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定律的真伪
㈠ 什么是荷花定律
在一个荷花抄池里,第一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好多人以为荷花是在第15天的时候开了一半,到30天的时候刚好开满,其实不是这样的,荷花开一半的时候其实是第29天。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但渐渐的,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
(1)荷花定律的真伪扩展阅读
其实荷花定律就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越到最后,越关键。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这说的也是荷花定律的同一个道理。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量的累积,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所谓坚持,就是为了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临界突破,质变的那一刻就是:临界点。
㈡ 你知道什么叫荷花定律吗
有一个著名的定律来叫“自荷花定律”,说荷花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很多人会认为是第15天开满一半,然而并非此,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一日之内,次第盛放。就在最后一天,荷花的开放速度之快,竟等于前29天的总和,荷花定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2)荷花定律的真伪扩展阅读
寓意:坚持就是胜利
典故:愚公移山的故事:
传说北山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进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里的人商量,想挖掉这两座山。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山上的石头和土往哪儿放呢?”愚公和他的儿子们不管这些,说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头运到很远的渤海去,一年才来回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劝愚公别犯傻,这么大年纪怎么能挖得平山呢?愚公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世世代代干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感动了玉帝,玉帝派大力神搬走了高山。
㈢ 荷花定律怎么算出来的
荷花定律来这样算出来的:一个荷自花池,第一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答案是第29天。因为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这就是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同时,最后一步的执行是最关键的!
(3)荷花定律的真伪扩展阅读:
最早提到“荷花定律”的人是马云,在一次马云的成功学演讲中,他正式的将“荷花定律”介绍给了众人,让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做好一件事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靠的坚持与毅力。
通过这个定律,所有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感悟,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一生就好像是池塘里的花,只要自己努力,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活的更好,但是很多人再坚持了十天左右就会觉得十分疲惫,甚至枯燥而选择放弃,自然也就没办法成功。
㈣ 荷花定律是什么
荷花定律是复一个“成制功学”定律,意思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荷花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开放的数量会是已开放的两倍。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第十五天的时候荷花开了一半,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4)荷花定律的真伪扩展阅读:
成功学的起源是为了完善自我和培养他人,促使人们积极进取,推动社会完善进步而自然产生的学问。实际上是一门关于自我管理的学问,是理想信念与目标行动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其实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谓“成功学”,都有违事物发展规律的,因为学习虽有窍门,但不付出努力仍不会成功。现在那么多人追捧,恰恰说明功利主义心态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