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褪绿
① 白兰的病害及其防治
白兰病害防治指南
许多园艺爱好者对白兰花的优雅气质倾心,但在养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兰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呵护这一美丽的植物。
一、炭疽病
症状描述: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通常在六月初开始发病,七到八月是盛发期。患病初期,叶片会出现褪绿并出现黄色小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状,中间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如果病斑发生在叶缘,形状呈半圆形,使叶片扭曲。严重时,整个叶片会枯焦、发黑并脱落。
防治方法:
1. 改善浇水方式,从盆沿注入水,并控制水量。
2. 剪除病叶,避免病情扩散。
3. 在多雨季节或梅雨时期,每隔10-15天喷洒等量式100-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连续喷洒三四次,以抑制病菌。
二、根腐病
症状描述:根腐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于白兰浇水过多或遭受涝害导致的根系变黑腐烂。轻者会导致生长不良,叶片萎黄脱落;重者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努力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防止土壤积水。
2. 适量浇水,确保每次浇水都要浇透,并进行松土通风。
3. 防止雨淋,并及时倾倒盆内积水。
4. 在盆底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头等以提高排水能力。
5. 发病时,可使用65%代森锌250倍液、50%代森铵250倍液等化学药品浇灌根部土壤。
三、黄化病
症状描述: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白兰喜欢微酸性土壤,但如果盆土偏碱性,或使用含盐碱较多的水进行浇灌,就会导致白兰花叶片由绿逐渐变黄、发白。严重时,叶片局部坏死。
防治方法:
1. 向叶面连续喷洒三次至四次0.5%硫酸亚铁溶液,每周一次。
2. 同时施用矾肥水,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综上所述,对白兰常见的病害进行及时识别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改善养护方式、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您可以有效地保护白兰的健康,让这朵优雅的花卉在您家中茁壮成长。
② 兰花叶出现条纹是什么原因
兰花番茄环斑病毒病
使兰花叶片出现褪绿条纹,腐烂。
症状
引起兰花叶出现褪绿条纹。
病原
番茄环斑病毒(TomatoringspotNepovirus,ToRSV)。属于豇豆花病毒科(Ccmoviridae)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粒体为球状,直径约28nm。病毒有3个组分,两类粒体即上层(T)为无RNA的蛋白空壳,中层和下层为含有RNA的完整粒体,沉降系数分别为535(T)、1195(M)和1275(B)。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分子量分别2.8×106和2.4×106。RNA占粒体重量为41%(M)、44%(B);蛋白质占粒体重60%。病毒不稳定,在烟草汁液中致死温度约58℃,10min,稀释终点为10-3;20℃时,体外存活期2d,28℃时超过7d(C)。病毒具强免疫原性。
病毒存在较多株系,其中3个株系的特性比较清楚,即烟草株系、桃黄芽花叶株系和葡萄黄脉株系。前两者血清学相同,而它们与葡萄黄脉株系的血清学只是部分相同,与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ringspotvirus)无血清学亲缘关系。
发生规律
自然界通过种子、苗木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传播的寄主如红三叶草、大豆、草莓、烟草、千日红、蒲公英、天竺葵、接骨木、番茄等。桃、李、悬钩子、杏、蔷薇、唐菖蒲等通过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天竺葵和接骨木等种传病苗常不显症,为隐症带毒。
传毒介体为土壤中的几种剑线虫,以美洲剑线虫最主要,其次有加利福尼亚剑线虫和里夫线剑线虫。美洲剑线虫的3龄幼虫和成虫均可传毒,饲毒和接毒都可在1h内完成;线虫传毒效率极高,单头线虫便能接种成功。线虫获毒后,可保持传毒力几周或几个月。
据报道,病毒能通过嫁接传播。生长季节的扩大蔓延与土壤中的介体线虫活动关系极为密切。但在田间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不适当的嫁接会促使病害的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土壤中的线虫,可施用杀线虫剂处理,如用D-D混剂土壤施药或用克线磷进行土壤处理。与寄生作物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的介体线虫的数量。在果园清除杂草寄生,以消灭侵染来源,对防治病害也有较好的效果。
防治药械
③ 兰花的番茄环斑病毒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分布】
美国、日本、土耳其、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爱尔兰、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墨西哥、牙买加、巴西、智利等国均有过报道。我国仅在台湾有发生报道,为我国禁止入境的Ⅰ类检疫病毒。
【症状】
引起兰花叶出现褪绿条纹。
【病原】
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Nepovirus,ToRSV)。属于虹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粒体为球状,直径约28nm。病毒有3个组分,两类粒体即上层(T)为无RNA的蛋白空壳,中层和下层为含有RNA的完整粒体,沉降系数分别为535(T)、1195(M)和1275(B)。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在烟草汁液中致死温度约58℃,10min,稀释终点为10-3;20℃时,体外存活期2d,28℃时超过7d(C)。病毒具强免疫原性。病毒的其他特性见唐菖蒲的番茄环斑病毒。
病毒存在较多株系,其中3个株系的特性比较清楚,即烟草株系、桃黄芽花叶株系和葡萄黄脉株系。前两者血清学相同,而它们与葡萄黄脉株系的血清学只是部分相同,与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无血清学亲缘关系。
【寄主范围】
寄主范围广,可侵染35科105属157种以上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自然界侵染观赏、木本和半草本植物。常见的自然寄主有兰花、唐菖蒲、水仙、五星花、大丽花、八仙花、玫瑰、天竺葵、千日红、葡萄、桃、李、樱桃、苹果、榆树、覆盆子、草莓、接骨木、大豆、菜豆、烟草、黄瓜、番茄以及果园杂草(如蒲公英、繁缕)等。
【发病规律】
自然界通过种子、苗木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传播的寄主如红三叶草、大豆、草莓、烟草、千日红、蒲公英、天竺葵、接骨木、番茄等。桃、李、悬钩子、杏、蔷薇、唐菖蒲等通过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天竺葵和接骨木等种传病苗常不显症,为隐症带毒。
传毒介体为土壤中的几种剑线虫,以美洲剑线虫最主要,其次有加利福尼亚剑线虫和里夫丝剑线虫。美洲剑线虫的3龄幼虫和成虫均可传毒,饲毒和接毒都可在1h内完成;线虫传毒效率极高,单头线虫便能接种成功。线虫获毒后,可保持传毒力几周或几个月。
据报道,病毒能通过嫁接传播。生长季节的扩大蔓延与土壤中的介体线虫活动关系极为密切。但在田间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不适当的嫁接会促使病害的迅速蔓延。
【检疫检测】
禁止从疫区进口带病种子、苗木和鳞球茎等无性繁植材料。如有特殊需要,按规定的限量引进,于防虫温室或网室隔离种植1~2年,按下列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1.症状观察 将种子、苗木等种植后,观察各生长阶段的症状,由于种传苗往往不显症,所以不能单凭肉眼观察,必须做其他室内检验。
2.接种鉴别寄主 茴藜接种,叶局部褪绿斑、坏死斑、脉坏死,后系统坏死斑,顶枯。番杏接种,叶褪绿斑、环斑、后发展为系统褪绿斑、坏死环斑,严重时顶芽枯死,最后茎秆、叶柄基部和茎节处产生褐色条纹、坏死斑。
3.血清学检测 可用琼脂免疫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
4.电镜观察 用直沾法或免疫电镜法(诱捕法和诱捕修饰法制片),置电镜下,进行病毒形态观察,以后者效果好。
按上述方法进行多次检测,确无病毒方可放行。
【处理方法】
在隔离试种中,一旦发现病株连同盆土进行高温处理。对于那些全部为病的材料,凡属珍贵资源,因货主要求保留种质,需进行热处理、茎尖组培等脱毒措施进行脱毒。
【其他防治方法】
土壤中的线虫,可施用杀线虫剂处理,如用D-D混剂土壤施药或用克线磷进行土壤处理。与寄生作物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的介体线虫的数量。在果园清除杂草寄主,以消灭侵染来源,对防治病害也有较好的效果。
④ 兰花病毒病症状与防治方法
兰花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如下:
一、症状
- 叶片病斑:兰花病毒病俗称拜拉丝,其主要特征是受害叶片出现病斑,病斑呈凹陷状并伴随褪绿现象。
- 植株萎缩:随着病毒病的侵害,兰花植株会逐渐萎缩,整体生长态势变弱。
- 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受到破坏,导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 花朵变小或畸形:受病毒病影响的兰花,其花朵可能会出现变小或畸形的现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二、防治方法
- 严把引种关:在购买或引进兰花时,应严格检查,确保无病毒携带,避免引入病源。
- 工具消毒:使用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溶液对养兰工具、容器、框架等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防治虫害:及时防治蚜虫等传毒虫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 药物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吡虫啉和植病灵等药剂进行混合喷施,以控制病情发展。
- 加强管理:注意兰花生长环境的通风透气,避免管理粗放,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兰花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