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双蟹
A. 齐白石的作品有哪些代表作
齐白石代表作品有《虾》、《海棠双蟹图》、《齐白石牡丹图》、《墨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1、《虾》
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虾,齐白石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齐白石画虾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懂艺术的人都说:“润格不高,值!值!”求画者多不讨价还价,交钱取画,各有所得。
这一天,偏有一个光头猴腮的乖巧顾主,拿了35两银子去向齐白石购画,心想,这老儿必画四只,岂不赚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开了齐家大门。齐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银子,要光头顾主次日取画。
第二天,光头顾主来到齐家,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只有三只小虾米,虾不大,却也活蹦欢跳神气活现。光头心想,我那五两银子不能白给,望着齐白石正要发作,齐白石指指画,让他再细细看看。
光头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两株水草之间露出一只虾尾巴,那虾头正扎进水中觅食呢!光头顾主自无话说,嘿嘿笑笑,抱着画走了。
2、《海棠双蟹图》
画中突出地位画海棠叶四片,姿态各异。棠叶之间,穿插雁来红一枝,红绿双色交相辉映。本应置于棠叶间的海棠独辟蹊径,从旁而出,顿生几分摇曳之姿。两只螃蟹一正一反,置于画的下方,与左上方的墨笔蜻蜓遥相呼映。款识为借山老人齐白石制。钤印为齐白石。
此图为斗方作品。画面布局宽闲随意,物体穿插自如,疏密交织独具匠心。姿态生动。
3、《齐白石牡丹图》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的牡丹乃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倾心襄赞的重要题材,是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白石老人一生所创之牡丹可谓“姹紫嫣红开遍”,然而“墨牡丹”则极其少见。
老人笔下的牡丹多为粗笔写意,图中牡丹以没骨法淡墨写就,藤黄点蕊;用石青石绿来涂染叶片,篆籀之法写成苍劲有力的枝干;最后以浓墨线条勾划出叶脉。牡丹花的叶片及花茎都向画幅左侧倾倒,似有微风拂过。
没骨画的枝梗更是几笔之间流露那种大圭不琢、松静自然的意态。造型恰在“似与不似之间”,乃是白石老人一贯的审美标准。下方以淡花青点苔七八点,院落一角的意蕴便跃然纸上,富于生活气息。
整幅作品笔墨酣畅、拙朴有力、典雅之余富有情趣,风姿动人,生动刻画出了牡丹摇曳的韵律。白石老人晚年画牡丹笔墨更加纵逸,别有一种自由、天真而又老辣的意味。呈现出先生大胆洒脱的胸襟和崇尚自然的心性。
4、《墨虾》
齐白石的《墨虾》是黄达聪先生珍藏之佳品。作为齐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写水纹也没有画水草烘托陪衬,齐白石仅以娴熟的笔墨技法,结合独创的濡墨蘸水,便从容写出虾的结构、动态和透明的质感。
齐白石将青虾长钳造型的美和白虾躯体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体,创构出“白石虾”,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成自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再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5、《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邮票。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扬海内外。
B. 齐白石海棠双蟹图的作品赏析
此帧《海棠双蟹》图为斗方作品。画面布局宽闲随意,物体穿插自如,疏密交织独具版匠心。姿态生动,变化多端权,奇趣横生。白石老人多用斗笔抹写枝叶花草,笔中墨色水份掌握得当,其笔力经数十年锤炼已臻化境,温厚淳朴,气息绵劲,删繁就简,匠心独运。画中突出地位画海棠叶四片,姿态各异。棠叶之间,穿插雁来红一枝,红绿双色交相辉映。本应置于棠叶间的海棠独辟蹊径,从旁而出,顿生几分摇曳之姿。两只螃蟹一正一反,置于画的下方,与左上方的墨笔蜻蜓遥相呼映。尺寸之间的空间布置,物体腾挪,可谓深具匠心,令人叹赏。
C. 齐白石海棠双蟹图的作者介绍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号渭青,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八岁在外祖父周雨若主持的村学中就读,半年后因家贫辍学,随后从父务农,牧牛砍柴之馀读书习画。十一岁学做木工,业余临习《芥子园画传》,十六岁改学雕花木工,以所雕花样新颖,成为当地雕花名手,人称“芝木匠”。习画始拜民间画师萧传鑫,后又从文少可学衣冠写真像,1889年从胡沁园学画工笔草虫,1899年从王湘绮习诗文,三十岁左右始学印。四十岁应同乡夏午贻之请北游陕、京、津、鄂、沪诸地,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并广结画友,得见古今名家书画真迹。1910年集历年远游画稿编成《借山图》52幅,“借山翁”之号由此而来。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与陈师曾、陈半丁、林风眠、胡佩衡等相往还,并接受陈师曾建议,开始“衰年变法”,以十年功夫,由青藤、八大的冷逸,脱胎为红花墨叶配以工笔草虫的新颖大写意花鸟,画名鹊起。1927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沦陷,辞去教职,深居简出,杜门作画,以“画不卖于官家,窃恐不祥”,“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句告白,不与敌伪往来,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于南京、上海举办画展。建国后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最高荣誉。1955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9月16日逝于北京。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作品选集》等。
白石老人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当代艺术大师。一生所作花鸟虫鱼最多,影响亦最大,其工写兼备,“为万虫写照,为百卉传神”的画笔,把传统文人画在二十世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