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海棠名作
A. 赞美海棠的诗
赞美海棠的诗非常之多。
陆游《海棠》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村。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陆游《海棠图》(有删节)
人间奇草木,天必付名流。
陆游《张园海棠》(前后有删节)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陆游《海棠歌》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沈立更《海棠百韵》
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
吴融《海棠》
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郑谷 《咏海棠》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陈与义 《春寒》(有删节)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 《海棠》
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
陈与义 《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略。此人和海棠恋上了)
刘克庄《海棠七首》
恰见如丹粒,俄惊似紫绵。山翁无供帐,只就落花眠。
刘克庄《黄田人家》(两首)
(一)万红扶路笑相迎,彷佛前身石曼卿。若向花中论富贵,芙蓉城劣海棠城。
(二)海棠妙处有谁知,今在胭脂乍染时。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犹自觉离披。
刘克庄《冬暖海棠盛开三绝》(有删节)
(一)赖有海棠相暖热,小春重放一番花。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浅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王十朋《点绛唇》
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
谁恨天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唐寅《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曹雪芹之赞美海棠诗七首:分别为《贾探春咏白海棠》、《薛宝钗咏白海棠》、《贾宝玉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史湘云白海棠和韵二首》、《贾兰咏海棠》
......
B. 急求关于海棠的文言文 名字是爱海棠说
点绛唇 咏海棠
年代:【元】 作者:【张弘范 】 体裁:【词】
醉脸匀红,向人无语夸颜色。一枝春雪。犹染嵬坡血。庭院黄昏,燕子来时节。芳心折。露垂香颊。羞对开元月。
眼儿媚 赋秋日海棠,分韵得阑字
年代:【元】 作者:【刘敏中 】 体裁:【词】
春来应怪洗妆悭。故作两回看。风流依旧,檀心晕紫,翠袖凝丹。玉容寂寞栏干泪,细雨豆花寒。多情谁管,今宵冷落,淡月东栏。
南乡子 十月海棠盛开
年代:【元】 作者:【袁易】 体裁:【词】
酒晕映朱唇。篱畔嫣然别是春。笑杀当时桃与李,纷纷。只作东风一窖尘。霜月夜寒新。睡起斜红懒未匀。谁道风流飞燕去,无人。更有香肌
菩萨蛮 和天民赋十月海棠
年代:【元】 作者:【袁易】 体裁:【词】
朱唇初注樱桃小。逞娇搀占东风早。似妒腊前梅。百花头上开。绛云生夜暖。卯酒醒时晚。最怕泪阑干。何须带雨看。
百字谣 海棠
年代:【元】 作者:【周权】 体裁:【词】
轻阴滞雨,正社燕新来,东风院落。十万红妆梳洗罢,翠袖春寒犹薄。富贵天姿,风流睡足,酒晕潮红玉。个般艳丽,怎教不贮金屋。遥想宫锦城中,向碧鸡坊里,笙歌围簇。万炬烧春花底宴,眩转红光相烁。对此*然,向人如有诉,不禁清独。浩歌此曲,为渠倾倒尊*。
秋海棠
年代:【近代】 作者:【秋瑾】 体裁:【七绝】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海棠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1)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泛:透出。崇光:崇,隆重,华美;光,光泽。
(2)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译文]春风轻拂着海棠花,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曲折的回廊。夜已经很深了,只因为担心眼前的海棠会像人一样因深夜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红烛,照耀着红艳艳的海棠。
病中久止酒有怀成都海棠之盛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
马上难寻前梦境,樽前谁记旧歌辞?目穷落日横千嶂,肠断春风把一枝。
说与故人应不信,茶烟禅榻鬓成丝。
过江萧山县驿东轩海棠已谢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星星两鬓怯年华,幽馆无人江月斜。
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
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
年代:【宋】 作者:【陆游】
袅袅柔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冬暖园中萱草蓊然海棠亦著花可爱作路浚井皆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暖景变严冬,谁知造化功?少留萱草绿,探借海棠红。
筑路横塘北,疏泉小岭东。
欣然得佳处,忘却岁将穷。
二月十六日赏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常年春半花事竟,今年春半花始盛。
衰翁不减少年狂,走马直与飞蝶竞。
妍华有露洗愈明,纤弱无风摇不定。
莫放飘零作红雨,剩看倩笑临妆镜。
溪梅枯槁堕岩谷,山杏轻浮真妾媵。
欲夸绝艳不胜说,纵欠浓香何足病。
华灯银烛摇花光,翠杓金船豪酒兴。
夜阑感事独凄然,繁枝空折谁堪赠。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今日春已半,风雨停出游。
瓶中海棠花,数酌相献酬。
尚想锦官城,花时乐事稠。
金鞭过南市,红烛宴西楼。
千林夸盛丽,一枝赏纤柔。
狂吟恨未工,烂醉死即休。
那知茅檐底,白发见花愁。
花亦如病姝,掩抑向客羞。
尤物终动人,要非桃杏俦。
东风万里恨,浩荡不可收。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月下看荼醾,烛下看海棠。
此是看花法,不可轻传扬。
荼醾暗处看,纷纷满架雪。
海棠明处看,滴滴万点血。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谁道名花独故宫,东城盛丽足争雄。
横陈锦障阑干外,尽吸红云酒盏中。
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
拾遗旧咏悲零落,瘦损腰围拟未工。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十里迢迢望碧鸡,一城晴雨不曾齐。
今朝未得平安报,便恐飞红已作泥。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海棠歌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海棠图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人间奇草木,天必付名流。
菊待陶元亮,竹须王子猷。
我为西蜀客,辱与海棠游。
再见应无日,开图特地愁。
久雨骤晴山园桃李烂熳独海棠未甚开戏作
年代:【宋】 作者:【陆游】
雨霁风和日渐长,小园尊酒答年光。
直令桃李能言语,何似多情睡海棠?
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留落犹能领物华,名园又作醉生涯。
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石卫尉家锦步障,移在樊家园馆中。
醉到花残呼马去,聊将侠气压春风。
夜宴赏海棠醉书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便便痴腹本来宽,不是天涯强作欢。
燕子归来新社雨,海棠开后却春寒。
醉夸落纸诗千首,歌费缠头锦百端。
深院不闻传夜漏,忽惊蜡泪已堆盘。
驿舍海棠已过有感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凄凉古驿官道傍,朱门沈沈春日长。
暄妍光景老海棠,颠风吹花满空廊。
物生荣悴固其常,惜哉无与持一觞。
游蜂戏蝶空自忙,岂知美人在西厢。
我虽已老犹能狂,伫立为尔悲容光。
盛时不遇诚可伤,零落逢知更断肠。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
杜门复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繁华一梦忽吹散,闭眼细思犹历历。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
张园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洛阳春信久不通,姚魏开落胡尘中,扬州千叶昔曾见,已叹造化无余功。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
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不须更著刀尺裁,乞与齐奴开步障。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黄庭坚】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海棠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桂宁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赠别难饶柳,忘忧好树萱。
轻轻飞燕舞,脉脉息妫言。
蕙陋虚侵径,梨凡浪占园。
论心留蝶宿,低面厌莺喧。
不奈神仙品,何辜造化恩。
烟愁思旧梦,雨泣怨新婚。
画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海棠花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春雨夜有声,连林杏花落。
海棠已复动,寒食岂寂寞。
人间有此丽,赴我隔年约。
花叶两分明,春阴耿帘幙。
东风吹不断,日暮胭脂薄。
何可无我吟,三叫恨诗恶。
海棠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
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
陪粹翁举酒於君子亭下海棠方开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世故驱人殊未央,聊从地主借绳床。
春风浩浩吹游子,暮雨霏霏湿海棠。
去国衣冠无态度,隔帘花叶有辉光。
使君礼数能宽否,酒味撩人我欲狂。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海棠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体裁:【七绝】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海棠美人图
年代:【明】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潭溪十咏·海棠洲
年代:【宋】 作者:【刘子翚】 体裁:【五古】
煌煌海棠洲,锦树临清湾。
常恨湾头风,吹花走潺湲。
潺湲去不息,花亦无由还。
世言梅见外於离骚海棠不取於子美未有为解
年代:【宋】 作者:【艾性夫】 体裁:【七绝】
不受春风半点尘,骨寒花冷雪为群。
桂椒不敢攀同传,正是骚人独敬君。
世言梅见外於离骚海棠不取於子美未有为解
年代:【宋】 作者:【艾性夫】 体裁:【七绝】
能浓意远骨肌匀,睡起精神萃太真。
不用分明更题品,诗翁已自为传神。
吴氏园海棠
年代:【现代】 作者:【陈寅恪】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蜀海棠
年代:【宋】 作者:【曹彦约】
西蜀佳人巧欲言,红酣犹带醉时魂。
子规叫断黄昏后,却忆乡情染露痕。
钱张平甫折海棠赠之
年代:【宋】 作者:【蔡戡】 体裁:【五古】
天公作晚晴,得得送行客。
海棠新过雨,染就胭脂色。
醉脸娇未匀,啼妆红欲滴。
劝君白玉卮,一醉不足惜。
我生酷爱花,为君须小摘。
后夜月满船,持此伴幽寂。
题家雷锋海棠小亭壁
年代:【宋】 作者:【曹勋】
万点匀红上海棠,小亭无处着春光。
放教晓日滋新彩,要问东君学醉妆。
小雨看海棠
年代:【宋】 作者:【曹勋】
浣花红绿四回环,何事轻阴作嫩寒。
应是化工知胜处,海棠宜向雨中看。
海棠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 体裁:【七律】
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趁春风二月期。
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
桃羞艳冶愁回首,柳妒妖娆只皱眉。
燕子欲归寒食近,黄昏庭院雨丝丝。
海棠
年代:【宋】 作者:【曹彦约】
彼美花兮宜晚春,柔姿淑艳是何人。
十分国色妆须淡,数点胭脂画未匀。
带雨容开浑是恨,出墙头望恰如真。
几时谪下蓬莱岛,霞染仙衣痕尚新。
海棠
年代:【宋】 作者:【曹彦约】
一度相逢一度春,不知名姓是何人。
十分国色妆须淡,数点胭脂画未匀。
好把东皇为上客,便堪宋玉作西邻。
临邛道士今何在,说与唐宗是太真。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月上海棠
年代:【宋】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词】
南枝昨夜先回暖。便临寒、开花暗香远。化工忒
C. 文征明《垂丝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垂丝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文征明
紫带柔条别种传,浅妆轻晕亦嫣然。
巧能避日开还俯,力不禁风弱更妍。
醉色和春空粉黛,细腰团雪舞婵娟。
若将态度论高下,应在成都众品前。
垂丝海棠,乃花中名品。文征明以他的“清真古淡”的妙笔点染了其形其色其态,又加以联类比照,顺势点评,传神地写照了垂丝海棠的优美形象。
“紫带柔条别种传,浅妆轻晕亦嫣然。”首联采用静止观照的方式,描摹了垂丝海棠富于个性的“形”与“色”,并由“紫带柔条”的飘逸之态追溯其“别种传”的身世,由“浅妆轻晕”的淡雅之色推出“亦嫣然”的审美评价。文征明写花多贴近花的本来面貌,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处”。《花镜》中说:“海棠之有垂丝,非异类也。盖由樱桃树接之而成者,故花梗细长似樱桃。”文征明所谓“紫带柔条”确指垂丝海棠的绵长的紫色花梗,恰合梅尧臣“紫蜡蒂何长”之诗意。而“浅妆轻晕”也确指垂丝海棠的花色浅红,常为半重瓣。
垂丝海棠枝条下垂,婀娜多姿,它的花儿也是初开上举,盛开下垂。文征明诗的颔联写的便是垂丝海棠花初举复垂,随风摇曳的动人情境。文征明还把它的“开还俯”的动因想象为“巧能避日”,盛开的花朵为了卫护自身,避开太阳的直射而灵巧地俯不头来,那情态似娇羞,似幽怨,别有韵致。而“力不禁风弱更妍”则是远承“浅妆轻晕亦嫣然”,近承“巧能避日开还俯”,进一步揭示了垂丝海棠的状如捧心病西施的娇弱之美。
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集中笔墨写了垂丝海棠的形、色、情态,后半部则转来联类比照,鉴赏品评。颈联的“醉色和春空粉黛,细腰团雪舞婵娟”,写的便是另两种海棠名品。一是红色的西府海棠,它色泽鲜艳,恰合“醉色和春”之比;一是白色的贴梗海棠,它花梗极短,花朵似贴枝干,恰合“细腰团雪”之喻。但是,诗人认为,倘以风度、神韵论高下,则垂丝海棠理所当然地应列到包括西府、贴梗在内的成都众品之前。成都海棠,为天下奇艳,久负盛名,陆游曾赞海棠为“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文征明将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贴梗海棠相比照,并以“若将态度论高下,应在成都众品前”的品评作为尾联,足见对垂丝海棠的推崇之意,足见对神韵美的推崇之意。全诗无论是静态观照、动态描摹,还是联类比照,顺势评说,都以垂丝海棠的神韵美为主线,可见文征明的匠心所在。
D. 有哪些写海棠的诗词
1、海棠
[宋代] 陆游
月下看荼蘼,烛下看团型海棠。
此是看花法做或衫,不可轻传扬。
荼蘼暗处看,纷纷满架雪。
海棠明处看,滴滴万点血。
2、海棠
[宋代] 赵葵
依依杨柳已藏鸦,风度莺声到碧纱。
洗尽春光边夜雨,海棠赢得雨三花。
3、海棠
[清代] 湛道山
深院无人春日长,游蜂来往燕飞忙。
海棠娇甚成羞涩,凭仗东风催晓妆。
4、海棠
[宋代] 梅尧臣
江燕入朱閤,海棠繁锦条。
醉生燕玉颊,瘦聚楚宫腰。
曾未分香去,尤宜著意描。
谁能共吹笛,树下想前朝。
5、海棠
[宋代] 徐似道
子美无诗到海棠,酒边游戏略平章。
日烘不睡却成睡,风暖无香却自香。
花事一番劳应接,春光强半被分张。
速来窠上寻徐老,同醉花前作楚狂。
E. 海棠最有名的诗句关于海棠的诗句
1.咏海棠最著名的诗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2.关于海棠的诗词,出名的,较详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
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
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海棠》作者: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
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
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题海棠美人》作者:唐寅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宋代《春暮游小园》作者:王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作者: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3.关于海棠花有什么典故和有名的诗句
海棠与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风姿艳质赢得世人的喜爱,历史上杨玉环、杜甫、苏轼、周恩来、张大千等名人与海棠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传,“海棠春睡”成为后代诗人画家不断吟咏描绘的题材。
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杨玉环,后发展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咏海棠的文人墨客众多,但独不见杜甫的海棠诗。
四川的海棠在唐时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当地的各种花卉,却无一首歌咏海棠的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诗中云:“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
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连杜甫都很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
陆游则分析杜甫有海棠诗,但已失传。北宋还传出第三种解释:杜甫不写海棠诗是讳其母乳名之故。
这一无稽附会之谈,遭清代学者李渔的抨击:“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总之,杜甫为何不吟海棠备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引种栽培海棠。
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
至今此树尚存活于江苏省宜兴市闸口乡永定村,1982年宜兴在原址重建海棠园。 海棠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
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总理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邓颖超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
周恩来与邓颖超千里迢迢赠花问候,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花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
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
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图》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与文学 对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下面仅列举诗句、小说、戏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诗词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于唐,唐人郑谷有咏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写出了至今为人所称道的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艳丽妖娆的风姿神采,海棠让诗人郑谷看不足、写不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
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
《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陆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代指海棠叶和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得体。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简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称。? ? 金人元好问有《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燕语,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这首词表达了伤春思远的闺情,抒写了轻而远的相思,以及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眷恋。
这些情绪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
4.关于海棠花有什么典故和有名的诗句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2、《题磁岭海棠花》 【唐朝】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3、《赏海棠花妖诗》 【清朝】高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4、《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宋朝】管鉴 春阴漠漠。
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
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
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5、《海棠花》 【唐朝】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烟轻虢国颦歌黛, 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
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5)咏海棠名作扩展阅读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贵”的意境。
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5.有关海棠的诗句
海棠 北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溪 唐——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海棠春 宋——马子严
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满林翠叶胭脂萼。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题磁岭海棠花 唐——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海棠花 唐——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海棠美人图 明——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 北宋 ——黄庭坚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海棠花 北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咏白海棠六首 清——曹雪芹
第一首——蕉下客(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第二首 ——蘅芜君(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第三首——怡红公子(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第四首——潇湘妃子(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第五、六首——枕霞旧友(史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海棠 清——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吴氏园海棠 现代——陈寅恪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6.描写海棠的诗句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7.与海棠有关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出自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出自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出自宋·周紫芝《好事近》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宋·陈与义《春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出自宋·李弥逊《虞美人》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出自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出自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F. 海棠花经典诗词有哪些(13首宋代海棠花诗词)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寓居定惠院,曾作海棠诗一首。苏轼在《记游定惠院》一文中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苏轼自己对此诗颇感得意,每每写以赠人,称其诗“吾平生最得意诗也”。
咏物诗常自寓身世,物与人合一,以此抒情议论。东坡在此诗中,赞美一株西蜀海棠幽独清淑的品节,悲叹它飘零陋邦,与杂花草莽为伍,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愫和身世之悲。东坡妙用拟人手法描绘海棠,把它写成一位风姿高秀的绝代佳人:“朱唇”二句,状其衣着、容貌、肤色之美,“日暖”句摹其春睡之态,“嫣然”句摄其动人笑靥,“雨中”句传其孤苦凄怆之情,或工笔或写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俱活。至于兴象之深微,词格之超逸,更是匠心独运。清查慎行誉之为“千古绝作”。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神宗元丰初年,苏轼贬谪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困窘。幽居独处的海棠,引起东坡强烈的共鸣,东坡对海棠的颂美,其实暗含了此时他的身世之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惜之情。他以人拟花,写出惜花爱花的深情。诗的构思巧妙,前二句兼咏正面描写与侧面渲染,创构出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后二句生发奇想,反用《明皇杂录》中载明皇以“海棠睡未足”比喻杨贵妃醉态的典故,为海棠传神尽态,风韵十足,情意绵长。明皇是以人喻花,用风情万种的杨贵妃来形容海棠之美。苏轼则是以花喻人。这首绝句,由于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诚,构思之别致,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宋】晏殊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占取春风。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妇,面对盛开的海棠花,不禁产生了良时苦短、欢事无多、人生易老的感慨,因而希望人也跟花儿一样,一年一度春风。词人以花起兴,赞颂一位女子的美貌和青春,表现词人爱美之心。运笔的线索是从室外到室内、从花到人。上片先写海棠花,以花朵之艳丽,映衬人面之娇美。窗外的娇女与窗内的靓女互相映衬,互相比美,气韵生动,俨然一幅赏心悦目的清晓美女海棠图。下片则合花、人为一体,变描叙为抒情,赞花亦赞人,表现出词人深挚绵长的爱美、爱青春之情。此词风格清婉,造境明丽,语言浅近而亲切,堪称言情佳作。
菩萨蛮
【宋】王安石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这首词作于王安石的晚年,词中透露出一种彷徨、苦闷、想超然物外以自适的心情和变法受阻、同志难求的孤独之感。此词写初夏风物,上片写花:海棠。起首说此花“乱发”,实言其盛而多也。不多则不乱,乱有乱之美,不乱亦不美,因为这种凌乱美正是生机勃发的表现。“此处花何似”,设问;“凉月白纷纷”,作答。不过,这个回答并非近距离观察之后的准确描述,而是夜间隔岸所见,闻香而知的答案。下片写鸟:黄鹂。如果说上片写“色”的话,下片则是写“声”,这声也是两岸相应的。可见,词人始终在这水边徜徉。结拍更是证明这一点,盖“莓苔”乃潮湿处所生,随意而作,倾杯而饮,足见野趣。
醉乡春
【宋】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这首词描写秦观酒醒之处被报春鸟叫醒,看到满园海棠开花的情景。词的上片写仕途坎坷不幸的词人看到海棠花开的美景,沉醉其中,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下片写词人与众人一起舀酒畅饮,忘却了人间的诸多烦恼。后来横州有人作诗称赞此词:“一脉香溪水自东,桥边无复海棠红。秦郎跨鹤千年去,留得豪吟拌晚风。海棠暮雨碧沉沉,触动骚人一片心。当日少游曾戾止,祝生最契订知音。槎江古迹海棠桥,秦观风流历四朝。祝氏芳邻今在否,幸余明月挂香飘。”
花时遍游诸家园
【宋】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这是陆游于淳熙三年(1176)五十二岁时在成都所作的诗。成都海棠擅名一时,足与牡丹抗衡,称独步于西州。关于成都海棠花期的盛况,陆游另有诗记述:“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附眩朝日。”(《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陆游遍游诸家园后作此诗,既表达了对名花的爱护,也寄寓了一种珍惜人才的意思。
海棠歌
【宋】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据《广群芳谱》,古代“海棠盛于蜀,而秦中次之”,唐人贾耽曾称海棠为“花中神仙”。杜甫在蜀久,无海棠诗,世以为异,据说是因为其母的名字叫海棠。唐薛能《海棠》诗有“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之句,郑谷《蜀中海棠》诗有“浓淡芳春满蜀乡”之句,皆传诵。陆游在蜀多年,写海棠的诗最多,也最出色。本诗即是嘉定元年(1208)八十四岁致仕家居时作,距他逝世只有一年多,追思在蜀观赏海棠的事,高龄晚岁,而笔力劲健,热情洋溢,不减当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名作,作于新婚后的宋崇宁元年(1102),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它以新巧别致、出语天然而为人瞩目。词人扣住一个简单的生活片段,刻画了女主人公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营造出一个幽美、清灵的意境。此词不仅惜春,亦有女主人公自惜之意。词人虽是新婚,但亦由海棠之瘦想到自己红颜易老,何况夫婿又身在太学,自己独守空房,难免有虚度光阴之忧。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宋】张镃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带艳,娇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春天姹紫嫣红,群芳争艳。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而海棠却当春而发。她清而不瘦,艳而不秾,别有一种风姿丽质。论花品,不在梅花、牡丹之下。是以诗人赏爱,吟咏不绝。张镃这首词作于南湖别墅的宜雨亭上。在宋人海棠词中虽非冠冕之作,却也写得清丽秀逸,宛然有致,饶有情趣。词的上片描写海棠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色;下片由写花转而写人,追忆昔日与情人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海棠花无限眷恋的款款深情。
张镃的诗词,在当时有很大名声,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诗云:“端能活法参诚斋,更觉豪才类放翁。”词的结尾在爱花之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意,感情分量更重,词意也随之进了一层。意谓若教春去,就要为之断肠,就要吟诗遣怀,就要因诗而瘦。“诗瘦”本于李白戏赠杜甫诗:“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两句翻出新意,深刻揭示出词人不负韶光的心理活动。
摸鱼儿·海棠
【宋】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这是一首吟咏海棠之作。刘克庄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立意深远,感情真挚。词的上片写海棠多舛的命运,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常;下片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由赏花引发人生感慨,强化爱花惜春之情。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然,写尽了词人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他遗世独立,耿介不群,因而颇不为当政者所容,数遭弹劾,屡官屡罢。政治生涯中的阴晴冷暖,身同感受,而于风雨如晦之际、岑寂落拓之境,经受尤多。由此,对其笔下的海棠何以不逢天幸,不遇真赏,便不难理解了。词中所咏的是海棠,又不纯是海棠,嫣红腻粉中,隐隐有词人之精灵渗透其中,词中的海棠是词人人格化了的海棠。
潘令,即晋代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县、怀县县令,其《秋兴赋·序》中尝谓:“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赋》的正文里也有“斑鬓髟以承弁矣兮,素发飒以垂领”的句子,后人屡用此事自叹衰老。潘岳不仅以“叹老”著称,还有“爱花”的盛誉,其为河阳令时,广植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此词即属咏花,故词人自比潘令,便有“一客不烦二主”之妙。“玉局”谓苏轼,其晚年曾提举玉观局(挂名为该道教宫观的主管官,领干薪也)。“石湖”是范成大的自号,这两位文豪都酷爱海棠,并题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吴潜这首《海棠春》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词的上片吟咏海棠,描绘雨后海棠鲜活冶艳,娇艳欲滴的风姿,发抒词人自怜衰疲的感慨;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想到击败入侵之敌,天府的海棠花更显美丽,令词人的心情无比振奋。此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事,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诚。吴潜的词风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此词可见一斑。
宴清都·连理海棠
【宋】吴文英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的是连理海棠,所抒发的情感则是伤悼亡妾,并借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情事加以表述。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据《明皇杂录》: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一次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之而至,玄宗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也。”玄宗与杨贵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盟誓,即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因此,这首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上片咏花,处处关合李杨事迹;下片叙写李杨事,又处处照应题面的连理海棠。
这首词被誉为咏物词中的神品,词人描写连理海棠时,紧扣其特征,写得工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或借代,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扣题而不直露。词作咏物而不滞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细细品味,句句写花,句句写人,过去一些词论家称道梦窗善用丽字,初看起来,雕绘满眼,实际上梦窗能“令无数丽字——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钿等等,运用丽字时,注意其与表现题材的结合,而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此词可称梦窗“秾丽”风格的典范之作。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宋】刘辰翁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物象贴切逼真,不只局限于咏物,而且借物抒情,被誉为咏物词中的佳作。描摹海棠,既似其形,又得其神,做到了不晦、不拘、不沾、不滞。词的上片抒写词人雨中观海棠的情怀,描摹雨中海棠的风神,表达了词人惋惜、伤感的情怀;下片词人没有继续写海棠的风貌,而是叙写海棠生不逢时的不幸命运,表现海棠花如薄命美人般的遭遇和词人心中的无限惆怅和哀怜。
这首词作于风雨如晦的南宋末年,是大有深意的,词人借着“海棠”,特别点明是“雨中”的“海棠”,托意何在?词人身处宋末,南宋小朝廷长期受到蒙元统治者的侵扰,国势日衰,已濒临岌岌可危的境地。词人在“观海棠”的过程中,将家国之忧,交织进爱花、惜花的情感里,凭借雨中海棠花容憔悴的艺术意境,表达出对美好事物备受摧残的深切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