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荷花扶贫
『壹』 英德峰林小镇荷花节时间和地点
广东最近很多地方的荷花都开始盛开了,景色很是优美,尤其是在一处峰林中,这里的荷花盛开的更是受大家的喜欢,这里就是英德峰林小镇了,而且在荷花盛开的时候,这里还举办着英德峰林小镇荷花节,很是热闹,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活动时间:年6月5日-9月30日
地点:九龙峰林小镇,位于英德市九龙镇,根据本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水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创新“农旅+精准扶贫”模式,有力地助力了当地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去年九龙镇贫困户全面实现了脱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漫步在峰林小镇荷花湖边,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扑鼻而来,在浓密的荷叶间,探出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它们或含苞待放,或完全绽开,微风吹过,荷花摇曳,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据介绍,今年以来,九龙峰林小镇大力开发夜游项目,推出梦幻灯光秀系列活动。与往届荷花旅游文化节相比,今年荷花节期间,游客不仅白天可以欣赏亭亭玉立的荷花,入夜还能观赏精彩纷呈的灯光秀、激光水幕电影和歌舞文艺表演。
本届荷花节为期4个月,将持续到9月30日,其间将举办荷花摄影大赛、“鹰嘴桃节”、“采莲节”、“粽情夏日”等系列活动,并创新推出荷花系列美食产品。
这些就是有关这场英德峰林小镇荷花节的活动信息了,大家了解一下,这场活动期间,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都与荷花有关,充满着花香,充满着古韵,景色优美,且活动精彩,不容错过啊!
『贰』 2019广东吴川蛤岭村荷花节7月6日开启
2019年广东吴川蛤岭村荷花节于7月6日开启,相关信息如下:
活动时间:第三届蛤岭村荷花旅游文化节从2019年7月6日开始,持续到7月14日闭幕。
活动地点:蛤岭村荷花广场。
活动主题:本次荷花节以“农旅融合+精准扶贫”为主题,旨在通过荷花旅游文化节活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主要活动:
- 文艺表演:包括专场K歌大赛、文艺汇演、名家粤曲欣赏晚会等。
- 互动体验:放风筝、彩绘卡通陶瓷DIY、穿越火线、书法挥毫、手工香囊、吃西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 特色展示:展示蛤岭村美丽新农村的村容村貌、红花绿叶交融的荷塘秀色,以及彰显“爱荷精神”的书画作品。同时,还有少儿绘画书法大赛、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
- 美食体验:吴川特色美食节、特产展销活动同步启动,游客可以品尝到烂镬炒粉、吴阳粉皮、炸虾饼、炸番薯饼等吴川风味佳肴。
蛤岭村特色:蛤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广东省文明村”等称号,是首批“湛江最美的村庄”之一。游客还可以游览百年古迹北帝庙,感受传奇气息。
发展规划:蛤岭村通过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努力把蛤岭村建设成为集生态、自然、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全国文明示范村。“十里荷塘”项目是村里文明建设升级改建重点,以新“十里荷塘”向全国游客呈现。
『叁』 失落的乡村-扶贫记事「荷花品质 梅花精神民情日记」
导语:扶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执着坚持和坚定信心,需要全力以赴。以下是我整理的失落的乡村——扶贫记事【荷花品质 梅花精神民情日记】,欢迎各位的阅读与关注。
失落的乡村——扶贫记事【荷花品质 梅花精神民情日记】
前记:我在医院担任工会主席,201x年由我负责乡村精准扶贫事务,当联络员,医院定点扶贫的地方是新洲镇复兴村,包端午是市扶贫办驻复兴村组长,他原单位在审计局,也担任过工会主席,我们有过工作联系,彼此熟悉,他大我几个月,我叫他老包。
五月一个周六的早晨,阳光明媚,我约老包去复兴村上户访问。开车接上老包开口就表示歉意:“耽误了周末休息”。老包说:“自从到村里驻点,就没有周末的概念”。他见我车的后备箱码满了米和油,责怪道:“讲的上户不能直接拿钱、拿物资”。我解释说:“上户走访都几回了,不能每次都干齿(空手)吧,种植养殖我们不会,修路建房更不挨边,我们是医院,不至于把人往医院拉,所以,这次上户表示一下,不多,每户一桶油(十斤)、三十斤大米,这也是医院几位领导的意思”。老包表示理解。
一、奇葩的房子
到了复兴村,依然是赵主任(村长)领路,赵主任有个侄女叫赵爱春,是复兴村里为数几个读书出来的,如今在医院工作,优秀护士。不幸的是年初查出患了“胸腺瘤“,三四月间在湘雅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还不错,为了防肿瘤复发,还需几个疗程的放疗化疗。孩子又小,刚刚还完房贷,没有一点积蓄,加之疾病痛苦,压力巨大,医院护理部的一帮护士长同情心满满的,找工会要求募捐,关心关爱职工,工会就是干这个的。我告诉赵主任说:“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们发动了一次职工募捐,募集了六万多,钱已经交到赵爱春手中”。赵主任知道这件事:“还是你们大医院好,解决了大的问题,前几天,她姐姐从外地回家,不打工了,专门到家里看护她”。
说着就到了走访的第一户人家,这家女人人称小妹,三十五六岁,咋看上去是个正常人,可惜是哑巴,打娘胎出来就没有听到过这世界的声音,小妹的丈夫姓姜,四十出头,两人育有一女,在新洲读初中,常年寄宿在学校,听说成绩还不错,今年要中考。
车在禾场边停下,她的家正面向红星水库,一眼望去,绿水青山,金色阳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的优美。只是身后的房子十分的不堪,两层的楼房只有半边。不远处一男一女正在湖边农田劳作,男的赤脚,女的穿靴,见我们来家,便匆匆上来。
赵主任说:“她家就靠水库边上的田地过日子,收获不稳定,如果不涨水,可维持温饱,预报说今年要发大水,看来,上半年又白忙活了”。这家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他们家原来住在另外一个组,穷的连住的房子都是借住的,小姜的父亲死后留下这栋两间两层的楼房,他与哥哥一人一半,搬过来后才有了像样的住处,后来他哥嫂要搬家,另外建房,拿二万块钱就把房子让他,要钱不多但他又实在没有,为此兄弟闹翻,他哥一气之下就把属于他的一半拆了当建材运走了,剩下了眼前这奇葩的半边楼,怪模怪样的立在湖边糟蹋风景。
他俩口子进屋搬椅子的功夫,我们几个人前后打量了半边楼,老包讲:“房子造得结实,算不上危房,只是拆除的那边,实在难看,长期风吹雨打不是危房也会成为危房”。老赵讲:“去年村委会也来看过,办法是在拆残的那边屋顶出个檐子,裸露面墙贴上瓷砖,实用和美观问题都解决了,打个预算,要二万块钱,他自己一分钱拿不出,村里一口气也拿不出钱,只好拖着”。老赵用商量的口气说:“包队你看今年有了帮扶资金,到了秋天可不可以帮他们把事情了了”。老包表态:“要得要得,我记下来,到时候大家商量一下,一定了了”。
小妹还要进屋倒茶,我们连忙制止。大家坐在禾场里,不知道怎么开口,小姜长年与哑妻生活,仿佛也丧失语言能力。前几次上门访问,两口子都在一起劳作,小姜有部二手摩托车,闲暇时到附近打短工,每天早出晚归的,为的是不让小妹独自面对这寂寞的世界,虽然贫穷,夫妻情深。他们是勤劳的、也在努力,只是麻布袋绣花——底子太差,找不到路在何方。
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的信封,递到周小妹手上说:“这是我们院长支助你女儿读书的伍佰元钱,告诉你女儿好好念书,下半年还有”。小姜用手势对小妹打哑语。我也用手比划说:“考上一中,大大的红包”。小妹连连点头,眼神里透露出谢意。
回到车上,我给老包讲:“回去给卜院长报告,这是他的定点户,一定要支持小妹的女儿继续读书,医院可资助学费的,小妹家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心想,几次来都没有见到这孩子,有机会遇到了,一定好好勉励,贫困是没有种子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二、申请不到低保的人
车子继续在泥路上行进,老赵说:“下一户是个嚼筋头,因为去年没有申请到低保,把村干部骂遍了。怎么解释也说不通”。
这家户主姓王,有六十三岁,有两个闺女都嫁在外地,按常理推断,老王应该符合低保政策的,有高血压病,患脑梗塞在人民医院住过院,如果在城里早就退休养老,天天健身去了,老王还种几亩田,养一个鱼塘,又弄不来几个钱,如果发了病,粑粑银儿都会丢。
我对老赵说:“像老王家的情况,应该让他离开劳动,如果有了低保,加上女儿们每月孝敬一点,吃饭、吃药的钱都解决了,不知道低保政策如何操作的”。
老赵说:“我们也不太清楚,我们负责把困难户往上报,有些就批了,有的说不符合政策,有的说是资料不合要求,只要有名额限制,就有扯不尽麻纱,攀比吧,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我说:“医院把老王分在了业务院长的扶持的名下,我的意思让老王俩口子近期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体检,有病治病,该住院住院,先把材料做扎实,今年再报上去,如果批了,这家的扶贫任务算完成了,免得老和村干部裹筋”。老包和老赵认为也只有这办法。
到了老王家,一字排着三间平房,青砖红瓦,屋后一片竹林,场院宽敞整洁,前边绿树成荫,靠路边一排绿草地上随意栽了些花儿果树,眼见得十分爽朗。老王下田劳作去了,他妻子见我们就搬来椅子,准备叫他去,老包问带手机没有,她说带了,老赵就打电话。
在等待那会儿,我感叹道:“复兴还真是个好地方,满眼绿色,有山有水有人家,怎么就这么穷呢” ?老赵介绍说:“复兴村人口少面积大,只是山地水田零零散散的,田地每家有个十来亩,产出就那么多,刨去了成本,也就解决个温饱,山林的出产都很普通,值不了几个钱,运出去花力气要成本,主要是经济不活跃。水泥路才连到村,大部分组到村的路还是泥沙石子,还是这几年培的,以前都是泥巴路,雨天下不得脚”。老包讲:“所以,我们今年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把4.7公里的村组公路硬化,要致富还得先修路”。
见过两次老王,六十几岁的人,清瘦的貌相显得年轻,和我们这些五十几的人差不多,只是他妻子显老,患眼疾,左眼睑耷拉下垂,又有椎间盘突出,走路一瘸一拐,一副病态。
我把上门慰问的来意说了,老王表示感谢,提到上医院体检的事情,又扯到去年低保的事上了,与老赵争执起来,攀比这个那个,老包连忙打圆场:“今年正好是人民医院精准扶贫的对象,把资料准备好,再帮你申请,你们是真有病又不是装假骗保”。
他妻子插话;“体检要不要钱呢?”
我说:“不要,全免费”
“吃药要不要钱呢?”
我耐心解释道:“先体检检查,然后有病就治病,你们不是有农合么,可以报销大部分,剩下的我们减免”。
“不等于还是要钱”
我开玩笑说:“只需要往返医院的路费了”
老王还是一脸的不屑:“靠不靠谱,不又白忙乎一场”。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的,只是道理上说的通而已,不便打包票。老包说好话,连掐带哄的说:“今年正好是医院对口你家,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他们医院领导和民政的领导关系很好,到时候帮你说话”。
我和老王交换了电话号码,让他到医院就找我。临别时我们把米和油从车上卸下来。老王的妻子有了点笑意,拎着那桶油左看右看,冒出一句话来:“这么清亮的油,不会是假的吧”。我们都笑了,但心里有些不快,不信任一旦产生,隔阂很难消除,只是老王有些尴尬说:“老妈子不会讲话,不见怪、不见怪”。
到了车上,我问老赵:“老王年轻时是不是很帅?”他说:“人才是不错,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就是砍倒树了捉八哥,道学,而且越老越固执”。我笑着说:“难怪你们村干部怕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能说会道”。老赵说:“我算能和他说话的人,别人见他躲路走”。
低保政策被我们有关部门自诩为“善政”,但这些年时有负面的新闻爆出,今天也算长了见识。自古以来,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提醒有关部门施政要谨慎,凡兴一利必有一弊,兴利而除弊,何其难也,事与愿违政策比比皆是,所以,政无好坏之分,仅在“坏”和“不坏”之间。
接下来走访的几户,困难没有前者典型,他们或家庭遭遇变故或大病因素,大约各有各的'难处。只有回望历史,才感觉到乡村的进步很大,以医院定点的五户为样本,他们住在砖瓦房子里,有电有水,电视机、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也有,只是档次较低,家家有摩托车或机动三轮的交通工具,衣食不愁达到温饱,之所以困难那也是奔小康路上的差距,看来“三农”政策还得继续加油。
三、义诊景象
6月16日早上医院的义诊队伍临出发,老包讲杨书记因为市里有重要会议去不了,我说没关系,我们扎扎实实下乡义诊,领导在与不在都一个样,也巧了,医院院领导都有空,遂加入到了下乡义诊队伍,一行二十多人。
场地是提前布置过的,选在杨家的村部,今年复兴、杨家、庹家峪三村合并一村,有两千多人口,村支书姓董,四十出头,少言,很能干。
八点半我们到达村部时,操场上已经有几十人在等待,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拉开“津市市人民医院志愿者义诊队横幅”,场地稍作布置,操场边一字排开的诊断桌铺上了诊布,十几名医务人员各就各位,五千多元免费药品整齐的码在桌上,检查用的B超机和心电图机安置在杨家村卫生室内,一切按医院的看病的流程设置,大家很快投入工作。
医院负责医疗的马部长向观摩的上级领导介绍说:我们估计到老人妇女比较多,所以带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妇科病的专用药比较多,另外治疗腰腿痛的、常用药物都准备了些,是医院常用的药品,货真价实。
医务人员问诊、检查、测血压、查血糖、上心电图、B超机,开处方、拿药,一条龙的服务,只是有些嘈杂,院领导们在周边指引,现场忙而不乱。一个多小时后,人气渐渐少了起来。我担心的问董书记:“是不是通知没到位”。董书记说:“不用担心,有的人在路上,先来的这批人会把消息带回去,马上又有第二波的”。随后董书记又用村里的广播喇叭发布消息:“津市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正在杨家村部义诊,免费检查,免费发药,请大家相互转告不要错过”。连播了几遍,到了十点左右,第二波人慢慢涌来,有近百人之多,占了半个操场,场面变得十分热闹但秩序依然不乱。看到这个场景,我和老包作为联络人颇有成就感,跑到一边互相吹捧了一番。
医务人员在那里有条不紊的义诊,我们带队的几位同志在现场四处巡查、与人交流,董书记带着他的伯父找到我,医生给他的伯父开了张住院单,诊断是肺气肿、肺心病,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脏异常,我问老人多大年纪,什么地方不适,他说:“今年七十岁,这两年感觉拖腿不起”。我说:“老人家,医生开住院是正确的,再往下发展就会心力衰竭,下肢浮肿,感觉更加痛苦,要马上住院治疗”。老人似乎有点怀疑,我又对董书记讲:“这个阶段治疗可以阻止进一步恶化,这是一个慢性病,治疗得当,老人的生活质量就有很大的提高”。他又劝老人,但没有产生让老人立即住院的效果。老人说:“拖几天住院行不行”?董书记劝他道“住了院再说,家里的事就不要管了”。他说:“地里还有活要忙,迟几天没关系吧?”。我说:“没发现还不是稀里糊涂的过,如今这么明显的症状就拖不得了,等发病严重了,儿女在外也不安心”。老人很悲观的说:“活一天算一天,就是不想成为他们的拖累”。我鼓励说:“不治疗就真的成为儿女拖累,自己还受折磨。到医院找我,给你安排最好的医生,好好的治疗保养,活过八十没问题的”。老人连忙笑答:“好的,好的!”
回望义诊的现场,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几个怀抱中的幼童。到了乡村才真实的感觉到农村正在凋蔽,见不到几个青壮,都是些老人、妇女和留守的儿童。那些在外奔波的农民工,他们用勤劳和汗水成就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当他们老了,也许会回故乡来,他们的孩子还会回来吗?选择会很难,机会在城市,出去闯荡的多,选择回家创业少,乡村正无可奈何的失落。
四、一点感慨
义诊回来路上,老包指着路边正在建设食用菌大棚,兴致勃勃的介绍他们主持的扶贫项目,老包是那种有热情、负责任、敢担当的人,是我们这代人的佼佼者。我从旁观者角度看,这些大棚占了这么好的良田,动了几十万扶贫资金,建设的这样高大上,能不能真的造福当地,还是值得担忧的,将来谁来经营管理呢?市场经济有它自身的逻辑,会不会几年下来就变成了沉没资本。
本想给老包泼点凉水,还是不忍打击他的激情,也许在老包这些扶贫领导们的执着坚持和精心策划下就能取得成功,眼下的精准扶贫政策比起以往,显然是全方位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层次,道路硬化、改造危房、种植养殖扶持,资金也比较充足,技术和项目也切合当地,也算不坏的政策吧。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柔软地方,很容易被贫穷、疾病和灾难触动,不忍凄凉。下半年我还要来村里走几趟,小妹的女儿也许顺利读上高中,老王将如愿的拿到低保,其他几户的困境也会改善。老包还要继续住在村里,完成修路和大棚建设项目。也许明年我们都不再来,而生活会随我们的心愿变得好起来。
后记:到了开学时候,我还惦记着小妹女儿考高中的事儿,那天我到了村里,约上董书记和老包到小妹家看看,书记讲:“听说考上了,不知道是三中还是一中,村里从扶贫资金里拿了二万五千元正在改造他们住的半边楼”。
到了小妹家,院子里还摆放着水泥搅拌机,半边楼已经改变了模样,虽然没有完工,但屋顶出了檐子,外墙上也敷上了水泥,上下楼还加修了厕所,像一着楼房,让人的感觉好多了。
小妹一人在家,打她丈夫的手机无人接听,女儿显然读书去了,我拿出一千元钱放在一个信封里,外边写上“助学金一千元”,比划的交给小妹,书记与她比划了半天算是把意思传达到了,末了,书记、老包我和小妹在没完工的房子前照了一个合影。
晚上,小妹的丈夫小姜给我来电话表示感谢,说白天在打工帮人家盖房子,没及时接电话,告诉我他女儿顺利的考上了津市一中。这个消息着实让我兴奋,我把小妹家的事情连同白天的照片发了一个微信,很快就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
人人都喜欢有希望的故事,小妹一家人的故事让我们对扶贫的事业更加有了信心。对于小妹家那个没有见面的女儿,我似乎感觉有种责任,同时又有些特别的期待,我将要继续关注下去,我要感受一个成功故事的过程。
『肆』 雷锋的家乡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为了打赢一场场“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的硬仗,努力建设美丽强盛幸福的名望之城,望城区广大党员干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攻坚克难、善于改革创新、乐于吃苦奉献,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务实廉洁、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3月15号起,望城视界开辟“雷锋家乡追梦人”专栏,深入报道望城奋战在攻坚克难第一线的党员干部风采,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雷锋家乡”广大干部群众在见贤思齐中奋力担当作为,为推进望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路灯亮起来了,宽阔的马路修好了,满池的荷花正随风摇曳生姿,在乔口镇,“荷花虾”种养殖产业打出了牌子,这里的贫困户搬进了新家。村里的致富路修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说起这一变化,那就不得不提起这位“80后”乔口镇党委副书记、田心坪村党总支书记舒鸥。今天的《雷锋家乡追梦人》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抓产业发展,他是乡村振兴的摆渡人。
来到乔口镇盘龙岭村,可以看见远处大片的荷叶田里一只大龙虾赫然在立,近处白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笔直的沥青村道干净敞亮,就连房前屋后的菜园子都焕然一新。盘龙岭村位于乔口镇中部,全村共870户,总人口3223人,曾是省级贫困村,受自然资源制约,产业单一,条件差、底子薄,共有贫困户84户。舒鸥主动对口联系这个省级贫困村,走村串户,了解村民情况,听取村民意见。他发现要实现全村870户村民利益致富奔小康,必须依靠产业扶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没地方、养不好、销不出”这三大难题。
说干就干,他带领联村干部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以盘龙岭村试点,率先全市成立土地股份、集体资产、劳务、置业、旅游等五个合作社,引导农村承包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将2900亩耕地划分为350到1000亩等的5宗地块,委托第三方拍卖公司将土地流转经营权进行公开上市竞拍,集中发展“荷花+”现代农业。在4个月的建设中,他靠前调度,每天坐镇合作社,他说:“当日事、当日毕,一定要把纠纷矛盾解决在萌芽。”在此期间870户无一人上访。半年后,近3000亩的荷塘已是娇艳欲滴,秀色无边,不仅成为了乔口镇鱼花港的一道美丽风景,也给5个商户带来500多万产值收益。种养户张星告诉我们“如果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一亩地可以赚上两、三千。”
盘龙岭村环境美了,为了将“乔口荷花虾”品牌推向市场,让村民荷包鼓起来,他先后10多次拜访文和友餐饮集团负责人,主动寻求产业合作,成功策划“文和友助力望城产业扶贫”、“三千亩良田募虾王”等活动,在全国连锁店增加“乔口荷花虾”菜式。一石激起千层浪,邻村村民也开始自发采用“荷花+小龙虾”套养模式,逐渐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乔口荷花虾”成为建设万亩“鱼花港”湿地公园的主力军。
让群众满意,他是民生工程的守护人。
“真没有想到,我出去一年的时间里,家乡竟然变化这么大,环境好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屋场美了,乡亲的日子越来越幸福了……”从广州赶回家过春节的村民苏小海,看着家乡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情不自禁发出感慨。
眼前这条宽阔畅通的道路,是2018年新修的红南公路,道路总长4.8公里,原宽度仅为3.5米。2017年舒鸥在走访中发现,这条坑坑洼洼的道路,是沿线4个村近2万人出行的必经之路。舒鸥告诉记者“因道路常年未修,早已破烂不堪,严重限制了群众生产发展,所以我觉得拓宽这条扶贫致富路势在必行。”
由于道路沿线居住了200多户村民,拆除杂屋、禾塘补偿低,实施难度非常大。舒鸥带领13名镇村干部,起早贪黑入户走访,每天步行几万步,拿着项目拓宽后的设计效果图,挨家挨户做工作、解心结,忙起来一天最多两餐饭。经过不懈努力,线内房屋一天内实现签约并腾空倒地。项目开工后,这条6米宽的扶贫大道仅用了八个月时间提前实现竣工通车。
随着这条乔口西部“大动脉”拉通,沿线多年“无序搭建、占地为市”成为历史,22座违章棚屋拆除了,140户庭院绿化了,2万乡亲出行便利了。盘龙岭村从原来的省定贫困村转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而今,红南公路沿线还开张了多家休闲旅游农庄,产业兴旺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