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穆庄荷花

穆庄荷花

发布时间: 2021-02-10 01:01:32

① 描写和西湖荷花的诗句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4.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5.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6.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7.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8.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9.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10.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

② 描写西湖荷花的诗句 急~~~~

小池荷叶雨声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
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

游西湖
年代:【明】 作者:【张复亨】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荷花有感
年代:【宋】 作者:【于石】
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
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
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
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
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
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

西湖四景
年代:【宋】 作者:【程安仁】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
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
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
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
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忆与唐公游西湖
年代:【宋】 作者:【宋祁】
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
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写林和靖梅花诗后
年代:【宋】 作者:【萧澥】
西湖幽处卧烟霞,湖里荷花匝四涯。
何事先生得佳句,荷花却不似梅花。

西湖旧梦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
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泖滨见荷花(二首)
年代:【元】 作者:【邵亨贞】
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
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
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夜泛西湖五绝
年代:【宋】 作者:【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西湖二首
年代:【宋】 作者:【曾巩】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白莲池
年代:【宋】 作者:【王炎】
处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
无谓一池褊小,以人为重何殊。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
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
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

至杭都洲湖上
年代:【宋】 作者:【方恬】
春闱试罢且徘徊,十里荷花浑未开。
笑指西湖且归去,闲时应待我重来。

登吴王郊台作
年代:【明】 作者:【唐寅】
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牛羊向上行。
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平。
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

西湖
年代:【宋】 作者:【林洪】
烟生杨柳一痕月,雨弄荷花数点秋。
此景此时摹不尽,画船归去有渔舟。

荷花
年代:【宋】 作者:【吴龙翰】
花列千行彩袖,叶收万斛明珠。
可惜坡仙不在,风情绝胜西湖。

采莲曲
年代:【宋】 作者:【俞桂】
西湖西畔荷花多,扣舷女儿娇歌。
道旁骏马金叵罗,欲住不住横秋。
放船却入花深处,临流照妆噤不语。
南山起云山山雨,折得荷花不归去。
弄波惊起鸳鸯双,水珠溅湿芙蓉裳。
恨无飞羽致汝旁,朔洄从之云路长。

东坡守杭
年代:【宋】 作者:【秦观】
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西湖荷花
年代:【宋】 作者:【文同】
红苞绿叶共低昂,满眼寒波映碧光。
应是西风拘管得,是人须与一襟香。

荷花
年代:【宋】 作者:【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西湖绝句戏题
年代:【宋】 作者:【韩元吉】
人道西湖一曲屏,只应真色画难成。
柳堤竹坞无穷意,更著荷花百媚生。

题张埧夫腴庄图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
临平山下西湖上,总被腴庄拨取归。

③ 南阳河的山东省青州市南阳河

南阳河发源于青州西南玲珑山下的井塘村,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青州西南15公里处。井塘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片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便由此而来。此泉便是南阳河的源头,丰水季节可以追溯到玲珑山白驹谷的“龙王鼻子”处。北源发源于青州市大阴山,二水相汇后由南向北流经驼山西麓,一路接纳山泉水,在楼楼山北面,接纳她的一条重要的支流瀑水涧。后西南东北流向,经过青州南阳城西门岱宗门外的永济桥,接纳由“醴泉”之水汇集而成的洋溪,流经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穿过万年桥,到达滚水桥,接纳南阳城东护城河(荷花湾)之水,此河由“黑虎泉”、“刘家泉”、“大泉”、“小泉”等泉汇集而成。再向下流经曹家园、高家园,此处形成一湾,称“龙湾”,再向北转,东流过丁家店、草庙等村,在张家河村调头向东南流去,转弯处为南阳河最北端,俗名“南坝梃子”,再流经魏家河、崔家河、纪家河、李家河,此五村,统称“一绺五河”。经坝沟,在小贯店村接纳其第二大支流阴阳河,过大吴、小吴二村中间,在尚家庄接纳其最大支流建德河(俗称七里河),在东阳河村注入弥河。
南阳河从源头到瀑水涧入河口为上游,瀑水涧入河口至东护城河入河口滚水桥处为中游,滚水桥至入弥河口为下游。 南阳河是青州历史上的重要河流,被称为青州人民的母亲河,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当中称其为“阳水”,后称为“长沙水”。其原来的流向是在丁家店村附近北转,与北阳河交汇,北流注入巨淀湖。
南阳河水急沟深,是建造城池的理想场所,青州历史上的四座古城都是在南阳河附近建造的。
广县城,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4年,派将军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归西汉管辖,设置广县城,这是青州的第一座州城,原址在今天王府街道办事处下圈村一带,西濒南阳河,东临瀑水涧,南到楼楼山,南北约400米,东西约500米,占地约20000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突,地表土层厚1.5米左右,地面有少量的汉代陶片暴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和砖瓦,该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在汉代文化层下,叠压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层。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派王弥的部将曹嶷攻打青州,破城后曹嶷为青州刺史。因广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嶷在尧王山南1.5公里处建新城,史称广固城。《水经注》记载:“阳水,经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亦云:“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所说非也”。《通典》载:“汉刺史乘驿巡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几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广县城遗址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固城位于南阳城西北4公里,尧王山南1.5公里处,西临北阳河,东南临南阳河,四周有绝涧环绕,岨水深隍,城址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从面积上看,应为广固城之内城,即小城。《元和郡县志》载:“有涧甚广,因以为固,易守难攻,故曰广固”。
前赵任命曹嶷为青州刺史,攻陷广县城后,另筑新城于尧王山前,因地就势以涧为池,涧水深广,故名为广固城。该城始建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建成广固城后,他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移来广固城。据《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载:历史上曾出土过“三印”,即 “晋殿中司马印、晋安北将军长史印、晋别屯司马印 。据考证,“以上三印并于郇、杜二村出土”。此三村为原普通镇的大郇、小郇村和杜家庄,三村庄皆坐落于北阳水西岸。另在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位于大郇村附近的砖窑厂出土过两晋时期的铜器,因此确定此处为广固城旧址。
太宁元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出击广固城时,一次就坑杀广固城军民三万余众,仅留男女700人。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率兵四十万,攻打广固城,辟闾浑驱赶士民8000余家入广固城固守。慕容德杀死东晋守将,占领广固城后,建立了南燕国,即位当了皇帝。他广农积粮,富国强兵,发展并建立起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万3千匹的强大军队。所以从仅存的五十万平方米的城址来看,是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的军队,因此断定:外城一定要比内城大的多。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大将刘裕统兵攻击南燕广固城,血战10月有余。因久攻不下,遍求良策。河间人元文向刘裕献策说:“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属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旧迹犹存,直试修筑。裕听其言,遂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刘裕破城后,将广固城夷为平地。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留1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例品赏给军士。让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称东阳城。
东阳城,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灭南燕,夷广固,羊穆之在南阳河以北,北阳河以东,另筑新城称为东阳城。东阳城在今北关一带,东起今市立医院东侧的晓东门,西至北西关东侧岱宗门,全长2500米,南濒南阳河北关街南端的南天门,北到西大街北端的车辕门(又名武曲门)外的东店,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50万平方米。另外西北设镇青门(马驿门),门外接西店街。东阳城曾于神宗熙宁十年,修州城,建楼橹,南岸置吊桥。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再陷州城,杀代理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在南宋与金、元及农民起义不断交战中,东阳城频遭战火。因南阳城在修建应战中不断完善,至明洪武三年,南阳城经过大规模的修筑后,州府的统治中心迁入南阳城,东阳城至清代逐渐被废弃。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东阳城故址修复土城,不久被废,仅西北有城门残存,残墙高20米,长27米,门洞宽14米,夯筑而成。
东阳城北城墙设城门两处,东曰武曲门(车辕门),西曰的镇青门(马驿门);西城墙设泰山门,东城墙设晓东门。今仅存镇青门,地上保留部分有门洞及洞两侧的城墙。此处为明清两代的官吏驿站,换乘车马的地方,所以又叫马驿门。1990年被公布为青州市级保护单位。
南阳城,南阳城以在阳水之南而得名,因城内某些地物似牛首、牛角、牛耳、牛涎、牛眼、牛腹、牛脐、牛溺、牛背、牛蹄等名,广为流传,所以俗称“卧牛城”。 瀑水涧,为南阳河接纳的第一条重要支流,也是青州历史上的著名文化河流,又名石子涧,古名石井水。汉代所建的广固城就是在瀑水涧西侧。下游原有一瀑布,便是青州十景当中的“石瀑冰帘”,她发源于青州西南山麓,流经黄峪、寨子、十字、朱家、寇家河村、傅家、角楼等地,在七一水库(南阳湖)与南阳河交汇,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郦道元,苏轼,黄庶等人均有记述。青州汉代广县城,宋代三贤祠等位于她的河畔上。
东护城河,入河处有滚水桥,也称汇流桥,现为步行便桥。
阴阳河,原为南阳河第二大支流,全长十五公里,与七里河平行,已不存。此河发源于趴牯山东麓,将军山北麓,流经南营、徐桥,经过昭德街与柳行街交叉口的断魂桥,因此得名。穿越东关,进入小杨家庄,过苏桥,穿越昭德路,转入夏新村,在村东圣水祠前,接纳五条沟壑汇流之水,称五凤朝阳,俗名凤凰嘴,并形成一湾,接纳马踏泉、圣水泉之水,继续东北流去,经魏嵋故居后,穿东圣水村东,过三府桥(村民多称河北有三府衙门,建国后仍有石狮子等物件),至小贯店村入南阳河。20世纪末,昭德路与仙客来路整修之前,下游河段仍有水,后海岱小区建成,公路通车,河道废弃,夏新村、东圣水村内仍存有断断续续的河道,海岱小区遗留的白杨树原是阴阳河沿岸的树木。
建德河,南阳河最大支流,又名七里河,云峡河,古名建德水,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南,为南阳河最大的支流,弥河的一条二级支流。她发源于青州城南磨脐山云台峰北麓的山泉,即今青州市委党校院内,自南向北流经响水崖,穿云门山东麓的大花林疃和小花林疃,经郭家桥转弯东去,流经卧蟾山和将军山之间的峡谷,这段峡谷延伸很长,称七里涧,经云峡河村接纳邳泉(云峡河老泉)之水,过扈家庙,经七里河接纳濆泉(马刨泉)之水,再向东流接纳南来的龙渊泉(石王老泉)之水,过西牟、东牟、玉皇阁、新冯、西建德、中建德、东建德,在东建德村东北北转南北流向。经杨姑桥、尚家庄,在尚家庄东北携手南阳河,一起注入弥河,全长约十七公里。 南阳河下游的规划结构,采用“一轴多点”串珠式的形式。即自东向西以青州历史大的时序为轴线,分区段展示青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形成滩林生态风貌区、史前图腾文化区、生态风景林区、东夷文化风貌区,古“青社”风貌区、古城遗址风貌区、人文与自然生态过渡区、碑刻文化展示区、传统商业服务区、山水园林区、古城遗址风貌区、民俗文化活动区、“花”文化展示区、历史先贤纪念区、特色宾馆服务区等15个功能区。最终形成包含“南阳河十二景”的完整的“生态画廊、历史长卷”风光带,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河、商业之河、生态之河、特色突出的青州之河。

④ 懂瓷器的帮忙看看

首先瓷器鉴定方法:

明清瓷器的鉴定
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基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自已脑子里形成了 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现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明代瓷器的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更多请到国家文化艺术品网http://www.cnartn.org/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弘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4、盘有塌底现象。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
5、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6、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釉”。
7、款识虽沿用旧制,但字体趋于清秀,笔划纤细柔和。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有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写款。
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回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划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5、器足露胎处一般修切平齐,也有滚圆状出现。较浅的器足多向里收敛,有跳刀旋痕和塌底现象。有的足心似乳状突起,与明初的肚脐状底足相似,民窑也是如此。
6、器底釉面,有典型的青白色和亮青色特征。
7、正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为主,其中以四字居多。亦有用回文、巴思八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其特征 是:“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笔锋 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
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天启、崇祯时期资器的鉴定
1、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崇祯时,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也有较鲜亮明快或类似天启时谈描色泽。
5、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亦有表现。此时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
6、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圆滑齐整,胎体裸露部分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提供了依据。
7、天启器物款识少。一般写于器底。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崇祯时,从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写的“宣德”、 “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康熙瓷器的鉴定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瓷器的鉴定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资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 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4、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5、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9、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10、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11、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 无圈栏。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
嘉道以后,一般都沿袭前朝款式,有减无增,渐有趋于一致之势。篆书之款,自乾隆至同治均居其大部分。篆书有两种:一种无边栏,字或红或兰不等;一种有双边, 红字居多,即所谓图书款。图书款以道光末年、咸丰、同治之间最为盛行。
康雍两朝是楷书盛行时期,篆书很少,乾隆篆、楷皆有,而篆多于楷。嘉庆至同治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很少。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

⑤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翻译

南宋范成大的《州宅堂前荷花》翻译:

堂前的小池之中,一丛丛荷莲如凌波而行的女神,在静静地散发它们的芳香。在阵阵的微风中,它们翩翩起舞,如贵妃醉酒一般表现着戏文。早晨,朝露普降,莲荷开放得精精神神,如有情有意的姑娘;傍晚,斜阳西下,荷莲显得无精无采,满含委屈送走晚霞。

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它的叶片,青葱碧绿,散发着特有的清香。想到石湖的花开的刚刚好,石湖广阔,湖水远望不见边,水与天接,浮云映在湖水中,石湖变得如云锦一般。

原文:

《州宅堂前荷花》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5)穆庄荷花扩展阅读:

《州宅堂前荷花》这首诗把比荷花为高洁端庄的美人,她有凌波仙子的美貌,多情而不可侵犯,在污泥之中而不染一尘一泥。它的外貌很美,但它的品格更美,它因此而赢得诗人的钟情与喜爱。可它毕竟生长于堂前小池之中,不同于太湖中成片荷花的气势,也因此引动了诗人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思。

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兰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兰花来的特点是花色自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兰花象征高洁典雅。

兰花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兰花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兰花喜欢阴凉的环境,怕阳光直射。养护尽量放在半阴处,有散射光即可。

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忌干燥,平时要经常通风。

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兰花生长的更加健壮,选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拓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⑦ 求助!!!!

康熙党
1.《一生挚爱:孝懿仁皇后》作者:武希 这篇写的不错的~~就是更新太慢~~
2.《香印成灰》作者:萍花 主角:佟瑶光、康熙
3.《清宫?情空?净空》:比较老的文了,说实话,写的有点脱离现实,是个男的在里面就喜欢女主,而且女主超强,随便开个酒楼,就能成巨富,我看时一点也不悲伤,我借给我的同学看时,她们都当搞笑的。
4.《清宫遗恨》:女主因病死亡穿回去了,成为德妃。
5.《古代皇宫?现代皇后》:对于这样的书能出版,非常诧异,JJ上比这强的书多的是,不过也没关系,喜欢的书自己打印出来也一样。
6.琴筑MM的《日落芙蓉》系列,
7.比较早的凌飞絮的《小玄子,你,你》,《当皇帝爱上老鼠》是影射康熙文。
8.《华年旧事——未曾生我谁是我》很好,文字也好,也符合历史,还有冰木琴的冰与火系列,是一组,不过更新超慢,请勿期待。
9.作者天为谁春的一系列有关康熙嫔妃的小短篇。
10.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紫色萱草花》,作者佟紫萱。
11.《夕阳红——我是康熙的奶奶》,很好看,恶搞的,大人把清宫疑案解释的那个有意思呀,作者无袖拢香。
12.《落红》,《青丝,情丝》香初蝶舞所作,是一个系列的,目前更新慢。
13.《彼岸草》穿成德妃。
14.《清韵》:写密妃的,忘年恋啊,不感冒。
15.《从此之后》也是写老康的,也是忘年恋,好像是个超强的女主,没仔细看。
16.《鸾:我的前半生 我的后半生》 作者天夕 写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前半生,我是他姑姑,辅主登基,做亘古一帝。 后半生,我是他妻子,看他运筹帷幄,创千秋大业。
17.《Je t’aime! 玄烨》 作者钰斓 一个现代高中女生与一位英名一世的康熙大帝 是怎样的偶然让他们相遇 真的是天意吗? 一切的种种就好像上天早就安排好了。
18.《清·玉德》 作者:依辰 主角:康熙,哈达乌雅·玉德
19.《一梦(清宫穿越)》 作者:酗阳光的猫 主角:博尔济锦氏·诺敏,康熙
20.《一梦清宫》 作者:星悦 主角:章佳怡宁、康熙
21.《坠入云端》(清穿) 作者:楚朝阳 主角:赫舍里 配角:康熙,纳兰容若,星辰
22. 《穿越时空之情定康熙》 作者:野孩子 主角:康熙、佟嘉晨 初读本书有电视剧《怀玉公主》味道,无论是康熙的化名——白十二,还是孝庄的性格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23..《寂寞空庭春欲晚》:匪大延续一贯的哀婉文风,构思实在很好,无论是多情的康熙,还是宛若林MM一样的琳琅,都吸引着我们,更可贵的是在文中巧妙的糅合了纳兰容若的一段爱情故事,像我们展示了一代才子的坎坷情路。
四爷党
《四爷党》:新兴的清穿越文,形式新颖(采取多次穿越法,甚至穿越成过德妃,小狐狸等),文笔清新,实乃清穿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都看到这个题目了,自然,作者悠悠晴天可是一个地道的四爷党。
《勿忘》:作者因爱大人选择了一个正史上并没记载的人物穿越而去,更是直接成为了四四府中的格格,这篇文呢,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这里的四四其实挺不招人喜爱,太冷酷,太薄情,也许这便是那历史上真正的四四,一个心怀天下,而无暇顾及周边一切的男人。因爱大人应该是四爷党吧。
《步步惊心》:晋江清宫文三座大山之一,出现的时间大约与梦回同时,在文风上与梦回却迥然不同,作者桐华想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看这篇文时,我是真心疼里面的若曦,宁可她愚笨点,却偏偏是这么一个灵秀的人,终篇看完之后,我脑子历史中回荡着仓央嘉措的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爱;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桐华姐姐应该也是一个四爷党吧。
《情倾天下》:说过如此沉重的步步过后,再说点轻松的吧,情倾是我看过的清宫文中比较恶搞的,明珠大人几乎在每一章节中都会有些经典的语录,不过,文章自面世以来,也存在的种种非议,不喜欢的人几乎和喜欢的人一样,这样的口水战也是屡屡发生,面对这个,我这个情倾粉也很无奈,只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四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位作者的辛勤劳动。明珠大人,如此厚爱四四,四爷党无疑(明大,你要是给四四染绿,我们就把你从四党里踢出去)。
《爱君如梦》:一看女主是年懿君,毫无疑问,必是四四的侧福晋莫属了,作者小小曾经还写过《胤禛,我就是这么拽》和一篇对四四的评论,可以看出,作者死忠四爷党无疑。不过,我对这个年福晋不太感冒,这篇文里关于四四的这些女人的描写,我认为不太成功,太简单化了,有点白哦.无论是这里的胤禛,那拉氏,还是女主年妃,都不同于我的想象,我实在想象不出来本应该端庄的,城府极深的那拉氏会像个泼妇一样动辄对女主横眉冷目,即使害人,手腕都不高明,更想不到钮祜禄氏会那么聪明,提前个一百来年,比英国人还早的将罂粟带到了清朝,让四四的这些大小嫔妃们都吸上瘾。
《惊情三百年修改版》:作者飞飞粒粒在写文过程中真得很认真,曾把本文推翻重写,而且屡次修改,对于此文ELAINE不是太喜欢,因为,我总觉得这篇文里的四有些琼瑶剧的感觉,像福临,不太符合四在我心中的印象,反而非常同情这里的四福晋,这里的女主是众多清宫文中我最希望GAME OVER 的女主,有点祸水的感觉(其实是自己发花痴,不能忍受四对别的女人那么好),作者大人是个大大的四爷党,写文的精神更值得众多坑王学习啊。(尤其是《回来》的作者,这个万万年大坑啊)
《殇魂》:作者梵天姐姐不仅仅是个死忠四爷党,又是个大女子主义者,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一篇文字俏皮可爱,行文似散文一样清新的佳作便出现了,女主不再是什么福晋,格格,名门闺秀,而是一个抗日小兵,爱国战士与封建帝王的邂逅,又会有怎样一段故事发生呢?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四儿曲》则是一篇影射清文,描写的是清宫文中极少提及的耿氏。步步的同人《回来》已连载完毕,写的是若曦归来的一段生活历程,感觉跟梵天姐姐的那些中篇小说感觉类似。梵天姐姐扎实的历史功底,叙事能力都在前两篇文中展露无疑,如果你已对烂熟的清宫文失去信心,那么不妨再读一读梵天姐姐的文章,一定不虚此“读”。
《清宫歪史》:在这里,我先诚挚的像炫荷未央道歉,其实以前一直追文,后来因为文修改一次,有些情节忘了,就好长时间不读了,曾经答应过荷花姐姐在暑假时好好读一遍,奈何,成天追文太多,歪史字数太多,一直心有畏惧,至今,还未屡诺,我一定找时间再认真读一遍,再次向荷姐姐鞠躬道歉。荷姐姐最近还新开一坑,《回来的日子》,很特别,一开篇,便是女主在四四身边生活绝望,自杀的场景,后又重返清朝,期待啊,期待。炫荷大人——死忠四爷党。
《书呆子清游记》:KLOYE是四爷党,绝对的,不过,在文中,并没有很花痴四四,而是很理智的描写了四四这一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朝的贵族生活画卷,一个理智清醒,又富有人情味的四四出现了,我很喜欢的说。
《清云泪》:是从四四的养母孝懿仁皇后写起,可谓是写尽四四的前世今生,我们有望在此文中破解四四闷骚性格之谜。作者莲真,盖戳,四爷党。
《芳华初梦》:可亲虽然是台湾人,但是很明智的选择了简体字,否则,我们可能就会与这样一篇妙文失之交臂(好像有一篇《秋去冬来》是繁体的,看起来太麻烦,偶就弃了),文是从康熙的外甥女,鳌拜的侄孙女,恭悫长公主的女儿怡宁进宫说起,让我们一览幼齿四四的可爱,看文的时候,我真恨不得掐掐。可亲,四爷党,因为怡宁是她家的宝贝,而四四是怡宁的宝贝,所以,所以,四四也是可亲的宝贝。(很复杂的关系)
《失落的爱》:作者夏亦挑,四爷党,不过在这里,我并不推荐大家看《失落的爱》,因为更新太慢,而且,文章嘛,有点小白(作者表要打我),但是,大力推荐大家看《清风无痕》,原本是作者随意写写的文,但深受大家喜爱,分远比《失落的爱》要高,想象一下,老康,四四,十三,老十,十四穿越到了现代,过起了米虫生活,呵呵,什么场景!!!!!!
《踏花志》:很老的文了,作者妖龙子疑似四四党,有关复仇的一个故事。
《梦里云归何处寻》:作者一瞬暗红,现在重新开始更新,文写的语言那个美呀,我是写不出来那种感觉,是古色古香的,女主就是那个恭悫长公主的女儿,好文呀……
《尘世羁》:作者沧海月明,疑似四爷党,因为作者写文之初就表示以后要把女主给邬思道。看文时感觉作者受二月河影响太深了,而且这个女主,是个典型的万能女主,能政治呢,太强了。
《清风有痕》:作者月色,四爷党,刚开始的时候,更新很有保证,可是突然之间就不怎么更了,疑似万年大坑,与此文类似情况的还有《清风满天下》,《我在古代的日子》,……
《天为谁春》:纳兰馨雪,四爷党,那为了四四是甘愿牺牲一切,甚至给四四操办与嫡福晋的婚事,但此文的硬伤是,写的有的地方太脱离历史,比如对德妃的处理上,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但作者主观意愿太强,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很生硬,也不符合事实。此作者另一文《清风吹斜阳》
《穿越1703》:作者四党,文好久没看,不好评论
《魂回大清》:作者写得有点太脱离实际了,把四四写得好多情,专一,反正根本就不会是我家四。
《不思量,自难忘》:作者大人很勤劳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篇文写出来,要赞一个,就是写的除了顶个四的名字,可不是属于四的故事,硬伤跟《魂回大清》一样。
《心在天涯》:这个比较强,这一开始,就治病加QJ,感觉跟一部很老的电视剧《碧血情天杨家将》那个内容一样,作者得努力摆脱这种影响。
《百年回眸——溪没江南》:没怎么看,应该是讲四四的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空穿越公司》的一个番外,四爷党妹妹客串穿越,有意思,大家可以看看。作者凝欣大人。
《清清子衿》:新文,更新也可以,内容也不错。
《玉石俱焚》:一个被伤害的女孩回到清朝的故事。刚开始的时候还追,后来弃了,其实,还可以,只不过不合我的口味。
《宛在水中央》,《雨雪纷纷》:作者朱笔,更新超慢。
《真情天子》:写四四和年妃的。
《刺清》:女主穿到了一个反清复明的家庭,学了很棒的武功,爱上了四四,失去了记忆,进宫了。作者沄镜双滇准四爷党,从一开始就说要给四四和女主一个好的结局。
《雍正外传》:同上,女主叫年小蝶,让我想起那部电视剧《雍正•小蝶•年羹尧》
《若惜天下》:这个作者有很多,都是四爷党,偶然有一天,四爷党的群里,大家想写个清宫文史上最特别的,看介绍就知道,什么GL,乱伦,NP,反正,清宫文写过的东西都准备写进来,我是没看,害怕偶脆弱的心脏受不了,虽然偶也不是很CJ。
《紫禁心经》:新文,四福晋乌拉那拉写起,作者四四党无疑。
〈最禛心〉:44的,很搞笑,但也很温情.
《熔情旋律》:看过一点,倒是特别,是YY四四的女儿,李氏生的和硕怀恪公主。
还有一些,比如《历史的双轮》,《惘然如梦(清宫+奥地利)》,对于此类不太感兴趣,应该跟四四有关。
<凤斗>:描写的是两个朋友因为一次意外同时穿越.一个爱上了四爷,一个爱上了八爷.而知道历史的两位女主暗里进行了一番争斗.
十三党
《梦回大清》:虽然,文中最后把小薇给了十三,但我始终认为作者金子大人是个四爷党,文中对四爷的描写,在字里行间中都流露出对四的感情,虽然金子大人说她在写文中也对这两个优秀的男人难以抉择,可熟读这篇文的人都知道,小薇开始对十三更多的是一种同情,而后来更是因为十三对小薇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小薇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不忍拒绝,我相信在作者大人心中,真正理想的恐怕还是四爷。另外,《梦回大清》续集已完结。
《宫墙柳》:这篇么,比较虐.文笔很美就是了.女主与十三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在西北又被十四救了,遂委身于十四(这里面的十四也不错.)后来44登基,雍正做主,把她给了十三,度过了一段还算美好的日子.
《恍然如梦》:说了半天,怎么把这个忘了.女主是十三福晋,有两部.这个还不错.开始和14,88,44都有一段过往.每一段都很让人心酸.和胤祥应该算是幸福的了.后来生了弘昌,但在草原上遇难,一年后逃了回去,结果正值胤祥另娶.女主打击之下,失忆了.后来被44救了,44对她很好,女主不是失忆了嘛,就不记得自己是谁了,爱上了4,并生下了弘历.多年以后,恢复记忆的女主历经沧桑,回到13身边.
《踏清》:这个是正二八经的十三的嫡福晋,一穿过去就已经有孕在身了.她和十三是相爱的,但后来又遇到了一些事情,流落在外,与十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当她有了十四的孩子的时候又被康熙找到,带了回去.两条路;生下孩子,归在十三的头上,继续当她的十三福晋.要么,生完孩子直接赐死.女主本来要选第二条路的,但为了前前后后她生的好几个孩子,还是做了十三福晋.与十三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情不自禁》:满好的文.有的地方很搞笑.女主后来当了十三的嫡福晋.和几位阿哥都有纠缠.
《怡殇》:强烈推荐这本书,女主一穿回去就是胤祥的嫡福晋兆佳氏,没有什么纠缠,只是记录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诠释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看似平淡,却是刻骨铭心。“我走过三百年的光阴参与你的世界,你独守三百年的岁月空等我的回来”这是此文的文案。结尾超感人,绝对值得一看.。
《孔静(原名两生)》独孤生写的,很好,属于古色古香,文字好,情节好,大力推荐,更新还可以。
《乌珠穆沁》早就完结了,刚开始写得真不错,后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后面处理得很不好,而且女主最后的感情归属也有点莫名其妙。
《白兰地》是前面这篇文的后传,是写转世后的十三和女主。
《清秋大梦》疑似十三党的文章,很不错的说,十三爷穿成了十八,强烈推荐。
《天纵轮回录》好像是万年大坑,虽然作者一直说要更新,写的形式很特别。
《世上桃源》应该主角是十三。
《若相惜》十三党的文章,一篇很热的文,但我不喜欢,我也算从一开始就看了,就看出一点来——H,而且是为H而H,这里跟“情倾”中的不一样,当然也许是我的偏见,反正这个,年纪太小的MM 最好别看。
《青瓷怡梦(十三爷党盖戳)》:是十三爷党的是都不用看这个括号,看见个“怡”就知道谁是主角了。好像因为出版的问题没有把结局放上来,不过这篇文的确不错。
《清风欲孽》:现实主义清穿文,比起许多“言情”清穿文来说文中的生活残酷了点,但作者将其归为“历史”,可见作者写作野心。女主挣扎求生其坚韧令人敬佩,与13两心相映,是个厉害女子,绝不小白。推荐给所以被小白穿越女主倒足胃口的人士欣赏:古代封建社会是没有人权的旧社会,参与残酷的宫廷斗争就要有流血绝望的心理准备!
八党
《瑶华》:这个,可能有的人要问:明明是写八爷的,干嘛给归四爷党里,这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一位把老八描写得如此完美的作者,却总是表明自己是死忠四爷党,我们姑且相信晚晴大人的党性吧,把晚晴大人归为四四党。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要说起写老八的文就不得不说这篇,我实在很佩服作者楚湘云写了一个现代白骨精穿到古代后的故事,写的入情入理,文字好,情节好,这里的老八更是好,理想丈夫人选,让我这个四爷党也不得不陷进这个坑里,不过,最近作者又说要弃坑,大家去支持一下吧,看文要厚道,不要霸王。
《惊情三百年(回到清宫)》:里面的老八是我所有清宫文里最喜欢的,比起“清风”里的老八少了些心计,多了份单纯,里面的女主也喜欢,纯真的女孩子。
《清朝纪事(宫闱篇)》:万年大坑,慎入,其实作者写得很早,但是因为不满意自己原来写的,整个重写,我个人认为,重写后的好多了,就是更新超慢,主要是写八爷的。
《走过,路过》:作者是“夕阳红”的作者无袖拢香,准八爷党。
《歧途(清宫)》:是八爷党的文,情节……太俗了,没意思。
《清空万里》:是八爷党的,作者 :星野樱 本书已出售 情节:搞笑,后来很感人 算是喜剧
十四党
《明月借清辉》:作者欧铭洄是因为太愤怒众多清宫文都没有给十四个好结果,所以愤而写文,对于作者的文字功底,我绝对有信心,因为这并不是作者的第一篇文,作者大人的另一篇文相信很多人看过《无计留春住》。
《弦凝诀》:荦荦早就表示过,一定把她家的草包留给十四,那荦应该是十四党吧。这篇文也是从很早开始连载,更新比较慢,情节很特别,一个根本不了解清史的人,甚至以为康熙的儿子是乾隆的人,穿越过后,在未知的情况下,生活的故事,文章更新到现在,女主早已摆脱无知,与四联手(有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感觉),注定的无奈的改变,在这个可怕的宫廷里,唯一的一丝暖色也即将逝去。
《迷途》,《归路》:作者夜安应该是随风党,可这篇文的男主应该是十四吧,目前十四出场最多,女主感觉很特别,爱着老四,被十四纠缠不休(甚至QJ),又红杏出墙跟十三有一夜情,总之,这里的十四是我最不喜欢的,他连“我爱你与你无关”这句话都不懂得,让自己所爱的人背负了太多的伤害,这样的爱让人窒息,宁可没有。
《清梦无痕》:其实穿越回去的是一对好朋友,一个喜欢十三,一个深爱十四,这里的十四也够自私,明知道跟杜蘅不可能,还去撩拨她,杜蘅我也不喜欢,太辜负我家四了,难道四对他的一次次包容,一次次迁就,她就没看见,如果四不这样,她以为她能过上现在这种平静,安逸的日子,还能跟十四柏拉图式的恋爱,喜欢洛洛,希望给洛洛和十三一个好结果。
《刹那芳华》,《秋水长天》:作者党派未知,反正应该不是四党。《刹那芳华》开创了一个清宫文写作的新思路,如果两个都爱那怎么办?很简单,一妻二夫,3P,四与十四最后跟着女主穿到现代,开始了三人行的生活,第一个四与十四共妻的故事。《秋水长天》原来作者曾说要写个关于四的故事,结果,至今为止,我只看到一个越南人阮文呼声甚高,我家的四,现在看来,没戏。
其他党
《独步天下》:强烈推荐,本年度最受期待清宫文之一,阿歆跳开了康雍乾三朝的俗套,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与皇太极谱写了一段旷世情缘,而且,作者大人在写作方面的认真态度实在令我敬佩,不仅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而且甚至研究起来了地图,在很好的刻画人物的同时,还结合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等,哪怕是战争场面都刻画得一丝不苟,在这里,我要说一句:歆大,天可崩,地可裂,我追你的文永不变。
<那海兰珠>:同样是跳开了康熙朝直走皇太极!跟独步天下不同的是独步是描写了女主的两次穿越,而海兰珠只是把重点更侧重在海兰珠上.
《悠悠我心》:很少见的男主是十二的文章,十二啊,你上哪找到这么个亲妈,竟然像起来把你牵出来遛遛。
《清烟》:写太子的,很少见,但在最近又成为趋势的可能,太子温情。就是暂停更新,得等一段时间。
《无双花》:也是两个好朋友一起穿越的故事。
《清话,胤礽》:喜欢,太子写得很好,与我们影响中那个暴戾的形象迥然相反,会坚持追下去。
《清宫遗梦》:大力推荐,作者长醉不醒的更新很有保证,而且最近开始了小花痴的连载,让大家有机会看一看穿越女教育处俄的孩子是什么样。
《一个梦而已》:万万年大坑,更新不指望,目前是写三阿哥多一点。
《另一个世界》:暂停更新,写小玉儿和皇太极,多尔衮的故事。
有一个是写成妃和老康的,名字忘了,大家自己搜一下吧。
《归去来》:现在基本上每天都会更新,这里四四又变成QJ犯了,女主爱的是十三。
《江山如故》:男主已定,是四四和十三狐狸,就是这个更新嘛,请勿期待。
《红牡丹》:很经典的文章,更新别期待,等着吧,貌似男主会是十三。
《却下水晶帘》:已出书,是写顺治的吧。
《紫禁缘浅》写顺治和孝康章皇后的,《福临我心》写顺治和董鄂妃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飞雨落花已经正式声明男主不会是四,具体还没决定。写得很好,虽然刚开始把女主身份的设定跟步步一样了,但情节迥异,很有自己的特色。
《清风拂面》:很少见的男主是老九,早已完结。老九有个好结果,去英国开始新的人生。
《回来》:讲十六的,万万年大坑。
《不辞冰雪为卿热》也是一部写九的,女主是九的后人,穿回去只为遇见心中的那个人。很不错的一篇文,已经完结了。
《凤舞大清》:九爷党。文笔很幽默,但是比较有内涵,是我看过的比较不错的清穿文,已经出版了。女主是学中医的,一针把自己扎得穿越了。最后跟九的结局也不错。我看了以后就死心塌地地当了九爷党了

⑧ 观荷花仕女有感作文600字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应是流畅;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应是滞涩.(仅供参考) 赏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韵意: 【韵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 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 送客到湓浦口, 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 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 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 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 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 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 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 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共六百一十六字, 题为《琵琶行》。 ??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 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 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⑨ 张大千荷花图的介绍

《张大千荷花图》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所作。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版数,他以“权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创作、1976年创作以及作画年代不详的三幅荷花图。

热点内容
插花花高度 发布:2025-05-16 10:47:41 浏览:834
我拍的樱花 发布:2025-05-16 10:35:52 浏览:203
富士花卉王 发布:2025-05-16 10:30:44 浏览:476
一朵连接一朵 发布:2025-05-16 10:12:41 浏览:366
lol召唤师头像情人节 发布:2025-05-16 10:12:02 浏览:862
武汉梅花邬 发布:2025-05-16 10:11:51 浏览:339
小清新服装店装修绿植 发布:2025-05-16 10:07:29 浏览:571
cell情人节封面 发布:2025-05-16 10:03:36 浏览:934
植生插花 发布:2025-05-16 10:02:52 浏览:456
梦见插花生根 发布:2025-05-16 10:02:47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