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颜体兰花

颜体兰花

发布时间: 2025-09-21 18:01:18

❶ 关于清正廉洁的好段——书法比赛要用的!!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❷ 郑扳桥艺术上的三绝是哪三绝

是诗,画,书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下荒凉吉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秀才、举人、进士。49岁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即七品县官),历时12年。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称为亲民之官。他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这首题画小诗,表达了郑燮关心百姓的虔挚情感,然而出于对灾民的关心,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他愤然绝意宦途,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i清张维屏《松轩随笔》对郑板桥的艺术评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他的艺术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❸ 颜真卿早年楷书也很稚嫩唐《王琳墓志》

《唐王琳墓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现存放于洛阳市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志高八十九点八厘米,宽八十九厘米,青石质。志文三十二行,满行三十二字,楷书,有界格。志盖高九十四点五厘米,宽九十三点五厘米,篆书“大唐故赵郡君墓志铭”。二OO三年秋,洛阳市龙门镇张沟村东出土。该志为“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该志下侧有刻于“开元二十九年”字样,恰和文中“辛巳之年”相符。唐开元二十九年即公元七四一年。该志拓本一经面世,便引起书界的强烈关注。尤其该志为颜真卿三十四岁时所书,较一九九七年河南偃师市出土的《郭虚已墓志》又早九年,诚可称为迄今发现的颜真卿的最早书作。

颜真卿作品传世多矣,千百年来学者论及者,皆其中 年以后所书。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 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 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颜真卿书于开元 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志》。志全称《唐故赵郡 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石灰岩质,纵90厘米、横90.5 厘米。四侧刻云纹饰,唯下侧有“开元廿九年记”数 字。志全文32行,满行32字,有浅界格。

撰文者为王氏之夫徐峤,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 “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 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 洛阳近年出土的《桓臣范墓志》,为徐峤于开元廿七年(739年)所撰。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於润州,徐峤悲痛欲绝,亲志其铭。 翌年,峤卒。徐峤文采超人,所撰王琳志铭气度不凡,志 文为颜真卿所书。此时徐峤五十多岁,颜三十余岁,职位 不高。徐峤让颜书丹,可谓慧眼识珠。

有唐一代,楷书尤盛。玄宗一朝,尤重书法,书坛人 才辈出,各领风骚。至于开科取士,书法成为必不可少之 一项。颜真卿逢开元盛世,“举进士、登甲科”,证明其文 采超人,书法精湛。所以,不久就任校书郎。徐峤托颜真 卿书志文,应当说是颜真卿又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王琳 墓志》让我们领略了颜真卿早年书作的魅力。

平原抗逆,兴元赴难,颜真卿其节可旌可表。书法浩 然正气,宛如其人。作为一代宗师,其书碑志“世宝传之”, 百代不衰。

唐宋以降,书家论颜真卿者,数不胜数。元郑杓《至 朴》篇:“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其《古学》 篇云:“真卿‘剑池’、阳冰之‘讲台’、‘祠宇’等作,纵 横生动、不假修饰,其署书雄秀者乎!”明陶宗仪《书史 会要》云:“……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 戈如发弩……如锋绝剑摧,惊飞逸执,其千变万化,各俱 一体。”今观王琳志,应当说,颜青年时代,已崭露头角, 其书已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递增,其书渐臻完善, 直至炉火纯青。

碑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

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

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族望太原,胤承仙胄�璧,济美弈业其休。六代祖广昌郡公士良,周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德衡,隋仪同大将军。并周隋,史有传。高祖武英,隋枣阳公、皇朝左卫大将军,尚咸宁县主。曾祖神感,判凉府节度、西州长史。祖仁肃,尚秉直长,并伟才湛识,彪武炳文,贵戚增荣,戎麾总寄清仕,令望克传家声。烈考献,袭枣阳公,糠�名,实优游,琴酒抱素,高尚八十而终。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子听思未仕而卒,女即赵郡君焉。于昭淑仪,实著令范。吾见其懿,可略而言尔。其生韫惠和,性克柔婉,孝慈穆于中,外礼乐备乎周旋。丝�组�彩就雕缕,凡曰女工之妙,自然造微。载惟女史之规宁,俟师姆、我先太夫人重笄枣之行,难齐姜之选,允择四德,遍于六姻。谓求宜家,俾正妇道,年甫十八礼归吾门。事舅姑,奉�藻,节环佩之响,整山河之容,温如�如,有典有丽。余自弱冠登于宦途,克俭克勤,靡私靡费,尝无囊箧之蓄,固存俸禄之余。初不愆甘脆之资,终能广散惠之义,由是中外戚属钦裕慕仁,若众鸟之赴春林,族云之归晴阜矣。开元中,及丁二门艰,罚其居丧之节,动必加人号,毁之深,气积成痼。余既出镇,随泛江皋,允遵辅佐之宜。不惮东南之厉,居诸卑湿,岁月沉沉,异蠲无妄,将叶勿药。天乎可问,曷祸我贤,以今辛巳之年秋七月二旬有八日薨于润州之正寝。呜呼哀哉!载惟平昔禅寂为行,暨属纩之际真性转明,泯苦空,绝恩爱,慧心普至,挥手谢时犹托以祀,绝荤血敛唯缦素。卜宅龙门之上,幽凭净境之缘,敢怀雅言,宁忍夺志,危旌旅榇�江。而回男行女随哀哀不绝,万里孤帆爰届洛都,即以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从遗语也。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岂比夫北邙之垄,西陵之原。白杨萧萧,夜杂鬼哭;苍烟漠漠,昼掩魂游者乎!子�、云、晕,女茗、菲、萼、兰,天生之孝,孺慕之哀举声殒绝,感恸行路。峤一和琴瑟,垂四十年中馈正言作程作则。妇礼可以久敬,母仪可以训时,奈何双飞忽伤孤翼。抚存追往,吊影何言?不堪长簟之悲,聊发鼓盆之响。雪涕挥翰敢志鸿妻,其铭曰: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婉娈家室,兰芬蕙芳。追想妇则,言容允光。载惟母范,慈训克藏。织��组,浣濯衣裳。能谦能顺,有朴有章。从予镇守,遐赴江乡。奈何沉疾,匣剑孤亡。一遘凶变,六姻感伤。痛乎鳏夫,忍见此殃。愁看苦月,泣对空床。况卜宅兆,永诀泉堂。龙门之阳,伊水汤汤,贤妇家傍福地无疆。

释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

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

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是太原的名门望族,后代累世继承祖先不凡的业绩。六代祖广昌郡公王士良,做过周的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王德衡,是隋朝的仪同大将军。连同周、隋,史书上有传。高祖王武英,被隋朝封为枣阳公、皇朝的左卫大将军,还掌管着咸宁县。曾祖王神感,兼任凉州中都督府的节度使和西州中都督府的长史。祖父王仁肃,主执直长之政,并且雄才伟略,见识深远,文武双全,贵戚增荣。军队指挥总寄托清廉公正的仕途,美好的声望能宣扬家族的名声。已故先人王献,世袭枣阳公,不过是个没有价值的空名,实际上悠闲自得,整日弹琴喝酒,守其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高寿超过八十岁死去。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儿子听思没有入仕就死掉了,女儿就是赵郡君。表明美好的容止仪表,其实显露美好的典范。我看见她的美好,可以大略地说一说。她一生蕴藏贤惠柔和,性情能够温顺,在家中孝敬父母、恭敬父母,在外边具备礼和乐应酬。丝织品纺织,编织圆形细带,彩色丝织物成就刻镂丝线,所有称为女工的神妙、深微,天然成就精妙。思考妇女省视的准则,等待媒人、我死去的母亲尊重成年的行为,不容易齐全的选择,以选择妇女的四德,周遍于姻亲。为寻找家庭安顺,夫妇和睦,使整饬为妇之道,年满十八岁,经仪式出嫁到我家。侍奉公婆,妇顺,节奏佩玉的声音,整理有气势的容貌,柔和洁白,文雅美丽。我从二十岁左右登上仕途,能够节俭勤劳,没有自己消耗,曾经没有盛物的袋子和小箱那样的积蓄,坚持积存剩余的俸钱、禄米。开始不丧失美味食品的本钱,到底能够广泛地散布仁爱宽厚的情义,由于此,内外亲戚眷属钦佩富足思慕仁爱,好像众鸟趋往春天的树林,家族归附云晴旺盛了。开元中,遭遇叔父之丧,责罚她居丧的礼节,动不动就大声喊叫,诋毁她很深,生气久积成疾病。我既然出外镇守,随我漂浮江湖,以遵守辅佐的事宜。不畏惧东南的灾疫,居住在地土低洼潮湿之地,岁月深沉,其他的显示没有非分,长久的花没有疗治。天啊应该问,为何危害我贤良的妻子,在这辛巳之年的秋天七月二旬又八日死在润州居屋之正室。呜呼哀哉!思考往日实行坐禅寂定,到病重将死之际本性运转显著,消灭世俗间一切,断绝深切的恩谊、情爱,心思聪慧全面到达,摆手惜别告别时还嘱咐祭祀,断绝荤腥节制血泪只缓慢地吃素。在龙门之上选择阴宅,和充满沉静安闲的清净境地有缘,哪敢心怀平素之言,宁可忍受迫使改变本志,端正旗子,在旅居之地停放之灵柩逆水而上。而迂回难行的男女跟从悲伤不已,万里孤舟于是到达洛阳,就在这年十一月二日安葬在龙门西岗清河王岭,是顺从遗言。向前看是伊阙(龙门石窟),旁边对着伊河,宝塔灵龛都是阿弥陀佛所居的世界,撞钟之杵和钟、木鱼清净常送诵经的声音。就是(佛所在的)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难道能和北邙的坟墓,西陵的宽阔平坦之地相比吗?白杨摇动,夜里夹杂着鬼哭;苍烟无声,白天遮蔽心灵行走的人吗!儿子徐�、徐云、徐晕,女儿徐茗、徐菲、徐萼、徐兰,天生孝顺,对死去的亲人仰望敬爱的哀痛使他们全都哭得声嘶力竭,感伤悲恸行路之人。徐峤应和琴瑟,留传四十年妻子合于正道的话作为效法。为妇的规范可以长久地敬仰,人母的典范可以教诲时尚,如何夫妇双飞忽然丧祭单独的配偶。体恤存在,回溯过往,对影自怜说什么呢?不能忍受长竹席的悲痛(指死人),姑且显现叩击瓦器的声音。拭泪挥毫岂敢为妻子写墓志,那墓志铭说:

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比喻夫妻和谐)。亲爱家庭,兰花香草香气芬芳(比喻品德或声誉的美好)。回想为妇的法则,言论和仪容得当、明亮。思考人母的典范,母亲的教训能够收藏。做所有的女红,还要洗涤衣裳。能谦逊能顺从,有质朴有采色。跟从我镇守,长久奔赴水乡。如何积久难治的病,宝剑藏于匣中(比喻人才埋没,不被任用)一个人孤独地死去了。一遭遇不吉利的变化,亲戚们都很感伤。悲伤啊鳏夫!怎能忍心看到这种祸殃。一个人看着苦月发愁,一个人对着空床哭泣。况且选择阴宅的界域,在黄泉下永远诀别了。龙门的南面,伊河流水汤汤,我贤德的妻子家依附(接近)福地没有疆界(极限)。

志文与史籍 :

《王琳墓志》是由其夫徐峤撰写,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

那么,徐峤的家世如何呢?据《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儒学》中载:“徐齐聃字将道,湖州长城人……梁慈源侯整四世孙。睿宗时,赠礼部尚书。子坚……出为绛州刺史。数外徙,久乃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子峤,字巨山。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内供奉、河南尹。封慈源县公。父子相次为学士,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舍人。”《新唐书》为徐家祖孙三代写了传。

据《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湖州吴兴郡,上。武德四年,以吴郡之乌程县置……县五。”又据《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记载:“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载:“绛州绛郡(河东道),雄。户八万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县七。”《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州县官员分上州、中州、下州”,“上州:国家制,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绛州人口八万多,为上州,绛州刺史是副三品。

《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正第三品,左右散骑常侍”、“从第三品,秘书监……入正三品”。《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载:“集贤殿书院直学士……掌刊缉经籍……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上”。《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五品上阶,中书舍人……。”《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二品,开国县公、爵”。

通过史籍,我们可以了解,徐峤还是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以及福建等州经略使。据《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记载:“江南道,江南东道,润州上,隋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旧领县五,天宝领县六。”据《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三品,上州刺史。”据《辞源》载:“�访使:官名。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访处置使,简称�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略同于汉之剌史。”而据开元二十四年徐峤所撰《金仙长公主墓志》记载,徐峤曾任的最大官职是上柱国,正二品。《新唐书》为他做的传中说他“字巨山”,而与《王琳墓志》同时出土的《徐峤墓志》中则说他“字仲山”,“事亲孝,事兄恭”,由此推断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字仲山较为可信,《新唐书》为讹记,现甄别正误,亦有功于书史。

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时为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据《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载:“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又据《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载:“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希烈因发怒……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旧唐书•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正第一品,司徒……以上职事官。”“正第八品上阶,监察御史。”

志文书法 :

二00四年秋,颜真卿最早书作唐•《王琳墓志》面世,它显现了颜真卿书法早期的真实面貌。

楷书,是书体规范化的第三种书体,也是继隶书后的书体规范的最后美化和完善。同隶书相比,楷书结体更加严谨、工整、规范,笔法也更加丰富了。它的点画醒目、棱角分明,点、横、竖、撇、捺等都有严格的起笔和收笔规则。虽然楷书流派纷呈,但它们都有着大致的风貌。这就是它最大限度地对以往的笔法、结构作了严格的规范的简化。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高峰期。

据朱关田所撰《颜真卿年谱》,颜真卿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二十八岁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开元二十九年(七四一),颜真卿时年三十三岁。《王琳墓志》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他最早期的作品,比《多宝塔碑》尚早十一年,比《郭虚己墓志》亦早九年写成。《郭虚己墓志》为颜真卿四十二岁时所作,标志着颜真卿书法艺术达到鼎盛期,此时他的书法艺术风格臻于成熟而又完善,笔力遒婉而又不似他老年时的“枝蔓”。

《王琳墓志》字体颇具遒劲端雅、清丽脱俗的气质,字势雄逸,给人清新宜人之美感。这时,他沉着雄强的大家风范已初见端倪,在结构上宽博大气而自然,从中不难看出王羲之、褚遂良的影响。对代表唐代书法特征的颜真卿,有清刘熙载《艺概》评:“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细看字迹,横竖笔划张弛有度而又挺秀,运笔灵活自如而婉转,合于法度。颜真卿颜体楷书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含有篆书笔意的如钢筋铁骨般的笔划,结构趋向于舒展开阔,体势如隶书般平正的正面取势,无论笔划与结构以内在严格的法度外在表现出相当的随意性等等。《王琳墓志》已经具备这些特征。当然,这一时期他的书法虽已卓有建树但又稍嫌稚嫩,《王琳墓志》仍然属于他的早期作品,是颜真卿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碑文。

❹ 隋唐两宋时期的中国美术主要成就

隋唐美术概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

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他的画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魏隋以来张僧繇、郑法士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的表现。据说他起初看到张僧繇的画时,认为张僧繇是虚得其名,再去看,称赞张僧繇是近代好手,第三次去看,竟坐卧观赏,十多天都不舍得离去。阎立本用笔一变顾恺之“春蚕吐丝”的描法,是一种比较浑厚坚实的“铁线描”,用色吸收了六朝盛行的晕染法,能成功地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厚度。

阎立本的《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上,唐太宗气宇轩昂,威严地坐在宫女抬的辇乘上,高兴地对礼官陪同的禄东赞讲着什么,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禄东赞则谦恭地听着,整个画面气氛融洽,彼此的身份、态度和情绪都描绘得很真实。这幅反映汉藏通婚事件的作品是一幅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历史画卷。

大小李与“青绿山水”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唐代宗室大小将军李思训父子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他们师承展子虔“有钩无皴,重视色彩”的青绿山水技法,并把山水画推向一个新境界,创造了“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大青绿山水,其色彩富丽、灿烂,表现了祖国山河之美。中晚唐着色山水画及历代山水画都深受其影响。明代董其昌把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他推李思训父子为北宗山水的奠基人。

《江帆楼阁图》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江天胜景,近景秀岭长松、桃竹掩映、山径曲廊、游人悠哉;远景江天浩渺、风帆在目。以这幅作品与展子虔《游春图》比较,可以大致看出李思训与展子虔在艺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画圣”吴道子

盛唐时代的吴道子,河南阳翟(禹县)人,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是我国古代最享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吴道子的绘画一反南北朝以来重视色彩的传统,以略施淡彩、重线不重色的方式,形成了与顾恺之以来谨细的“密体”截然不同的“疏体”。他的画主要靠笔下千变万化的线表现对象的体积、质感和精神,线条轻重顿挫,富有韵律美,人称“莼菜条”。由于吴道子重线不重色,促成了水墨画的产生。据说他画嘉陵江三百里风光竟在一日之内完成,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画不可能是重彩,而只可能是水墨或水墨淡设色。

吴道子在宗教绘画上表现出非凡的创作热情,曾画过佛教、道教题材的壁画300余幅。他的佛教画人物,衣纹流畅飘洒,突破北齐曹仲达薄衣贴身的“曹衣出水”风格,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民族风格。

《送子天王图》便展示了这一绘画特色,这幅画基本上采用白描的手法,着色轻淡,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其父抱着他去拜见天王的情景,画面生动地刻画出对象的心理状态,如净饭王抱着释迦牟尼时小心翼翼,诸神张皇跪拜……这一切都烘托出释迦牟尼具有无上的尊严。

融诗于画的王维

从唐代中期开始,在青绿山水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画出现了新的艺术样式,那就是吴道子的淡设色山水画和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的兴起。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诗画讲求意境的创造,苏东坡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首先采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审美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重大贡献。他追求自然清淡、含蓄悠远的境界,得到后来文人画家的推崇,明代的董其昌更将其视为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

《雪溪图》相传为王维所作,绢本水墨,无款,上有宋徽宗题字:“王维雪溪图”。该画描绘了茫茫雪色中山溪边的环境,近景是木桥、行人、房舍;中景是一条未结冰的河,平静的水中有一人驶舟;远景是远处的雪坡、屋舍。画面上看似平淡却能唤起人亲切感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绮罗人物”画家张萱、周昉

仕女画在唐以前,基本主题是宣传教化、女德。盛唐时期,出现了以表现贵族妇女生活和美丽为题材的“绮罗人物”画,那体态肥胖、曲眉丰颊的人物造型特点,既是贵族妇女养尊处优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贵族审美理想的反映。

“绮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是张萱、周昉,他们描绘宫廷妇女冷落寂寞的宫怨题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春天出游时的情景,画面略去春天的景色,只是通过轻质的春衫,轻举的马蹄,闲适的人物,创造出一种春意融融的气氛,显得内涵丰富、意味无穷。

张萱的画在当时影响很大,作品广为时人仿效。继承和发展张萱仕女画的是周昉。周昉画的仕女“冠绝古今”,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挥扇仕女图》长卷是他的代表作。该画描绘了13个宫中女子的生活,分独坐、抚琴、对镜、刺绣、倚桐等几组。在秋日凄清的气氛中的人物,一派愁苦哀伤的表情,与其浓丽的服装、丰腴的体态形成强烈的冲突,令人感伤。

周昉亦擅宗教人物画,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他还创造了“水月观音”的样式。

“画马圣手”韩干

花鸟走兽画到了唐代开始成为独立画科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出现了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杰出画家。一些画家如薛稷善画仙鹤,姜皎擅长画鹰,边鸾善画折枝花鸟,刁光胤善画羊,萧悦善画竹,曹霸、韩干善画马,戴嵩、韩干善画牛,可谓画家辈出,风貌各异,为花鸟走兽画的全面发展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花鸟走兽画往往是人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载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如牛是勤劳的象征,马是人才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兰是脱俗的象征等等。其中马作为人们生产和战争的好帮手,成了人们热衷表现的题材,秦汉以来的雕塑、绘画、诗文中出现了不少以马为题材的作品。

唐代韩干画马成就最为突出,被人誉为“画马圣手”。韩干画马重视观察写生,据传,唐玄宗曾命他向宫廷名家陈闳学画马法,他却说皇上马圈里的马就是他的老师,不用再跟别人学。他画的马膘肥肌健,肥而有骨,体现了盛唐时代的精神,被人誉为“唐马”。从韩干所画唐玄宗坐骑“照夜白”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干抓住“照夜白”四蹄腾跃、昂首嘶鸣的瞬间进行定格,表现了“照夜白”渴望驰骋沙场的心愿。同时,“照夜白”狂暴不羁的烈马形象,也让人很自然地想象出驾驭这匹马的主人,应是一个文治武功的英雄。

颜筋柳骨

唐代是我国政治文化很发达的时期,当时印刷术尚未盛行,大量文件、书籍全靠抄写,所以楷书极为繁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艺术的高峰期。唐楷的杰出代表,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后期有颜真卿、柳公权。

初唐四大家的书风,以“秀”、“雅”见长,颜真卿以“雄”代“秀”,以“俗”代“雅”,化纤细为刚健,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他为人刚正耿直,安史之乱中奋力抵抗叛军,后在唐德宗时因谏议不屈而死。颜真卿是“颜体”的开创者,他的书法结字参照篆书,字形端正,并略带弧形向两侧拱出,用笔挺拔有力,刚劲外露,捺脚形成“蚕头燕尾”的明显特点。《百书告身》集中显示了他的艺术特色。

晚唐书法以柳公权为代表。据传,唐穆宗曾向柳公权问笔法,柳公权“笔谏”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的书法兼容欧、颜,骨力劲挺,结字紧凑,呈瘦劲之态,与颜体的丰腴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两宋美术概况: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彩墨争辉,情景交融的新时期,她上下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文人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构成了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首先,北宋王朝的相对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其次,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使得南宋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继续和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再者,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文化状况,都对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是: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皇室贵族对美术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统治阶级对美术的重视和爱好,使得宫廷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还有文人士大夫群中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不少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对宋代以后的绘画发展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使绘画和社会群众建立了较前代更为广泛的密切联系,例如:在与宋王朝先后并存的辽、金、西夏的统治区域内,汉族画师和其他各族的画师共同创作,在吸收和保存汉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两宋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宫廷绘画的富丽堂皇,士大夫绘画的高逸典雅,市民绘画的活泼、通俗,它们各自都展示着不同艺术特色,并且互有促进和影响,绘画十分突出地呈现出繁荣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和文人画同步,并得到很大发展,技巧上也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雕塑与其它工艺美术和社会紧密联系,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题材和风格更为多样,使得两宋时期的绘画在现实当中具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1、两宋绘画的发展促进了绘画重心的转移:

唐代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乱使的长安,洛阳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五代时期的中原又由于朝代的频繁更替而战火不断,只有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等地的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再之南唐和西蜀政权统治者的重视,使得一些画家纷纷流向江浙和四川,导致了绘画的中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宋朝的建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首都开封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因此,绘画创作空前活跃。北宋初期,西蜀和南唐的画家相继来到了开封,与中原画家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绘画团队,当时的宫廷内外已经云集了一批画坛高手,绘画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市场,每逢过节还有节令画出现在市面上。江南、四川的绘画仍然十分活跃,有的画家到开封献艺,一举成名。公元1127年开封沦陷,宋高宗在临安建立南宋,随后又成立了宫廷画院,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杭州继开封之后又成为了绘画发展的中心,在此北方的一些画家又纷纷南渡,和江南的画家一道共同促进了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 。

2、职业画家的活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开封、临安的一些茶坊、酒楼、商店等地方经常用绘画装点门面以招揽顾客。画家们除了为贵族阶层搞些装饰和绘制一些壁画外,还要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一些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供应不同层次买主的需要,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点,在寺庙后廊还有专门为人画像的生意。街市上的纸画行业和岁终年画市场则主要供应给市民,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雕版印书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图画被刻印出售,促进了版画的发展。北宋时吴兴籍画家杨威善画村田乐,遇到有来自开封的商贩买画就告诉他们,若拿到画院去卖,可以得高价。开封有画家因画婴孩出名而被叫做“杜孩儿”;有的擅长画宫室界画而被叫做“赵楼台”;画家刘宗道善画“照盆孩儿”,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上一次出售,以防别人仿制。南宋初年画家李唐流落临安,曾依靠在市场上卖画谋生;临安市场上出售有细画指扇,异色影花扇,梅竹扇面,张山人画山水等。由此,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宫廷绘画的繁荣涌现出了很多的艺术人才,创作出了大量成功的作品:

两宋继承了南唐和西蜀的做法,在宫廷中设置了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他在绘画上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画院画家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但又受到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当时社会上的大批优秀画家。如: 张择端原为士人,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入画院为翰林待诏。他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高超的技巧,集中的概括了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令人百看不厌,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还具有历史的文献价值。又如:王希孟,徽宗时期画院的学生,曾得到徽宗赵佶的亲自指授,他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在艺术技巧上主要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适当的吸收了董源、巨然的笔法,灵活的将郭熙“三远”取景构图溶为一体,因此,代表了北宋宫廷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等创作了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4、文人绘画潮流的涌起,对两宋以后绘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从远古开始,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对写实物象的描绘和技巧形式上的探索,但发展到了宋代,写实形式的完美在宫廷绘画中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颠峰,正直此时另一些画家慢慢开始觉悟,他们逐渐的放弃了对逼真物象的摹拟,决然退出了传统的写实道路,竟而推动了文人绘画的发展。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潮流,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逐渐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的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两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中涌现出了仲仁、杨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学习的典范。此外较为著名的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了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可见宋代的文人绘画直接影响到了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绘画发展的前导。

5、在绘画题材和画风方面:

两宋绘画各科的发展,内容十分广泛。宋徽宗时期办有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宣和画谱》著录藏画,则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孝宗乾道三年,邓椿所著《画继》则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八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绘画表现范围的扩大和题材分工的细致深入。绘画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工笔画有着突出的地位,青绿重彩仍然被不少画家运用,但水墨淡设色在山水画中更为流行,典雅的白描写意画也开始抬头,下面按照不同题材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李嵩的《货郎图》等等,都显示了画家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宋代城市中描绘民俗题材的节令画如《岁朝图》、《五瑞图》、《大傩图》、《观灯图》也纷纷出现。描绘贵族文人生活的绘画仍然流行,带有情节的肖像性绘画,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赵佶的《听琴图》也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历史故事画中常糅进民间传说,曲折地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态度。如描绘操守气节坚贞不屈的人物的《采薇图》,诤言直谏以及与权势斗争的《朱云折槛图》、《袁盎却坐图》、《陈元达锁谏图》,反映以正确策略解决民族问题的《免胄图》、《便桥会盟图》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如《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像当时民间的讲史一样,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

第二、花鸟画的发展在艺术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特别是十二世纪的徽宗赵佶时期,花鸟画极为兴盛。再者徽宗本人也是个出色的花鸟画能手,他的画院拥有一批技艺高超的花鸟画专家,画风基本上以黄筌为宗,强调写生,讲求形似以及精细的观察,在此使花鸟画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第三、由于社会的重视,山水画逐渐跃居绘画的主体地位,并朝着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更加注重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著名画家有李成、范宽,他们继承了荆浩的水墨传统,以北方雄深的自然景观为描绘对象。当然还有很多的山水画家,他们深入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因而精确地画出了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他们追求优美的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圃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这期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了优美的想象,塑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6、在画史和绘画著录方面的成就:

由于两宋时期创作的高度活跃和收藏鉴赏风气的盛行,直接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同时,在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的基础上又推动了绘画创作的进步。

首先,在画史方面,相继出现了以北宋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以及南宋邓椿所著的《画继》等著作,这两部书主要是对北宋到南宋这一段时间的绘画发展作了一个延续性的记载。而在断代史的画史著述里,则较早出现的有北宋刘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画补遗》和他的另一部著作《圣朝名画评》。此外还有北宋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录》等等以品评当代画家才艺为主的画论典籍。这些著作都对我们今天了解宋代绘画史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由此提供,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当时人们对绘画艺术的一些美学见解。

其次,在绘画著录方面,为了适应各类绘画收藏和鉴赏风气的需要,有关绘画的著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著名的有宋太宗时期将画家分门别类予以著录的《宣和画谱》,当然,这是历史上最为丰富也是最为完备的一部宫廷藏画著录了。此外还有宋高宗时期的《思陵名画记》,宋宁宗时期的《秘阁画目》等等都记录了当时宫廷书画的收藏情况,这些著述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书画流传以及书画鉴定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两宋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及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数可在宋代绘画中得到了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和高度的繁荣。

在艺术技巧上,它有许多新的重要的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以努力进行形象提炼,说的直接一点宋代绘画的主要成就还是在写实方面,那时候的画家心态观其作品都显得沉稳,无丝毫娇柔造作之态。当然,这在今天也是很难得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工业时代,画中的沉稳和宁静以及悠悠古意也正是繁忙的都市中人们内心所渴望的,所以近年来复古和造古的两宋绘画风特别流行。另外,文人士大夫绘画对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繁荣的基础上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总的来看,两宋绘画已突破了宗教的羁绊,画家的视野获得了扩展,题材范围的扩大,表现手法,比之唐、五代向前迈了一大步,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肖像画,描写古代事迹的历史画,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而结构宏伟的山水画和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以及充分运用水墨,有很高概括性和抒情性的水墨写意画,都百花竞放,欣欣向荣形成我国古代时期绘画的高峰。

绘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宋时期的政治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使我们通过前人绘画的表现就能够间接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为后人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因此,两宋绘画在我们现实当中仍然具有着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

❺ “艺”这个字用颜体字体怎么写

艺是简化字

艺的繁体字

颜 体

热点内容
阳台绿植吊顶 发布:2025-09-21 18:59:50 浏览:552
意大利玫瑰水怎么样 发布:2025-09-21 18:55:39 浏览:129
咖啡豆荷花 发布:2025-09-21 18:39:53 浏览:939
七夕迟半生 发布:2025-09-21 18:35:30 浏览:930
祝别人七夕 发布:2025-09-21 18:17:15 浏览:856
牡丹驾驶员通卡额度 发布:2025-09-21 18:15:29 浏览:699
荷花编结 发布:2025-09-21 18:15:26 浏览:436
粉蔷薇插花 发布:2025-09-21 18:13:38 浏览:335
梅花伍角硬币 发布:2025-09-21 18:09:25 浏览:397
彩椒百合 发布:2025-09-21 18:07:58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