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兰花
⑴ 对于穆桂英这个角色你有什么了解
其实,穆桂英这个角色,说重要吧,在有些剧集里只属配角,比如《火帅》,更甚者压根就没这号人物,比如《虎将》(不过好象这两部我都不喜欢,当然这不是这次要谈的内容了。
若说不重要吧,有人又要骂我不懂行情了,有许多情节都与这个女子有莫大关联。穆桂英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此我仅发表一下我对目前所看过的电视剧中的这一人物发表一点意见和看法,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欢迎指正!
一、第一印象
港版《杨门女将》——汪明荃
看这部剧的时间很早了,好象我都还不怎么记事,所以对阿姐的印象并不深,没觉得这个穆桂英有什么了不起,只记得她是一个在丈夫死后,一心为了儿子、为了杨家、为了保家为国的丧偶人形象,即使身边有个江帮主,她也从来没有过别的想法,当初看的时候,喜欢江帮主多过这位穆桂英。因此,在此我也不能对她谈多少内容,若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她,我用灰白色,比较苍白的颜色吧。
台湾《一门英烈穆桂英》——魏秋桦
第一次看到魏版穆桂英的时候是1993年,当时觉得眼睛一亮,觉得这位穆桂英有见地、有胆识、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而奋不顾身。她武艺高强,虽然后期多显得悲情(这是台湾电视剧一贯的作风了),却也让我觉得她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乱世红颜,尤其喜欢她和黄琼公主大战的那一段,飒爽英姿,威风凛凛。也许第一印象总是过于完美吧,至于后来又看了一遍,颇觉失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亚视《碧血青天》系列——麦丽红1995年收看《碧血青天杨家将》的时候,正是我最迷恋穆桂英的时期,每天脑海里都是杨家将的故事,我觉得这位穆桂英虽然冲动、任性,但却颇有想法,是个个性女子,坚毅的脸上也充满了对丈夫的温柔、对儿子的慈爱,也许她的所作所为在杨家其他人眼中有些离经叛道,但却没有人不对她信任和尊敬,她是杨家除了老太君之外最强的一根精神支柱。麦丽红的穆桂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我给她红色——忠、勇、不安分的跳动。《女儿当自强》——宁静
最初看到这个穆桂英形象的时候是在报纸上的一张定装照:是桂英和宗保成亲时穿的那件衣服,宁静皮肤偏黑,配上一身大红色喜服,活泼中显得野性,倒与穆桂英的性格有几分相似。其实当初导演用宁静的时候我便有些怀疑,她这一副如此现代的面孔如何去演绎中国古典女子的柔美,好在宁静的功力较深,虽然和张智尧的搭配在年龄上看来有些姐弟恋的味道,但毕竟有很大一部分观众接受、甚至喜爱了,我不能说我喜欢或不喜欢这位穆大小姐,我始终对她有所保留,因为整部戏有很多地方都很牵强,宗保和桂英的相爱也显得勉强,不过其中我还是有几幕是比较喜欢的:一是宗保第一次在穆柯寨见到桂英时的场景——初露锋芒、自然让人记忆犹新——这个小女子可不是好惹的对手;第二幕是桂英故意引宗保偷盗降龙木后,又从狗洞钻出,看得出这个姑娘狡捷的一面,颇具戏剧性的戏弄了宗保,虽然一切尽在桂英掌握中,但不知不觉已将芳心暗许,却又不能直言,于是只有试探、猜测、又不愿低人一等、好胜要强,这个矛盾的桂英更觉可爱、角色更觉丰满。
虽然在剧中的数名女子中,她没有如八妹在心灵上受到创伤、没有金绫公主的悲惨命运(我可没把最后宗保的死当成剧情)、没有排风的憨直善良、没有四娘的通情达理、没有七娘的成熟执着,但她偏偏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性鲜明的存在于这部电视剧中,至于剧情上的错漏,就归编剧和导演来承担吧。我给她橙色色调——是活力和热情的象征
《穆桂英》——陈秀雯
陈秀雯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位母亲,我觉得她的面相太过慈和,找不到年轻人的活泼和激情,不过剧情的跌宕弥补了一切不足,即使没有那种火热的激情,也一样能将观众的心揪得紧紧的,甚至可以忽略那些不足,不过有一个造型还是让我颇觉惊艳:就是她假意与皓南成亲时穿的那套喜服,真的很美。至于她后来嫁给了杨宗保之后的着装头饰就更不象年轻人了,觉得很失败。看上去比八姐九妹年纪还要大得多。比扮相我更喜欢蓝魔的样子,使陈秀雯有种神秘的魅力。不过这个穆桂英还是被陈秀雯诠释得很丰富,性格倔强、执着、悲天悯人、不畏强权、正义勇敢、敢爱敢恨……呵,好多词都不够来形容她呢!我给她金黄色,别有一番成熟的味道。
《巾帼英雄穆桂英》——王思懿
时至今日我都一直没能想通当初在《秦始皇与阿房女》中扮演逸云的那个娇翘女子是怎么去演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的。至于知道她出演《巾帼》中的女主角,我也没看好过,逸云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起初以为是部大戏,但没想到编剧和导演竟然懒到连台词也照抄评书的份上,加上演员从选角、扮相到演技上的不尽如人意,我勉强看完以后就统统从电脑上删除而后快,没办法再让我看第二遍——一个连兰花都不知道为何物的穆桂英活脱脱一个傻二姐转世投胎,我实在没办法接受,也只有这么没脑子的女人才会喜欢剧中那个又肤浅、武功又烂的杨家大少爷。我实在想不到给她什么颜色好。
⑵ 电视剧名是三个字的
《飘零燕》《女干探》《精武门》《秦始皇》《武则天》《火蝴蝶》《杨家将》《碧血剑》
《苏乞儿》《天狼劫》《侠客行》《霍元甲》《上海滩》《孤星剑》《鹿鼎记》《割鹿刀》
《郑板桥》《洗冤录》《帝女花》《再生缘》《西游记》《寻秦记》《封神榜》《十兄弟》
《搜神传》《天机算》《林世荣》《十三妹》《包青天》《蒲松齢》《风之刀》《大醉侠》
《断仇谷》《七武士》《洪文定》《奇魂剑》《逆水寒》《棋武士》《刘铭传》《上书房》
《东方朔》《风临阁》《聚宝盆》《无盐女》《佛跳墙》《太极王》《金茂祥》《苏东坡》
《孟丽君》《泪痕剑》《大人物》《红坲女》《锦衣卫》《镜花缘》《宝莲灯》《白蛇传》
《红孩儿》《天仙配》《雪中红》《半生缘》《茉莉花》《秋海棠》《爱无悔》《胭脂雪》
《大珍珠》《王中王》《A计划》《武十郎》《绝世情》《虎山行》《长恨歌》《大祠堂》
《阮玲玉》《女人汤》《鸢鸯绣》《金锁记》《梧桐雨》《风之舞》《星梦缘》《别爱我》
《蒲公英》《血未冷》《地下铁》《寻夫记》《玉观音》《雪在烧》《笨小孩》《狼毒花》
《兄弟门》《上海王》《金大班》《大丫鬟》《藏心术》《轩辕剑》《凰图腾》《玉指环》
《熊猫人》《樊梨花》《花木兰》《沈胜衣》《短刀行》《八两金》《苦恋花》《含羞草》
《意难忘》《四千金》《三朵花》《望夫崖》《蛋炒饭》《蓝球火》《换换爱》《钟无艳》
《法内情》《岳飞传》《楚留香》《创世纪》《法外情》《兰花劫》《奸人坚》《大冬瓜》
《兰花香》《生死线》《野鸭子》《双响炮》《魔术师》《红娘子》《杀虎口》《大染坊》
《断喉蕗》《敢死队》《鹰与枭》《大墩煌》《黑三角》《大槐树》《女人花》《女人泪》
《毛岸英》《野丫头》《大案组》《大风歌》《任长霞》《红蝎子》《大生活》《女法医》
《下南洋》《铁梨花》《大宅门》《神枪手》《阻击手》《闯关东》《红蜘蛛》《马大帅》
《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七夕花》《世间路》《一剪梅》《镜中人》《过好年》
《万福楼》《乒乓圆》《扫冰者》《调色板》《血蝴蝶》《喜临门》《女头家》《双龙传》
《十三鞭》《大长今》《时尚王》《只有你》《综合症》《黄金鱼》《三姐妹》《一枝梅》
⑶ 想知道关于爱慕兰花的抒情现代诗词
我心磐石无转移
爱到深处绝不弃
杨家有兰花成对
小乔扶柳鸟双栖
云为吾爱不分离
杨家有女玉天成
小乔粉黛玉环腰
云情深种孟婆叹
爱君不忘奈何桥
你我白首不寂寞
一心满是佳人笑
生遇良缘梦不遥
⑷ 十二月花令分别是哪些
1、 一月:梅花
花神:寿阳公主
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喜爱梅花。某年梅花盛开季节,公主在含章殿檐下小憩,有朵梅花正巧飘落公主前额,留下五瓣淡红的梅痕,揩拂不去。皇后见之,直觉公主更加漂亮,建议将梅痕保留。三天后,经水洗,才脱落。自此,宫女们竞相仿效,后人谓此为「梅花妆」。也因此她成为了梅花花神。
2、二月:杏花
花神:杨玉环
据传小时候的杨玉环,皮肤既粗又黑,标准丑小鸭。杨家后院有颗杏树,每年结出的杏果,是杨玉环小时候最喜爱的零嘴,加上平时又以杏仁来保养肌肤,这些杏果、杏仁,竟让杨玉环脱胎换骨而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
3、三月:桃花
花神:息夫人
春秋时期,楚文王灭息后,掳回息侯夫妇。息夫人貌美,楚文王强占为妻。息夫人为了见息侯一面,忍辱偷生。某天,趁文王外出打猎,溜出宫与息侯见面,然后双双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为之动容,立祠祭拜,并称他为桃花神。
4、四月:牡丹花
花神:貂蝉
据传东汉时代的貂蝉,她曾在牡丹花旁练舞,周围的牡丹花也跟着翩翩起舞,因此被后人尊为牡丹花神。
5、五月:石榴
花神:钟馗
五月石榴花开,亦是瘟疫流行期,驱邪除魔的钟馗,顺理成章冠上石榴花神的雅号。
6、六月:莲花
花神:晁采
晁采,小时候曾与邻人文茂私订终生,长大后,文茂寄诗传情,晁采以莲子回赠。文茂把莲子埋在花盆里,结果花开并蒂,晁母闻之,便将晁女嫁给文茂。但有部份人认为是中国第一美人西施才是莲花花神。
7、七月:鸡冠花
花神:陈后主
陈后主,即陈叔宝,南方陈朝的皇帝。为政时期,不理政务,恣意淫乐。虽如此,其文学素养甚高,「玉树后庭花」、「临春乐」都是他的作品。其中的「玉树后庭花」,为陈后主在享乐时所制的艳曲,因此被称为「亡国之音」。故鸡冠花又称为「后庭花」,因此俞曲园封其为七月鸡冠花的花神。
8、八月:桂花
花神:徐惠
徐惠是一位集美丽、聪明、贤德于一身的才女,曾仿离骚,写过一篇吟咏桂花的文章,深得唐太宗宠爱,唐太宗死后,徐惠跟着殉情。
9、九月:菊花
花神:陶渊明
菊花是他的最爱,诸 君且看「尝 九月九日 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这是一幅多么写实的「东篱晚香」图。另外,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有二首以菊花为主角,为菊花留下令人激赏的诗句,因此封陶渊明为菊花花神,实至名归。
10、十月:芙蓉
花神:花蕊夫人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孟后主为得其芳心,城里城外广植芙蓉花,这座城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芙蓉城」的成都。
11、十一月:山茶花
花神:汤显祖
「玉茗」是山茶花的别名,汤显祖喜爱白山茶,因此将其书斋命名曰:「玉茗堂」,故其当山茶花神果真无愧。
12、十二月:水仙
花神:梁玉清
水仙花的花神,有人说是帝尧的女儿蛾皇和女英,俞曲园的《十二月花神议》则以梁玉清为花神,因《瓶史》记载:水仙神骨清绿,织女之梁玉清也,宜即以梁玉清主之之故。梁玉清出自《太平广记》,是神话中的人物,相传她曾和太白星逃往下界,并生有一子。
⑸ 花的科普知识
中国十大名花
千万种花中,就有那么一些花,能博得大多数人的垂青。画家为它作画,诗人用美丽的词藻歌颂它、赞美它。在我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能获得“桂冠”的这十种花。
梅花——岁寒三友
又名春梅、红梅。它不仅有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姿的风韵,更具有高洁坚贞。傲霜凌雪的高贵品格,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牡丹——花中之王
别名木芍药、洛阳花等。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色等,花期5月中旬。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华相。它雍容华贵,艳冠群芳,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是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
菊花——花中君子
别名黄华、金蕊等。花色有黄、白、橙、紫等;花型变化也很大。花期以10月为主。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菊花不仅千姿百态,清香四溢,而且傲霜挺立,凌寒盛开,因此被誉为“花中君子”。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月季——花中皇后
月季于17——18世纪传入欧洲,经过与其他蔷薇属植物反复杂交,产生了风靡世界的现代月季,花色丰富,品种达万种以上,享有“花中皇后”的盛誉。色彩丰富,有些品种具淡香或浓香,花色有白、绿、黄、粉、红、紫等。
兰花——天下第一香
兰花素雅芳香。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香”、“国香”。兰花高雅,圣洁,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文化。人们以“兰章”来比喻诗文之美,以“兰交”来形容友谊之真。
杜鹃——花中西施
杜鹃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全世界800多种杜鹃花中,中国占有600多种。杜鹃花十分美丽,当春季开放时,色彩缤纷,灿烂似锦,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
山茶花——花中珍品
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树等。其树资优美,树叶繁茂,花团锦簇。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氟化氢等均有明显的抗性,能祈祷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桂花——金秋娇子
又名木樨,是我国特产的珍贵芳香花卉。秋季开花,花开时节,大街小巷,香气袭人,为秋光倍增异彩,被人们推崇为“金秋娇子”。
荷花——花中仙子
又名莲花、水芙蓉等。花期6——9月,有红粉、白、紫色等。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荷花花大也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
水仙——凌波仙子
别名雅蒜,金盏银台。原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两省。福建漳州的水仙。文明中外。水仙花似翡翠般的绿叶,洁白无瑕的花被,金黄色的花心,馥郁的芳香,清新高洁,淡雅幽香,给人以美德享受。水仙花花期正值春节期间,给人们带来生气和春意。
花与古代民俗
花历
花历就是一年之中人们根据各种花的盛开和凋落时间列出的历表,因为通常是按照月份来分的,所以又被称为“花月令”具有反映花时、节气和指导种植的功能。长期以来流行吧农历十二月以花名作为代称的用法,一个月份和一种花卉相对应。
十二月令花与花神
关于百花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以农历的十二月令德代表与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这十二月令与花神,因地区以及个人喜爱的不同而有些差异。十二月份的花神各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正月梅花花神
有一种传说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中日与梅鹤为伴,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如石破天惊,成了遗响千古的梅花绝唱。
二月杏花花神
有些地方流传的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还有的地方以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为杏花花神。安禄山之乱平息后,唐玄宗想遗葬杨贵妃,看见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因此,后人称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花神
一说北宋杨家之一的杨延昭,他守边疆二十年,屡次大败契丹军。可能是他抵御外寇就像桃木能驱逐凶祸,因此被封为桃花花神,一说为唐朝诗人崔护,因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流传千古。
五月石榴花花神
一说人们为赞颂张骞西域取回石榴之一功劳,尊他为石榴花花神。一说为钟馗,因石榴花开时正逢端午,每家都贴钟馗的画像以辟邪,于是石榴花和钟馗扯上关系。
六月荷花花神
据说为西施,她曾在苏州锦帆越国打败吴国后,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国,但王后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边绑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会死,传说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年采莲节,就能在湖边采莲的女孩当中看到她。
八月桂花花神
一说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贵,故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旁”
。另一说为西晋是是石崇德爱妻绿珠,她容貌美丽并擅长吹笛。赵王司马伦的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导致石崇被赵王所杀,绿珠于是坠楼殉情。人们以桂花的散落比喻绿珠,并封她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花神
据说为陶渊明,他以菊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诗句
十一月水仙花花神
据说是洛神。犹豫水仙花生于水边,其姿态飘逸清雅,有如凌波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水仙花花神。
十二月腊梅花花神
据说是宋代的苏东坡及黄庭坚倡议将黄梅改为“腊梅”。
【拓展内容】
花辩的基本知识
首先,奥瑞冈赛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存在那么久。奥瑞冈对于循证的不懈追求,使得辩论变得有内涵,的确规避了很多无意义的花辩、避免了很多无意义的空谈,更限制了随意制造假论据的恶劣行为。并且,对于证据效力的追求,使得学生们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读了很多学术的东西,增长了很多知识,这样一来,即使输了比赛的一方,也不会没有收获。所以说,在这些许许多多的方面,奥瑞冈赛制对于辩论赛的发展、对于辩手的个人成长,都是有所裨益的。
第一,对辩手的专业性要求限制了辩手的广泛参与性。
奥瑞冈赛制重视举证、尤其重视学术的证据,这对于辩论内涵的提升有所裨益,但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这种提升是以限制专业外人士的参与为代价的。如果我们探讨一个法律的辩题,毋容置疑法律专业的同学比其他文科专业的同学有优势,比理工农医艺术等诸科的同学就更有优势了,别的不用说,至少找几个外行人不懂的术语就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了。其它专业的辩题亦是如此。其实,在台湾的很多比赛,运用了奥瑞冈赛制,但其比赛本身往往就是“律师杯”或“财税杯”(名字我不确定)等等,这样一来,由专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比赛,自然就可以用这种高标准的赛制了。但是,一些省赛、地区赛、全国赛乃至国际比赛呢?我们应该考虑给予所有高校里所有同学平等的参与机会,获得机会的人应该是具有辩论优势而不是专业优势。这样一来,如果所有的比赛都采用奥瑞冈是不是就不合适呢?
第二,辩题选取的限制。
一个注重证据的比赛,就必然要选取有证据可循的辩题。这样一来,一些感性的辩题,一些娱乐性的辩题,就无法被选取了。例如,有关爱情和婚姻的。当然,我并不是说爱情和婚姻方面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但是这些领域毕竟没有成为科学系统,很多是因人主观思想而异,证据的证明力度相当薄弱,难以适应于奥瑞冈这种重证据的赛制,以致最后比赛打出来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第三,评委的选取。
辩论赛评委可以说是比赛场上的主角,至少和辩手平分秋色。不要妄想辩手是场上的主角,因为,即使某方辩手表现得再出色,即使所有观众都期望在下一轮中继续看到他们的表现,但评委一句话完全可以让他们下一轮没有机会表现。这是事实。我想,没有人认为在法庭上,犯罪嫌疑人比审判长更重要吧?关于如何构建良好的评委机制,这是后话,但评委的重要性却与奥瑞冈赛制的严格要求产生了冲突。比赛要求评委在短时间内做出评判,评委不能把辩题带回去研究一个月后再写个报告出来,最多几十分钟的讨论之后,评委必须给出结论。而奥瑞冈重视举证、重视学术证据,这样一来,就要求评委必须听得懂这些证据。如果评委听不懂,即使他/她没有故意偏向某一方,也很可能造成误判,这对于比赛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遗憾。这就好比刑庭的审判长由一位专门研究国际商法的法官来担任,即使他/她没有受贿,也很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但是,从辩论的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一个学究来担任评委是否合适呢?我想也未必。不论如何,辩论有着一定的技巧性存在,而一位老学究,未必能够对辩论技巧有着灵活地掌握。更为糟糕的是,老学究有时往往会以自己的研究结论先入为主,这样对抽到另一方的队伍就很不公平。于是乎,我们就需要一个,既研究过这个话题、但却还没有先入为主,并且还能灵活敏捷地领悟辩论技巧的人,来充当评委。哇!好难找啊。
上述这三点,都是小问题,只要主办方在设计辩题、邀请评委时,多花心思,可以把其负面效应减低到最小,以致忽略不计。
但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瑞冈赛制与辩论的根本目的不完全相符。
大专辩论是做什么的?大家不要以为是为国家建言献策。这个作用是有,但是微乎其微。国家不会因为国辩中“艾滋病主要是社会问题”一方获胜,就把原计划拨给卫生部的钱挪给社科院。至于省赛、地区赛,就更没有太多的建言献策之意义了。所以说,大专辩论赛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和学习!辩论赛制所以主要在学校中开展,而不是社会各个公司之间或政府各个部委之间,并不是因为学生们闲着没事儿干,也不完全是因为工作了就没那份闲心情,而是因为辩手需要通过辩论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方法,学会灵活应对、团队配合,学会战略与战术的变换,也学会一些与辩题有关的课外知识。所以,目的在于教育和学习!既然如此,辩手除了需要学习逻辑思考和举证能力外,是不是应该学习遣词造句的能力呢?是不是也应该学习用巧妙的语言博得别人认同或同情的能力呢?是不是还应该学习用貌似直来直去的语言规避对方尖锐问题的能力呢?这些有时是外交中常用的啊,不要告诉我这些都是虚伪没用的东西。相信熟悉辩论的同学,都还记得99国辩A组决赛西交自由人谭琦的最后发言吧?一支花和一串古诗词的连用,“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忧愁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在客观上讲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但我们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样的辩词把“美是主观感受”论述的淋漓尽致。相信大家也都还记得01国辩武大二辩袁丁关于“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的论述吧?辩辞太长,我就不引用了。用了三段对比手法,博得了满堂掌声,虽说这些是完全可以被反驳掉的,但是那种震撼力已经驳不了了。那么,今天各位不齿于花辩的同学们,各位追逐证据、追逐奥瑞冈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具有谭琦和袁丁这种遣词造句、引经据典的能力?我不排除有些花辩是很拙劣的技巧,例如95国辩决赛中南大将“愚公不搬家,山上的鸟儿就要都搬家了”这句并不搞笑的话反复使用三至四次。但是,这并不代表花辩技巧有问题。我不期望辩手们成长为偏科的瘸腿,重视证据和理论推导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此放弃了语言文字功底的训练则是很不值得的。
顺着这个话题,谈到大陆队伍的辩论风格问题。有人说大陆队伍的辩论风格不好。其实,并不是大陆队伍的风格不好,而是有一部分大陆队伍的水平在下降。来自中文的发源地——中国大陆的队伍,运用遣词造句的技巧发挥花辩的辩论风格,本身没错,未必一定要向港澳台或新马队伍那样注重证据、就事论事(当然,后者也没错,大家风格不同可以殊途同归);但是错就错在了眼下有些大陆队伍水平在下降,花辩花得很糟糕,根本包装不了自己的观点,而是赤裸裸地暴露了狡辩中令人厌恶的一面。谁都知道,辩题没有哪一方是完全正确的,不同的辩论风格只是不同的包装而已,但是有些大陆的队伍没有继承好花辩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学会注重证据的方法,于是就变得让人不爱听了;但进而就开始反思自己风格的问题,这个很滑稽。就好比有人英语学不好,不反思自己是否努力,而是觉得《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不好,应该改用《走遍美国》,似乎有些荒唐。
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并不是要否定奥瑞冈什么。个人十分赞同,在一部分比赛中使用奥瑞冈赛制,可以有助于辩手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奥瑞冈是最好的赛制,更不要认为花辩是没用的东西。记得一位牛人说过——“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你不会用和用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