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混合液,秋后再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花期不要施肥。
“腊梅”应该是腊字,还是蜡字
最近,徐州出现了“蜡梅”与“腊梅”孰是孰非之争,终于有人出来和解,说二者都可用,争论似乎可以了结,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为什么会出现“二梅”之争呢?我以为都是《现代汉语词典》“惹的祸”。旧版《现汉》仅有“腊梅”词条而无“蜡梅”词条,于是,有人执此为据,说腊梅是而蜡梅非;而新版(2005年第5版)《现汉》却取消了“腊梅”词条,而仅在新增的“蜡梅”词条后附注了一笔“也作腊梅”,于是,有人便据此说二者都可用,却没有注意到词典编者立场的变化:以前只认“腊梅”而不认“蜡梅”,现在却是以“蜡梅”作为第一选项,希望大家都用“蜡梅”代替“腊梅”,逐渐趋于一致,但也不认为用“腊梅”就是错了。
词典编者立场为什么改变了呢?试查《辞源》、《辞海》,它们都是有“蜡梅”词条而无“腊梅”词条的,只是《辞海》在“蜡梅”词条后有“一作腊梅”一句话。“蜡梅”一词至少可以上溯到北宋,苏轼、黄庭坚都写有“蜡梅诗”。黄庭坚在《戏咏蜡梅二首》诗后写道:“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这就把蜡梅的得名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另外,在植物学分科上,蜡梅属于蜡梅科。词典编者可能是有鉴于此,才以“蜡梅”为第一选项,而以“腊梅”为第二选项。若仍不承认蜡梅,则不仅许多古人笔下的蜡梅要视为错误,连植物学的“蜡梅科”也要视为错误,岂不荒唐吗?而“腊梅”一说则可能是由于联想到腊月(农历十二月)开花而有此名,并无根据,虽沿袭已久,但是可以慢慢改变的。词典编者的这一改动,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又体现了对科学的尊重,也照顾了多数人的习惯,不强求一律。这就是科学与民主精神。
对于任何问题,盲从权威是不对的,提出问题是应该欢迎的,但不要草率作出结论,而要多调查研究,独立思考,慎重地作出结论。如果一时得不出结论,可以继续研究,向他人求教,也可以暂时存疑。
腊梅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梅花不是一回事。腊梅,又称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属于蔷薇科,是一种落叶乔木。“腊梅”之所以叫做“蜡梅”,是因为它的花是黄色,表面有一层蜡质。明朝的《花疏》中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J. 请教,这是什么树
白蜡树(木犀科植物)
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的通称,又称梣(cén)。本属约7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极少数向南延伸至热带。中国约有20余种白蜡树。木材坚韧,耐水湿,制做家具、农具、胶合板等用;枝条可编筐;树皮称“秦皮”,中医用作清热药。
中文学名
白蜡树
拉丁学名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别 称
中国蜡、虫蜡、川蜡、黄蜡、蜂蜡、青榔木、白荆树
二名法
Fraxinus chinensi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捩花目
科
木犀科
属
梣属
英文名
Chinese 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