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海棠图片
㈠ 海棠有多少种图片
西府海棠【物种名称】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
【中文别名】海棠花、 解语花、海红、子母海棠、小果海棠
【拉丁学名】 Malus spectabilis (Ait.) Borkh.
英文:hitom
【科属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属: 苹果属 Malus
【产地】
原产我国,现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多有栽培,云南亦有种植。
【简介】
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北京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和天坛等皇家园林中就种有西府海棠,每到暮春季节,朵朵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使名园胜景增色不少。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被黄白 西府海棠的果实(海棠果)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2.5-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 喜光,也耐半阴。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排水良好之地均能栽培,但忌低洼、盐碱地。萌芽力强,可以整枝。
【用途】
花色艳丽多姿,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一般多栽培于庭园供观赏。果实称为海棠果,酸甜可口味形皆似山楂,可鲜食或制作蜜饯。 [编辑本段]垂丝海棠【物种名称】垂丝海棠
【中文别名】海棠花、垂枝海棠
【英文名称】Hall Crabapple
垂丝海棠【拉丁学名】Malus halliana
【科属分类】蔷薇科、苹果属
【产地】
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尤以四川最多。现全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8米。树冠开展,树皮灰褐色、光滑。幼枝紫褐色,有疏生短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锯齿细小而钝。伞形总状花序,着花4朵-7朵,花梗细长,下垂,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花。花期3--4月。梨果倒卵形,黄绿色,稍带紫色,果熟期9月-10月。
㈡ 官宣!北京春游赏花,赏海棠花指南出炉,请收藏!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北宋】苏轼
海棠花娇艳动人,花姿潇洒,似胭脂点点,如晓天明霞,是雅俗共赏的名花,被喻为“国艳”,素有“花中神仙”、“花尊贵”的称号,也有“解语花”的雅称。“雪淀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最美人间四月天之际,海棠花盛开了一树的繁华。在北京,春赏海棠花,莫过于元大都遗址公园、宋庆龄故居、故宫文华殿以及法源寺,暮春时节,海棠花盛开之时,嫣红的花蕾朵朵向上,展示出盎然生机。
推荐赏花期:每年四月到五月,暮春时节陆续开放
推荐赏花地:元大都遗址公园、宋庆龄故居、故宫文华殿、陶然亭公园、法源寺
1.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
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里,小月河静静流淌,河岸绿树茵茵。每年清明,正值海棠花开时节,花姿潇洒、艳丽夺目。正可谓:绿柳婆娑嬉紫燕,红花腼腆吻晴天,这边水光潋滟晴方好。而小月河也因此得了个很文艺的名字:海棠花溪。
小月河,又名土城沟,据传曾是元代北京城的北护城河,把海棠林分成两片,河水清浅安静,与两岸妩媚娴静的绿茵垂柳、海棠花构成一幅生态盛宴!
海棠花溪不仅是国家A级景区,也是北京城里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溪分为东区和西区,这里种植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等“海棠四品”,还有钻格海棠、亚当海棠、雪球海棠、王族海棠、宝石海棠、凯尔斯海棠、琥珀海棠、印第安魔力海棠、粉牙海棠、北美海棠等诸多品种5000余株的海棠树,西区主要是西府海棠,雪球海棠等品种,东区是新优品种的展示。
站在土城垣眺望,曾经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犹在眼前,静静流淌的小月河诉说着 历史 的烟云,绕河两岸的海棠却生机盎然,吐露着新时代的欢欣。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自1998年开始举办"海棠花节",如今已与香山植物园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京城春日里的三大花事。
2.宋庆龄故居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在宋庆龄故居赏海棠花的 历史 由来已久。当院内两株近300岁的西府海棠繁花似锦之时,便也拉开了宋庆龄故居海棠文化节的序幕。
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为醇王府花园,园中有两株西府海棠,每年4月10日前后开花,花开时节,繁花胜雪,云蒸霞蔚,为京城一大胜景。
宋庆龄生前在海棠花盛开的时候,经常邀请友人来院内赏花。在果实成熟的时候,用它制作海棠酱,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品尝。
斗转星移,斯人已去,故居里的两棵西府海棠依旧焕发光彩。春时花枝簇拥,夏时绿意盎然,秋时硕果累累,冬时厚积薄发。如今,故居一年一度的海棠花文化节,成为人们踏青赏花、怀念伟人的绝佳去处。
3.故宫文华殿
一宫春风暖,一世花相伴!当600岁的紫禁城遇上人间四月的春光,故宫会美到让人失语,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这时候的故宫,最美的不是宫殿,而是在点缀在它旁边的各色鲜花。
海棠是栽植最为广泛的宫廷花木之一,亦是故宫众花中最娇艳的。
今日故宫,尚有多处观赏海棠的地方,但文华殿外的海棠最是动人。也许是沾惹了书香和墨意,每年此时的海棠花都是一片彩云般的绚烂,红墙黄瓦的衬托下,竟平添了几分灵动。文华殿前有记录可查的海棠在清末,距现在有120年的 历史 。后来故宫人在文华殿前从协和门到东华门南一带广泛种植海棠,便形成了如今的海棠花海。朱红的宫墙、明黄的屋瓦,暮春之际,拆苞吐馥,艳如赤霞,娇如晴雪,繁花累累,重葩蝶萼,夕阳万点,一树千花。
四月,一道朱墙,一角宫檐,一株株海棠静树其间,含香吐蕊,正待绽放。
4.陶然亭公园
在诗人画家笔下,海棠娇媚却不娇气,寄托了幸福美好的吉祥寓意。唐代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的宰相贾耽就在《百花谱》中称赞海棠为“花中神仙”,龚自珍在诗中也夸赞海棠“词流百辈花间近,此是宣南掌故花”,以及“南天无此花,北肥南瘦二分差”。
海棠在宣南 历史 上有一定的渊源,陶然亭公园作为宣南文化的载体,自2011年起每年4月,正值海棠花开时节举办以海棠为主的春季观花文化季。今年陶然亭公园第六届海棠春花文化季,公园栽植绚丽、王族、丰盛、雪坠、露易莎、印第安魔力、红玉等观赏海棠品种,在华夏名亭园摆放以红宝石、绿宝石、多彩等品种为主的沂州海棠盆景,同时在倚新亭、榭湖桥等处营造以海棠为特色的景观节点,搭配林伍德连翘、蓝叶忍冬、早花丁香等春季观赏植物,丰富景观层次,点线面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春季观赏景观。
四月,园内湖水清浅流淌,与岸上的绿荫垂柳、海棠红花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色彩纷纭的“海棠花海”,当您信步陶然亭公园,一树千花,含香吐蕊,满园诗意。
5.法源寺
清代很多寺庙都种植有海棠,这些地方也就成了北京人春天赏海棠花的好去处。现在以丁香花闻名的法源寺当年还以海棠花广为人们所知。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西城教子胡同南端,是京城现存 历史 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乾隆时金匮县(今江苏无锡)人秦大樽《消寒诗话》云:“京师法源寺海棠最盛,余与絙桥退食数往,值休沐,晨餐后即往游焉。恐主僧诧频来,乃不见主僧,径赴外园坐海棠树下。”乾隆末至嘉庆时法源寺海棠仍著称,翰林院编修、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洪亮吉诗曰:“海棠双树忽绝奇,花背得红面复白,岂惟花色殊红白,日午晓露光犹澈。”林则徐先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四月初七所写的日记中也提到过在“法源寺看海棠”:“出城后顺途拜客,并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一殿一阁间,满是 历史 冲刷的痕迹。如今,海棠并不如丁香出名,但也自有花香袭人,风云无边。春日载阳,信步古寺香径,眼前花树如云,殿堂森森,仿佛身在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