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春赏析

海棠春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2 00:51:07

『壹』 语文,季羡林的散文《海棠花》

太多了,去看一下这篇《海棠花》的赏析,感觉很不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1ed300100j3hp.html

『贰』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前两句抄从视觉(颜色)、嗅觉(香味)的角度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原文】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叁』 急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赏析~~~~

你们这些人呀
知道了还不跟别人说下呢
来晚了 要不早给楼主你贴了
这是我找到的 楼主看下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要点:睡着的爱情和醒了的爱情
这一回是写贾宝玉过生日。生日宴会上的种种情节,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很陌生,不感兴趣。但有两件事却写得很精彩。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一天,女同学汪妹拿着《红楼梦》来找我,说这第62回贾宝玉过生日写得没味啊!要我给她讲出点味来。我不答,只是紧紧盯着她的脸。她说,你老看我干吗?我说,我看你的两只迷人的凤眼,好美。她红了脸,一笑,走了。
其实,我看这位女同学的脸,就是给她解答问题。这个汪妹的脸虽然很平常,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凤眼,水汪汪的,漂亮极了。古人说,石蕴玉而山辉。有了这么一双美眼,她的脸,甚至她的全身都生出光辉来了。(可笑!)
这一回宝玉生日的确写的平常。便有两节文字却写得很出色。就是如回目所述的两件事:
史湘云在宴会上喝醉了酒,到后园石板上睡着了,周围满身是芍药花。这个场面真的是美极了。只有史湘云这样豪爽的小姐,才有这种浪漫的举止。
花,常是女人的代名词;花,又常被人用来作为爱情的一种隐喻。学生樊静帆君曾有一幅小画,把这个场面画了下来,从睡着的史湘云的表情上,流露着一和潜伏着的爱情的欲望,极富情趣。樊君这画是把曹氏在这个场面中的潜台词揭示了。
唐伯虎有《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酒醉后在海棠花畔睡眠。这位唐明皇的宠妃,平时美,醉时更美,醉了睡时更更美,她的这种美,用一个“春”字,即爱情的欲望,可以概括。湘云醉眠的美,作者用了一个“憨”字来概括。憨者,天真纯朴也。湘云的天生丽质,在她平时,因家境困惑和心直口快带来的种种烦恼所扰,减弱不少。醉了,睡了,醒时的一切烦恼都没有了,美的本来面目直露无遗。
看过一部印度片《痴情鸳鸯》:大地一片无边无际的鲜花,金色的菊花堆满大地,鲍比小姐醉卧花上,她的男友不断用花瓣撒她,两人在花中相爱,尽情享受爱的欢乐。现代人会这样写,
《红楼梦》时代则不会这样写。写湘云醉眠花茵,已是很放胆了。
作者写湘云,是写她的“睡着的爱情”;写香菱,是写她的“醒了的爱情”;二者相互对照,相互映衬,极妙。
香菱在玩花草时被泥水弄污了新裙子。贾宝玉向她献殷勤,(评:“献殷勤”三字妙。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曾说,在人间处世这个把戏里,最绝妙的方法是“献殷勤”。嘻,这位“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在对女人的处世上,却深有讲究啊!!——评得妙!)用袭人的一条新裙子给她换了。这样的事看来平常,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把一个“情”字化在其中,又用一个“呆”字来强化香菱的性格。真是妙不可言,妙趣横生。别林斯基说,艺术的技巧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作者在这里就是在“怎样写”上下了功夫;在“情”字和“呆”字上下了很大很深的功夫。
香菱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血泪中渡过来的,刚从拐子那里出来,又嫁给了蠢货薛蟠当妾。她从来不知道爱是何物?从来不曾获得过异性的爱情。她好像已麻木了,只知学诗做诗而不知其他。是谓“呆”也。但她是人,是一个情窦已开的青春少女。女人,就是想有男人来爱她。香菱也不例外。当宝玉见她污了裙子,如此这般地关心她,呵护她,殷勤地为她服役;宝玉的意图是同情她的不幸,对她献上一份灵的爱。这对于香菱,她能不感动吗?“情解石榴裙”,一个“情”字传达出了她解裙时的心态;蕴含着多少没有写出的,但读者能够用自己的想象悟出的内容啊!她解裙时,叫宝玉背过脸去;换了裙,即来拉宝玉的手。她的裙,因玩“夫妻蕙”而湿,又因遇“并蒂莲”而解,而换;个中意味之深长,读者未必能悟。她两次红着脸,对宝玉欲言又止,而终于对他说“不要告诉你哥哥”的秘语,表示了她内心对宝玉的一片爱。香菱由呆而醒,爱欲蠢蠢而动。文章至此已是含蓄与淋漓尽致并举矣。(评:你真分析得透彻,分析得有味。《红楼梦》被你这样的赏析,味才出得来!)
宝玉对香菱为何如此倾心呢?答曰,香菱者,香灵也。香菱的本质是诗和花的合一,是香与灵的合一,是黛玉、妙玉的另一个影子。(评:研究得这样的透彻,我看你也算得上是这方面的专家了。真有味!)
后来得知,我那位同学汪妹,回寝室后用镜子仔细研究自己的脸。很快悟出我的用意。再读《红楼梦》这回,得出了和我相同的见解。(真有此事??)

『肆』 求红楼梦十一回赏析

我随便写写,仅供参考。
十一回大概分两个部分,前面讲为了庆贺贾敬的寿辰,宁府大排家宴;后面讲由于在宴会上贾瑞见到了凤姐心生邪念,所以去东府找凤姐。
实际上,前面半回,表面讲家宴,实际上重头戏是西府的贾蓉之妻秦可卿的病,还有凤姐与宝玉探病,以及凤姐从可卿房中出来以后的事。本来可卿的病未见得多严重,可是为什么她会对凤姐说“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有了”,“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这样的话呢?宝玉又为何会流泪呢?一向凉薄的凤姐为何对蓉妻如此关心呢?实际上这都是曹公在暗写可卿的真实身份,并为后面可卿的死做伏笔。(详见刘心武先生《秦可卿之死》)秦可卿,说是抱养之女,实际上确实贾府在政治场上的一笔投资。然而,其父事败,可卿接到“张太医”接开方所暗传的口信(第十回),知道家中事败,须得以身殉葬,所以才会对凤姐说那番话。可卿之事虽是绝密,聪明如凤姐,也知道可卿的身份,因此会对她格外看重。
另一看点则是,凤姐从可卿房中出来以后,有一段描写环境的话曰“黄花满地,白柳横坡”云云,明明是写秋天景致。这非但与适才凤姐可卿谈话的气氛不容,更奇怪的是,按书中一向非常明朗的时间季节脉络来看,此时根本不应是秋季,而是隆冬(详见第八回至第十一回中对季节环境描写)。因此,这段景致描写实际上也是写可卿及其家族秘密的。(详细探佚可参考刘心武先生《园中秋景令》)
所以,整体来看,这一回既是对可卿身份的一个揭示,又是为后面可卿之死所伏的一条灰线。

『伍』 红楼梦中23对对及赏析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

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注释]

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即“椟”,一种木匣。

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

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 “智通寺”门联

[注释]

①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

②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

③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佛教谓彻悟。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

[鉴赏]

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

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

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

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

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

[注释]

①洞明:了解透彻。

②皆:全,都。

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

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

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注释]

①嫩寒:寒气轻微。

②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

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

④笼人:将人笼罩住。

⑤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经圣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徽宗立,放还,死于途。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无此联。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

[鉴赏]

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此阁是否确有,难考。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注释]

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

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

[鉴赏]

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

《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

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注释]

①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

②茶闲:茶罢。

③烟:指煮茶时所冒出水的水汽。

④棋罢:棋局结束。

[鉴赏]

这副题联是描绘潇湘馆的。此处较“沁芳亭”又别有洞天。

《红楼梦》17回中写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对于这样一个“好个所在”,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

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注释]

①三篙:指水的深度。

②一脉:指溪流之形状。

[鉴赏]

我国的园林建筑,素来讲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园林内那些亭台楼阁题额题联,还有着点景怡情之妙。

故《红楼梦》写到大观园竣工后,特别强调指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中的风景联,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内。在拟制这副对联之前,《红楼梦》第17-18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从曲径通幽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地沿,石桥三港,兽而衔吐。桥上有亭。”

沁芳亭对联就概括了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陆』 季羡林的《海棠花》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思乡之情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回.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答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柒』 海棠花最后一段赏析

四季海棠花家阳台上养着很多花,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花色迷人的四季海棠花。
春夏回秋冬四季,只有冬答天,四季海棠花像怕冷的小姑娘似的,不肯开花。它的叶子成卵形,背面长着一层细毛,叶子周围还长着锯齿。叶子下面长着一根根长而半透明的茎,茎是一节一节的,有暗红的,也有绿的。
清明节过后,我去看它们,发现它那娇嫩的板叶间,长出了几朵白色的小花蕾。又过了几天,我去看它们,发现那枝叶间不仅有小花蕾,而且有三四朵淡粉红色的小花已经开放。
一朵朵小花是4片两两相对的花瓣组成的。花瓣中间还长着金黄色的花蕊。远远望去,那一朵朵像一只只小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
四季海棠花不仅花长得美丽,而且还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有一次下雨,刮大风,把它的一个枝子刮断了,正当我要把断枝扔掉时,妈妈说:“别扔!你把这个断枝放在水里泡一泡,过几天还能泡出根来呢!”我听了半信半疑,便怀着好奇心把这个断枝泡进了水里。过了将近三天时间,那个断枝果然泡出根来了! 
我爱四季海棠花,可我更爱的是它那不以香味诱人不讲条件的顽强的生命力!

『捌』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求此对联赏析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宋代学士秦太虚的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悬挂在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想想此景,“嫩寒锁梦因春冷”大约是形容“春睡海棠”的娇姿吧!初春时节读此句,便使人怦然心动起来,忽然间感觉到一股春的气息,脑海里便很快地闪现出一幅含苞待放的初春韵致来。细想这句话,用它形容初春真可谓入木三分,恰到好处。

威严冷峻的冬日在闹春的鞭炮声中,在大红春联的驱赶下,恋恋不舍地走了。走得仓促和伤感,连他最得意的情人“雪”都来不及带。心上人一走,谁还护着她,欣赏她优美的舞姿呢。昔日袅娜翩跹、风情万种的雪便开始落寞起来,舞步也渐渐蹒跚,舞着舞着她就忍不住哭了,细细的泪迷离而冰凉,这便是第一场春雨了。百花木草就是得以她的滋润方娇艳美丽、青翠逼人的。缀在迎春绿藤上的黄喇叭花热烈地吹起迎春曲,于是,初春便轻移脚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路羞羞答答地走过来。

初春忸怩在树梢,忸怩在农家的田野里,清香的气息和嫩嫩的寒气带给人新的憧憬。花的卵子依在初春的枝头,那些枝桠上鼓鼓的相思含情待发,把枯瘦的纤枝滋润得泛出些许青黛,让人依稀看到了繁花的影子。麦苗刚从雪被中探出头来,在相互的亲吻和爱抚中孕育麦穗,孕育更大的希望。

泥土松软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已过了,河滩里、山野上,干枯的蒿草根处已萌生出鸡蛋大小毛茸茸的白蒿团了,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嫩绿在淡淡的春风中梳洗打扮。小鸟舒展着翅膀在清白色的天幕上划下几道好看的弯弧,呢喃中忙不迭地择偶、婚配、筑巢、迁新居。

初春的气候恰像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儿的林黛玉。泪多了,毛毛雨便接连地下,愁多了,太阳也就惶惶不安,一会儿春光明媚,一会儿又愁云低垂。乍暖还寒,让人不由得跟了她打转转。

但初春何尝没有“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远大抱负呢!所有的一切都在储存力量,等天一暖,那种模样那种景致岂是用言语能够尽述的呢!

“嫩寒锁梦因春冷”,这迷人的诗句,这含蓄的妙不可言的初春时节!

『玖』 关于海棠的经典诗句

​海棠

宋-黄庭坚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家园

宋-陆游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坞

宋-杨万里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花

宋-洪适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雨濯吴妆腻,风催蜀锦裁。

自嫌生较晚,不得聘寒梅。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曾园见海棠

宋-邹浩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簇簇弄繁英,随分相逢眼自青。

一种风流似西蜀,何须心着展江亭。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

宋-黄庚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脸晕轻红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时。

杜鹃叫落花梢月,独倚东风睡不足。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家园散策二绝

宋-张侃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山容娟丽青无尽,心地宽闲乐有涯。

春讯不应梅占断,风流犹有海棠花。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雨中惜海棠花四首

宋-廖行之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点缀春容特地妍,艳妆金缕脸霞嫣。

无端风雨妒颜色,半吐芳心向晚天。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

宋-任希夷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花上问春归,岂料春风雪满枝。

应为红妆太妖艳,故施微粉着胭姻。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雨中海棠

宋-张九成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玉脆红轻不耐寒,无端风雨苦相干。

晓来试卷珠帘看,蔌蔌飞香满画栏。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惜海棠开晚

宋-程敦厚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今年春色可胜嗟,二月山中未见花。

长忆去年今夜月,海棠花影到窗纱。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咏海棠

宋-韩淲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撩乱蒙笼黯淡中,海棠收叶尚藏红。

燕支肯负匀妆浅,翡翠何贪剪刻工。

酒病未苏还懊恼,春愁才解易怔忡。

流芳催得年华老,又见啼莺转小丛。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美人图

明-唐寅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咏海棠

近代-袁世凯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海棠带雨湿红妆,乞护重阴昼正长。

蛱蝶不知花欲睡,飞来飞去闹春光。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如梦令-海棠

近代-潘榕

【诗词鉴赏】风流犹有海棠花,古诗词里的海棠花,娇艳无比!
窗外海棠开了。明媚韶华正好。

花艳嫁东风,荡得吟魂颠倒。

心祷。心祷。人愿与春不老。

热点内容
关于七夕单身狗的图片 发布:2025-09-15 08:44:35 浏览:371
无私的荷花 发布:2025-09-15 08:42:29 浏览:170
梅花表729 发布:2025-09-15 08:40:57 浏览:524
八月瓜可以盆栽吗 发布:2025-09-15 08:39:34 浏览:286
野牡丹族 发布:2025-09-15 08:33:05 浏览:395
盆栽包裹后 发布:2025-09-15 08:22:27 浏览:191
每一朵祥云 发布:2025-09-15 08:20:46 浏览:730
邢台市荷花 发布:2025-09-15 07:47:12 浏览:955
黄腊梅花 发布:2025-09-15 07:35:06 浏览:642
北京情人节教堂 发布:2025-09-15 07:30:36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