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对病毒
❶ 哪些植物病毒对人体有害
植物病毒分类复依据的是病毒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①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②核酸是单链(single
strand,
ss)还是双链(double
strand,ds);③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④病毒形态;⑤核酸分段状况(即多分体现象)等。植物病毒共分为9个科(或亚科),47个病毒属,729个种或可能种。其中DNA病毒只有1个科,5个属;RNA病毒有8个科,42个属,624种,占病毒总数的85.60%。根据核酸的类型和链数,可将植物病毒分为五大类群:第一类群是双链DNA病毒,有2个病毒属,31个种;第二类群为单链DNA病毒,1个科,3个病毒亚组,74个种;第三类群为双链RNA病毒,2个科,5个病毒属,41个种;第四类群为负单链RNA病毒,包括2个科,4个病毒属,25个种。第五类群为正单链RNA病毒,涉达5个科,33个病毒属,558种
植物病毒有1000多种,很难一一列举,这是概况,你了解一下
我们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郁金香碎色花病毒,他们都会使作物减产或感染上奇怪的斑纹
❷ 植物病毒应该怎么预防
中威呋喃核苷酸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属HIV-RT的竞争性抑制剂。它是国际上最新发现合成的抗植物病毒物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它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阻断次黄嘌呤核苷-磷酸向黄嘌呤核苷-磷酸转化,从而抑制核酸合成,阻止病毒的复制,整合调理体内激素不协调的分配部位,建立新的植物内源激素平衡,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在抑制病毒增殖的同时,通过诱导作物抗性,调节作物生长,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减低病毒的扩散能力,不仅对初期发病植株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还对未发病植株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产品特点:
(1)见效快。喷施本药剂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明显看到植物的叶片变厚变绿,光合作用加强。
(2)对病毒病控制力强,持效期长。喷施后,可以长时间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中间不会有病毒病的反复发作。
(3)广谱抗病毒。本品对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效果极佳。
(4)抑制病毒复制、杀毒、排毒,排除病毒分泌的毒素颗粒,有效遏制由病毒引起的花叶、畸形、坏死等多种症状的发展,促上促下,生长协调,焕发生机。
(5)改善植物代谢条件,增强植物光合能力,提高作物品质。
用法用量:
(1)呋喃核苷酸与其他粉剂、水剂或者其他剂型复配使用,根据商品剂型的使用剂量,按照亩使用呋喃核苷酸0.05-0.25克的量加入。
(2)单独使用呋喃核苷酸可制成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剂型。一般亩用量(有效成分)0.25-0.45克。
❸ 植物病毒是否对人体有害
不知你想怎样?不会要吃它吧?那肯定有害,如果不吃只是观赏,龙骨对人体无害,相反对人体有很多好处的。龙骨是公认的吸收房间里因为装修产生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是净化空气最有效的植物!
❹ 对人有害的病毒,对植物有害吗
到目前为止,是去年还是前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一种病毒可以在植物和人类两者上都可生存,当时是作为一个重大科技发现报道的,其他已知病毒都有严格的专属性
❺ 有没有对植物造成伤害的病毒
植物病毒是指感染高等植物、藻类等真核生物的病毒。早在1576年就有关于植物病毒病的记载,举世闻名的、美丽的荷兰杂色郁金香,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❻ 植物被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植物被病毒侵染后,多系统发病,表现斑驳、花叶(嵌纹)、黄化、矮缩、畸形、丛生版等症状,少数有脉权带、环斑、蚀纹、耳突等特征性症状。抗病寄主表现局部坏死病斑。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大麦黄矮病毒(arleyyellowdwarfvirus,BYD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virus,TSWV)、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mosaicvirus,AMV)等都是寄主广泛,危害严重的植物病毒。
❼ 病毒对植物有什么危害
病毒来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自大分子生物,其粒子很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为秆状、条状、球状。
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物,只能在寄主细胞中生活。病毒侵入生物时,多通过细胞壁上微细新鲜伤口侵入并建立寄生关系。侵入后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状为褪绿斑、斑驳、黄化、皱缩、丛生和矮缩等。
❽ 植物的病毒有哪些种类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已用于构建植物载体的有双链DNA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版(cauliflower:mosaic:virus,CaMV),单链DNA病毒权番茄金黄花叶病毒(tomato:golden:mosaic:virus,TGMV)等10种。
构建植物病毒克隆载体的基本策略是对病毒DNA(包括RNA反转录的DNA)进行加工,消除其对植物的致病性,保留其通过转导或转染能进入植物细胞的特性,使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由于植物病毒克隆载体的应用局限性比较大,并且目前已有比较好用的由Ti质粒改建的克隆载体和不受植物种类限制的整合平台系统克隆载体,所以植物病毒克隆载体用得并不普遍。
倒是利用CaMV感染植物后能启动35SRNA转录的强启动子,构建了含35S启动子的一系列高效表达载体(link:xlinkhref=i011101图4-12link),能启动目的基因在植物细胞(或蓝藻细胞)中进行高效的表达。
❾ 如何理解对植物病毒病害“一是防,二是扛,三是除”
你问的是如何理解对植物病毒病害“一是防,二是扛,三是除”?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开始是要尽量的,防止它得病或者身被虫子侵害,实在得了,我们尽量让他扛过去,扛不过去,那就要用药来除了
❿ 植物对病毒有哪些类型的抗病性
植物对病毒有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因历史的原因,其抗病性类型的划分和所用术语与真菌和细菌病害不同,至今也未能统一(Kang,2005)。联系到抗病机制和抗病因素,植物对病毒的抗病性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类别症状病毒粒体增殖量产量或品质的损失极度抗病性(ER)无无无过敏性抗病性(HR)局部坏死斑/系统坏死低小抗病性很轻—较轻很低—较低小—较小耐病性1轻或不显症较高—高较大耐病性2较重较高—高较小耐病性3轻或不显症较高—高较小感病性重高大
(2)过敏性抗病性(hypersensitivity,hypersensitiveresistance):接种后植物细胞迅速坏死,抑制了病毒增殖和扩展。病植株多发生局部坏死病斑,但有的也引起维管素坏死和植株快速死亡,这是系统性过敏反应。与真菌和细菌的情况相同,过敏性抗病性也是在抗病毒育种中利用最多的抗病性类型。
(4)耐病性(tolerance):多指植物被病毒侵染后,症状轻微,但体内病毒粒体浓度并不降低的现象,此时病毒的复制和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另一种是指症状虽与感病品种相近,体内病毒浓度亦高,但产量或品质受损不多。还有人用于表示症状与产量或品质损失都轻,但体内病毒粒体浓度较高的情况。耐病性也广泛用于抗病育种,但由于耐病品种体内带毒,仍可成为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