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鸣虫葫芦
1. 这张图片里打一个成语,要么是两句话八个字的
为什么强调是河呢?泥牛入海可以不
2. 鸣虫葫芦捣底用什么材料
您好,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卷须2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但据考古材料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葫芦化石。葫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不是从外国引进的;当然,也没有材料说明,葫芦是由我国传到外国的。
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果实老熟后经一定处理可作容器,如酒壶;生活用具,如水瓢;鸣虫玩具,如蝈蝈葫芦;及观赏品等。
3. 文玩鸣虫葫芦怎么晒需要注意什么
葫芦不能晒,晒了要开裂,只能阴干,这是常理。
4. 鸣虫葫芦发霉怎么处理
用防霉清洁剂沾在碎布和毛刷上擦去霉菌,在竹木防霉剂在葫芦上就不会发霉了。
5. 蝈蝈葫芦是怎么种出来的,在家里能种吗
可以的,但要阳光照射,需要架子,再有开花是注意受粉,不然不结果的。
1、芦播种时间不能晚于谷雨时节,如果地温低可先在屋内播种或育苗,等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再搬出室外。
2、盆栽前要选好肥土,用疏松酸性土,掺以土杂肥,碱土、板结土不可用。
3、盆栽后注意管理。每盆选壮苗2株,待长成1米高时在底部三个叶处打顶心,使之生侧枝。因葫芦是侧枝生果,如长到三四片叶时仍不见果,可再次打心,直到生果为止。这时留优去劣,每盆留一株,如果肥水充足、长势好,也可两株均留。
4、防治病虫害。葫芦的主要虫害是蚜虫,防治方法与大田作物同,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另外,要防止大水浇灌和长时间的雨淋,视长势不断增施肥料,三伏天防烈日暴晒。
6. 那种平底的蝈蝈葫芦是怎样做的
选中一只本长,于是就把它锯了准备做成一个蝈蝈葫芦。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本长”就是对天然生成的形状适合做鸣虫葫芦的葫芦的一种称谓。玩家对鸣虫葫芦在尺寸等方面的要求非常多,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虫鸣的扩音。鸣虫葫芦多为套模生长,在全自然状态下葫芦自己能长得符合规格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于是有“千金易得 本长难求”的说法。
一个普通的葫芦就这么被锯了以后,对锯口要进行仔细的处理。首先是剌边,要求口的直径要与葫芦肚的直径,要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这个口锯高点和锯低点都不行,得用游标卡尺量好了才能下手。
剌好口的位置后,还要把它磨平整。然后我们挑了上好的海南黄花梨的瘿子木为这个葫芦配口和盖.
按葫芦口的大小在木材上量好尺寸.
然后先用电锯把这块材料切下来.在这里顺便说说,切木料的时候满屋子都是海黄的.香气,特棒!
这就是店主金老爷子,它在仔细的测量着尺寸。
量完以后在车床上开始仔细的工作。
车完还要进行细致的打磨,这样葫芦口才光鲜漂亮。从技术的角度讲,难度最大的就是在车盖的时候怎么掌握它与口的咬合力度。如果太紧,以后养虫的时候使用起来不方便;如果太松,则盖很容易掉下来,可能会摔坏蒙心。
口和盖都做完了以后我们又遇到了新问题,选什么样的蒙心呢?从审美的角度考虑,我们选了高蒙心。
先在葫芦口周围抹上乳胶……
把口和盖粘上以后再在盖的周围抹乳胶……
把蒙心粘上以后再用牙刷把多余的胶擦干净。
这样,一个蝈蝈葫芦就做完了!
7. 鸣虫葫芦里的范制葫芦中有一个名词“拉模”,有“拉模”的葫芦价格会比较低,请问“拉模”具体是指什么
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范匏,就是以范迫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范制葫芦的方法,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范制葫芦有简有繁,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夹范,仅以两片木板将幼葫芦夹起来,长成后的葫芦呈扁形,这是最简易的范制葫芦。二、素范,范模光素无纹,仅求葫芦的整体造型的变化,但对造型的要求非常高,轮廓线条的曲直长短的不同,体现了器物的艺术性的高低。三、花范,范模刻成各种图文的形态,葫芦通过花范培育,便可获得各种人物、花卉、鱼虫、山水图案和文字及各种造型的器物。花范葫芦制成的品种最多,也最精美,如碗、盆,笔筒、鼻烟壶、摆件及蓄虫具,可达数十种。由于范制雕刻精致,制作精良,极富艺术性。同时,范模又是匏器文化的直接体现,所以雕刻精致的阳模或阴模也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有的范模制作名家也是被载入史册的人物,所以名家制作的范模一直受世人瞩目
8. 鸣虫葫芦怎样制做虫葫芦胆
第1步去皮。葫芦的表面有一层薄皮,如不去掉,会腐烂,出现黑斑点,影响葫芦的视觉效果,也无法在葫芦表面上进行装饰。
第2步截口。去掉葫芦多余的部分。根据制作鸣虫葫芦的构思,在葫芦表面用铅笔进行勾画,用凹形刀或薄锯条切去多余部分,一般要求葫芦口的直径要小于葫芦腹直径约0.4~0.5厘米。清理葫芦内部种子和瓤,葫芦虫具多带瓤,行话称之为里子,有里子跟没有里子的葫芦价值有天壤之别。
第3步上口盖。鸣虫葫芦都要有口和盖。截开的葫芦口参差不齐,要用砂纸把口磨平,然后用白膘把葫芦和口粘合在一起。口的外径要与葫芦的下腹直径相同,薄厚要与葫芦大小匹配,侧面的形要与脖的曲线相匹配,内侧一般为纯圆形。老虫具葫芦口多以紫檀、红木、花梨、象牙为材料,由于现在很难找到这些材料,葫芦口的材质多用进口红木、黑檀、绿檀等。
盖的形状很像倒过来的小茶碗,中空,“碗底”也是透空的,谓之“瓮肚”,盖的外径比口的外径小1~1.2厘米。蟋蟀葫芦盖上的“瓮肚”大小不同,“小瓮肚”直径1厘米,“中瓮肚”直径1.5厘米,“大瓮肚”直径2厘米,“瓮肚”为出音口,大小不同,虫鸣声也不同。蟋蟀葫芦盖多以平盖居多,平盖厚1.5厘米左右。一般所说的蟋蟀葫芦盖包括蒙心,是葫芦虫具最上端的一个组成部分,粘接在盖的顶部,盖住“瓮肚”。蒙心的造型和图案非常多,归纳起来为三种:
高蒙心、平蒙心和立体蒙心,平蒙心最常见。蝈蝈葫芦的盖与蟋蟀葫芦盖不同,并不是像蟋蟀葫芦盖那样先挖出瓮肚,再罩蒙心,而是直接在盖上钻出5~7个圆孔,作为出音口,蝈蝈葫芦的盖有两种,一种是与口相配套,木口配木盖,牙口配牙盖,另一种是瓢盖,用皮质厚的瓢葫芦锯成大小适中的圆片,再在上面打5~9个眼做传声的通道即可,很多玩家会同时备用不同眼数的瓢盖,从中选出最佳音质的作为这个虫具的葫芦盖。 第4步砸泥底。这是为以蛐蛐为代表的穴居类鸣虫制作盛具必备的一步,而制作以蝈蝈为代表缘枝类则无需此步。蛐蛐属于阴虫,生性与土壤密不可分,在盛器中砸泥底是模拟蛐蛐的自然生态环境。工具是一根木制圆棍,一头呈球状,用于将泥捣实,一头似扁铲,用于抹泥和修正。泥为黄胶泥、细沙、石灰,用雨水混合,石灰越陈越好,最好上锅蒸一下,以去燥热之气,三者要惨匀,和透,揉成面团状,填实,抹平。泥底不可平,而应与葫芦内部斜面相一致,或与葫芦底部水平线成450~500角。
第5步涮里。是用儿茶、白芨、石榴皮加水煮成浓稠状,倒入砸过低的葫芦虫具内,均匀地涂其内壁,余者倒出。
第6步装铜胆。铜胆是蝈蝈、扎嘴这类的鸣虫盛具所特有,就是在葫芦内中间置一簧。簧乃用铜丝盘成的蚊香状的圆环,其功用有三:其一是供蝈蝈这缘枝类鸣虫空中攀爬;其二是挡住蝈蝈,不至其长须伸出葫芦盖口而被折断,起保护蝈蝈的作用:其一,有人认为有共鸣之功效。当蝈蝈呜叫时,与铜簧产生共振,使鸣声更加优美动听,这也有一定道理。
可以参考网络葫芦吧
9. 求教,这把葫芦适合养什么鸣虫
葫芦的照片呢?一般来说用葫芦养鸣虫都是北方较多。
可以养蝈蝈,黑虫,白虫,竹蛉等。
主要看你葫芦的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